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TA:曼联不能着急忙慌地踢球,得冷静下来

吴文博ATZ 吴文博ATZ

来源:The Athletic

作者:Carl Anka

曼联最近两场比赛一共尝试了52次射门。他们的对手加起来回应了14次。但不知何故,两场比赛90分钟的比分都是1-1。

随着曼联结束冬歇期重返球场,他们带来的场上乐趣逐渐消失殆尽。当然,在曼联对阵米堡以及伯恩利的比赛中,你都在一段时间内清楚看到朗尼克给球队注入的战术主旨。

特夫摩尔球场的记分牌在上半场结束时仅显示了1-0的比分,但曼联尝试了12次射门,其中5次射正。德赫亚在大部分时间里只能近距离看比赛,因为博格巴、麦克托米奈和布鲁诺组成的中场将比赛节奏变得相当轻快。桑乔、卡瓦尼和拉什福德组成的锋线则兼具得分能力和创造力。

许多球迷可能一直觉得不解,曼联此前一直将桑乔视为解决右路顽疾的人选,可是他本赛季大部分时间都出现在左路。不过就最近的比赛来看,桑乔在左路与博格巴和卢克-肖的配合确实令人赏心悦目。拉什福德在右路可能踢得没那么舒服,但仍是主要的得分威胁,而且使不出在左路的“内切打门”这个A计划时,他的临场决策反而更明智。卡瓦尼能从锋线开始逼抢对手,压制对方防线,不断通过跑动寻找空当,也能进一步扰乱伯恩利后防。

朗尼克还允许两名边路攻击手照自己的想法换边,在那45分钟时间里,这似乎就是曼联当前能踢出最佳足球的最佳十一人了。曼联首开记录的进球(源自拉什福德左路内切然后传给套上的卢克-肖,肖送出传中助攻博格巴破门)出自球队数月以来最漂亮的进攻配合之一。伯恩利的康纳-罗伯茨上半场一度犹如宿醉未消一般,曼联攻击群轮番冲击这名可怜的边后卫。

由于不那么常见的原因(马奎尔在越位位置以篮球挡拆式的动作阻挡了杰伊-罗德里格斯的回防线路,而博格巴对本-米的犯规似乎判得过于苛刻了),裁判上半场吹掉了曼联的两粒进球,但是比赛势头仍在朗尼克这边,外界普遍看好他们能收下三分。

然后,伯恩利下半场扳平比分,曼联的良好势头戛然而止。

尽管朗尼克希望球队能提升比赛节奏,增大进攻阶段“纵向推进”的比重(朗尼克希望曼联能在前场断下球权,然后迅速推进到对方禁区前的关键区域),曼联也有可能成为自己进攻紧迫感和慌乱的牺牲品。伯恩利的进球(首次射正即破门)源自马奎尔主动上抢帮助麦克托米奈应付韦格霍斯特。

曼联队长是英超赛场最好的中卫之一(尤其是去年一月至五月),但他有两大明显弱点。马奎尔对自己身后空间的管控不大好,防守时也不够冷静;只要条件允许,他更倾向于保持对方球员在自己身前。他上抢帮助麦克托米奈使得曼联防线陷入混乱,被罗德里格斯抓住机会扳平比分。马奎尔本应是曼联阵中最冷静的球员之一,这个决定显得过于草率了。

丢球使得曼联的混乱程度进一步提升,他们下半场甚至连一次射正都没有。曼联有幸拥有英超联赛中最具活力的两名组织手——博格巴和布鲁诺,可他们更倾向于用更多的直传踢快速的直接进攻。如果曼联对于比赛计划有着清晰的思路,同时有信心能执行好,可以将机会转化为进球,这么踢倒也没问题,但是在失球后,实际效果是博格巴和布鲁诺的球风导致球队的进攻选择显得过于仓促。

这支球队需要一位能够调节传球节奏的球员,在真正学会握有控球权时能有意识地慢下来之前,恐怕曼联还无法取得成功。第67分钟,曼联教练组用C罗换下卡瓦尼,这次换人彻底改变了场上局势,因为伯恩利防线不需要应付乌拉圭人不间断的无球跑动了。

战平伯恩利的曼联暂居积分榜第五,许多竞争对手都对英超第四的位置虎视眈眈。偏偏下赛季的欧冠资格是曼联最新一轮重建计划的必要条件。

上赛季的曼联屡屡逆转获胜,对手的进球总能及时让球员们清醒过来并专注于集体配合。到了这赛季,对手的进球让曼联球员更难下判断了。

进攻球员似乎被困在了两种思维方式的夹缝里,他们不确定是该继续坚持朗尼克的高位逼抢,还是回归索尔斯克亚的思路。上赛季“想明白要怎么踢”的指示演变成了这赛季“为什么我死活想不明白”的困惑。

曼联球员明显被这次的足球文化冲击“折磨”得够呛。朗尼克让一些球员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当然有好处,但转型过程过快的运动员也很容易感到沮丧。

曼联在比赛中遇到了精神和身体层面过度疲劳的问题,球员们双腿沉重,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幅下降。肖和达洛上半场向前推进时还显得颇为自信,但进入下半场后,两人的传球质量暴跌。教练组通过换人和战术调整希望能让本方攻击手彻底占据伯恩利的禁区,他们无比渴望争到一次次绝望传中的落点。曼联的传中次数非常多,然而几乎没有实质威胁。

红魔必须让下半场的比赛思路匹配上半场的表现才行,而他们冲破档位限制的尝试反而带来了后半赛季计划可能陷入停滞的巨大风险。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