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洲超级联赛,为何中国与欧洲球迷的观点迥异?
北京时间12月21日,欧洲法院做出裁决,欧足联和国际足联违反反垄断法,无权干涉欧超联赛的举办。
这意味着,欧超联赛至少已经有了“死灰复燃”的法律基础。欧足联、国际足联无法再利用职权去打击这项赛事了。“欧洲超级联赛”的主办方也借助热度推出了赛事举办方案,主打一个跟“欧冠、欧联”抢饭碗。
两年前这场虎头蛇尾的“利益再分配”最终草草收场,这跟欧洲球迷的激烈反对有很大关系,他们形成的激烈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俱乐部、足联乃至政府高层抵制资本洪流的决心。
看了一天球迷们的言论,我感觉在国内有很大一批球迷支持建立欧洲超级联赛,希望看到这样的尝试,对新兴事物呈一个欢迎态度。
欧亚大陆两端的球迷,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中国球迷渴望精彩比赛
从央视开始转播意甲起,中国球迷开始逐渐接触欧洲顶级职业联赛,我们总算也能每周看到高水平的足球赛事了。
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通讯手段越发强大,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中国球迷能接触到的精彩比赛也更多,但是这培养出了我们更为挑剔的口味,总希望看到豪门之间的对决。
(图)那个年代的意甲美好回忆
更何况欧洲的比赛时间很多都是在后半夜,熬夜看了一场乏味的比赛,真的会让人一天都不开心,欧冠扩军后很多比赛关注度降低,就是因为比赛时间不友好,交手双方实力弱,没明星。
对于不少国内球迷来说,欧超联赛创造了“周周都有强强对话”、“月月都有国家德比”的机会,至少看上去只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国内球迷中有大量的各队死忠粉,他们会去关注主队的所有信息,在这个方面他们与欧洲球迷差别不大。但是,这些球迷朋友们大多数是强队的粉丝,喜欢中小球队的人还是小众群体。
(图)蓝狐不夺冠,能有“三十年莱斯特城”老球迷?
国内球迷本身就缺乏对于欧洲球队的身份认同,精彩比赛、超级球星其实是熬夜看比赛的重要的动力之一,高水平比赛自然是真球迷的向往。
由于咱们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还有这大量的“临时型球迷”,他们关注足球是因为热点赛事和重大事件。本质上来讲他们关注的只是热点和流量,球星效应、话题效应是这些朋友们关注足球的最大动力,这其实与关注与自己生活非常遥远的国际政治、明星八卦没有本质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无脑粉黑国足的内容、巨星炫技集锦、球场搞笑剪辑是短视频平台最火的足球内容,因为这些本质上都是娱乐内容,既然是娱乐自然腕儿越大、话题性越强效果越好。
所以,欧洲超级联赛这个不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赛事,还能让高质量比赛增多,对于各个程度的球迷都有吸引力。毕竟对于中国球迷来讲,欧足联运营也好,相关公司运营也罢,盈利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我们只是看个热闹。
相隔万里,我们确实缺乏“同理心”
欧洲俱乐部动辄经营百年,球迷们很多都是三代人支持一支球队,这其中寄托了多少感情是我们可以想象。
“有谁会责备自己的家人呢?”当年在德乙亚琛队效力的谢晖曾在采访中表述,球迷开着车跟着球队去柏林助威,结果他们在漫天大雨中输了五个球,球员们没有等来奚落和讽刺,而是球迷们的加油鼓劲。
(图)超越生死的桑德兰小球迷
当年这段采访深深震撼了笔者,感受到了欧洲球迷对于球队的热爱,推而广之,这种感情应该在欧洲是一种普遍的情况,英超Big6纷纷遭到球迷围堵、各位球队名宿纷纷反对,都是不愿意自己心爱的球队变成美国资本家赚钱的工具。
(图)曼联已经成为了大资本家格雷泽家族的“下金蛋母鸡”了
英国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笔者喜欢引用他的论述),在其著作《为什么是足球》中对这种心态有着经典论述:
经过上百万年的部落生活,部落属性已经根植在人类的基因里,现代社会中唤醒它,需要足球这把钥匙。而部落性最主要的几个特点,忠诚、求胜、图腾崇拜,也是足球能够带给我们的。
但是这种“部落”共同体的认知,是基于小范围的。而且,欧洲自罗马帝国之后就处于“马赛克”阶段,没有形成大一统国家,人们更总是民族、家乡的归属感。比如,霍芬海姆不论强弱都有自己的“村民”支持,尽管也会看豪门的比赛,但是真正的心灵归属必然是霍村。
在大陆另一端的中国球迷,不太容易建立理解欧洲人反对欧超联赛的“同理心”,部分中国球迷的心理归属也是自己本地方的球队,但是对于欧洲我们还是喜欢看强队。
人不可能脱离自己的身份去思考问题,我们也很难理解欧洲球迷的做法。
看待变革,中国人更积极、从容
从历史和文化上来看,中国人与欧洲人相比承受变革的能力应该不相上下,但到了现在特别是当代人,我们应对变革会更加积极、从容。
太悠久的故事咱们就不再多说,欧洲在二战之后社会发展相对平稳,同时间轴上的我们则经历了从建国到现在的巨变,经历的变革不胜枚举,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图)中国这七十多年的发展就像这列高铁,变革也很多
中国文化的危机一词是辩证关系,即危中有机,福兮祸兮所倚,祸兮福兮所伏。
面对大变革咱们这届中国人显然经验更丰富,应对更从容。同时,咱们还善于从变革中寻找机会,搭上时代高速发展的列车,让自己成为变革的受益者。
从足球的角度来看,中国球迷见证的变革更多了,中国足球的发展政策始终处于调整中,可以说看惯了云卷云舒,欧洲超级联赛、G14的戏码其实并不比中超G7革命更精彩。
所以,很多国内球迷看待着欧洲超级联赛成立这件事,就会有很多鼓励尝试的言语支持,毕竟只有试一试才知道合不合适,在危机中酝酿新局嘛。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中国球迷是在路边看惯了楼起楼塌的人,欧洲球迷是坐在楼上的人,心态、言论自然不会相同,不能以此判断谁的认真水平更高,欧洲足球自己的事情,我们静观其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