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发布女足青训大纲:目标为中国女足保持世界领先打下基础
老龄儿童
中国足协近日发布了2022版女足青训指南,其中女足青训目标为力争为女足复兴计划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中国女足长久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进入世界青少年女足队伍前列。
目标
总体目标
以《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为纲领,以培养高水平球员为使命,以持续改善青训的环境和氛围为己任;以问题为导向,创新驱动,把打造以大学为龙头、以初高中为教育优良配置、以小学为项目普及基础的女足青训中心作为重要抓手,使精英青少年球员不仅可以成长为未来世界级的高水平球员,同时在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为女足可持续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
近期目标
中国足协女足青训体系逐步纳入良性并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建立、发展和完善青训中心以及教练员、技术人员体系;力争为女足复兴计划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中国女足长久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进入世界青少年女足队伍前列。
策略
通过女足青训中心整体布局,协调、配置女足青训体系建设中的各类资源。运用项目管理的思路来搭建“以后备人才培养为主,以教练员团队建设和技术资讯数据平台为辅”的女足青少年精英成长平台。
整个教练员队伍建设,是青训重要的基础工作。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根本环节。“一个教练可以改变一代甚至几代球员”,他们不仅可以为中国足球发展带来质的改变,同时也会对中国足球文化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中国足协女足青训将以不断创新、科学严谨的管理思路去考虑发展。通过技术研究,分析、评估各年龄段的青少年发展状况,与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流派和发展趋势进行情报收集,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定位及解决方案,然后进行有效的青训培养。
此外,中国足协女足青训将与校园足球紧密联系,与社会各种足球组织合作,大力推广足球文化和正能量的价值观;同时让校园参与到青训体系建设中,并成为重要的一员。
措施
培训方针
以世界标准来要求,摸索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女足青训体系,建立与足球发达国家同步的技术理论,缩小与世界的差距。秉持训练是为了比赛的理念,把训练的起点建立在对比赛的观察和分析上,最后又通过比赛来检验训练的最终效果。
个人
现代足球的攻防速度越来越快,技术施展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更需要培养个体在快速移动当中对技能的把控力、同时提升洞察力和决策力。
在启蒙阶段(U5)和基础阶段(U6-U12),着重培养与女足球员个体相关的兴趣,结合球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力,为未来发展打好扎实的技术基础。
在发展阶段(U13-U16)和提高过渡阶段(U17-U21)则需要更多对整体战术体系中的位置技术能力的提高,对比赛的阅读能力、洞察力和交流能力以及相匹配的心理和体能上的不断发展。
整体
采取精英集结方式训练的女足球员应该在发展阶段(U13-U16),初步完成对攻防原则的基本认识;对中国女足在世界赛场上主要的一些战术打法所需要的位置能力和位置要求有根本的理解和表现。
在发展阶段(U13-U18),女足球员应该不断完善和提升对整体攻防战术素养的学习和领会,并在实战中获得更多的提高。
培训体系
启蒙阶段(U5)和基础阶段(U6-U12)
以培养个体球员的能力为主。以女足青训中心为龙头,建立和开展精英集训机制;
发展阶段(U13-U16)
处于发展阶段(U13-U16)的国家级高水平球员:
在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心智能力和社交能力上进行系统打造。
建立各级女足国字号精英梯队。建立U13-U16每个年龄段的国字号精英队伍。
其中,选择U13队伍在条件合适的地方进行共建试点,并匹配优质的教学资源。条件成熟,将逐步推进各梯队国家精英学院与地方共建的模式;建立U16国少队,从集训制向精英学院的长期训练模式发展。同时为球员量身定制文化课程,德智体全面发展。
处于发展阶段(U13-U16)的地区级高水平球员:
以全运会、青运会、全国和大区的青超比赛、青训中心大区赛为杠杆,逐步组建和完善各青训中心以及其他各省市梯队。
提高过渡阶段(U17-U21)
为部分晚期成熟的天赋球员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也为未来女足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建立更大的人才储备平台,同时为未来女足整体事业的完善,开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程;
通过建立高校高水平队伍和各省市梯队;吸纳优秀球员以及适龄合格的大学生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