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啊啊啊啊”说起:当我们在评价解说时,我们在评价什么?

周一清晨,一阵杀猪般的、长达1分多钟的嚎叫从沈阳的某幢民房里传了出来,又通过推流设备播放到了全国互联网,治好了几十万人的嗜睡症:
如果没看画面只听声音,你很难相信这串叫声是来自于一名草根解说员在自己不长的解说生涯里第一次目睹了NBA季后赛压哨绝杀这种罕有场面后的情绪释放。
虽说这解说的普通话和标准基本不搭边,但他所服务的百视TV好歹也是个正儿八经的持权转播商,并不是什么野鸡平台;而他本人也早已通过各种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有一定道理的言论,在篮球界收获了一定的人气。而且说实话,在解说时这般大声嚎叫,在国内近40年的体育赛事转播历史上,是几乎从未出现过的事情,能满足大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再火一把也是顺理成章。
对于这段“啊啊啊啊”,球迷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觉得真性情,有的人觉得不合适,不过一些“专业解说”的下场,把火拱到了新的高度:
两位都来自于同一家版权机构,其中一位解说觉得,“我每次解说那么努力的准备,竟抵不过一个‘啊’”;另一位就显得比较low,和网友对线到最后竟抛出了“他挣的钱都买不起我家的厕所”的言论。
网民陷入论战和狂欢的同时,也不禁有人思考——当我们在评价解说时,我们在评价什么?
专业性更重要,还是激情更重要?
和篮球一样,解说同样是国人观看足球比赛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说的各种讨论也是自从有互联网之后就开始了。到现在,球迷们公认的国内T0级解说就是两位——贺炜和詹俊。
正好,两人也分别代表着国内解说的两种风格:詹俊号称是解说界的百科全书,不仅解说时慷慨激昂,令人惊叹的是当转播机位摇到看台任何一人,他都能给你介绍地信手拈来,搭配上战术分析嘉宾效果更佳(比如张指和已经往生的李指);而贺炜自从10年世界杯英德大战的解说出圈以后,就有了“贺诗人”的美誉,文学素养和与观众共情能力堪称是国内解说界的天花板。
当前的足球解说乃至篮球解说,国内也好,国外也好,基本都是一个讲解实时画面的解说员,搭配一个负责分析战术的球评。因为足球解说员大多都并非专业运动员出身,而足球的战术分析起来又远比篮球复杂,所以经常需要一个能看懂场面和战术的嘉宾来打辅助,詹俊贺炜自己单口解说的时候,也总是出现小瑕疵。
因为有嘉宾搭档的存在,所以在足球解说这里,所谓的“专业性”就稍微被弱化,评价一名解说好不好,主要是看他能否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以及能否讲好比赛场上实时发生了什么——事实上,在现在我国的足球解说中,能做到第二点的都是少之又少,更有甚者,会在解说比赛时出现明显的偏向。
“反击从现在开始!”
如果是解说国足或者武磊的比赛,“胳膊肘往外拐”当然无可厚非,但在双红会或者国家德比这样的比赛,解说有偏向是完全不合格的。詹俊作为众所周知的利物浦球迷,在说红军或曼联的球时也会做到尽量一碗水端平,这也是他的一个吹点之一。
而篮球的话,因为看懂画面和战术的难度相对简单,所以除了带动情绪之外,有些球迷更在意所谓的“专业性”,说大白话就是这个解说“懂不懂球”。但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专业”的解说说半天战术也就是些专有名词来回车轱辘话,更有甚者,连球员的名字张冠李戴都是家常便饭。
韩乔生老师的“夏普”乌龙,现在每天都在发生
足球也好,篮球也罢,其实都是大家在工作学习之余、茶余饭后的娱乐。很多人看球,其实还是为了能让自己开心快乐——我平日动脑子已经很累了,为什么还要让我看球时候还要不得不烧脑呢?而且对于很多看球时间很长的老球迷来讲,场面上的东西我自己也能看懂,不需要你再告诉我场上发生了什么,战术分析也是专门的嘉宾所要干的事儿,我需要的是代入感,是身临其境,是激情和快乐。也因此,像本文开头这样的“惨叫型”解说,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追捧。
总的来说,对球迷而言,专业性和激情,你作为解说总要占一样——要么就像黄健翔一样能吼出“他不是一个人”,要么能和詹俊一样说起谁都是信手拈来,两头都占,那你就是解说界的天花板。但可惜的是,目前国内的很多体育解说,能占到一样的都少之又少,很多自诩专业的篮球解说,既不专业,也不激情,所谓的口才也只能在微博抖音的对线里得到体现,“三不沾”了属于是。
名气大的解说,就一定解说的好?
说到黄健翔,25年前,他刚开始在央视解说意甲,就广受好评成为了国内的顶级解说;16年前,一声“意大利万岁”让他家喻户晓;但现在在解说台上的黄健翔,既没有当年的激情,也没有早年的专业,仿佛就是在干一份自己不情愿、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做的工作。但这样的黄健翔,也可以凭借自己在业内的资历,成为解说员里薪酬待遇最优渥的那一批。
这还是整个解说界的普遍现象。足球的黄健翔、刘建宏、苏东,篮球的苏群、杨毅、王猛,他们曾经也是行业里一顶一的大拿,也曾是被球迷广为称赞的标杆,现在他们拿的也是行业的头部收入,但他们的业务水平却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
早年间这些知名解说也确实真的下过功夫、做功课,杨毅几年前曾晒过自己记的满满当当的好些个解说资料本子,黄健翔当年也是可以把所有精力都扑到准备自己这周要解说的比赛的工作狂,在还没有如今这么出名前,这是他们奋斗路上的必修课。
杨毅在微博晒出自己的解说笔记
可是当他们出了名,得了利以后,明显就可以感觉到,在解说的准备工作上,以及在台前展现出来的东西,确实就远不如以前。也是,我摆烂也能挣这么多钱,说得再烂也会有忠实的粉丝帮我清除黑子们,就算说得再好也有批评我的声音,我为啥还要费劲巴力的准备那么多东西好好解说呢?
如果你也是社畜,你可能也会理解这种划水的想法,不过和大家不同的是,解说是实时互动的服务业,是赛事版权方给大众投放的第一张脸,不像我们的日常工作,解说员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可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面对掏了钱买了会员来看球的顾客,这种态度难道也是应该的吗?
环顾各大赛事版权平台,因为焦点战每周就那么多,而像诸如加的斯vs莱万特、朗斯vs斯特拉斯堡这样的比赛才是多数。这些比赛,多是被版权方甩给了那些没那么出名,或者正在等待机会证明自己的解说员们。而但凡你点开听个几分钟便会发现,他们说球的功夫,绝不比那些年入百万的大牌们差,甚至可能还要好的多。
说回开头的“杀猪叫解说”,去年范志毅和周琦上吐槽大会的时候,他疯狂地蹭热度,说在中国足球如何如何不如篮球,把中国足球贬的一文不值,收到了不少球迷的“友好问候”。不过,号称准备了三个小时上万字、要让自己的激情更充沛的那位大厂解说员,在勇士和掘金的NBA季后赛G2里,还是被这位“小丑”完成了错位时空的“单杀”。
谁的发挥更好,大家可以自己去判断
嗯... 就,还是挺值得玩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