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袖标、赛前跪不跪:欧洲杯上的政治表态又成了一大问题

☰ 尼加拉瓜喵 ☰ ☰ 尼加拉瓜喵 ☰

“德国队永远向上的,除了高昂的斗志,还有丢球后诺伊尔的手臂。”

因为在球场上的习惯动作,诺伊尔常常成为球迷调侃的对象,当然了,没有人因此怀疑他仍是世界顶尖门将之一。

而在欧洲杯小组赛尚未完结之时,除了球迷,欧足联也盯上了诺伊尔的手臂。他们观察的理由显然和球迷不同——他彩虹色的袖标太显眼了。

彩虹丝带在英超

为了纪念1969年美国石墙运动,以及随之诞生的性少数群体权利平等倡议活动,每年的6月都会被称为骄傲月,LGBTQ+性少数群体会举办盛大的集会和游行,这在北美、澳大利亚和西欧等国家已经成为固定项目。

摄于2019年7月伦敦骄傲游行期间,“万磁王”伊恩·迈凯伦等名人也参加了活动

而在足球领域,与之相关最为相关,也最为人熟知的主题活动发生在英超赛场。以美国石墙运动命名的组织Stonewall从2013/14赛季开始,与英超联赛进行了合作,每赛季的两轮联赛中(通常是12月的前两个周末比赛日),球场上可以见到各种彩虹的元素。包括鞋带、角旗杆、赛前联赛纸门、队长袖标等等。

英超与之类似的活动还有老兵月,每年11月的两轮联赛,球队球衣上会印有虞美人花瓣,在赛前会有简短仪式,号召社会关注退伍军人,缅怀一战将士。

这两项活动均由英超联赛牵头,联赛的各股东(也就是当赛季20家俱乐部)负责执行,所有联赛转播商、球场运营和俱乐部官方口径统一,这样最后呈现在赛场和球迷面前的,才是高度标准化(除了有时在赛前吹奏Last Post的士兵会跑调之外)的程序和严肃的仪式感。

同样的,还有从上赛季开始的BLM赛前致意环节。当然,这个仪式会在以后成为定期常规项目,还是在某时告一段落,现在还不得而知。

但是这类活动的井然有序仅仅依靠以上利益相关群体的努力是不够的,这离不开其中所有执行环节的个人,以及在现场、家中球迷的共情,或者说是在这个语境下统一的价值取向

2020年12月,瓦尔迪进球,莱斯特城客场绝杀谢菲联

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是,在2020年12月,莱斯特城客场对阵谢菲联的比赛最后时刻,瓦尔迪进球,帮助蓝狐完成2-1绝杀,进球后他兴奋地跑向角旗杆并一脚踹断。

这个动作其实对于草根出身、混不吝的瓦尔迪来说太正常不过了,挑衅对手、客队球迷的事儿他从没少做,并且将他谢周三球迷的身份考虑进去,就更加平常。

但因为当时正值英超联赛彩红丝带运动周,谢菲联的角旗杆换成了彩虹主题,瓦尔迪的动作在某些角度解读下来就有了恐同嫌疑。

于是,无论在英超联赛还是莱斯特城的国际媒体渠道(油管、推特、IG、脸书等),在这场比赛的相关图片、视频内容中,你都找不到那个瞬间的描写。

这种行为就是在英超联赛的语境中,由上至下的所有个人或团体不需要商量,能够自动决断的例子。

在欧洲赛场呢?

不过跳出英超的范围,当诺伊尔缠着彩虹袖标踏上欧洲杯赛场的时候,前文所说的“语境”就扩大了——仅仅考虑同一小组,包括德国在内也有来自4个不同国家的球队和球迷;而放眼整个杯赛,本届欧洲杯有24个不同参赛国;作为四年一届的重要赛事,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数以十亿计的人口都会看到这一幕。

欧足联对诺伊尔的调查原因是潜在的“场内政治行为”。究其依据,我们能够在《欧足联章程》(UEFA Statues)开篇找到如下语句:

“欧足联在政治、宗教上保持中立。”

“欧足联持和平、理解和公平竞赛原则在欧洲推广足球运动,摒弃对于政治、性别、宗教或种族等其他任何原因、任何形式的歧视。”

另一个问题是,诺伊尔在欧洲杯正赛中佩戴与众不同的袖标,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关于这个,我们则可以看看在欧足联官方的《欧足联欧洲足球锦标赛规则》第十章“球衣”第58条的描述找到:

“欧足联将向各个协会提供队长袖标,以及相应的赛中使用指南。”

“在决赛圈比赛中,提供给各参赛协会的特殊装备必须被使用,而不能使用其余任何相似的物品。”

C罗所佩戴的应当就是欧足联统一发放的队长袖标

照此判断,最可能的情况就是欧足联给德国队发了队长袖标,而诺伊尔最终比赛时佩戴了自己的彩虹袖标。这种情况在德国队前两场比赛中连续发生,恐怕是欧足联在首场比赛之前和之后没有及时作出检查和响应。

不过,欧足联的调查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6月21日德国足协已经官方确认,该项针对诺伊尔的调查已经结束,“在一封信中,这个袖标被认定为团队支持多样性的象征,是‘一件好事’。”

从《欧足联章程》中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欧足联纪律处分条例角度来说,对“政治”或“政治行为”的定义是基于描述性,或者说相对模糊的,这也意味着在涉及具体案例的时候,欧足联拥有足够大的自由裁量权。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近几十年性别多元性的议题几乎已经是“西方国家”的“政治正确”。但既然有“政治正确”之说,就应该考虑到政治在国家/地区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譬如仅在欧盟内部,各个国家对于性别多样性的接受程度就并非处于统一水准,而这种差别很有可能就将在德国队的下一场比赛产生正面碰撞。

就在6月15日上周二,匈牙利议会已经投票通过法案,增加了对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刑罚。而其中一条法案引起了争议,其主要内容是:禁止在面向18岁以下青少年的教材、电视内容中出现同性恋内容,以及与出生生理性别不符的宣传内容。

布达佩斯普斯卡什球场内匈牙利球迷反对性别多元化的标语

另一方面,在布达佩斯的普斯卡什球场成为本届欧洲杯唯一开放100%坐席的球场,为球队和观众提供最原汁原味球场氛围的同时,看台上反同性恋标语也随着转播去到了世界各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与匈牙利这场出线争夺战被赋予了更多意义。

6月20日慕尼黑市长迪特·赖特证实,市议会已经向慕尼黑安联球场请愿,在德国与匈牙利的比赛时以彩虹色点亮他们标志性的体育场外墙。

但这次欧足联予以拒绝,理由正是前文引用的《欧足联章程》开篇内容:“欧足联在政治、宗教上保持中立”。他们在声明中表示“这一提案是针对匈牙利政府的决定,所以必须拒绝”。在给诺伊尔的袖标开绿灯后,欧足联显然不想在德匈的文化冲突中拉偏架。

点亮彩虹色的慕尼黑安联球场外墙

欧洲杯,以及奥运会的更多政治表态

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欧洲杯之中,立场的冲突早已显现。

伴随着乔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BLM运动在美国掀起了空前高潮。作为在欧洲声援最快的国家,相关游行活动从2020年6月起席卷英伦。

至今一年时间里,英超联赛始终在推进赛前的单膝下跪仪式,表达对这项运动的声援,也以此作为反对歧视和偏见的标志。而在欧洲杯赛场,这种赛前仪式从英超联赛的心照不宣,或者说“标准化执行”,成为了一种可选项。

意大利对阵土耳其的揭幕战,双方在哨响后直接开球;第二场威尔士vs瑞士,两队则在赛前有跪地环节……根据我的统计,本届欧洲杯24支球队在小组赛阶段就下跪与否分成了三个派别,分别是下跪派、不跪派和骑墙派:

其中威尔士与意大利这场比赛,赛前双方显然是没有沟通好,贝洛蒂听到哨响直接开球、小基耶萨跪了又起,连带着把拉姆塞也搞糊涂了,往前跑了两步又跪下……

实际上,诺伊尔本次的彩虹袖标事件早已不是德国队首次在国际赛场的涉政行为,也不是第一次管理机构介入调查。

今年早些时候的一场世界杯预选赛上,德国队首发11人就身穿印有“HUMAN RIGHTS(人权)”字样的黑T恤,来抗议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在筹办阶段存在的劳工伤亡。而在那次事件中,FIFA也进行了调查,并在之后表态称不会对此进行处罚,因为“国际足联相信言论自由、坚信足球拥有向善的力量”。

如果再往前推,你或许还会记得2014年索契冬奥会前的抵制潮,其中一个重要诱因正是俄罗斯在2013年通过的,禁止在有未成年人的场合公开谈论同性恋话题的相关法案。

作为对比国际足联、欧足联在前文所述问题中的处理方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是这样表态的:

“不论案例多么美好,奥运会都不应作为政治展示的舞台。如有必要,国际奥委会将特例特办。”

“但运动员享有言论自由,他们当然可以在发布会上发表政治声明。”

 巴赫的发言,多少有些令人困惑。如果一定要翻译,我认为大概意思就是“可以在奥运赛事时间以内、赛场的空间以外自由发表涉政言论,但奥委会依然会根据言论内容决定是否进行干预。”

无独有偶,在距离东京奥运会开幕仅有一个多月的日子,日本政府也被相关组织敦促,应“抓住奥运的机会”提交对性少数群体歧视零容忍的法案。

结尾

本文无意探讨价值观,或者性别多元化、消除歧视等某单一号召的立场,而在于希望和读者共同思考:在欧洲杯,或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国际性大赛舞台之上,应该怎样更妥善地让运动员或组织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

在我们比较政治的时候,应当在同一时间线上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状况。BLM的号召在没有遇到种族问题地区的人们看来难以切身体会,而性别多元化的提议在基督教保守派,或是其他宗教占据主导地区的人看来有些违逆传统。

在看待政治概念本身,以及个人、组织对待政治概念的方式上,是具有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

例如赛前静坐为政治改革站台的行为,如果出现在2021年的体育赛场,相信不论欧足联、国际足联或奥委会都会大力反对——因为这些政治概念在大部分国家或地区是“超前”的。而他们对BLM和性别多样性的支持,则是因为目前,这在更多国家和地区是“适用”的。

多样性的政治诉求离不开当地环境和土壤,反之,环境和土壤的差异化会导致政治诉求的不同,或者让不同地区处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就像前文所提到的,BLM在英格兰联赛的开展水到渠成,但扩大到欧洲杯赛场,就出现了不同的态度。可以想象,如果放在世界杯赛场,下跪动作会有更多反对的声音。

相对于下跪,欧足联曾经的表态方式更加温和

体育,特别是体育大赛脱离政治,过去不会,现在不是,未来也更加不可能。

政治概念对体育的干预只会越来越显著,并不断随着时代发展和变革愈加紧密结合。在不断延长的奥运宪章内容,和正在审议的奥林匹克格言(增加“更团结”)之中,我看到的是赛事管理机构在国际政治风向中的谨小慎微,甚至是亦步亦趋,他们很难不被裹挟,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于政治事件的“沉默自由”而必须发声。因为很多时候,“不发声”或“喊得不够响”就代表你站在了对立面。

管理机构丧失了“沉默自由”,体育迷们则没有了“不知情自由”。我打开电视只想欣赏一场高水平的比赛,为什么还要了解你们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打开懂球帝,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