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战术前瞻:三套打法可供挑选,替补球员有望抢戏

刘强专栏 刘强专栏

没有顺应“民意”倚重归化球员,安排四前锋演绎攻势足球,连续换上进攻球员寻求扩大战果……经过深刻反思和“重新定位”后,李铁在对阵越南的比赛中拿出了全新的战术打法,虽然过程充满了波折,但实打实的三分所带来的士气提振却足以改变国足在本次12强赛中的走势。
当然,李铁和弟子们的喜悦或许无法持续太久,主场作战的沙特携三连胜之威而来,要想从吉达客场全身而退并不容易。在过去的三场比赛中,李铁针对不同的对手拿出过不同的解决方案,教练组对敌我力量对比的判断将决定比赛的走势。

1.三场比赛三种套路,试错不是无的放矢

从确定大名单时只挑选了6名后卫,排除多名中场,到比赛中先是安排四前锋出场,后又遣上三名攻击手完成接力,李铁在对阵越南的比赛中不断“下注”进攻,帮助国足拿到了三分。尽管要为常规时间最后10分钟的混乱负责,但这场经典的进球大战依然堪称李铁执教生涯迄今为止的经典,少帅也在惊魂一刻后收获了巨大的信心。

李铁选择在对阵越南时破釜沉舟,从表面上看是国足要在这场比赛中取得突破,就必须安排更多的中前场球员出场,实则是在注重中场和摆大巴战术无效后的无奈之举。

(图)压迫不力后又不能及时在后场落位,李铁的菱形中场抗压能力不足。

球员时代便以拥有“铁肺”著称,李铁上任建构了菱形442体系,鼓励球员们通过压迫寻找机会。令人震惊的是,“史上最弱”的澳大利亚仅用了30分钟时间便拆解了李铁的“菱钻”。面对已经习惯了欧洲足球节奏的对手,国足既没有在压力下的控球能力,也没有持续向前施压的跑动能力。

当国足被迫向后收缩阵线,放弃争夺球权的尝试,菱形442的缺点便暴露了出来:“无翼”设置导致前场球员落位困难,单后腰两侧的区域容易遭到对手攻击,被束缚在中卫身前的吴曦难以承受这种压力。

(图)对于国足来说,摆大巴并不是提升防守质量的最佳方式。

尽管此前几乎没有尝试三中卫体系的经历,但李铁依然在对阵日本时摆出了极致大巴。或许是觉得五后卫还不够稳妥,李铁还安排吴曦随时沉入禁区协助中卫,艾克森后撤成为一名后腰。不过,由于缺少合格的防守型中场,优秀中卫数量不足(李昂和于大宝都不合格),国足摆出的大巴并不稳固。大迫勇也轻松地接应边路传中破门,久保建英晃开李昂抽射中柱,这些令李铁意识到防守反击的打法似乎并不适合这支球队。

(图)做客魔鬼客场,蒿俊闵缺阵,池忠国有望迎来12强赛阶段的首次首发。

在对阵日本的最后30分钟,国足已经在尝试四前锋打法。洛国富和阿兰出场,武磊移镇右翼,蒿俊闵和吴曦构筑中场。麾下没有理想的防守型中场,李铁只能牺牲吴曦的助攻能力,安排认真负责的队长来拱卫防线。

(图)李可受伤缺阵,池忠国或许是最合适的"后腰"人选,他的出现可以解放吴曦,建构更为可靠的中路组合。

在对阵日本的赛前训练中,李铁“单聊”池忠国,最终却没有安排他出场。令人意外的是,李铁在对阵越南时却没有继续使用这对文官中场组合,也没有“补偿”池忠国,而是将信任票投给了首战中表现糟糕的张稀哲。

李铁希望在四前锋的身后安排一名指挥官,可惜的是,国足的中场无法像对手那样进退自如,张稀哲在进攻中无法靠近锋线用球,到了防守端就成为了对手的突破口。

2.攻势足球可破强敌,三前锋价值不容低估

三场比赛,三种阵型,三套首发,22名球员有过登场经历,时而倾巢而出压迫对手,时而囤兵后场封堵漏洞,主打边路却没有选择疯狂传中模式,冲吊打法奏效后却没有继续坚持下来……李铁在前三场比赛中的布阵给人以“兵无常势”之感,当40强赛后期形成的套路无以为继时,国足似乎只能放弃体系建设,随波逐流地根据对手的特点临阵磨枪。

当然,国足在匆匆赶路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收获,他们一方面拿到了比上次12强赛同时期更高的积分,一方面也找到了扬长避短的最佳方式,那就是围绕头牌武磊建设锋线,在兼顾攻守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派上前锋,用进攻来缓解防守的压力,在“联赛”属性鲜明的12强战中争取更多的积分。

从首战澳大利亚开始,李铁始终没有安排洛国富和阿兰首发,艾克森&武磊地位稳固。经历了唐淼受伤,以及多名中场球员先后“拉胯”的打击,李铁意识到现阶段围绕中场搭建战术已经不现实。

(图)围绕武磊打造锋线,这意味着在中场疲软的情况下必须要增加前锋。

防线和后腰位置顽疾难除,从菱形442到532,再到442/424,李铁不断减少国足中场的人数,开始视对手强弱而选择在锋线或卫线囤积重兵予以应对。武磊和艾克森的单兵作战能力有限,张稀哲与尹鸿博等中场球员无法带来稳定的输出,李铁决定遣上更多的前锋,依靠长传来推动锋线团战,张玉宁和刘彬彬都是推动这种打法的人选。

(图)轮流来到前腰位置疏导球路,合力完成精彩的空中接力,张玉宁&艾克森的双中锋打法展现了威力。

既有依靠空中接力的方式制造进球的精彩瞬间,也有轮流来到前腰位置疏导球路的默契配合,张玉宁与艾克森之间的配合不算太多,但几次成功的呼应都成为国足在进攻端的亮点。尽管也有“隐身”的时候,但武磊依然是自40强赛以来最值得信赖的前锋。

根据过往的经验,武磊只有在与中锋搭档、靠近球门的时候才能有较好的发挥。李铁在对阵越南的比赛中使用双中锋,一方面是为了给予武磊更好的掩护,一方面也是希望两名中锋可以互为犄角,合力完成压制后卫和回撤接应的任务。

3.高龄阵容隐患多多,第二梯队提前上阵?

在四前锋架构中,国足没有选择激进的压迫式打法,但也失去了对球权的控制,比赛因为频繁的球权交替而陷入拉锯战模式,这对老将居多的国足来说是不利的。

对阵越南,当张玉宁和刘彬彬遭遇包夹,进攻陷入停滞时,国足选择比较消极的比赛方式,他们既没有投入更多的兵力(边后卫)继续加强进攻,也没有勇于尝试带有突然性和冒险性的向前传球,而是用大量的回传和横传消磨时间,等待上半场结束回到更衣室接受新指令。

(图)在对阵澳大利亚和越南的比赛中,国足都在A计划未能奏效后陷入迷茫,首战是未能及时落位被打穿了中场,第三场比赛则是放弃了向前传威胁球的尝试。

此次亚洲区12强赛,国足是大名单平均年龄最大的球员。第一阶段的两场比赛,李铁排出的首发阵容平均年龄均达到了30岁;对阵越南,国足首发阵容的平均年龄为31岁,30岁以下的球员只有蒋光太、张玉宁和刘彬彬。

里皮时代的国足暮气已现,李铁上任后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落后于澳洲和日本时无力反攻,被越南短时间内追回两球,都是国足缺乏后劲的表现。刚刚经历了一场消耗巨大的比赛,国足的体能情况令人担忧。

“谩骂人身攻击都会微笑面对,让我变得更强大。打沙特队,我们先要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客场肯定不容易,我希望球员做好心理准备。”在对阵沙特的赛前,李铁再次强调了心理建设的重要性。面对吉达球场的人山人海,国足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除了要在战术方面精雕细琢,把握好换人的时机或将成为决定比赛走势的关键。

过去的两战,李铁的换人都改变了比赛的走势:洛国富和阿兰的出场让日本队感到了压力,也引发了舆论关于重用归化球员的呼吁;韦世豪、阿兰和蒿俊闵出场后,国足再次攻破了越南的球门,但也陷入了长时间的失控状态。

在对阵越南的比赛中,徐新、高准翼、金敬道和郭田雨获得了“轮休”机会,池忠国的出场时间比较少,阿兰似乎已经适应了以替补身份参与比赛的节奏,这些球员或许依然很难获得首发机会,但在此番“背靠背”征战客场的比赛中,他们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主力。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