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博格巴:一面是领袖气质,一面是随性烂漫
如果你看到了几周前出现在巴黎王子公园球场外的条幅,你大概会认为巴黎圣日耳曼的球迷们对俱乐部尝试签下博格巴的想法一点都不感冒。
毕竟,条幅上的内容所传达的信号很明确。有两个白底红字的条幅分别这样写道:“博格巴,你应该好好听妈妈的话”;“她不想让你在这里踢球,我们也不想”。
我们不知道究竟是谁写了这样的条幅,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挂在了球场外的一侧。不过无论是谁做的,显然他为此还是做了一定的努力。而在通往巴黎圣日耳曼训练基地的路上,也出现了同样内容的条幅。
几年前,博格巴曾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他的父母更喜欢马赛,所以自己对效力巴黎圣日耳曼没有太大的想法。
在这些条幅中似乎没有太具煽动性的内容,不过对于某些人来说,考虑到博格巴的童年是在巴黎市郊度过的,他的一系列言论显然是一种背叛。在当今这个时代,借由互联网的力量,这些反博格巴的条幅迅速传播开来。相关的照片陆续登上了媒体的头条,这或许也正中了策划者的下怀。
但现实绝非这么简单,值得注意的是,巴黎圣日耳曼的极端球迷组织Collectif Ultras Paris迅速表示自己并没有参与到此次事件,并表态不支持该行为所传递出的信息。
那么,在“我们也不想”这个条幅中的“我们”究竟指的是谁?
其实只要简单看一下博格巴的社交媒体账户,你就会发现每天,甚至是每个小时都有无数的巴黎圣日耳曼球迷留言表示他们多么希望法国人离开曼联,加盟球队。可以说巴黎圣日耳曼的确是对这位中场感兴趣的。
在上赛季末曼联输掉欧联杯决赛后两天,博格巴回到了位于巴黎东郊的鲁瓦西昂布里,参加了赞助商安排的一场推广活动。
这里是博格巴曾经的家,是属于都市之外的世界。这个来自郊区的孩子在这里长大,1998年7月12日,他也在这里点亮了自己关于足球的最初记忆。
1998年,当法国队首次捧起大力神杯时,博格巴只有5岁。彼时的他一边数着齐达内的进球,一边唱着“1、2、3比0!”的歌,随后便与家人们一起离开家,在大街上载歌载舞,甚至是爬上汽车来庆祝法国队夺冠。
如今,将近1/4个世纪过去后,他在赞助商摄制组和无人机的镜头下,跳着属于自己的舞蹈,摆出独特的造型。
为了这次拍摄,当地临时关闭了一个滑板公园,还搭建了围墙以防被窥探。平时常在附近玩耍的孩子们也被要求在当天下午2时离开,并且在此后的3个小时时间内不得回到这里。
博格巴是乘坐着一辆黑色商务车来到现场的。市长弗朗索瓦-布查特也来到现场欢迎这位从郊区走出来的球星。博格巴的这次拍摄还有母亲和其中一个弟弟马蒂亚斯的陪同。公园的墙上涂着“没有不可能”的字样,一众人也被无数的谣言所吸引。博格巴真的在车队中的某辆车内吗?他要跳Dab舞吗?他会在这里逛一逛吗?
有一位透过栅栏缝隙窥视的人说,他是博格巴曾经在雷纳尔迪尔的邻居,并且还记得当时他那辆灰色的二手日产车。这次拍摄活动以尽可能保密的形式进行,相关人员都要签署保密协议。可以说整个过程几乎是总统级别的保密标准。
描写、刻画法国国家队发展进程的《蓝色圣歌》一书的作者马特-斯皮罗说:“博格巴在法国国内非常受欢迎,他的风格和造型在年轻人中间非常受欢迎。就像本泽马一样,博格巴也是年轻人的榜样,他在很多大城市的郊区尤为受到欢迎,那里的足球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也都有移民背景。博格巴的成功令他们感到骄傲,而总的来看,他在全国范围都很具人气。”
难道情况不是这样吗?
普拉蒂尼在1984年率领法国队赢得欧洲杯时是29岁,当时他在球队的征程中两度上演帽子戏法;齐达内在1998年世界杯决赛头球两度建功攻破巴西队时是28岁。而在3年前的莫斯科冠军夜里,博格巴捧起大力神杯的年纪比前两者都要年轻。
博格巴在勒阿弗尔青训营时期的教练米歇尔-勒巴利夫说:“若是你要去了解他的话,我可以说的是,他是那种非常情绪化,需要感受到爱和关怀才会产生自信,与队友和教练们亲近的人。在法国队队内,他常常与朋友在一起,他真的是沉浸在那种感情氛围中,而这也令他非常强大。”
法国队助理教练居伊-斯蒂凡也有同样的观点:“首先,博格巴是一个需要被关爱的、情绪化的人。”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论,特别是考虑到曼联的球迷们很想知道为什么28岁的博格巴为何在法国队的表现总比效力曼联时更加出色。
而球迷们的这种疑惑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两年前,《队报》曾刊登了一张漫画,将老特拉福德球场描绘成一座监狱,博格巴则不住地敲打着牢门,嘴里说着“我找不到钥匙了”。
但在老特拉福德,可是有一位渴望亲近球员、培养团队精神的主帅,难道这无法营造出一种情感氛围吗?又或者,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为什么索尔斯克亚就很难让博格巴像在德尚麾下的法国队那样为曼联效力呢?
斯皮罗说:“在法国队阵中,法国人看的主要就是博格巴。在他们的眼中,这是一位兼具权威、魅力、技术和自信的球员。所以当他没有出现在曼联的首发阵容中,或是因为场上表现不好而被批评时,法国人的普遍感受是,问题是出在曼联全队,而非博格巴的身上。
“德尚激活了最优秀的博格巴,阿莱格里在尤文亦是如此。在这方面,索尔斯克亚则没有这两位主帅那样受尊重的地位,因此外界会假设,博格巴并没有在他的麾下全力以赴。”
在博格巴8年来的国家队生涯中,有时候他会发现自己很难取悦每个人。在《队报》的评分中,他也并非始终被视为球星,甚至在那些喜欢、支持他的人口中,他也不是齐达内、普拉蒂尼那样的传奇。
比如说2014年巴西世界杯法国队与厄瓜多尔队的比赛,当时第一次踏上马拉卡纳球场的博格巴踢得并不开心。
卢卡-凯奥里在博格巴的球员传记中写道:“博格巴踢出了很符合自己风格的比赛。他展现了自己的天赋,但也有些表现过度,在下半场送给了厄瓜多尔队一个破门的机会。”
这场比赛最终以0-0收场,但前法国国脚让-米歇尔-拉尔克在赛后的评论中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看法。
拉尔克批评道:“我感觉博格巴的场上态度就是,‘我就是跟那些经验丰富的球员们一样优秀’。博格巴当下最应该担心的就是保住自己的首发位置。在对待年长球员这方面,他表现得并不像同龄人那样。”
但博格巴的表现一如既往地让人困惑,在那届世界杯上,他成为了自1982年的曼努埃尔-阿莫罗斯后首位当选为世界杯最佳年轻球员的法国人。而在四年后,在莫斯科卢日尼基球场的世界杯决赛之夜开始前,是博格巴在法国队更衣室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
最终法国队以4-2战胜克罗地亚队,博格巴也在下半场比赛中大步流星,打入了球队在比赛中的第3粒进球。在一场大雨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场颁奖,法国队最终捧得大力神杯。博格巴也紧紧地将奖杯抱在胸前,大喊着《队报》在1998年法国队夺冠后的头条:三色高潮!
尽管如此,如果说博格巴在法国就没有受到过像他在英格兰所经历的那种被质疑的话,那未免也有点夸张。我们采访了几位法国足坛的业内人士,他们也都想知道如果签下博格巴,这是否意味着巴黎圣日耳曼是出于市场营销的角度,而非帮助波切蒂诺的球队提升对于欧冠冠军的竞争力。著名经纪人拉伊奥拉也涉及其中,他的名声人尽皆知;巴黎圣日耳曼方面也担心拉伊奥拉也可能是利用他们来帮助博格巴在曼联谋得一份更大的合同。
在回顾此前结束的欧洲杯时,绝大多数人应该会意识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博格巴是法国队队内最具效率的球员。
然而在很具影响力的Sofoot网站上,有人曾在欧洲杯期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考虑到博格巴在欧洲杯开始前最后几个月于曼联的表现,为什么有人会认为他在法国队能踢得很好?这问题的回答也尖锐得让人有些惊讶:因为博格巴总能依赖坎特,甚至是躲在他的身后。
博格巴从来没有踢过法甲联赛,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回到之前的问题,似乎在法国国内,还有很多人并非真正了解他。博格巴在16岁就离开了勒阿弗尔青年队,前往曼彻斯特踢球。如今的他正位于一个超级巨星的泡沫里,让人们感觉遥不可及。
毫无疑问的是,我们至少可以说很多法国人对于国家队在欧洲杯被淘汰出局以及后续的爆发更衣室冲突故事感到伤心。
在小组赛首轮战胜德国队的比赛后,《队报》将博格巴评为比赛的最佳球员。此前,博格巴在与保加利亚队的最后一场热身赛中也被盛赞(强大、光芒四射、技术动作简直眼花缭乱)。
而在4天后的第二轮小组赛,法国队以1-1战平了匈牙利队,这一次的报道就没有那么友善了。仍然是《队报》,他们的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的英雄从慕尼黑去了哪里?触球后简单的处理球,拖沓、粗糙的控制球、数目可观的浪费球权(20次传球失误)。这位中场在技术上迷失了方向,没有为球队的比赛注入速度。”在10分制的评分中,博格巴只得到了3分。
在小组赛最后一轮与葡萄牙队的比赛中,博格巴再次交出了最佳状态。《队报》谈到他时写道:“法国队的汤姆-布雷迪——一名能够从送出精准长传的四分卫。”另一家媒体在报道中形容全场比赛完成104次传球的博格巴时,称他为这支法国队的大脑、眼睛、心脏、双腿,是燃爆火药的璀璨火花。
仅仅凭借传球方面的表现,博格巴就有望成为欧洲杯最佳球员的热门候选人。他的射门表现也不错,特别是他在法国队对阵瑞士队的最后一战中那记精彩的打门。博格巴对于皮球的掌控让人想起当年老爵爷形容曼联另一位神秘莫测的中场贝隆时的描述,他当时称阿根廷人有着“带你上天堂”的能力。
但法国队最终在点球大战中被瑞士队淘汰,法国媒体关注的不仅仅是博格巴那一粒精彩的进球和一连串优雅的传递。在瑞士队最后时刻完成绝平的过程中,正是博格巴丢掉了球权。而法国队在比赛中显得举步维艰的时候,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博格巴看上去也失去了对于比赛的影响力。
一名法国国内的著名评论员说:“大家都叫他领袖,但他并不是一位真正的领袖。他只不过是在顺境下才会成为领袖。这一点我们在平时曼联的比赛中就能看得出来。当局势不妙时,他不是那种站起来激励队友、以身作则的球员。不过当一切顺顺利利的时候,他的表现非常好。
“他是那种跟随其他人领导的领袖。他极具魅力,在更衣室里有很大的声量。在一切顺利的时候,他踢得非常出色。他认为自己是个领袖,并对此有着绝对的自信。然而当球队的表现没那么好的时候,博格巴自己也不会太出色。他会在球场上消失。我们也看到了对瑞士队的比赛,法国最后输掉比赛从某种角度上讲他要负很大责任。”
这个关乎于领袖气质的问题非常有趣,因为其出现的时间点恰逢巴黎圣日耳曼方面似乎已经意识到球队恰恰缺乏这种特质。他们签下拉莫斯的操作为的就是改变这一点。此外俱乐部还签下了多纳鲁马和威纳尔杜姆。巴黎方面展现出了很明确的意图,他们就是要引进那种内心强大、具备领袖气质的球员。
然而,在法国国内那么多人如此仰慕他的背景下,我们真的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来审视他吗?
斯特凡表示:“大赛中的博格巴永远是最棒的。而且博格巴在俄罗斯将自己真正视为一位领袖。此前的他从来不会这样,自2013年加入国家队以来未曾如此过。”
在加盟曼联前,瓦拉内曾与博格巴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沟通,在谈到博格巴时,他表示:“这种性格的力量、决心以及将其传递给整个球队的能力……大家都乐于接受他的看法并抱以尊重。”
我们如今仍然能在网上找到博格巴在2018年世界杯决赛前的演讲视频,即便是现在,在观看这段视频的时候我们也很难不去联想到某些批评人士的那种说法——他有时候应该再拼一点,激发出最好的自己。
外界常常将博格巴描述为一个个人主义者,一位会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分神于其他事的人。他首要关心的事务总是很乱,似乎足球并不是他的唯一。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博格巴似乎永远无法理解优秀与伟大之间的差别。
在2006年世界杯决赛法国队负于意大利队后,前环法冠军阿姆斯特朗表示:“在是否为混蛋的问题上,法国队全队被检测为阳性。”或许在法国和英格兰,也有一些人对博格巴有类似的想法。不过在莫斯科,博格巴的确缔造了一些美妙、不朽的时刻,他用手指增强着气势,让队友们认真地听他演讲中的每一个字。
金彭贝说:“他就是这么行事的,顺其自然。他不会循规蹈矩地一定遵循什么标准,也不是靠铁腕的态度,不过当他发声、领导球队的时候,我们都会听。”
虽然不是说希望摧毁他的这种光环,但实际上并非博格巴的每次演讲都能取得好效果。一位接近法国队的人士表示:“我们在世界杯上看到了那段演讲中最精彩的部分。但他的某些演讲却并没有什么鼓舞人心的效果。有一次,洛里曾经被迫打断他的话,并跟他说‘可别再说了’,因为博格巴的话实在是太荒谬了。有时候可以说根本没什么意义,是无稽之谈。”
不过如果你看看博格巴在世界杯对阵阿根廷队赛前的视频,你就会又一次发现,为什么包括队长洛里在内的一众老球员乐于让博格巴发表意见。
博格巴当时对队友们说:“我们希望在今晚的球场上看到一位位勇士。我不想回家,今天晚上我不想就直接回家。我们仍然要回到驻地酒店里,吃那该死的意大利炒面。我想要在今天晚上开狂欢聚会。我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战死在球场上。是男人、勇士、冠军。今天我们要杀死那帮阿根廷人。梅西也好,不是梅西也罢,我们要每球必争。我们在这里就是要赢得那该死的世界杯。”
当博格巴在这种情境下说出这样一番话的时候,联想起当年穆里尼奥在执教曼联期间因为对于更衣室控制的失败而剥夺了法国人的副队长职务,你就会越发觉得不同寻常。这是那个让索内斯这位在英格兰电视媒体常常批评他的评论嘉宾感到火冒三丈的人吗?又或者这是那个似乎总是知道如何激怒罗伊-基恩的人吗?
维埃拉说:“一位领袖肯定是需要智慧的。他能够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博格巴有这方面的特质。他在这方面是天生的领袖。一位领袖是要有感同身受的意识的。博格巴说出,‘梅西,我可不在乎他呢’的时候,这是因为他在那样的时刻感受到这些正是队友们需要听到的话。他对队友们说,‘无论是梅西也好,不是梅西也罢,我们是法国队。’这番话引发了他们的共鸣。”
那么德尚呢?
在欧洲杯前接受采访时,这位法国队主帅提到了博格巴身上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在欧洲杯与瑞士队的点球大战开始前,我们可以看到镜头中的德尚言语中充满温暖,博格巴的手臂正是搭在了德尚的肩膀上,两个人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不过你很难记起博格巴与索尔斯克亚有类似的情景。
在对阵比利亚雷亚尔的欧联杯决赛中,博格巴由于被换下场,无缘最终的点球大战。而在赛后,有人抱怨博格巴本应成为主罚手之一,他也本应更努力地在球场上坚持到最后。
德尚说:“我不知道每周乃至每天英格兰那边是怎么说的。球员在俱乐部的处境可能会与国家队有所不同。由于伤病和疫情的影响,或许他(在曼联)度过了一个有些艰难的赛季。这需要一小段时间来调整。我可以明确告诉你的是,他在法国队有属于他的职责,是球队非常重要的一员。他也知道我对他的期望和信任。”
原文作者:Daniel Taylor, Dominic Fifield
翻译:Equalizer
文章来源:The Athle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