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马2:0国米:在最合适的时间,交了一笔最合适的学费

山间落雪 落雪聊球

欧冠重燃硝烟,短短两个比赛日的时间,八个小组就都要揭晓最后的答案,当然,一些小组已经“内定”了出线名额,譬如国米所在的D组,拿下顿涅茨克矿工之后,蓝黑军团力压谢里夫,提前一轮小组出线,末轮做客伯纳乌球场,小因扎吉的球队就只有一个目标了,拿到小组第一。考虑到国米最近一段赛程的轻松,客战皇马,可能是唯一能够让球队感受到压力的比赛,和首回合在梅阿查的对话相比,国米此役要做的更加出色,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得分机会,但结果都是一样的,皇马是把握机会能力更强的一方,甚至两次破门都不能算是进球的绝对良机,在个人能力面前,就只剩下虽败犹荣四个字了。

【首发阵容】

皇马最近一段时间,无论从赛程的密度而言,还是从赛程的难易程度而言,都要比国米“惨”的多,欧冠客场轻取谢里夫之后,他们接连在联赛中面对塞维利亚、毕尔巴鄂竞技和皇家社会三支强队的挑战,本泽马出现伤病的情况,其实也并不意外。对阵国米的比赛,皇马依然没有退路,丢掉小组第一的话,肯定会对他们接下来的欧战之旅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即便主力阵容超负荷运转,安切洛蒂依然是在首发名单里,放上了手中最出色的十一张牌。和周中对阵皇家社会的比赛相比,皇马的首发只有一个位置的人员变动,约维奇顶替了因伤缺阵的本泽马,对于年轻的塞尔维亚前锋来说,本泽马因伤缺阵的这段时间,可能是自己的最后机会了,如果还是无法交出好的表现,自己的皇马生涯可能要被彻底画上句号了。

而国米这边,主力中卫德弗赖仍旧没有伤愈复出,因此小因扎吉还是延续了对阵罗马时的一个布阵,只是和皇马一样,在锋线上做出了一个人员调整,劳塔罗换下了受伤的华金·科雷亚。相对而言,国米的体能优势要更加明显一些,即便一些主力球员连场首发,对阵罗马的比赛,他们的消耗也并不大,本身整体的跑动能力就要比皇马强,加上额外的体能优势,国米能够占据控球权上的主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国米的针对】

在看到小因扎吉的首发名单之后,说实话,我是有点惊讶的,主要惊讶的点在于丹布罗西奥的登场,拉诺基亚和德弗赖都不能出场的情况下,注定了迪马尔科和丹布罗西奥两个矮个边中卫其中的一个人要首发,从攻守平衡的角度上而言,肯定还是迪马尔科首发要好一些,这一侧直接面对的是罗德里戈或者阿森西奥,两人的直接攻击能力都没有左路的20号这么强,迪马尔科在防守上的弱点不会暴露的这么多,况且还可以把什克里尼亚尔放回熟悉的右边中卫。而丹布罗西奥登场之后,直接把什克里尼亚尔挤到了中间,自己需要直面皇马的20号,这样的排兵布阵,多少有点冒险了。

不过当比赛进行之后,可以清晰的看到小因扎吉对球队右路进攻的布置。在防守的时候,原则上皇马是要落位成451的,后腰位置上的卡塞米罗会随时回撤到防线,进而在451和541直接来回切换,但左路的20号一般很少会深度回防,尤其是在本泽马不能出场的情况下,20号就是球队前场排名第一顺位的攻击手了,因此自然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其中不用深度回防也包括在内。体现在球场上,便是更多时候,皇马的防守落位都是一个442,托尼·克罗斯就要兼顾到左路的防守,以他的覆盖能力而言,自然在他身侧的区域会留下更多的空当,这也是小因扎吉冒险首发丹布罗西奥的主要原因。

不过既然首发了丹布,就要应对他潜在的防守问题,上半场在面对20号的突破时,国米往往是让丹布和什克里尼亚尔夹击,半场回来之后,小因扎吉便用迪马尔科换下了邓弗里斯,把丹布这个隐患排除出球队的中路敏感地带,这应该不是小因扎吉对邓弗里斯的表现不满意,而是赛前的既定计划。

说到邓弗里斯,就要说说他在本场比赛的特殊职责了,邓弗里斯名义上是球队的右边翼卫,但上半场大部分时候,他都更像是一名边锋,这就是小因扎吉交给他的特殊任务,利用体格上的优势,对位压制住皇马的左边后卫门迪,他这个点不能频繁上前支援中场防守的话,皇马在左侧肋部的防守问题,只会更加突出。达米安长期因伤缺阵之后,邓弗里斯也就成了国米在右边翼卫的首选,最近几场比赛,小因扎吉也在试图去找到邓弗里斯的最佳用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因扎吉已经无限接近最终的“答案”了。

(邓弗里斯在身板上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除了左肋的防守隐患之外,皇马的双中卫米利唐和阿拉巴也绝对没有看上去这样稳健,作为轻量级中卫,一旦实打实的对抗给到他们的身上,出问题真的只是迟早的事情,因此安切洛蒂延续了齐达内时期的一个特殊的战术布置,卡塞米罗的回撤。巴西后腰是球队的中后场,为数不多具备对抗优势的点,另一个点是门迪,但是本场比赛被邓弗里斯全面压制。

每当对手的进攻进入到皇马的防守三区,卡塞米罗总是习惯性的下沉防线,从而解放两个轻量级的中卫,不断地前顶,发挥他们移动速度上的优势。不过从卡塞米罗下沉,再到双中卫的适时前顶,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时间的缺口直接导致空间上暴露出空当,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劳塔罗的更多回撤。在以往的比赛里,劳塔罗的任务就是和对手中卫肉搏,然而本场比赛这么多次的尝试回撤接球,一定是小因扎吉的赛前要求。

【皇马的“以逸待劳”】

能够准确找到皇马防线的这两个弱点,小因扎吉在赛前一定没少做功课,国米也确实展现出了和首回合完全不一样的战斗力,甚至一度在比赛中,拿到了超过六成的控球率,牢牢把比赛的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可足球不是拳击比赛,两支球队互攻几个回合,然后场边的三名裁判各自打分,得分高的球队最终获胜,决定比赛结果的,永远是那“该死的进球”,这也是国米和皇马这种“欧冠老油条”的最大差距。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欧冠小组六场比赛全部结束之后,国际米兰是三十二支球队当中,射门次数最多的球队,六场比赛国米一共完成了118次射门,第二名的皇马则完成了111脚,而进球数方面,国米118脚射门只换来了可怜的八粒进球,平均接近十五脚射门才能换来一粒进球,皇马打进了十四粒进球,平均每八脚射门就可以换来一粒进球,射转率方面,几乎是国米的两倍,这还只是皇马这种欧洲二流球队的数据,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德甲的拜仁,他们平均不到五脚射门,就可以取得一粒进球。

表面上看是国米在门前把握机会能力上有所欠缺,实际上,这反映出的,是国米整体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现代足球追求跑动和对抗,这是毫无疑问的,国米在这两方面至少和任何一支球队做比较,都不会落下风,但足球最终还是要靠脚去踢的,球员脚下的拿球技术,才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强大的技术作为支撑,不仅临门一脚存在着变形的可能,给队友创造得分机会的精准度也有所欠缺,进而直接影响整个进攻的效率。

跑动能力和对抗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去提升,但是技术能力不可以,当一名球员亮相职业舞台的时候,他们的技术大部分已经完全定型了,这关乎到一名球员对足球的理念、他的思维模式、对空间的敏感等等很多先天的东西。托尼·克罗斯和莫德里奇,是皇马上一个辉煌时期的核心人物,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跑动能力和对抗能力会有所下降,但是技术的运用依旧顶尖,也正是他们的技术,在支撑着皇马的下限。安切洛蒂自然明白,如果让这支皇马去像现代足球一样,高位逼抢、中场大量输出体能,那无疑是“死路一条”,如何把关键球员的体能输出,用在最合适的时间,才是安切洛蒂本赛季去着重思考的问题。本场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面对跑动能力更强的国米,皇马没有一味的寻求对攻,而是把阵型回收,寻找对手的“体能瓶颈期”,一旦国米的中场跑动能力下降,覆盖能力维持不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之后,皇马中前场会迅速压上,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打出攻击潮,上半场结束前五分钟,国米门前的风声鹤唳正是这个原因,皇马球员可以在外围随意控制住二点球,并准确的把球送到国米的防守腹地。

【红牌的转折】

小因扎吉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第六十分种,意大利人一下子换了三名球员,桑切斯、贝西诺以及比达尔被换上场,这三人出场之后,国米随即便把前场的逼抢力度,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强度上,后来也等到了库尔图瓦的发门球失误,只是桑切斯没能把握住机会。

不过这种体能输出仅仅持续了短暂的几分钟,巴雷拉就吃到了那张无谓的红牌,导致国米场上少打一人,局面被瞬间扭转。随后小因扎吉被迫继续换人,加利亚尔迪尼登场,换下了劳塔罗,维持中场的平衡,此时前场就只剩下桑切斯一个人了。皇马的后场瞬间从高压当中解放出来,出球体系被理顺之后,皇马也在随后彻底接管了比赛了。

最后简单说说巴雷拉的这张红牌,单说这次犯规,其实是一次比较正常的战术犯规,也不能说是脏吧,这种动作在南美球员里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一般的球员在遭遇到这种犯规的情况下,最多和“肇事者”来一次“顶牛”,报复真的不至于。

巴雷拉在队内属于肾上腺素比较高的球员,场上爱激动,后来也爱摊手,这都是国米球迷深知的事情,这种性格确实能圈不少粉,关键的时候、要劲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怂的。不过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比较适合当副队长,他在队内能够树立起不少的威望,甚至可以是一呼百应,不过他没有统帅那种临危不惧的气场,什克里尼亚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赛后,小因扎吉也说了,巴雷拉也在更衣室向全队道歉了,包括俱乐部也对他罚款了,这事就可以这么过去了,至于淘汰赛停赛的事,万一抽到拜仁、利物浦,上不上巴雷拉,影响也不大。巴雷拉这两年的成长太快了,偶尔踩一踩刹车,对他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包括巴雷拉的红牌以及这场比赛的失利,对于国米来说都是前进道路上必须要交的学费,在这种级别的比赛里去交这样一笔不算昂贵的学费,其实刚刚好。

【结语】

这场比赛的失利不用过多的纠结,客战伯纳乌的难度可想而知,国米和皇马这种级别球队的差距在慢慢缩小,尽快忘掉这场比赛的失利,毕竟现在联赛才是主战场,冬窗前拿回榜首的目标仍旧不变。至于淘汰赛的抽签,曼联和里尔是上签,阿贾克斯和曼城是中签,利物浦和拜仁是下签。

FORZA INTER!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