北京国安洋球迷:中国造那么多球场干嘛呢?只用1次就废弃了

张恺在意大利 张恺在意大利

意大利记者创办的“全亚洲足球网”专注于亚洲赛事和新闻,创始人、记者吉内普利尼在中超开幕之际发布文章,讨论中国的球场过度建设,标题“中国足球的水泥撞击”,副标题:“中国足球不懂得规划一词,中超联赛经济方面失败后,再过几年,将面临基础设施的过度建设、无用之问题。”原文摘选如下,只代表他的个人意见。

“从北京工体外看这个北京的城标之一,就是个大工地。整个建筑都拆除了,座椅都拆了,将和外围一起重建,为2023年亚洲杯使用。作为一个近年来居住在北京的、一直为北京国安加油的外国球迷,我和从前每周末到工体的4万球迷一样,有点伤感。

笔者自称北京国安球迷

在圣西罗

中国巨龙除了亚洲杯,还将承办2022的24队制世俱杯,且他们一直想承办一届世界杯,估计会朝2030或2034年努力,使得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球场条件,太多已经老旧,观众席距离场地太远。在大型城市,有足球根基的大城市,翻修球场是必要的,北京工体之外还有上海的浦东球场,未来上海海港俱乐部的主场,明年使用,座位超过3万。

曾经的北京工体

现在的工体

但,在这个声势浩大的砖瓦工程中,也有很多无意义的座位超过4万的大球场。2018年5月,我到过山东聊城,那里从未有职业俱乐部。我是陪同一个意大利足球公司,和当地政府签署足球项目双边合作协议的。当地领导带我们参观城市博物馆时,展示了4万多容量的球场模型,很气派,他说两年前已经竣工,但在竣工后就不用了。

他出了一本书《中国梦》

我们随后到了青岛,那年的青岛刚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们参观了容量6万多的体育场,专为山东省运会建设的,就用了那一次!可青岛已经有两个体育场,容量分别2.05万和4.5万,是两个职业俱乐部的主场,青岛中能和黄海。

这还不够,去年8月1日政府宣布青岛青年足球球场计划,为迎接亚洲杯的,容量5.2万,这就等于废弃了省运会的那个新建场地。两个俱乐部的财政情况都不好,黄海自2019年起,场均观众1.3万,现有主场是足够的,那么,这些新球场的未来做什么用呢?亚洲杯后,没有用途。

笔者2018年拍摄的青岛球场

另一个例子在西安,也在兴建容量超6万的、专为亚洲杯准备的球场,可城市已有3座球场,都超过3万坐席,却只有一个职业俱乐部,还是中国第二级别联赛,不需要那么多球场。更可笑的、极端浪费在内蒙古,修了3.5万席位的鄂尔多斯体育场,只办了2012年国际小姐中国赛区总决赛,然后失修不用。

恒大去年4月启动在广州南站附近的新球场,容量10万,以卡纳瓦罗球队的受欢迎程度,这还能理解,但恒大声称还要修两座8万+球场,这些用来干嘛呢?中国的体育场修建,没有可持续性计划可言,并未将现有的资源重新激发活力,都是新建的节奏。

广州队新主场,荷花造型

这些工程在短期内的优势是:带动GDP,拉动就业,数据在疫情下显得尤为重要;但中长期的劣势更明显,完全覆盖优势:大型赛事过后,球场就荒废了。中国这些年为大型盛会修建的新场地、场馆等,我感觉更多作为观光使用。”

读后感:如果我们是瞄准承办世界杯的,那亚洲杯这些新场地就能再使用,之后就不得而知了。个人感觉,大城市的专业体育场够多,给草根球迷踢球的场地太少,且收费不菲。群众足球和职业足球的距离、割裂,还是很明显的。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