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北京冬奥会: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无与伦比的冰雪盛宴

点赞狂魔000

随着鸟巢外主火炬塔的奥运圣火熄灭,2022北京冬奥会也再次落下帷幕。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举办的冬奥会,也必将是一届载入史册的冬奥会。

在这届冬奥会上,中国用高质量的场馆、高规格的服务、高科技的设备,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观众奉献了一场长达17天的冰雪盛宴,“冰丝带”屡屡刷新世界纪录,奥运村让运动员流连忘返;而中国体育代表团也用9金4银2铜的历史最佳战绩,在家门口让家乡父老们一次又一次地欢呼鼓舞。

9金!中国代表团创造历史

作为东道主,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派出了176人的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运动员阵容,参加了冬奥会的全部15个分项。冬奥会前有消息传出,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目标是“9枚金牌,12枚奖牌”。此前若干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总共也只取得过13金,其中还有10金是来自短道速滑,因此听到“9金”这一目标时,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随着冬奥会比赛一天天的进行,我们的运动健儿们将不可能变成了一个“能”字。

2022年冬奥会中国的首金,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依然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但也是新的项目——短道速滑混合接力。这届北京冬奥会,任子威、武大靖等人领衔的中国短道速滑队缴出了2金1银1铜的成绩,有让人遗憾的瞬间,但更多的是惊喜。

除了短道速滑,在冬奥会我们的另一个优势项目就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了。这次在家门口,我们拒绝当“收银员”,徐梦桃、齐广璞和贾宗洋几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为我们在这个项目带来了两金一银。

说到雪上项目,今年冬奥会,谷爱凌无疑是整个赛场最受瞩目的运动员之一,而自信又飒的她也用表现诠释了什么叫统治力,什么叫雪上女王——在女子大跳台,她挑战前无古人的1620,为自己拿下第一金;在坡面技巧出师不利的情况下,她最后一跳力挽狂澜收获银牌;在U型池,在毫无悬念地锁定金牌后,她用“哥萨克跳”告诉世界,滑雪不仅是为了荣誉,更是一项有趣而好玩的运动。

和谷爱凌一样在雪场大放异彩的,还有当年的童星“小栓子”,现在的苏翊鸣。在单板赛场,18岁的他诠释了什么叫“翊鸣惊人”,首次参加奥运会就拿下1金1银的成绩。谷爱凌和苏翊鸣很早就已经在滑雪的过程中相识,而正年轻的他们,未来也会给中国带来更多荣誉。

这届冬奥会,在雪上项目我们狂揽5金,超过历届冬奥会的总和,而冰上项目,除了短道速滑,中国代表团也一直在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

当速度滑冰500米的比赛开始前,几乎很少有人能想到在所谓“慢组”起跑的高亭宇会给中国带来本届冬奥的第四枚金牌,但“冰丝带”这个不断有新的奇迹和纪录诞生的地方,让高亭宇不但拿到冠军,还打破了奥运纪录。

而在和短道速滑共用一个场地的花样滑冰赛场,已经搭档15年的隋文静和韩聪也圆梦成功。这15年,他们拿遍了几乎所有能拿到的荣誉,独缺一枚奥运金牌。4年前平昌只差0.43分的遗憾,这一次没有重演,面对来势汹汹的俄罗斯奥运队3对实力强劲的组合,“葱桶”没有再让金牌旁落。

突破,不止于金牌

本届冬奥会,我们在赛场上取得的成就,更不止于9面金牌。在北京,中国代表团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任务,在109个小项里,有104个小项中拥有中国人的身影。

雪橇、雪车、钢架雪车,这几个一直以来几乎被德国人垄断的项目,这几年也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而闫文港和殷正在钢架雪车比赛中不仅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还分别拿到铜牌和第五名,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这个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

整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在多个项目上实现了参赛人数“零的突破”,还在40余个项目中创造了冬奥历史上的最好成绩。虽未出线但敢打敢拼的中国男女冰球队、一人参加6项冬奥比赛的“劳模”徐铭甫、张洋铭和孔凡影、顶着脚踝骨折的伤痛依然坚持参加比赛的高弘博... 无数运动员用自己的拼搏精神,感动了无数国人。

高规格高水准,一届冬奥带动14亿人冰雪热情

成绩之外,这届冬奥会的成功,也离不开主办方——中国。如今冬奥会闭幕,我们可以拍胸脯说:中国举办了的,是一场成功、精彩的冬奥会。

从申办成功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对冬奥会的举办进行着紧锣密鼓的筹备。“水立方”变身“冰立方”,首钢大跳台一度成为知名打卡景点;唯一一座新建的体育馆“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更成为了纪录殿堂,10项奥运纪录在这里诞生,创造了历史纪录。来到北京和张家口的运动员们,都对这里的场馆条件赞不绝口。

迎接四面八方的运动员们的,还有温暖的冬奥村。我们在冬奥村为运动员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多达600多道菜的菜单让每一位参赛选手都能体验到中国饮食的魅力,从烤鸭到小豆包,不少运动员都给冬奥食堂点了“五星好评”。

除此之外,我们更不能忘记参加这届冬奥会的成千上万名志愿者,在各个地方、各个角落,他们都在为运动员提供着无微不至的服务。

反应到数据上,这届冬奥会的观看人次数均达到历史新高,而相关的话题和讨论也频繁登上各个社交平台的热搜,真正实现了万众瞩目,点燃了全国14亿人民的冰雪热情,带动了更多人走向冰场、雪场,真正实现了“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

在申办、筹办、举办全流程中,人们见证了北京冬奥会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积极变化。在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这些丰富遗产还将继续带来助益,产生“长尾效应”,让中国的冰雪运动更加蓬勃发展。正如这届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未来,中国的冰雪事业定将继续繁荣、昌盛。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