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战术前瞻:重塑英伦风,平民版袋鼠不容低估

刘强专栏 刘强专栏

连续四届参加世界杯,在刚刚过去的40强赛中保持全胜,尽管已非当年几乎全部由五大联赛球员构成的豪华战舰,多名关键球员因故无法参赛,但澳大利亚依然是亚足联最具实力的球队之一。

自格拉汉姆-阿诺德执教以来,澳大利亚逐渐修正了不甚成功的技术足球路线,回归传统的力量与冲吊打法,此次12强赛将是检验这种思路的最佳时机。

【史上最弱袋鼠?不可掉以轻心!】

澳大利亚历史上曾五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自2006年以来从未缺席。

在德国之夏,拥有多名旅欧明星球员的澳大利亚从巴西、克罗地亚和日本所在的小组中成功突围,在接下来的16强战中又与后来的冠军意大利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赢得了外界的尊重。

时隔32年后重新进入世界杯并跻身1/8决赛阶段,澳大利亚在06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客观地推动了本土足球运动的发展,曾经的冷门项目逐渐追上澳式足球、板球、橄榄球,成为澳大利亚普及程度最高的运动之一。

2007年,澳大利亚加入了亚足联,谋求进一步发展。然而,在接下来的十数年间,澳大利亚足球的发展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移民潮的式微,澳大利亚足球失去了来自巴尔干地区的“补给”,人才青黄不接。受限于澳超工资帽的影响,年轻球员的成长受到了抑制,足球人口并未得到显著增长。

昔日敢于跟欧美豪强叫板的明星阵容已经成为了历史,新时代的澳洲旅欧球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均趋于平庸,他们不仅失去了冲击“世界二流”的信心,在亚洲范围内的优势也已消弭殆尽。

受到疫情的影响,澳大利亚在12强赛第一阶段的阵容几乎全部由海外球员组成,他们的整体水平已经与当年的黄金一代相去甚远。

随着马修-瑞安被租借至皇家社会,澳大利亚阵中已经没有英超球员,来自德甲的赫鲁斯蒂奇在俱乐部也只是替补,众多来自次级别联赛的实力派球员成为了澳大利亚海外兵团的骨干。

“我认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对于球队集训有些迫不及待了,完全不担心在海外进行比赛。在40强赛的比赛中,我们是仅有的2支不败球队,而且7场比赛都是在海外完成的。目标?当然是拿下前2场比赛,面对中国与越南拿下6分,为12强赛迎来一个良好的开端。”——格拉汉姆-阿诺德

由于防疫相关要求,澳大利亚在备战阶段长期处于“三无”状态,本土队员无比赛(澳超6月结束)、无训练,甚至教练组也无法开展工作。

阿诺德奥运会结束后率先抵达迪拜,但教练组的其他成员则率队返回澳大利亚,接受入境隔离。

澳大利亚境内的诸多大城市正处于封城状态,他们隔离至8月底才得以解禁,本土效力的球员只有格兰特一人入围,马修-莱基和麦克拉伦因故退赛,以马修-瑞安为代表的的旅欧球员几天前才与大部队汇合。

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以阿诺德为首的澳大利亚教练组还是信心满满,他们认为球队的实力已经在击败科威特和约旦的比赛中显现无疑,球员们早已适应了海外作战的氛围,完全可以在面对中国和越南的比赛中拿下6分。

【本土铁帅主导改革,硬桥硬马席卷亚洲】

从执教悉尼FC,到国家队和国奥一肩挑,阿诺德的工作能力已经在过去数年间得到了证明。

阵容星光日渐黯淡,整体实力不断下降,阿诺德希望通过改变战术打法,以及增强队内凝聚力和战斗精神的方式,将澳大利亚的实力维持在亚洲一流水准。

自维杜卡、布雷西亚诺和蒂姆-卡希尔等人退役后,澳大利亚曾试图追赶潮流研习压迫和控球战术。从实战效果上来看,这种尝试有削足适履之感,他们的脚下技术在亚洲范围内并非顶尖,发挥体格优势高举高打才是扬长避短之道。

在带领悉尼FC征战亚冠期间,阿诺德已经对亚洲足球现状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接过国家队教鞭后,阿诺德迅速带领澳大利亚找回了过往直来直去的打法,即依靠强硬的中后场对抗夺得球权,简化进攻组织程序,通过边路起球冲击禁区。

在40强赛阶段,澳大利亚在8场比赛中打进28球(仅丢2球),其中有14球都来自于空战,角球进攻造成的进球数高达9粒。身高1米98的斯托克城后卫苏塔完成7次空战得分,成为了澳大利亚在40强赛阶段的最佳射手。

(图)澳大利亚的平均身高甚至低于国足,但他们的定位球得分效率令人叹为观止。苏塔的制空能力出众,澳大利亚在全力争夺第一落点的同时,也会注意利用第二落点形成射门机会。

【多种阵型灵活运用,前场团战不容小觑】

阿诺德在40强赛阶段主要使用4231、433和442阵型,球队的中后场架构相对稳定,前场组合变化幅度较大。

来自土超开塞利体育的主力比伊奇将锁定左闸主力,苏塔&德格内特的中卫组合具有极强的正面防守能力;格兰特很可能是右后卫的第一人选,这名球员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出众的往返覆盖能力,非常契合阿诺德推崇的直线型打法。

在他们身前的杰克逊-欧文已经具备了前往英超效力的水平,他的搭档穆伊负责掌控进攻节奏。

阿诺德力主召回的凯尔特人中场罗吉奇,很可能将成为两名球员的替补。得益于征战德甲时期的历练,赫鲁斯蒂奇已经能够适应中锋身后的多个位置,突传结合能力不俗,能够为锋线提供支持。

曾效力于大阪樱花的塔加特是赫鲁斯蒂奇的替补,这位具备影锋属性的高产中场也是能够适应多个位置的前场万金油。

主场击败科威特一役,马修-莱基突前,两翼为卡拉契奇和麦克格文,赫鲁斯蒂奇与杰克逊-欧文、霍兰德构筑中场。

收官战主场对垒约旦,阿诺德安排塞恩斯伯里首发,麦克拉伦和博伊尔联袂锋线,以442阵型录得64%的控球率,成功获得了一场“低成本”的胜利。

马修-莱基和麦克拉伦已经退赛,这意味着阿诺德很可能照搬对阵约旦时的首发阵容来应战国足,马比尔和塔加特有望得到重用。

对于整体风格硬朗有余、细腻不足的袋鼠军团来说,马比尔带来的动力足球元素难能可贵,这位擅长沿着右路突击的球员将对国足的左路防区施加巨大的压力。

(图)澳大利亚在中前场逼抢阶段表现地比较松散,三线连接不够紧密,他们的优势是单兵对抗能力较强。

(图)边路传中,中场球员深入禁区参与抢点,澳大利亚的边路球员不会一味追求突破,有机会就会尝试传中。

即便没有马修-莱基和麦克拉伦,澳大利亚依然有能力打出立体化的阵地进攻,依靠9号做轴驱动的反击虽然欠缺速度,但也可以依靠边卫与边锋的配合将球推进到前场。

澳大利亚后卫处理脚下球的能力并不强,面对逼抢时的处理往往比较草率,穆伊和赫鲁斯蒂奇需要经常来到很深的位置拿球组织,这是袋鼠军团在推进阶段的隐患所在。

【总结】

经过阿诺德的悉心打磨,那支我们曾经熟悉的澳大利亚正在回归,蹩脚的地面进攻套路被立体而简约的传切配合所取代,“角色球员”围绕在核心周围尽职尽责,队内氛围和谐融洽。

从澳大利亚在40强战阶段的表现来看,他们比较擅长抢开局,也能够通过后程发力取得进球,国足在首战中便面临着严峻考验,李铁的弟子们必须第一时间就要进入状态,同时做好打消耗战的准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