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昊大四喜跟于大宝“散步”,我们的关注点与讨论跑偏了吗?

这个国家队比赛日,国足与U23国青携手出击西亚,目前取得1胜1平1负。成绩上不算太差,但“热度”异常地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出现了两个热门事件:方昊大四喜、于大宝“散步”。
舆论关注较为稀缺的是,对阵泰国且在对方频繁失误下,方昊的这个大四喜该如何定义与思考。以及戴伟浚持球时,于大宝的“散步”,产生舆论争议的原因在哪。
【定位之战,与方昊的训练日记】
迪拜杯与泰国的这场对决,一定程度上算“定位之战”。
由于国字号青年军过往数年的战绩拉胯,以及受限于疫情带来的正式比赛为0,我们的青训究竟在亚洲处于一个什么水准,谁也不敢下定义。因此,在展现出足够斗志且被阿联酋击败后,与泰国的比赛走势、结果,是U23教练组、从业人士、外界给这支球队定位的一个绝佳机会。
扬科维奇的策略非常明确,增加了高位逼抢并抓攻守转换。而从锋线的安排上看,让“小坦克”方昊继续首发,然后安排陶强龙出战,强调的就是冲击力。同时,这也瞄准了泰国青训最近几年在防线上,刻意培养“体格后卫”这个策略,进行针对性的冲击。
对抗与冲击能力出色的方昊,能利用重心低、对抗素质不错连续抓失误,这本场就是战术逻辑的成功。进一步说明,来华的洋帅风评本就褒贬不一的如今,他们依然在总体水准与临场部署上,高于本土教练的平均水准。同时,控球率与对抗上的不占优势,进一步展示了我们青训的不足。胜利可以提升现阶段中国足球界的自信,但过程以及赢得过程耗费的部署心力,又被忽视了。
更为关键的是,在称赞方昊的同时,并没有对一个关键事件进行重点解析--方昊“训练日记”里的反思。
“鲁能青训”昨晚整理了方昊在留洋巴西时候的日记,可以说,这是青训从业人员的一次“呐喊”。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在日记中看到方昊对训练比赛的纪录时,还有“自我检讨”。圣保罗U20青年杯赛事中,队友一次犯规拿到第二张黄牌下场,而方昊的反思是什么?
“自己的一次力量过轻的传递,才导致了队友犯规拿到第二张黄牌”。
现代足球的“团队性”,已经达到了非常“恐怖”的地步,个体的闪耀与失误,必须从综合的视角来看。而方昊的这种反思,才是青训球员更该关注的。同时,金元足球时代,“躺平”赚高薪的大环境,会进一步削减斗志与能力,懂得反思,才是在一地鸡毛中,最该做得。
方昊这样的从业人士需要做,而我们这些参与者,也需要。
【争论的产生,在于视角与定位的差异】
在戴伟浚持球时,于大宝的散步,最终引爆了舆论。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第一,在戴伟浚持球时,于大宝的站定位置不前插,是因为他在等待戴伟浚回传并准备分边(队友的前插相对较慢);第二,于大宝应该前插帮戴伟浚吸引防守,好让他能获得更多的作业空间。
代表性的观点分别出自贾天宁、董路这样的媒体人,以及曾在中超效力过的葡萄牙中锋冯特。
仔细分析的话,这是认知或定位上的差异导致的。
(贾天宁视频解析片段)
贾天宁对国足1-1沙特一战的视频解析拿出了高水准,而在戴伟浚持球、于大宝高位站定时,他的战术逻辑点是向前的进攻组织。在沙特防线具备多防1的局面下,戴伟浚只有横向盘带的空间,而纵向冲击上,于大宝显然已经丢掉了前插的机动性。没有任何办法,作为老将,他已经不具备这种机动性。因此,他回撤接应并观察、等待边路队友前插是合理的。
冯特的解析视角是什么?是从防守球员的角度出发。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防守球员都会喜欢“交替横向”限制戴伟浚,惧怕高位二点前插身后。
但问题点在于哪里?
在于张玉宁过渡消耗下场后,国足锋线换人的侧重点是什么?如果想要继续维持对抗、机动性,那谭龙肯定要“压过”34岁的于大宝;如果想要最后时刻反扑,强调进攻端的机敏抢点,老将于大宝依然可以尝试。于大宝替补登场在禁区内完成角球进攻的头球攻门,也印证了这一点。
这本身就是一个“中国足球人才凋零,主帅换人布置遭遇掣肘,上谁都只能兼顾一方面”的无解困境。而恰好,戴伟浚的持球与于大宝的高位站定,从侧方面凸显出了这一个矛盾,从而引爆了舆论。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被认知、视角差异所带偏了。当然,个别“不要脸”、“站亲属”的大V确实把水彻底搅乱,加剧了这种乱局。
世界杯上日本队最后时刻被比利时绝杀,他们讨论了很多年。说白了,也是视角、定位的差异,带来了舆论的观点对碰。但人家有人、有环境,会形成正方面的对碰与反思。
我们呢?暂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