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摧毁了金元中超?

叶公好球专栏 叶公好球专栏

中超联赛历经近10年的繁荣期后,终被打回原形,金元联赛已轰然崩塌。曾经的巨无霸广州队,如今举步维艰前路迷茫,砸钱土豪河北队则分文没有,传言即将解散…一切的一切正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是当年被球迷顶礼膜拜的恒大烧钱模式将中超带入地狱,还是足协强制中性名等一系列新政成为压垮联赛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就来追本溯源。

恒大颠覆中超,各豪门照葫芦画瓢

真正的金元中超之前,能舍得掀起金钱风暴的是前申花投资人朱骏,他曾带着近百万的美元现金来到更衣室,也曾先后砸钱引入强援,但朱骏时代,申花没获得一个冠军,且内部矛盾重重,成为反面教材。

恒大的到来颠覆了这种情况,他们更舍得花钱,管理也更为专业。

2009年底,恒大收购当时因涉假降级的广药,费用是1亿人民币。在2011年升入中超后,恒大8年拿到中超冠军,同时史无前例的拿下两次亚冠冠军。

恒大足球的成功,成为了恒大集团的超级广告招牌。尽管每年在俱乐部的上的亏蚀达到10亿到20亿人民币(彭博社2021年数据),但其带来的巨大宣传效应和影响力远远超出投入。

恒大鼎盛时期是在2015年11月,马云投资12亿入股后,俱乐部在新三板上市。到了2016年初,完成股份转让后,恒大市值一度达到33.5亿美元(218亿人民币),超越当时皇马的32.6亿美元、巴萨的31.6亿美元和曼联的23.5亿美元,成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俱乐部。

从商业的角度来讲,恒大足球的运作是非常非常巨大的成功。于是恒大刺激了各路企业,将中超作为新的投资渠道,这里不仅是企业的高光宣传阵地和活广告招牌,房地产等企业往往还能在当地拿到多项优惠政策,是真正的一箭双雕。

于是乎,2016年初,苏宁集团接下江苏舜天;天津权健与泰达合作未果后,2015年7月高溢价收购天津松江。

大家推波助澜的勾画出完美蓝图后,投资方在转会费、薪资、奖金上开始疯狂砸钱。2012年阿尔滨冲入中超,疯狂烧钱不到四个赛季就债务缠身无力经营,最后在多方介入下,转让给有万达北背景的大连一方。

(图)大连阿尔滨疯狂砸钱后只坚持了不到四个赛季

2017年中超冬季转会支出超4亿欧元,达到巅峰。在这前后,一个又一个天价球星到来。奥斯卡转会费超6000万欧元,特谢拉5500万欧元,河北华夏幸福给拉维奇开出世界第一年薪,国脚转会费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

权健前老板束昱辉还曾公开表示:不是我们向梅西报价,是梅西向我们报价了;我很怕,现在就怕球员不喜欢钱。

对于恒大等豪门来说,这种高投入没有问题,可水涨船高之下,那些中小俱乐部仅仅维持现状,则需花费比此前高出几倍甚至10几倍的投入。比如贵州恒丰,当年购入斯蒂夫花了2000万,续约曼萨诺给出超1000万欧元的年薪。

最疯狂的时代,连亚泰都能花费2000万英镑从英超购入伊哈洛,欠薪不断的辽足也要花了2亿人民币从德甲购入不莱梅的前锋乌贾;在宣告退出的前一年,天津泰达还从拜仁购入了瓦格纳,保级当年2000万欧元购入波尔图的苏亚雷斯。

这一切,让各家俱乐部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几乎所有砸钱俱乐部的运营模式都是照搬恒大,而他们的目标均是掀翻恒大。

球迷的兴致和胃口被吊起,中超一片繁荣之下,大家畅想的是,中超何时才能够成为世界第六联赛!现实是,中超开始走向一条不归路。

(图)疯狂烧钱的时代,球迷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嘴上热爱满满,心里全是生意

不计后果的疯狂投资和失控情绪下,中超各队除了军备竞赛外,开始不断用远大目标来取悦球迷,也更像是麻痹自己。

苏宁在入主江苏后提出了要建设百年俱乐部的宏伟目标,权健升入中超后放出了5年夺得世界俱乐部冠军的卫星。

与此同时,不断刺激下,包括恒大、上港、国安不断用金钱充实阵容,希望能快一点或者说更快一点的取得成绩,御林军购入巴坎布,转会费加上调节费达8000万欧元,约合近6亿人民币。

(图)曾经在中超,每支球队至少都有一位世界级球员

足球场上的成功与否暂且不谈,大笔投入后,企业知名度快速上升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恒大外,最典型的就是权健,癫狂时期,很多想要加入权健公司的个人,会从全国各地被大巴拉到天津水滴体育场观看比赛,传销人员以此来诓骗他人:看到了吗,我们束总打造这支队就花了好几十亿,企业能力没问题,成为权健人后,很多人都成了百万和千万富翁。

为了造势,权健一度为现场观战的部分球迷每人发放600元的好处费,营造虚假的火爆场面。

(图)权健巅峰期的阵容确实豪华

足球有时的确是生意,但绝对不是这样的经营模式。

著名流浪者球队,北京人和在2015赛季结束后,从深耕多年的贵州迁到北京,专业人士分析,人和转战的主要目的,集团在贵州发展受困,希望能在北京开辟商业地产业务,于是足球队成为了他们的宣传大旗。

北京人和队的结局又如何呢?告别后,贵州球迷大骂他们忘恩负义,来到北京又没有球迷基础,根本获得不了认同感。

冲入中超后,场均观众垫底。最终在2021年初,改名后再也看不到商业希望的球队,连续裁撤三支梯队后,终于宣布解散。

上个赛季,江苏苏宁全队众志成城,在欠薪的情况下历史性夺冠。很快又因为投入巨大以及母公司的困境,毫不犹豫的撤资,俱乐部似乎连挣扎都懒得挣扎。

苏宁夺冠后迅速倒闭,创造了国际足坛的历史,成为多家球队的缩影。要注意到的是,虽然苏宁集团的经营遇到困难,但并没有到破产或者清算的地步,那为什么要急于退出?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因:是真的无利可图了。

要求中超背后的企业,抛去商业和商人逐利的本性,全身心扑在足球上,这是强人所难也不可能;可对于逐利的属性现实到如此地步,一旦没有换取利润的机会,就立刻撤走,也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压倒中超的最后一根稻草:中性名、疫情还是调节费?

说到推倒金元中超的第一块多米诺,每个人的看法均不相同。

有人认为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致联赛被切割,有人认为是U23政策后年轻球员价格被炒高,让俱乐部更加艰难,较普遍的观点是足协强推中性名,让投资商彻底失去希望,还有说是一刀切的调节费增加了企业成本…

事实真的如此是吗?似乎每个观点都有论据支持,但又不全面。

众说周知的是:目前任何一家中超俱乐部都没有造血功能,完全是仰人鼻息。

所以当背后的金主出现一点困难时,在既没有球队信仰又没有热爱的基础上,最先想要割舍的就是足球。更不要说像广州恒大、河北华夏幸福这些集团面对严重危机时,早就自顾不暇,又怎么会抢救足球?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本就走在悬崖边上中超联赛,却在最危险的时刻,被人推了一把。

本赛季前,足协和中超联盟完全有时间和机会推迟中性名的情况下,选择强制执行,导致部分俱乐部丧失最后一丝信心。

此外,因为国足要冲进世界杯,要求让路的联赛,被切割得不成样子。

中超16队在7月底8月初进行了3天一赛的密集赛程后,联赛直接休息了近半年,要在12月初进行跨年联赛,赛程依然是3天一赛。当联赛完全成了附庸、鸡肋甚至累赘时,又如何能让投资方自始至终的保持热情?

这些因素混在一起后,犹如一个黑洞,准备吞噬中超,更悲剧的是,我们的联赛没想着如何脱离旋涡,而是主动跳下。

(图)坊间传言,是李铁选择了足协提供的方案之一,导致联赛长时间暂停

时也命也:没有黑天鹅,全是灰犀牛

2011年时,时任天津泰达总经理的李广益接受采访时曾痛批恒大“所有球员都像被洗脑了一样,一门心思跟恒大做比较,怎么看都觉得自经己俱乐部给得少,这让我们怎么经营”

“我们几个中超老总找足协领导谈过,希望他们能够注意一下广州恒大,中国足球的发展要遵循行业客观规律,长此以往所有球队的都是受害者,后果不堪设想”

“恒大即便拿到世俱杯冠军,也无助于中国足球,我们不否认恒大的确刺激了收视率和关注度,也赢得了好成绩和球迷赞赏,但最后埋单的人是谁?不止是恒大自己,是我们整个足球领域”。

(图)李广益的建议并未被足协采纳,反而遭到球迷炮轰

当时李广益这番话曾遭到球迷痛批,还被恶搞成各类段子,每次恒大夺冠后,他都要被拿出来狠批。

如今十年过去了,再回味李广益提出的“行政干预”、“限薪令”、“规范球员合同”等建议,似乎又完全没错,只可惜中超脱离轨道后,忘了回来的路。

资本市场中,任何脱离实际情况的暴涨,最终都会以暴跌结束。用课本上的言语阐述就是:曾经被金元堆砌的中超联赛,从辉煌走向崩溃是历史必然。

很多人还记得,当年的中超曾经被称为房地产联赛,因为16支球队的投资方都有房地产商背景。

时光境迁,多家企业正面临生存危机。与此同时,球员薪资水涨船高,疫情致没有现场观众之际,俱乐部是真正的0收入0热度。河北、重庆等队连食堂和工作人员的费用均已无法支付,这叫哪门子健康联赛?

中超的轰然倒塌,看似是巧合的蝴蝶效应或是黑天鹅事件,事实上是不尊重足球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不遵循规律,任何竞技运动陷入“急”与“利”的疯狂追逐中,最终只能遭受惩罚,中国足球和中超当然无法例外。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