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国安选择荷兰青训体系是因为他们高大又灵活

rigeman

北京时间5月2日,北京国安总经理李明接受了《足球》报的采访,谈到了目前国安青训体系的运营模式。

资料图

关于青训体系的搭建

在谈判桌上,无论与欧洲的豪门或非豪门俱乐部,我们都是相对弱势的,因为我们没有东西可以跟别人去交流,我们只能去索取,谈判是不对等的,我不愿意在这种方式下进行合作,同时如果采取这种模式将会用更大规模的资金,不太现实。俱乐部原本想用更简单的方式去做,但我提出了不同的想法。从我的理念来讲,我们要去做一些基础工作。我认为我们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自己的体系。

选择荷兰青训总监

荷兰人通常比较高大,但是他们的体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灵活性非常好的球员,荷兰在青训方面有独到之处,很多欧洲国家都参照了荷兰的体系来发展自己的体系,这也是我在欧洲生活后带来的一些理解。那时候我们考察过德国、比利时等一些国家的专家,最终我们选择了拉德鲁,因为他在阿贾克斯工作了很久,而且也在中东工作过,在北美也跟随克鲁伊夫做过青训工作,后来又回到阿贾克斯做了技术层面的工作,做了球探总监。他们来了之后,我并没有完全强调说你一定要融入中国,时至今日,我在内部总结说过,正是因为保罗和拉德鲁他们坚持了原则或者说某些固执,才有我们国安今天青训体系的发展,我们需要他的原则跟固执。

球员的训练方法

我和本土教练们说,咱们按照之前的方法练过,但没有成功,我们先尝试一下跟着外方总监的节奏走,如果有问题我们再调。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我们虽然训练次数减少了,但球员的数据上升了,说明球员得到充分休息,每次训练投入性更强了。因为我们国家没有体系,每个教练都有自己想法,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他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所以很难接受新的东西。在外方总监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让俱乐部所有部门到青训学院去进行调研,一对一谈话,包括各个环节,从运营到场地到食堂伙食,行政部门去行政部门交谈,技术部门去谈技术部门。全体在青训学院调研两周,然后我过去看结果,我找人一对一谈话。

国安的十年计划

青训是有周期的,我们认为在第一个三年会有所变化,球员在训练质量、比赛质量上可能有所改观,通过三年时间他知道自己在这个体系、这个位置上该做什么。第二个能够有所改变的时间点,应该是第一个五年,13岁到18岁这五年,如果球员接受了专业的训练和高质量比赛,不断提升自己,就有可能进入优秀的职业球员行列里,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一个质的改变。第三个节点在第八年,如果球员十岁开始接受系统化训练,那么在第八年,应该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有明确的愿景,有统一理念,有一致的训练和比赛风格,我们搭建了完整的体系之后,有数据支撑,有科技助力,同时很重要的是也有评价标准,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在运作。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