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指南:亚特兰大对国米,一场教科书式的无球跑位(上)
文章 | Mak Pakhei
翻译 | 永恒之盟
在周日的的夜晚,亚特兰大和国际米兰在蓝色意大利球场上演了激烈的碰撞。这是一场紧张刺激、细节满满、技战术含量极高的比赛,因为双方都准备了出色的战术来试图打败对方。尽管两边都没有进球,但由于双方在开放空间展现出的优秀跑位和移动,比赛过程并没有那么无聊。本篇战术分析调研了国际米兰是如何建立进攻、无球运动,以及亚特兰大如何在没有合适的右后卫的情况下作战。
阵容
在如此多边后卫受伤的情况下(包括梅勒、哈特鲍尔、戈森斯),加斯佩里尼一定很头疼如何去选择他的后防线。他将赞帕科斯塔放在了替补席,而让朱塞佩·佩泽拉和贝拉特·吉姆西蒂担任两个边后卫。这个4-3-3阵型是针对对手做出的最合适的选择了,因为亚特兰大在本场比赛采取了人盯人的计划。
西蒙尼·因扎吉和往常一样使用了3-5-2阵型,但他没有首发劳塔罗·马丁内斯,而是选择了桑切斯来配搭哲科。达米安替代了邓弗里斯——主教练希望在这场比赛中有一个位置更深的右翼卫。这个前曼联后卫处理球的能力更强,所以他可以更多地参与建设阶段,由此蓝黑军团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权。
国米精心建立进攻
在这场比赛中,国际米兰非常小心,避免在更大程度上轻易丢掉控球权。他们知道亚特拉大的人盯人系统是怎样运作的,因此先下手为强。在深入研究移动之前,我们在本节中先展示双方的常规结构。
像往常一样,亚特兰大采用了人盯人的体系,这个4-3-3阵型可以很好与对手相匹配。他们的三前锋对上对手的三后卫,三中场对上对手的中场三人组。最开始,是科普迈纳斯对布罗佐维奇、弗洛伊勒对巴雷拉、德容恩对恰而汗奥卢。但是,加斯佩里尼也会根据比赛进程不断防守的紧逼程度。
左侧的防守总体来说更紧密一些,弗洛伊勒和时常会注意巴雷拉,以确保他不会溜进身后的空间。但是,亚特兰大绝不会放弃中路的空间,所以,前锋们会靠近中场一些而不是压迫什克里尼亚尔。此外,正如上面指出的那样,佩西纳用更深的站位地平衡了结构。因此图中白色区域非常狭窄,国米球员很难在这块封锁空间内轻松地处理球。为了防止空间被拉大,亚特兰大会给国米球员一定的自由度去接球,但一侧的球员一定会集体展开压迫。
与此同时,国米利用这样的人盯人,让三个中场回撤扯开防守,由此蓝色区域就会被空出来,这一点在下文也会有详尽的解释。
因扎吉的球队比赛中会在三四后卫间灵活切换。有时候,丹布罗西奥会拉开给巴雷拉提供回撤的空间。通常来说,由于帕萨利奇和佩西纳需要保持阵型的平衡来封闭中路,对拉边中卫的盯防会相对宽松一些。通过上图中恰而汗奥卢和巴雷拉的移动,国米有意牵扯亚特兰大的前场并切割对手的中场线与后卫线,由此找出可以利用的空间。
亚特兰大的锋线不会压得太深,穆里尔作为突前也不会主动逼到对手的禁区,这给了国米中卫较多的自由去选择。但亚特兰大逼抢的核心在于中路。
为了破坏亚特兰大的人盯人,除了积极移动之外,另一个解决的方案是频繁的换位。举个例子,在上图的场景中布罗佐维奇回撤到第一条线以避开弗洛伊勒,这样他就能面向进攻方向。另外,其他的两个中场也留在了比较深的位置来确保蓝色区域大到足够进行二点的争夺。再一次,佩西纳并没有紧紧地跟着亚历山德罗·巴斯托尼,因为他应该在一个更靠内的位置平衡结构。
国际米兰另一个做得不错的地方在于让守门员参与到准备工作中。汉达诺维奇做出了几次很好的扑救,而他在进攻建立中的参与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轻松地打破了原有对于门将的框架,并作为一个额外的点来传接。在上图中,这就是一个6v5的场景。
汉达诺维奇的参与不仅限于一个数字的概念,他实际上用能用技术帮助球队化解了亚特兰大的压迫。有几次国际米兰做得很好,他们把球转来转去来让对手移动,而不是鲁莽地突破防线。
例如,在这里,佩西纳用非常聪明的方式完成了逼抢。当巴斯托尼把球传给汉达诺维奇,他的弧线跑动堵住了门将回传的路线。佩西纳这种同时防守两个人的行为是一种有效化解对方人数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门将在这种场景下会直接开大脚,但是汉达诺维奇成功短传找到了恰尔汗奥卢,土耳其人也在接球前观察好了防守队员的位置,然后一脚出球给到了巴斯托尼,后者此时已经被完全放空。整个过程是一条教科书式的动态反击传球路线,让亚特兰大的压迫徒劳无功。国米巧妙地将自由球员从汉达诺维奇转换成了外围球员(这个场景里是指巴斯托尼),而后者有更多的自由度来向前推进。
教科书式的无球移动
除了阵型和位置之外,从本质上来说,足球一项创造和争夺空间的运动。球员会主动移动来接球,或者为队友创造空间。在建立进攻阶段,蓝黑军团用彼此间的团队合作打开了空间,并以此完成了推进。
该部分的第一张图片显示,国际米兰中场球员互相帮助,用移动带开防守人,以便打开空间。虽然布罗佐维奇是六号位,但是没有固定在后腰位,他一贯的意图就是通过前插吸引防守人。当恰尔汗奥卢移动到了外侧的空间时,他打开身体的角度就能用右脚将球传回到中路。布罗佐维奇的纵向跑动使得巴雷拉能够上前接球。请注意,巴雷拉的移动是横向的,他已经穿过了肋部摆脱了防守人。
巴雷拉作为国米的右中场,在球场上四处穿插来进行有目的地跑动。在上图中,他最初将球传给了巴斯托尼,这次是左边翼卫佩里西奇深入到阵型中。由于佩西纳的拦截,巴雷拉不能直接再从巴斯托尼那里直接接回球权。当球来到佩里西奇脚下,克罗地亚人没能一脚给到巴雷拉,第一次机会就消失了。好在,巴雷拉非常出色地继续向前移动带开了吉姆西蒂,腾出了佩里西奇横传的线路。
所以,在这场比赛中,我们很容易听到一个响亮的声音不停地喊着“移动”、“移动”,这也许是因扎吉或者他的助手们的声音。这说明跑动和带走对手的不竭能量是国际米兰进攻的关键。
上半部分就到这里,下半部分还包括亚特兰大的阵型转换,国米的反击以及总结等内容,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