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珊珊打后卫,说说中国女足夺冠的底层逻辑和应有收获

前锋打后卫的基础逻辑是利用技术优势为后卫线增加技术能力,带球、传球能力可以大幅提高,在现阶段的足球战术潮流中,这是破逼抢的基本素质。
毕竟从青训淘汰顺序上来说,能留在前场的球员大概率脚下更佳。
大部分情况下,后卫球员都是在青训阶段从中前场位置改到的后场,而很少有前锋是从中后场改到的前场。
但是,前锋打后卫之所以很罕见,是因为作为后卫球员,不能只会一对一防守,与队友之间的协同作业同样关键。
防守不只是夺回球权,与队友一起压缩空间,逼迫对手失误,甚至只是将对手的球权驱赶回后场,都是一次成功的防守。
正因如此,前锋在防线上的位置感、与队友之间的距离保持,是前锋打后卫这一战术成行的关键。
在女足赛场上,因为速度、力量上的不足,尤其是单兵改变比分的能力的匮乏,即便前锋在后卫线上出现站位失误,局部区域被打穿,想要借此在比分上有所收获,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同样的一片空间,男足赛场上可能会导致直接丢球的场景,女足赛场可能还有机会后续补救。
风险相对可控,但收益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前锋打后卫,女足赛场差不多能行,男足赛场非常困难。
王珊珊在女超联赛就有改打后卫的经验,水庆霞在去年全运会上就用过王珊珊打后卫,进入半决赛之后,继续如此行事。
对阵韩国队的这场比赛,左后卫姚伟前场掉球,韩国队顺势从这一路打回头,双中卫王珊珊和王晓雪立刻承受巨大压力,在与后腰的协同作业中,丢掉第一球。
然而在那之后,王珊珊这种从后卫线上启动的带球,缓解了韩国队前场逼抢所带来的压力。
类似的丢球场景没再发生,但带球、传球的提升效果贯穿前60分钟,直至王珊珊回到中锋位置上,这就是收益大于风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队之所以能在两场硬仗里赢下日韩,水庆霞对女足运动的深刻理解,对女足队员的充分了解,是取胜关键。
这是没在女足运动里下过足够功夫,没有女足比赛充足执教经验的男足教练,所达不到的境界。
然而,王珊珊改打后卫,前锋线上立刻缺失支点,唐佳丽非常优秀,但并不适合突前。假如替补席上还有一个王珊珊,哪怕只是半个王珊珊,女足根本无需逆转剧情,砍瓜切菜便可赢下亚洲杯。
但是,我们只有一个王珊珊。
前60分钟完成中卫任务,后30分钟回到中锋位置,依然能形成支点效果,这是非常夸张的能力体现。
正是因为王珊珊还有余力,她才能在中路吸引防守注意力,从而给了唐佳丽在二线,在后腰、边后卫区域发挥能力的空间,于是扳平球里,唐佳丽在边路突破后送出助攻,逆转球里,王珊珊在中路半转身后送出助攻。
这才是在硬仗里最值钱的东西。
严格来说,就像水庆霞在赛前自己说的,赢下亚洲杯也不是多大的成就。
一来,这是她在球员时代拿到手软的冠军头衔;二来,在亚洲层面,实力明显超出中国女足的球队还不多,这也是开赛时水庆霞就剑指冠军的原因,打好了,不是没机会夺冠的。
至于女足精神,其实也没奥秘。当你认为自身实力具备和日韩扳手腕,当你自己也有这样的信心时,自然不会在区区的0-2时选择放弃。
进球只需要几十秒、十几秒,甚至几秒,但零封需要维持整场的专注。
但对女足自己来说,这座冠军很重要。
这不仅能为她们找回一些自信,最实际的,也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也能吸引一些小女孩投身这个行业。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一点,就算女足男足化是世界潮流,但在可预见的短期内,女子足球和男子足球依然区别很大,甚至在一些地方泾渭分明。
分明到不是随随便便一位男足主帅,就能带领女足取得好成绩。明白这个道理,比夺得这座冠军,更有利于女足的发展。
但是,还没有分明到比赛胜负大概率与球员硬实力不挂钩的程度。
所以,之后的世界杯、奥运会时若成绩不佳,希望对水庆霞和球员的骂声可以小一点,给大家更多的空间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