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乱字了得,国足有稳定的战术思路吗?

刘强专栏

10场比赛10套首发,近30名球员有过登场记录,五种阵型交替使用,具体打法变幻莫测,国足在12强赛期间的战术演绎令人目不暇接,两位教头皆深谙“兵无常势”之道,却都没有收获预期中的战果。从4场5分到4场1分,国足的换帅未能带来鸡血式红利,李霄鹏在战术层面开了倒车,最终是面子与“里子”尽失,落得满盘皆输的灾难性结局。

(图)洛国富与戴伟浚,一位是归化帮的流量制造者,一位是“本土”年轻球员中的技术搭档,两名球员之间的“传承”,昭示了国足在此次12强赛期间的战术演变。

一、学费不是白交的,李铁留下“四条军规”

从第一阶段的两战强敌零射正,到面对越南和沙特时能够踢半场好球,再到依靠积极主动的打法从阿曼和澳大利亚身上斩获平局,国足在李铁麾下整体上保持着上升态势。少帅付出了昂贵学费,带领国足在迷途中艰难地探索前进方向,最终在赛程过半的时候找到了阵容最优解,将球员们的状态调试到了高点。

1.赛事强度升级,压迫打法行不通

本次12强赛中,国足输掉6场比赛,首战澳大利亚吞下了队史在世预赛阶段的最大败仗。赛前备战阶段,国足教练组低估了“史上最弱袋鼠军团”,试图复制击败(40强赛收官战)叙利亚二队时的压迫式打法,最终被对手通过简洁的传递轻易拆穿。

(图)国足的高位逼抢能够在40强阶段对付叙利亚二队,拿到12强赛舞台上就不够用了。

(图)首战遭遇大溃败,李铁不得不放弃自40强赛以来演练成熟的打法,仓促之间寻找新出路,战术层面的动荡是难以避免的。

(图)李铁执教六场比赛,压迫式打法出现在一头一尾:首战澳大利亚的前15分钟,以及次回合交锋时的最后时刻(吴兴涵和巴顿替补出场后)。在其他时段,李铁的球队都选择了较为“低碳”的比赛方式。

作为12强中平均年龄最大的球队,国足在状态“巅峰”时也只能踢半场好球,如果要上强度踢高位压迫,大概只能维持15到20分钟左右。老将的体能难以满足高规格比赛的要求,踢惯了中超的年轻球员骤然上强度后也不太适应。除了单点实力不足,国足高位压迫的体系也是“毛坯”状态:局部的上抢步调不一致,三线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部分时段球员的思想也不统一。一波向前施压非但拿不下球权,被对手轻松打穿中场,还会透支体能,最后还要靠低位防守来兜底。

(图)五后卫也堵不住,吴曦退入禁区搭建六后卫防线。日本稍微加快进攻节奏,国足的防线便露出了大空当。

(图)守不住,球也出不去,国足在吉达度过了噩梦般的上半场。

2.大巴战术不可取,搞好防守不能靠堆人

本次12强赛之前,国足在李铁任内几乎没有尝试三中卫体系的经历。或许是首战脆败带来的打击太大,李铁在对阵日本时摆出了极致大巴。尹鸿博和李昂有负众望,导致这次三中卫试验失败。后来做客吉达时,李铁又使用了池忠国和朱辰杰,不过由于吴曦离开了拖后中场位置,艾克森坐在了替补席上,国足的防守体系失去了上下伸缩的弹性,面对压力再度崩溃。

(图)李铁执教期间,国足的优秀球员集中在中前场,只有让他们打出特点,才能减轻后场的压力。

身体和脚下技术处于劣势,国足球员的意识与对手也存在着更为明显的代际差距,他们完全找不到切断对手快速传切的办法,只能用堆积防守兵力的方式给对手制造困难。两次主动示弱摆大巴,几乎做到了全员“堵门”的份上,都没能阻止丢球的发生。国足在人员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头重脚轻”特点,能够适应12强战强度的球员大多集中在中前场,死守反击的打法并不合适。

(图)输给阿曼之后,李霄鹏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明白球员为何到了国际赛场踢不出中场的水平",他显然没有吸取李铁的教训。国足的"技术型中场"只能在低强度的比赛中发挥作用,在12强赛舞台上根本顶不住压力,李铁付出惨痛的教训,得出了这一结论。

3.不要尝试技术流,“四前锋”是最佳选择

在李铁执教的六场12强赛中,中场是国足阵容中变化最大的位置。在吴曦&徐新组合确立之前,李铁曾先后使用过张稀哲、尹鸿博、金敬道和池忠国等人。在这个过程中,国足未能在任何时段展现出控制比赛的能力。随着洛国富和阿兰逐渐进入状态,李铁开始消减技术型中场的名额,主打较为务实的阵型架构,彻底从40强赛阶段的思维框架中走了出来,国足进入围绕锋线球员组织进攻的阶段。

(图)险胜越南一役,双中锋在推进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国足开始"靠前"运作。

面对身体素质一般的越南,李铁摆出424阵型,艾克森与张玉宁组成双中锋,刘彬彬与武磊分列两翼。接下来的两场比赛,李铁对四前锋打法做出了优化,比艾克森更适合出任前腰的阿兰获得首发机会。从吉达之战的最后45分钟,到“主场”对阵阿曼的上半场,国足连续踢了90分钟好球,全新的4231体系带来了国足渴望已久的平衡感和攻击性。

(图)连踢90分钟好球,李铁找到了国足阵容的最优解。

4.高龄阵容掣肘多,提前“补给”很重要

此次亚洲区12强赛,国足是平均年龄最大的球队,李铁时代的主要轮换球员平均年龄都在30岁上下。尽管朱辰杰(21岁)、张玉宁(25岁)、徐新(27岁)、戴伟浚(22岁)和高准翼(26岁)先后跻身首发阵容,国足首发阵容平均年龄才勉强降到了收官战时的28岁。

阵容平均年龄偏大,很多球员的体能难以支撑90分钟,主力与替补之间实力差距较大,部分位置(如防守型中场)没有两名风格及能力相近的球员参与轮换,国足很难持续推动压迫或上强度实施对抗。李铁的策略是在上半场选择保守的打法,易边后通过换人完成提速,国足打进的9粒进球中有8粒(李铁任内7粒)是在下半场取得的。

二、开倒车原因多多,李霄鹏有苦衷也有私心

马斯喀特之战结束后,李霄鹏在场内长时间踱步,目光游离,不时喃喃自语,长达77天的“烧烤”之旅已经让他身心俱疲。没能得到“天时”庇佑,业务能力又不足以逆天改命,接手的是士气低落、内外纷扰不断的集体,面对的是已通过首循环比赛打出状态的对手,一边想着成绩上的“脸面”,一边还要考虑着年轻化的“未来”……李霄鹏的失败由多重原因造成,客观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主观方面的“本位主义”亦不容忽视。

1.“天时”不佑,人祸添堵

除了不能在国内进行主场比赛,本次12强赛赛程安排对国足也很不“友好”。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间隔超过两个月,国足刚刚有所起势的状态被迫冷却降温。

在此期间,李铁丢掉了帅位,李霄鹏不太情愿地成为看守教练;多名归化球员没有参加中超比赛,返回巴西后处于“失联”状态,训练质量无法保证;艾克森、吴兴涵和郭田雨因不同原因无缘大名单,原本人员储备殷实的前场露出了白骨;中超密集赛程带来了巨大消耗,让原本就体能不足的国脚更加疲惫;欠薪事件带来的纷扰始终笼罩在每一名球员的头顶……各种负面因素扎堆涌现,李霄鹏接手的是一支被“掏空”的国足。

(图)“度假”归来,归化帮的表现令人大失所望,国足成为了失去獠牙的野兽。

埼玉之战前,洛国富的微博事件曾引起轩然大波,国足已有不堪重负、趋于崩溃的迹象,足协专门聘请的心理辅导师似乎没能起到预期中的作用。经历了炼狱般的90分钟比赛,国足球员(尤其是后场球员)非常疲惫。抵达河内后,国足教练组没有安排体能恢复训练,直接切换到战术训练课,事后证明这是严重失误。“度假”归来的洛国富体态发福,跑了20分钟便进入散步模式,被李霄鹏视为救命稻草的阿兰在“伪九”的位置上迷失,失去归化帮加持的国足完全迷失。

(图)做客越南,李霄鹏的赛前动员适得其反,“球员们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度过了半场”。

2.无人可用,被迫整活

“我们坚持的太少,变得太多了。”李霄鹏在收官战后的感慨,道出了国足溃败之因。当然,责怪李霄鹏不懂坚持也是有失偏颇的。当支撑“铁”时代战术架构的归化帮和留洋球员不在时,李霄鹏没有勇气安排与他们风格相似的球员延续既定打法,而是刻意抹去了前任的痕迹,为了改变而改变,最终导致国足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图)老将郑铮与“未来”无关,李霄鹏用他就是为了追求眼前的成绩。客场对阵日本,李霄鹏碍于颜面没有直接摆出五后卫,到了第五阶段,郑铮与张琳芃成为“边中卫”组合。安排具有边卫属性的球员担任边中卫在理论上是没问题的,实战效果则是另一回事。

改造防线也挡不住日本的攻势,“顺应民意”的布阵被越南打爆,李霄鹏在第五阶段比赛中祭出了此前不甚成功的三中卫/五后卫体系,此举既是应付强敌的必要之举,也是锋线人员严重不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如果说被迫重复李铁的错误有无奈的成分,那么李霄鹏在一些细节处理上的失察,则完全是个人业务能力不足造成的。

3.实力不足还强行上难度,李霄鹏这锅甩不掉

不同于李铁时代的8人防线(5-3-2),李霄鹏在摆大巴的做法更为极端,可惜的是,国足的超级大巴(5-4-1)连续两场刷新自身的下限。后场人多势众,彼此间的责任分工却不明晰;大部队退得很深,两线之间的联系却不够紧密;球员们只是站住了区域,没有根据球的移动及时作出位置调整;仓促搭建的阵容缺少实战检验,当防守体系中的短板暴露出来之后,主帅迟迟拿不出应对策略……国足在最后两战中的表现告诉世人,看似简单的“防守反击”实操起来并不容易。

(图)第五阶段比赛,国足在场上的最大问题是严重缺乏整体性。前场逼抢时的思想不统一,防守端的呼应与协作总是慢半拍,进攻球员缺少接应,配合时思路不清晰,李霄鹏高估了球员的抗压能力,自身的业务能力不够解决问题的。

(图)面对强敌尝试压迫,摆出9人大巴,在五后卫身前安排四名中场,直到第60分钟才换上前锋改变节奏……李霄鹏把李铁遇到过的雷挨个趟了一遍,他的球队被炸得粉身碎骨。

李铁付出昂贵的学费后得出结论:国足应放弃增加中场技术含量的尝试,在后卫线上和锋线上多动脑筋。李霄鹏麾下前锋稀缺,但尚未到无人可用的地步(刘彬彬),偏要反而道而行之地堆积中场。先是在对阵沙特时安排蒿俊闵和戴伟浚接力出场,后又在马斯喀特摆出“四中场”架构。同质化严重的"四中场"其实是四名中前卫,没有合格的边前卫和后腰,丢掉球权后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当技术型中场带动边翼卫的计划破产,国足的进攻只剩"边中卫"张琳芃带球插上一招。

总结

作为“土帅”中的佼佼者,李铁的“自爆”过程令人瞠目结舌,李霄鹏在“鲁能前任主帅德比”中输得体无完肤,两人的拙劣表现一次次地刷新外界对本土教练的认知。此前两次征战世预赛10强赛/12强赛期间,国足都在洋帅的带领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诗篇。距离本土亚洲杯仅有1年多的时间,归化工程前路难料,年轻球员难堪大任,聘请如扬科维奇这般业务能力扎实的低调外教,或许是厘清战术乱局、短期内寻求改观的唯一方式。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