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圣图尔登?中国足球薄弱的基础注定是“出口转内销”

11号门将小宇 11号门将小宇

12强赛“中日之战”结束已有一段时间,但那场比赛的内容和过程至今都还是球迷一起讨论的话题。

赛后武磊在机场准备返回巴塞罗那时,遇到了几乎一整支日本国家队球员在准备返回欧洲各自俱乐部,随后他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我们和亚洲强队的差距确实很大”。作为球迷,当我们看到这些时,内心除了羡慕就剩下酸了。

那场比赛的大名单中,日本男足共有16人留洋欧洲。而目前征战比甲的圣图尔登被视为如今日本球员登陆五大联赛的一座跳板,近些年这支球队培养出了富安健洋、远藤行等优秀的日本球员。

许多球迷肯定会有所疑问,既然中国足球极力推崇球员留洋,为什么不效仿圣图尔登,建造中国足球的欧洲基地呢?

早在2010年,从水上运动中心空降足协的韦迪就发现了青少年留洋的重要性,并且准备把国内优秀球员送去欧洲足球强国葡萄牙深造,这正是之后重点扶持的“星计划”。

我们耳熟能详的林良铭,当时被视作天才球员甚至短暂加盟到皇马青年队,他就是这个留洋计划的第一期明星球员。包括杨立瑜在内的许多有留葡经历的球员,几乎都是这个计划中的一员。

但到了2013年,韦迪被调离去了汽摩中心,换领导后“星计划”逐步落到无人问津的境地。

虽然“星计划”失去了足协里的靠山,但在社会力量的组织下它并没有倒。就在前几天,中国留葡希望队的足球小将从西安出发启程葡萄牙,开始了“留葡希望队”第四期留洋计划。

“星计划”在某些层面与圣图尔登有相似之处,例如葡萄牙一度有超百名中国足球少年,当时一些中国商人收购了几家葡萄牙小俱乐部。

但区别在于日本球员能够把圣图尔登当作进军欧洲的中转站,而我们的球员大部分是出国镀了层无用的金,随后“出口转内销”。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第一点,实力是硬伤。日本足球有着自己强大的基础青训体系和比赛系统,这让日本足球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人才。而且通过各种交流项目,去海外俱乐部接受青训的日本球员也很多。

所以圣图尔登并不是生产商,来到这里的球员在自身具备很强的实力的基础上,加快适应欧洲联赛的比赛环境和节奏。

镰田大地在加盟法兰克福后,因为并不适应比赛节奏被送到圣图尔登锻炼1年,随后返回德甲风光无限。

这算是圣图尔登作为“中转站”功能发挥最好的一个案例,而这一切都要有球员的能力作为基础。

谁都知道中国足球的青训目前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留洋的球员与欧洲球员完全没有可比性,所以获得的上场时间是少之又少,这还不说大部分球员还是在低级别地区业余联赛和青年队联赛。

自从2007年于大宝加盟本菲卡算起,已有超过200名中国球员在葡萄牙足协完成过正式注册,但至今仍然只有王刚、张呈栋、董方卓、韦世豪等极少人在葡超联赛里出过场。

除了张呈栋留下了42次出场和8个进球的优秀纪录之外,其他人都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过客。

韦世豪在被问到为什么要选择回国时直言到:“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国外踢不出来了。刚刚出去时还挺顺利的,后来慢慢踢不上了以后气也下来了,能力确实跟不上”。

韦世豪都还算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去到欧洲也被打回原形。

实力差距让出去的人根本无法与同龄人相提并论,这也逐步让留洋变了味儿。

百度搜索科瓦彼达迪,你会发现下面有包括王楚、陈佳裕在内的许多球员都加盟过该队。名义上是为了锻炼中国的海外球员,甚至每年都会运作一些球员加盟球队,最后裹了一层“留洋镀金”的履历回国,技术没提升全靠此来赚钱了。

而且像这类中资球队在葡萄牙都是处于业余联赛,去那留洋含金量低的可怜,但依旧受到许多球员的青睐。现在国内有留葡经历的一大半都是如此,又有什么意义呢?

包括被称为足球界毒瘤的足球经纪人金畅,他被国内球迷认识就是起源于和恒大的恩怨。

2016年,恒大小将胡睿宝前往曼城试训,但这一切都是其经纪人金畅为了牟利而采取的噱头。

他与城市足球集团的商务总监达成一致,只要曼城签下胡睿宝并租借到其他欧洲俱乐部,两年后就能以高价转卖回中国俱乐部,从而谋取巨额利润。

虽然最后曼城在考察了胡睿宝后,认为其能力太差压根就瞧不上。

但胡睿宝还是去了欧洲,在金畅的指引下加盟了丹麦球队瓦埃勒BK,这其实也是金畅注资的球队。

即使如此胡睿宝也没能获得一次出场机会,但因为有留洋镀金的履历,回到恒大时依然获得了巨额薪资。据FIFA调查,他的年收入总计高达2400万人民币。如果在欧洲,以他的实力年薪充其量也就是七十多万。

之后的延边队史蒂夫,也是在金畅怂恿下准备解约离队加盟欧洲某三流球队,然后再转会国内俱乐部。虽然足协及时堵住了出口转内销漏洞,但斯蒂夫依然在金畅的操作下如愿加入贵州恒丰。

出口转内销,转了一圈儿回来再卖给自己人。这种丝毫不重视球员发展,只为牟利的留洋运作,能为中国足球带来什么呢?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钱,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

在日本,“论资排辈”情况十分严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年功序列:年龄越大,所获得待遇也就越高。

所以在J联赛里,拿到高薪的几乎都是30岁以上,一些实力强劲的当红小生却很难拿到与自己是实力相符的薪水。例如久保建英,去欧洲前的工资在J联赛里只能排到四百多名。

正是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年功序列,迫使那些有能力、有闯劲的年轻日本球员早早走出国门,去欧洲联赛闯荡,在个人拿到高薪的同时,也让日本足球良性且快速发展。

即使去到很多人看不上的欧洲二流联赛,但对他们来说也是往梦想更进了一步,毕竟2020年度J联赛平均工资只有26万欧,况且还有更多机会被主流联赛的球探们看到。

而前几年,“金元宝”时代的中国足球完全不拿钱当钱。韦世豪在恒大的年薪最起码都是上千万,而到了欧洲呢?恐怕连个零头都达不到,更何况能否踢出来都得摆个大大问号。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帮球员拿着与自己实力不对等的高薪洋洋得意,又有几个能像武磊一样,舍弃国内丰厚的物质条件背井离乡去到欧洲拼搏闯荡呢?

中国足球到目前为止最大的顽疾,就是大多数资金并没有用到改善青少年从事足球运动的基础设施和比赛系统这两个环节中,全烧在请外援和高薪工资上了。

即使有类似“圣图尔登”的球队,也没有足够多的优秀人才储备。

归根到底,基础实力打不牢固,大环境不去改变,即使出现再多的“圣图尔登”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也是无用的。

如果把关注出口转内销能带来多少收益的这份精明都放在发展青少年足球基础上,中国足球又何愁走得这么慢呢?

展开更多
打开懂球帝,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