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从英超底部到前四——什么变化点燃了复兴之火?

为爱发电 为爱发电

原文标题:Arsenal: From bottom of the Premier League to fourth – the changes that sparked revival

作者:Art de Roché, Mark Carey and James McNicholas

原文链接:https://theathletic.com/

翻译/审核:辛巴Brown/Abguda


阿森纳在赛季初就进入了地狱模式。在输掉了他们前三场英超比赛后,丢掉九球且一球未进,让其直接在联赛垫底。

但是,在2021-22赛季逐渐的进步让他们慢慢地又从积分榜上爬了上来。

改变最初的焦点在稳固后防、扎紧篱笆上,而后,年轻球员们的进攻火力也紧跟而来,更多前场的自由度让他们的积分进一步提升,在3-2赢下沃特福德后,在赛季临近尾端时阿森纳已进入前四。

然而保持前四依旧任重道远——阿森纳依旧有13场比赛未踢——其中还有些十分难啃的对手可能会导致丢分,不过,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究竟是哪些进步才能使阿森纳拥有如此冲分的势头?本文将分别通过后中前场三个部分阐述。


防守端

阿森纳开赛首月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千疮百孔的后卫群。与当时相比,主帅阿尔特塔对后卫线的人员取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前三场比赛担任首发的巴勃罗·马里、卡勒姆·钱伯斯和西德·科拉辛纳茨,分别在之后的英超比赛中仅仅出场两场就被弃用。

而在前三场比赛(比起现在的后卫首发),富安健洋还在博洛尼亚,本怀特因为新冠缺席了三场比赛中的两场,加布里埃尔也因夏天的膝盖伤势尚未回归,只有蒂尔尼在前三场比赛首发。

随着之后门将拉姆斯戴尔的横空出世,四名后卫(富安、怀特、加布、蒂尔尼)马上使防守面貌大为改观:他们一同进入首发的前三场联赛比赛,一共完成了两次零封,只被进一球。

并且,随着赛季的推进,这条后卫线不论是作为整体还是个体都变得更加可靠。

截止到12月1-2输给埃弗顿,阿森纳本赛季平均每90分钟被对方的非点球预期进球为1.5个,而在本场比赛之后,这个数字为仅仅0.7个。如下图所示,自从阿尔特塔接手以来,预期进球(xG for)和预期被进球(xG against)数字已分别达到了最佳水平。

这样的趋势给12月中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影响:阿森纳也终于有了正的净胜球数。门将拉姆斯戴尔的11个零封中的6个在本场比赛(1-2埃弗顿)前,但如果没有进攻线的长足进步,这也会是天方夜谭。

不过,在进一步讨论阿森纳进攻线的创造力前,有必要阐述一下拉姆斯戴尔在本赛季起到的作用。

这位23岁的门将在本赛季的战术执行中承担了重要的职责。无论是短传,破高位逼抢,抑或是长传直接找前锋,他的存在都给予阿尔特塔的排兵布阵一个更高的维度。

拉姆斯戴尔确实很爱长传,他的传球中有55%都是长传,而上赛季的主力门将莱诺则只有34%。尽管本赛季出现过一些门将长传直接找前锋的经典镜头,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拉姆斯戴尔的长传成功率33%与上赛季的莱诺几乎相同。

由于阿森纳本赛季的后场出球打法,他对左右两个边路的短斜传的次数较多并不会让我们感到惊讶。当这位英格兰国家队员选择长传时,相比于给到对角线或者靠近边线的队友,他更倾向于寻找靠近中路的球员,方便他们拿到球之后转身进攻,同时他也很少会给队友送出刀山球。


中场

本赛季的另一个巨大进步之一就是中场球员的创造机会能力。

在上赛季的上半阶段,阿森纳曾经一度在此问题上表现得很挣扎,且极度依赖两边的传中,在上赛季1-2输给狼队后,主帅阿尔特塔对这个现象曾经如此解释道:“我认为这是我们英超第一次在单场比赛中送出了33个传中。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地传中,同时保持禁区内人员抢点,那就是数学题了,纯粹的数学题,我们一定会有收获。而这(能否进球)只取决于我们对于传中的执行力以及精确度罢了。”

左后卫蒂尔尼频繁的高速前插传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预测,占了上赛季全队创造机会位置之首(38%)。

对于蒂尔尼的重度依赖在前三场比赛依旧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对阵布伦特福德的比赛中,后腰扎卡对他的25脚传球是那场比赛最多的传球方向。而如今,由于阿森纳的进攻更多地开始经过史密斯罗、厄德高与萨卡的梳理转移,下底传中的概率已经降至阿尔特塔上任以来的最低点(尽管近几场比赛这个数据有所回升)。

在11月中旬,包括盘带、进攻三区跑动距离等多项数据,萨卡和史密斯罗都在队内数一数二。在阿尔特塔的4-4-1-1体系里,二位年轻球员被用作边路球员,并主要负责带球进攻,他们也完成得很棒。

史密斯罗的主要作用体现在进球上:他一直在禁区附近寻找机会和空间来进行最后一击。他也就此成为了自法布雷加斯之后在单赛季进10球(任意比赛)或更多的阿森纳青训球员,其中的9球来自英超联赛。

而萨卡的主要作用则提现在了创造机会上(如下图),他经常会在右边盘带进入禁区制造威胁,且可以通过个人能力一对一过掉对方的边后卫来完成助攻——在对阵热刺时对史密斯罗的那脚助攻最能展示这点。

更关键的是,萨卡并没有因为厄德高时常占据右边的空间而受到任何挤压,反而他俩多次在对方半场的一脚出球使得这样的配合日臻完美。其中,厄德高在对阵沃特福德打入的首球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而我们知道他们在右路的配合已经是阿森纳的一大杀器,且持续好几个月了。

厄德高在冬天之后的重归首发也对进攻线的进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使用4-4-1-1阵型时,挪威人一度被移出了首发11人,然后当阿森纳转型回4-2-3-1阵型后,他又重新被移回首发。与史密斯罗占据相似位置对他很有利,从数据来看,由于可以(作为影锋)较晚进入禁区的缘故,他在连续三场比赛打入三球。

厄德高对球队无与伦比的影响也符合阿森纳的进攻节奏。他既能深度回撤来帮助右后卫向前出球,也可以在右边前场甚至于禁区中央的外侧带来巨大的进攻威胁(如下图)。

由于扎卡与蒂尔尼的频繁配合,我们可以看见上赛季的阿森纳大部分的机会是由左路发起(如下图):

然而厄德高、萨卡和史密斯罗让这一切在本赛季发生了改变,绝大多数的机会创造改由中路发起,从上赛季的33%提升到了本赛季的48%(如下图)。


前场

中锋位置是阿森纳尚未真正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上半赛季,奥巴梅扬尚且时有闪光(例如在北伦敦德比中的表现),但直到他最终离开球队,他的状态日渐下滑,这也给了阿森纳一个很大的难题。主帅阿尔特塔一直会要求前锋球员有能够做球的同时保持在禁区内的威胁,奥巴梅扬也尝试着满足主帅的要求,但在这几方面却一直做得不如他的队友拉卡泽特。

由非点球预期进球数(npxG)所体现出来的阿森纳的机会创造能力,从老队长奥巴梅扬在去年12月自队内淡出后开始飙升。从赛季初直到对阵埃弗顿的比赛(奥巴梅扬在阿森纳踢的最后一场比赛),阿森纳的npxG为每90分钟1.2次,而自从主场对阵南安普顿(没有奥巴梅扬之后的第一场比赛)之后,阿森纳的npxG来到了每90分钟2.0次。再次引用一次之前用过的数据图,很明显地可以得出自阿尔特塔上任以来,阿森纳的机会创造能力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当然这也不简单地是因为撤换了奥巴梅扬。

其中一个原因也是由于这几周遇到的对手相对较弱,奥巴梅扬离队后的前四个对手分别是南安普顿、西汉姆联(同时拥有欧联杯任务)、利兹联和诺维奇。

马丁内利在无论边锋的哪个位置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阿森纳本赛季的进球王是史密斯罗,但在边路的空间利用方面,他所展现出来的攻击性却不及马丁内利。巴西人在无论哪边都可以给对方的后防带来巨大的混乱,自从他在对阵纽卡斯尔的比赛中被重新提上首发后,他几乎每晚都保持如此的进攻性。

马丁内利从边路切入禁区的高威胁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拉卡泽特的不足,法国人往往无法保持90分钟的时刻禁区威胁,而且往往被要求回撤到更深的位置接球。而这也正是阿森纳现阶段的战术设计:由拉卡泽特回撤做球后再给到诸如马丁内利等边锋内切的进攻机会。

而找到一个可以串联起球队且有能力接应频繁地由地面配合打入禁区的正牌前锋也是阿森纳进入更高阶段的必经之路。同样的,非控球时段的战术执行力也决定着进攻的效率。

尽管阿森纳看上去很喜欢高位逼抢,但他们却在这项数据上实际处于英超排名中下游。13.5的PPDA(防守行为传球比)(译者注:计算方法=进攻方(控球方)的传球数量/防守方(非控球方)的防守行为,其中防守行为是指抢断、拦截、任意防守压迫、犯规,由此可见,越高的PPDA一般表示防守方的压迫不足,而越低的PPDA一般则表示球队防守压迫力强)排在全英超倒数第11位,不过这项数据比上赛季14.3的PPDA要好上一些。

对于阿森纳来说,这个数据上的事实就很有趣了。我们都知道高位压迫和积极的前场逼抢一直都是阿尔特塔建队以来的愿景,但却并未由数据展现出来。一部分原因可能是阿森纳全队对于空间位置和传球线路上的压迫并未体现在这项数据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经常被一脚传球打穿防线的球队也可能会有一个相对较低的PPDA,可见这项数据并不能完整展现出对方进攻的实际危险程度。

还有一方面也是由于人手问题。自阿尔特塔上任以来,阿森纳也一直没有特别合适高位压迫的前锋。虽然如今几场比赛已经有所改观,但依旧是今年夏窗球队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在挑选新的前锋方面,是否能具备足够的前场压迫力一定会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基于此项理论,阿森纳对于前场压迫的思路也逐渐清晰:并不强求一定要在前场将球直接断下,而是压缩对方防守线和进攻线的空间,哪怕前场的第一次逼抢没有成功,球队也会有足够的阵型紧凑度在中场完成二次拦截。

在赛季前期可以明显地看到奥巴梅扬开始进行积极压迫,但其他队友却并未给他足够的支持力度。如下图,在老特拉福德,他开始压迫林德洛夫逼迫其出球:

厄德高也随着开始对接球者马奎尔进行压迫,但中场其他球员却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位置移动。

在全场比赛这一幕一而再地上演,这也导致曼联可以相对轻易地通过后场找到中场或前场球员。

但这一切则已经开始转变:阿森纳开始对前场进攻三区进行更多联动型的压迫,也抢到了更多的球权,如果我们回看过去两个赛季的数据(如下图),可以知道这个趋势喜人。尽管有可能是由于近期对手(相对较弱)的原因,但诸如马丁内利、厄德高等球员对于战术的执行能力同样不容忽略。

其中最为拔尖的数据来自于最近阿森纳对阵狼队的那场比赛。那场比赛在进攻三区获得球权数量甚至达到了6次之多,可见阿森纳的战术布置已经非常明显:压迫中场区域,全队回撤半场进行集中人数优势的区域逼抢。

如下图,狼队在进行中场方向的横传时,不管是厄德高还是拉卡泽特都未进行压迫。

一旦球回到狼队半场,传向赛斯时,明显可以看到阿尔特塔指挥其弟子上前进行逼抢。

而后赛斯传给了边路的努里,但由于萨卡、托马斯以及塞德里克的三人包夹,努里被迫回传后场,但与此同时,拉卡泽特已经开始对其传球线路进行预判截断。

球最终回传给了门将若泽萨,而马丁内利,厄德高及拉卡泽特也已经就位阻止其传向右侧或中间,逼迫他传给左侧的队友,而右路的萨卡也开始前移。

在萨卡身后的塞德里克以及本怀特也适时前压,而拉卡泽特和厄德高又再次将中路的线路截断。

在这次的逼抢中,最终厄德高被吹了对穆蒂尼奥的犯规,若非如此,这将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战术执行。

马丁内利升入一线队后给球队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压迫积极性。狼队在他的积极拼抢下犯下了错误,最终导致丢球,不仅如此,他甚至还能深度回撤参与防守。

他与厄德高、拉卡泽特也不出意外地一起成为了每90分钟压迫次数最多的三位球员。

这份表格同样也表明了扎卡和托马斯·帕泰对于中场的压迫力。阿森纳也不是一直在前场进行压迫,反倒是更喜欢在中场位置夺回球权。

帕泰和扎卡是这项战术的核心人物,同时拥有两人坐镇中场十分关键。当二人联袂首发时(本赛季共十次),本赛季阿森纳只输了其中的两场。

从门将到前场,每个位置自从开赛三连败后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级改造。有些改造是作战风格上的,还有些则是之前已经有所苗头却尚未萌芽,不过,显然仅在3月拿到第四还远远不够值得庆祝。

阿尔特塔和他的教练团队以及球员们还有2个月的时间和13场比赛来证明自己配得上前四的位置。在开赛三连败联赛垫底时,没人能够预测阿森纳可以一路升到这个位置,但他们做到了,而现在,就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