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费,责任有多大?出路又在哪?

球队成绩不好时能甩锅的,并不多。在曼联这个平台,每个高光时刻被赞誉过的人,都会在球队下行时被拿出来“盘”一遍。区别只在锅的大小,或“混沌时刻”你在不在。
踢法“双刃剑”的B费,一直是个争议焦点,近期关于他的讨论同样不少。
一个非常直观的问题,他的责任有多大。一个更直接的思考,他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顺势而为,但B费上头了】
曼联引进B费的原因是什么?非常简单,增加球队的进攻创造力。
锋线综合素质不足且同质化严重,后腰存在技术能力短板,博格巴已不是加盟曼联前1个半赛季“天才”。而前腰位置,曼联依靠的是短板明显的马塔,以及不堪大用的佩蒂林皇。
曼联当时的问题,不是引进一个高水准的前腰就能解决的,而是要改变球队进攻在外围磨磨蹭蹭进不去的尴尬。所以,B费这种具备最后一传/射能力的人,需要最大化他的优势。说白了,他得吸血全队。尤其是前场,去匹配B费被调侃为“狗叼飞盘”式的传递。
问题在于,曼联攻击线长久以来极为缺少的进攻端跑动,也在进一步限制B费的功效。拼数量,几乎成为必然。而且,B费不是德布劳内那种具备对抗、持球能力的playmaker,丢失球权后(激进传递失误或对抗丢球),中后场就得有人擦屁股。
但这些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问题的核心是他容易“上头”。
在我看来,B费腼腆外表下内心住着一个“野兽”,随着比赛的进行,他的“理智”会逐渐走调。不管是与全队不匹配的个体逼抢行为,还是需要队友疯狂穿插才能捕捉到的传递,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团体的破坏、消耗。出色的数据打底,球队体系的倾斜,往往会让人逐渐迷失。
但曼联的实际情况是,球队依然需要B费的这种激进操作,功暂时大于过,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定义。
【新体系下的改变,B费的定位是啥】
朗尼克也在实验4222阵型,但体系与索肖时代肯定有所不同,因为索肖的4222偏英式,朗尼克完全是德式路子,也更有个人标签。
以执教RB莱比锡时代为例,朗尼克的阵地进攻框架是啥?高位出球的核心,中路无球穿插策应的强点,锋线的无球跑动与终结,其次才是边路球员的套边去丰富肋部打法。乌帕梅卡诺领衔中卫向前传递,坎普尔做基础调度,萨比策进行无球跑动与福斯贝里送关键一传,锋线上的尤素福-鲍尔森进行策应对抗,然后让维尔纳进行前插冲击。
明白这一点,对预判朗尼克治下的曼联怎么布局非常关键。
想要改变曼联球员过往的踢法,非朝夕之功,难度非常大。新体系的基础,自然是站位选择、传递思路。对于B费来说,索肖时代后期他的前锋化倾向非常明显,但在朗尼克治下,他的这个转型肯定要被打断。
细化分析,朗尼克执教这几场曼联进攻手较多回撤中场的是B费与桑乔,扮演的肯定不是坎普尔,更多的是萨比策。朗尼克治下的萨比策与B费存在相似性:74%的传球成功率、场均16.9次的丢失球权、48%的对抗成功率以及只有0.8次的场均过人,这些数据都与B费很相似。但在形成射门的倒数第二传(场均3.3次)、防守三区外的长传转移球(场均4.7次)上非常出色。
这种前腰后置,基本可以判断是B费今后的路子。
之所以说他比桑乔更适合“扮演萨比策”,因为B费如今有长传转移优势,这显然是桑乔目前没有的。曼联队内创造性长传能力最强的是博格巴,在加盟曼联的前1个半赛季,他长传的数量(场均6.4次)与成功率(87%)都符合他当时的天才身份。但如今博格巴在这两项的上,已经落后B费,即便是B费的创造性长传成功率为69%,但在英超与欧战赛场上,同进入前四。
B费回撤,也能发挥他无球跑动找空位的优势,也能让桑乔更好地在前场衔接进攻。曼联打纽卡的下半场比赛,球队能打出的有效进攻,就是这个路子。
至于B费能不能摁住自己的“欲望”,就需要朗尼克的提点以及他自己的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