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世界杯:荷兰战术解构
KQ
四年前荷兰人以一反常态的“发条橙”姿态杀入决赛,却再次无缘最高荣誉,在范加尔带领下的他们本届世界杯会有怎么样的命运呢?懂球帝为你详解荷兰国家队的阵容及战术。
阵容
门将:1西勒森、22沃姆、23克鲁尔
后卫:2弗拉尔、3德弗里、4布鲁诺-马丁斯-因蒂、7扬马特、12费尔哈赫、13韦尔特曼、14孔戈洛
中场:5达利-布林德、6德古兹曼、8奈杰尔-德容、10斯内德、16克拉西、18费尔、20维纳尔杜姆、21迪帕伊
前锋:9范佩西、11罗本、15库伊特、17伦斯、19亨特拉尔
核心
荷兰的阵型重心毫无疑问落在这个国家最顶级的两名巨星,也是球队正副队长范佩西和罗本身上。
作为球队箭头人物的范佩西具备出类拔萃的意识,对球场各个区域有着清晰的认识,同时在无球情况下感知判断战况和球路,知道什么时候该在哪里做什么,他不仅仅是简单的抢点反越位,还能创造进攻线路:包括积极迅速地摆脱无球防守者从外围直奔腹地、游弋于对方阵型的结合部和薄弱区域(与边路球员的换位)、富有效率地回撤跑位、解除己方的局部困局以及通过策应扯动引导攻势和队友的插上,甚至还有在守势时封锁对方的线路;
范佩西的娴熟技术保证他能够在人堆中护球再处理,全面的脚法既可用于在意想不到的位置起脚打出神仙球,还可用于精密的传球输出。他是一名现代化的顶级前锋:作为一名射手最重要的得分任务上,他的表现绝对是无可挑剔的;在战略层面上,他可以将对手的防线压制得很难受,或限制对方的后场出球环节(阵型不回收则传球距离加长),或令对方阵型回收从而为己方中后场减压;在战术层面上,合适地回撤可以缩短己方的突击距离,辅以引导队友的插上完成推进过程。
对匈牙利的比赛中范佩西通过无球跑动压垮对方的防线并取得进球
不过近两年范佩西的消耗非常大,几次重大伤病过后,而立之年的范佩西的身体素质出现了下滑,动作频率和连贯性变慢变差后影响了处理球的效率,也比以往更容易被贴身纠缠所限制,这影响到了球队的区域速率、通过性和落位差制造,在大赛里回撤太深,也更容易被战术性杀伤(远离危险区域的犯规一般从轻发落)。所以现阶段的范佩西已经不太适合以拿球策应为主的踢法了,应该侧重发挥他压制防线和靠近球门制造威胁的能力,必要时再拉出禁区提供必要的接应和技术补充。他在禁区内的活动也会对两肋、大小禁区线之间的区域和后点等薄弱部位实施重点打击。
队副罗本经历了海因克斯和范加尔的调教可算是洗尽铅华,不仅学会了对身体的保护和保养,还重拾自在青年时期就已被深植于骨子里的荷兰足球技战术意识,一改以往只为满足一己私欲的踢球态度,学会了为团队服务。
作为一名边锋,罗本是范加尔战术体系中最重要的球员之一,他在球场边线的接球为球队的阵型和进攻提供宽度,扯开对方的防守阵型。而球队通过传倒完成推进后,罗本可以提供进攻必要的纵深。曾经的罗本主导的边路进攻模式往往是单打独斗地内切,然后以一脚射门告终,如今他更多展现出作为一名边路核心对肋部进攻的理解和执行,比如他在内切时可以在完成己侧肋部的出球,或者横带吸引防守兵力后向对方薄弱的逆侧分球。
开窍的无球跑位还在于罗本扩大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他比以往更愿意出现在合适的区域。扮演一个阵地中转点,通过跑位来牵扯对手,在必要的时候进入中路接球,像前腰一样活动,与其他中路球员充分互动,以及伺机选择重边进攻与另一个边锋的彼此配合策应,当传球到位时罗本高速切入肋部、在中路后插上或者反跑至对方卫线的身后空挡也都足以撕破对方的防守。
不过比起这些细节上的能力升华,罗本对球队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在于其边路突击的爆发力和应运而生的推进作用,他在边路的向前盘带结合中路的配合跟进,或者中路传倒分球结合,他在边路的跑动接应,可以顺利实现在常规对抗中的传-带推进,一旦进入非常规战况,比如球队在中路传球收到了阻力无法向前,将球交给在边路的他也能利用大步流星的高速硬带实现阵地推进,再如球队受到压力无法稳定地获得球权时,只需要一次传球,罗本都能制造出威胁,无论为有球点还是无球点,其在反击推进中都是难以阻挡或者防范的,这种巨大的战略震慑既影响着对方的比赛策略和防守结构,同时也能对己方的环境优化起到相当程度的助益。
肋部出球是罗本的拿手绝活之一
细节
边路进攻是范加尔战术体系里的重中之重,这也是荷兰国家队的主要打法。正如之前所提及的,罗本这名边路大杀器会是边路进攻战术的重心与核心所在,但边路进攻光靠这一点是远不足够的,边路攻击手、身后的边后卫和中场球员们,一定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从而在边路区域形成一个小的进退共同体。
边锋持球时,边后卫要及时套边,中场们都要及时接应,几名球员之间来回跑动,形成一个灵活轮转的进攻小组,另一边的球员也不可懈怠,必须要保证至少有一名球员占据边路走廊区域拉开阵型宽度。球队的推进以边路为起点,边路推进时中场球员(不止一名)靠拢跟进,边路与中路的结合紧凑而华丽,一波一波的攻势如同惊涛拍岸。
在预选赛当中范加尔倾向于由基辅迪纳摩前锋伦斯出任罗本外的另一边,扬马特和小布林德担纲两个闸位,这样的排布保证了球队的边路的冲击力和传接质量。快马伦斯兼具在边线以及切入中路的跑位意识。此外几名小将普罗莫斯、迪帕伊和博蒂乌斯也各有特点。扬马特和小布林德都有能在中场控球或者小组进攻中策应配合的意识和脚法,中后场多面手小布林德还可以进入中路帮助争夺中场。
对法国的热身赛中克拉西和范德维尔完成了一次打入对方腹地的边路攻势
对匈牙利的比赛中的一次边路轮转
有了边路的进攻小组后,还需要有边中结合的结构,中场中路球员的使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范加尔在世预赛和热身赛当中试验过多种中场布阵,逐步确立了斯内德/范德法特外加另外两名中场的三中场组合,他们的站位在一前二后的1-2分布、两人轮流上前一人固定拖后的1-2分布、轮流拖后的2-1分布和三人趋近活动的不均匀3分布之间灵活切换。
斯内德将会是解除对方封锁、链接己方各点和启动开关的钥匙人。作为一名精于连结的攻击型中场,斯内德在前场穿插钻营,然后利用多脚快速出球为球队提供了在进攻中必不可少的串联,考虑到范加尔对边路进攻的重视程度,斯内德通过来回跑动传球连接三路四线的效能就尤为关键,在拜仁的两场欧冠半决赛失利就可以看出,边中结合以及在前场中路足够持球的重要性。
斯内德恰到好处的游动触球,可以调动双方个体的活动行为和阵地中的兵员分布,对己方的进攻阵型移动起到导向性作用,也会影响对方的防守阵线重心,配合一脚精准的长距离传球,找到在接应位置的边路球员,这就是他由对点的影响扩大到对线的影响和由调动到调度的作用。当时机成熟,球队由控球到攻击行为的节奏切换由斯内德来掌控完成。进攻时斯内德会靠近主攻的边路,或主导性地组织进攻或强化接应参与配合。在核心区域完成威胁传球和直接攻击球门则是斯内德的最后杀招。
斯内德一次教科书般的接球护球再分球
另外两名中场队员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覆盖(这里所说的绝不仅是防守层面上的覆盖),在中场为前场搭建起一个平台:首先他们需要通过移动占据中路的区域,从而为己方的阵型赢取空间,这对于无论传控抑或是布防的展开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他们要用跑动接球控制再传球,衔接前后左右的各条战线各个区域,尽力确保点与点联系在一起。在己方控球时,对方球员都站住了位置,他们还要利用横向跑动和来回传倒扯动对手的阵型,为边路制造出空间。
在进攻时他们靠近边路并灵活跑位,成为边路球员的额外策应点和中转站,提供更多的拉边配合和前插接应,从而保证与边路小组进攻的联系和效益叠加。在罗马表现出色的斯特罗曼是球队在中场控球时完成覆盖的核心组件,费耶诺德的克拉西也开始慢慢上位,相比德容他的特点更符合范加尔对中场的战术要求。
两名拖后中场的覆盖范围很大
不过如今随着斯特罗曼伤别世界杯,荷兰国家队的中场结构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重组,老德容可能会重回主力阵容,这对于中后场的防守是一种增强,尤其是可以为整个防守阵型提供一个稳固的轴心,德容的出球足够稳定,但是无法对球队起到所需要的梳理组织作用,也很难对进攻提供帮助,如果是这样,另一名中场所需要肩负的覆盖任务将更重了,对于可能的中场人选克拉西、小布林德或者其他球员的要求就更高了。
范加尔战术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对中后卫的特殊要求,简而言之即防线球员中场化,从本方半场就开始去控制住球权,这支荷兰国家队也沿袭了这一习惯,为此范加尔提拔了费耶诺德的布鲁诺-马丁斯-因蒂。
这名能边能中的葡裔后卫具备一定传球脚法,而另外一名中卫弗拉尔同样被要求了更多的战术性用球,在预选赛时他们就表现出尝试去串联起门将-后卫线-中场的职能,两名中卫轮流作为球队在场上除门将以外的传球发起者,负责选择进攻大方向,他们可以直接分球给边后卫,也可以用长距离传球交给回接的中锋,在中场拿球时他们也必须像中场一样积极并聪明(比如合适地选择拉开或压上)地跑动准备接应回球,然后再像个中场那样出球,这种将后场调动起来的布置,还可以起到破除对方对己方中前场紧逼的效果。
因蒂在中场将球塞给进入前场中路的布林德
策略
范加尔曾经这样概括他的基本理念:“通过一脚(两脚)触球和三角传球,给予皮球不同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传递(阵型使得球场上出现大量的三角站位),控球引导对手追逐皮球,消耗对手体能,节省自己体能。”
同样的,范氏橙军中也有对球权的特殊要求,所有位置,包括门将,都不能轻易发高球,除非是有目的、有把握的长传。为了保证相互传球的通畅,球员在接球时,身边队友要跑位形成至少两个接应点,以实现三角传递。门将尽少开大脚,而是和后卫进行中短传。当进攻遇到阻力,推进空间不足时,不允许盲目的强突和慌乱的传球,而是尽量通过横向传递。一方面机动地转移进攻方向,另一方面扯动对方的阵型。
在控球时,球员们之间要完成高速的传接,使球快速地运行起来,让对手跟着球跑,疲于奔命过度消耗,同时保证己方养精蓄锐。高控球率,带来的不但是更多的射门机会,更少的己方区域威胁,还能在体能和心理上占据优势。高速传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直接效用是制造空间,特别是制造纵深。横向的传球,主要用来调动对手的防线,诱使对方边卫或中卫离开所应在的防守位置,同时等待本方球员跑位,尤其是边后卫的套边,以及边锋和前腰的突然前插,这种纵向的前插,纵向的推进空间获取,再在各区域充分地边中结合,从而切开对方的守阵。
场上11人的站位,有着严格而巧妙的划分,所有球员都需要更多地完成有呼应的跑动,一者是尽力占据球场上的重要位置和由位置延伸出来的空间,二者是构造出尽量多的菱形(传球点有三个可以出球的点)和三角形(传球点有两个可以出球的点),保证每个位置都能至少有两个接球点来完成高速的传递,若对方在点对点上有优势或者先手发动紧逼则可以加以分化破解,若己方在对抗速率上有优势则可以合围加以强化。
菱形站位与三角传递
球队的阵型被细分为6-7条线,防守时各条线根据实际状况层叠收紧,压缩对方的接球空间以限制接应和推进,每一个点都要压迫对位的点,中锋作为排头兵,边锋压迫对方边后卫,前顶的中场压迫对方的持球人或者双中场压迫对方的双后腰,以此类推,同时还要通过预判,对可能的被攻击线路进行预判切割拦截,力图在中圈附近抢得球权,这是最理想的情况,然后交由后场组织者完成由守转攻的过渡。如果己方丢失球权,球队由攻转守,丢球的球员要迅速坚决地执行就地反抢,在他纠缠对方持球者的同时,周边的队友迅速协同围抢,原本负责接应掩护的犄角球员要上前,顶住接球的第二点,阻止对手继续推进,同时其他球员还要向其他关键接应点施加压力。
几个压迫格局
新阵
范加尔最终确定通过变阵来修正斯特罗曼缺阵带来的偏差,一改过去主打多年的4231/433,操练起不太常见的3412/343/352/532:三中卫里费尔特曼和弗拉尔将竞争右中卫位置,德弗里居中,马丁斯-因蒂居左。扬马特一人独领右边攻防。布林德在左路的任务很特殊,除了拉边接应外,还得适当地进入中场参与控制和争夺,防守时注意内收保护左肋(要知道西班牙和智利都精于钻营这个部位),相应的靠左边的后腰将对左半扇进行尽量多的覆盖或掩护。目前看来具有前场活动能力的斯旺西中场德古兹曼可能力压更习惯拖后踢法的小将克拉西成为先发。老将德容作为另一名后腰球员将在中场扎紧篱笆。前场方面斯内德在“diamond-man”的位置串联衔接,一旦布林德被压制得上不来,他需要左移补充左边线区域接应的不足,还可以利用罗本横切带出来的空挡插上进攻。罗本是进攻体系中的自由人和球权核心,游弋于边中之间,通过带球和冲刺制造杀机。箭头范佩西则负责移动压制、关键回撤和一剑封喉。
弱点
1.攻强守弱:一是素材水平不足取,即后场球员的水平明显远逊于前场球员,甚至和中场球员相比较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荷兰的中后卫断档问题由来已久,自从范布隆克霍斯特退役后两边后卫也没有涌现出可以独当一面的新人,如今荷兰的新人后卫们除了弗拉尔和费尔哈赫之外都只踢过荷甲,他们缺乏能赖以立足的硬实力根基,除了防守技术外,脚下技术也比较有限,考虑到范加尔对后场持球用球的高标准,这批年轻人们很难完整地执行所被要求的战术,解决的办法也许只有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
二是范加尔的战术注重点对点的直接高强度压迫,但是相对轻视对线路的切割及由线到面的封锁,同时他对中场的站位设计、要求边后卫高位活动以及忽略回追问题等,都为球队的防守缺陷埋下先决性的祸根。
从因蒂这次丑陋的犯规也能看出荷兰的后场布防问题相当严重
对法国的第二个失球源自荷兰自身压迫战术的结构性纰漏
弗拉尔领衔的防线无论顶防还是回追都让人无法放心,空挡大到飞起
2.战术缺陷:球队战术强调整个阵型中球员之间的紧密联系,而球队的后场问题,将进一步对这种联系造成影响,一方面球队的防守力量需要补充和助推,而这可能导致两种崩塌的可能性——或者是阵型拉长后联系变弱,则球队失去进退有据的根基;或者是球队的后院起火,直接破坏掉这种危险的平衡。另一方面,如果为了维持联系而迫使前场关键球员的更多回收,可能会导致进攻兵力不足或者整体阵型战术(压迫性)的失效。
3.伤病影响:一是斯特罗曼的突然重伤,为荷兰的备战和既定战术的继续实现造成很大的困扰,范加尔的应对办法是变阵,但时间仓促,实际收到的成效会是收到奇效还是自乱阵脚目前尚不可知;二是经历一个漫长赛季的征战后,许多核心球员如罗本的身体都处于疲惫而脆弱的状态,而荷兰球员的体质普遍不佳,因此伤病隐患非常大,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发生了一些不幸的状况,那将会对球队的世界杯征程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本赛季反复受伤的范佩西能否保持健康以及足够的比赛状态,也要被打上个问号。
4.年龄结构:史上第二年轻年轻荷兰队的实际情况是前场大龄老将加后场清一色大赛经验为0(欧冠正赛都没见识过)的小将,弗拉尔和费尔哈赫虽然经受过英超和德甲的历练但仍难当大任,中生代球员德古兹曼和伦斯的实力都不够强,如何将有限的集中在前方少数人的比赛经验融入整个年轻的团队和危急关头稳住军心逆流而上都会是巨大的隐忧。
5.不安定因素:有句古话说得好,“无内讧,不荷兰”,荷兰更衣室的段子早已广为流传。这支青黄不接的荷兰看似可以团结在以范佩西为队长的三巨头周围,高举米歇尔斯理论和“全攻全守”重要思想,贯彻落实范加尔体系战术咳咳咳……不过种族和派系之争的种子这一次真的不会再生根发芽吗?但愿幸运女神眷顾这朵郁金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