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场进球规则的“生与死”

孔明空城专栏 孔明空城专栏

欧洲杯进入休整期,欧足联又突然整了个大活儿。

24日晚,欧足联一石激起千层浪,突然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取消所有欧战赛事(欧冠+欧联)的客场进球规则,从下赛季开始施行。如果两队两回合赛果为平局,将进行上下半场各15分钟的加时赛,如仍未分出胜负,将进行点球大战。

这下可热闹了,不少球迷都对废除客场进球规则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足球世界的逆转好戏会变少、有人说穆式国米的骚操作看不见了、也有人说巴萨再也不用担心被逆转了……

从1965-66赛季的欧洲优胜者杯起,欧足联开始实行客场进球规则,这五十多年来这项制度带来的欢喜哀愁车载斗量,这项在当年鼓励进攻的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开始鼓励防守。早在几年前,欧足联会议上、教练员沙龙中都曾有过讨论废除客场进球规则的声音,甚至球迷中间也对这项“传统规则”颇有微词。

我们要想搞清楚它是怎么没的,就得先知道他是怎么来的。

客场进球规则诞生:有效率的决胜手段

1964-65赛季,欧冠赛场上出现了尴尬的一幕,不得不用抛硬币来决定胜负。

当时英甲冠军利物浦与德甲冠军科隆会师在欧冠八强战,两回合比赛中两队都异常保守互交白卷。并且在中立赛场的加赛中两队依旧未分胜负,更可怕的是加时赛中球员们早已疲惫不堪,就想着早早“躺平”。

终场哨响,裁判拿出了一枚硬币,来吧,我们来看上帝的意思吧!

(图)1964-65赛季的利物浦

而上帝似乎也没办法分出胜负,调皮的硬币在几圈翻滚后竟然竖在了草皮中央,这令两队的球员、全场几万名观众哭笑不得,于是展开了第二次投币,虽然利物浦最终得到了命运的垂青获得胜利,但是利物浦球员在事后也表示,这种方式是给这两支优秀且实力相当的球队分出胜负的最糟糕方式。

这就客场进球规则设立前典型的场景,主客场淘汰赛两队打平,要么抽签决出胜者,要么择期在中立场地再赛。相比抽签定胜负,客场进球规则肯定更为公平。相比择期再赛,客场进球规则更简单,在当时看来这也是一种进步。

(图)五十年来,客场进球规则制造了多少故事

在利物浦与科隆的“马拉松”大战后,1965-1966赛季欧足联开始实行客场进球规则,在当年优胜者杯第二轮的比赛中,布达佩斯洪韦德队客场3-2击败布拉格杜克拉,虽然次回合主场1-2失利,但仍然顺利过关,成为这一规则的首个受益者。

客场进球规则的兴,是顺应历史

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客场进球制度的诞生符合实际情况。

50多年前的交通状况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即使是在相对发达的欧洲,国与国之间的交通也并不发达,打国际比赛绝对是一项苦差事,去客场作战要面对消耗时间长、各项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跨国比赛的难度又被进一步放大,舟车劳顿对客队球员的身体状态影响很大。

(图)60年代的欧洲和现在差距很大

另外当年的运动科学也不发达,球员的体能训练和身体恢复技术也非常落后,跟现在根本没法比。客队在路上折腾个半死,上场前它在身体状态上就已经输给了主队,再加上当时资讯也不发达,对于对手和场地都属于“盲人摸象”的状态,当年主场作战真的是“以逸待劳”,优势要明显大于现在。

这种情况下,客队肯定是稳步防守,保证先不输球了。这么一来,防守就成为了主流思想,比赛变得不好看,用规则来刺激一下双方,让比赛更精彩挺好。

客场进球规则的衰,也是顺应历史

但是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情况已经大大不同了。

现在欧洲一体化已经非常深入,交通运输更为发达,在很多国家乃至城市间都有直航,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跨国比赛的距离也再缩短,各俱乐部去国外打比赛再也不需要辗转多地、换乘飞机多次了,即使从马德里到莫斯科、巴勒莫到奥斯陆,都不再遥远。

有些豪门俱乐部,借助强大的资金实力甚至可以包机去客场,球员们去异国打比赛时,在旅途中很舒服,结合各种配套保障措施,旅途过程中的劳累大大减小。

(图)豪门球队包机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与此同时,各大洲足联和国际足联,对比赛场地和草皮的标准要求得更为严格,在主场踢球和去客场作战,场地和草皮的影响不再像从前那样大;互联网的发达也各个球队的资料都处在阳光之下,主场优势对于比赛胜负的干扰越来越小。

就像《比赛中的行为经济学》中的表述那样,现在的主场优势可能只有裁判这个因素能左右胜负了。

主场优势逐渐丧失,当年为了鼓励进攻制定客场进球制度越来越偏离轨道,它并没有起到想要的效果,反而造成了主队的不思进取,毕竟在主场丢一个球的代价却是有点大。

(图)疫情期间空场比赛主场优势进一步缩小

根据欧足联的数据,近50年来,主队的胜率从61%下降到了47%,客队的胜率从19%上升到了30%;主队的进球数从平均每场2.02个下降到1.58个,而客队的进球数则从0.95个上升到1.15个。

在客场进球制度的影响下,主队也会打得很谨慎,不是想着怎么去多进球,更是更操心在自己家门口不失球。在打进一球取得领先优势之后,主队不是再接再厉,继续扩大比分,而是想着怎么巩固好防守以保持优势。

“这项规则产生的影响,已经与规则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事实上,这一规则正在妨碍主场球队,尤其是首回合主场作战的球队积极进攻。主场球队会害怕让客队进球,担心对手获得客场进球优势。”欧足联主席切费林的表态点出了重点。

客场进球规则作古,会有什么影响

规则的变动会让足球比赛的逻辑发生变化,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以防守为建队基石的球队。

在客场进球不再那么金贵后,防守型球队的博弈难度加大,像穆里尼奥、西蒙尼这样凭借防守与对手周旋的教练将变得非常困难。至少在手握客场进球优势的情况下,再全线死守不再划算。

比如2015-16赛季欧冠半决赛,马竞凭借客场进球多晋级,主场床单军团1-0战胜拜仁,客场他们在安联1-2输球,这种凭借铁血防守锁死强敌的情况,下个赛季再难出现,采用新规则后,当年的这个情况就会演化为双方打平,将在拜仁的主场踢加时赛甚至点球大战,实力更强的南大王获胜翻盘的机会就更大了。

其次,在这种情况下弱队爆冷的难度增大了。

足球淘汰赛本来就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游戏,客场进球规则其实是给弱队增加了逆袭的砝码。比如,2017-18年的欧冠四分之一决赛,巴萨先是主场4:1大胜罗马,但是红狼军团拿到了一个宝贵的客场进球,次回合来到奥林匹克球场,罗马人凭借战斗勇气和适当战术3-0击败巴萨,双方比分4:4战平,就因为客场进球这个伏笔,他们淘汰了巴萨爆冷成功。

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个局面出现在下个赛季,罗马人如此努力顶多是能给对手打平,罗马能和巴萨战成平手已属不易,结果还要再踢加时赛或点球大战,这样强弱差距再次拉大,弱队爆冷淘汰强队的可能性变得更小了。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正式因为有客场进球这个前提,红狼军团才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如果冒着被对手打反击的风险、付出了极大的体能才能跟对手打平,这种超级逆转的精神动力会下降。

最后,其实没有任何规则是绝对公平的,废除客场进球规则也有副作用。

如果按照客场进球规则,主客场的先后顺序问题不大,反正两回合淘汰赛,主客场早晚都要各踢一场,但是下个赛季就不一样了,必然是先客后主的球队比较占优势,因为一旦两回合双方战成平手,无论是加时赛,还是点球大战,都会在先客后主的球队的主场进行,这只是另外一种的不公平而已。

(图)如果规则改变,主客场的先后则非常重要

关于客场进球的争论,说到底还是关于足球规则的高效性和公平性的讨论。不过客场进球规则自问世以来,催生出了不少经典名局,大大增加了杯赛淘汰赛的不确定性。这一制度目前面临改革,不论新规则实施效果如何,兼顾淘汰赛的公平性与可看性的努力还在路上。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