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看球】媒体人对足球从业者的自证预言

用户已注销 杰瑞球说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它是指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对他的期望行事。[1]

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了。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花名册上随机挑选一些学生的名字,向任课老师说根据测验,这些孩子预计在一学期内会表现出较大的进步。8个月后,被指名的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真的有了显著进步。
由于教师的期待不同,所以他们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也不同,而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下,也往往会顺着其期望发展。例如,因为相信某位学生一定可以取得进步,在这种期待之下,老师可能会比以往更耐心等等。

当然,这是一个较为积极的例子,而斯奈德(M.Synder)和斯旺(W.B.Swann)的实验则利用这个“预言”把一个普通人变得有敌意。[2]

一个人被告知接下来要一起进行讨论的陌生人是一个有敌意的人,他在对待这个“有敌意”的人时,不由自主地说话声音更大、更不友好。被这样对待的“有敌意”的人,真的开始以敌意的方式行动。
甚至当这位“有敌意”的人接下来与没被告知自己是有敌意的人讨论时,也会继续以敌意的方式来行动。

自证预言带给中国足球的启示是:舆论环境就是包含着数以亿计群体的巨大的预言,而预言的对象是不足十万人的足球从业者。传递出的预期如果是长期消极的,当这个预言自我实现时,很可能会使结果变得更糟。

这个环境的主要构建者便是媒体,引导老百姓对于中国足球认知的按钮在媒体人的手里。或许骂中国足球的人也是无辜的,他们可能只是受到了负面引导,并且在寻求一个可供发泄生活不如意的出口而已。但骂声积累多了,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人们所形成的对其他人的印象,对于他人如何行为的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如果足球从业者经常因自己的工作遭受人格的侮辱,或许会使很多人寒心离开,留下的也很可能会在一种巨大的消极预期中迷失。

更可怕的是,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一个小球员经常会看到,踢足球的人怎样怎样被骂被喷被嘲讽,结果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吗?



引用1:《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玉波
引用2:《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郑全全、俞国良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