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新乡村到华沙理工,足球生涯被判死刑的他没有认输

大洋洲足球专栏 大洋洲足球专栏

并非每一个球员都能踢上职业,更不是每一个球员都能够成为顶级球员。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带来一个被职业系统刷掉的球员人生的浴火重生故事。

这名球员叫做所罗门·洪比库(Solomon Hombiku),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塞皮克省杨格卢·绍西亚县(Yangoru Saussia District)的皮泰克部落(Pitek)。从小就被视为神童的他也曾经有个足球梦,不过他的足球梦起步艰难——回到他的小学时代,那个时候的杨格卢·绍西亚县公交线路极端不发达,很多时候公共交通无法按时到站,因此洪比库需要步行五公里到达自己的学校。当然,很多学生比他更惨。来自皮泰克山后(Pitek Hill tos)的学生甚至需要划独木舟来到县城,穿过湍急的河流再爬过艰险的山路,只为了能够来到教室学习一点知识。

接受巴新教育新闻的采访的时候,洪比库表示:“大量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离开了学校,初中则更多,因为他们不喜欢学习。学习的代价非常大,很累,需要走很远的路,每天很多时间都在路上。因此,不喜欢学习的人都离开了”。

而洪比库不仅仅要学习,他还要练球。洪比库来自杨格卢高级学校2010级唯一的班级——一班,这个班级有31名学生——原本是50名,19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学校。每天下午四点半学校放学,而洪比库还要从学校步行接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到县城之外的“训练场”,和全县热爱足球的人一同接受训练。

和洪比库同级的Gibson Kamano Konjepari再后来成为了国家队的边缘人物,而洪比库则在八年的训练之后被教练下达了“死亡通知书”,在教练的眼里,洪比库“速度慢,人球结合差”,没有能力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洪比库的教练劝洪比库“离开足球”,寻找自己人生的第二维度。但对于洪比库而言,这是人生信仰的崩塌——从小学开始,洪比库每天不到六点便动身步行前往学校。而每天晚上接近十一点半他才能到家——因为训练完太晚,所有的公共交通全部停运,他只能拖着灌铅一般的双腿走回家中。回到家后在家后面的小河泡一顿澡他就必须抓紧睡觉,因为第二天他仍然要维持这种近乎“996”的生活。

现在,教练告诉他,这一切都毫无作用。

(右一 洪比库)

面对记者Glen Burua的采访,洪比库表示他有两次彻夜喝酒,彻底烂醉如泥,忘记了去他不需要再去的训练场,也忘记了上学。在班里名列前茅甚至在全国统考都能排在前列的那个洪比库甚至连续逃学,直到自己的任课老师一路追到家中才发现昔日朝气蓬勃的球场猛虎早已倒在自己家的地上不省人事,手边上是两瓶纯度显然很不怎么样的巴新土制啤酒。

洪比库的家人算是部落里有声望的人,因此对于洪比库而言,他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继承自己的父亲在部落里的地位。只需要一块西米块和一个椰子,洪比库就可以度过一整天。西米块部落里每天都会分,椰子自己家房子后面全是。对于洪比库而言,失去目标的他似乎已经变成一条咸鱼。

(右一,洪比库2014年在地区警校)

那些日子,洪比库的父亲“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据他所说,“一年前还在竞选酋长的父亲甚至得了一场重病,从此卧床不起”。此时,洪比库突然发现,他人生的最大动力就是在学校努力学习,为了让父母开心,让生他养他的父母不要每日以泪洗面。

“村子里很多年轻人都失去了动力,选择在村子里做活。他们比我聪明很多,但是他们不愿意付出。学习需要牺牲很多,是要付出代价的”。

从此开始,洪比库正式走上了一条他从未想过的道路。他不再是未来的足球运动员,但是他决意成为一名“好学生”,甚至是东塞皮克新千年第一个加入牛津大学的学生——这是他告诉记者的梦想,虽然没能实现。

(当时在杨格卢地区队的合照,洪比库提供)

因为之前一段时间的颓废,洪比库没能前往巴新国立大学——他距离他所热爱的地质学专业分数线只低了三分。洪比库原本希望考出东塞皮克,未来在星山矿或者湾区油田大显身手,只是生命又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最终,洪比库只能加入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圣言大学(DWUPNG),这是一座大专。没办法,其他的本科学校不在东塞皮克省录取学生。

由于全国统考的超高分,洪比库被圣言大学的商业和信息学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录取。进入大学,洪比库第一次真正操作了计算机——这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基层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人甚至终其一生也没有亲自操作一次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在信息工程院的第一年,洪比库用自己的奖学金买了一本牛津大辞典。而在第二年,洪比库所笃信的天父再次和他开了两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个是在全国大学生赛事中,洪比库带领圣言大学1-0击溃曾经的国家足球霸主巴新国科大,而洪比库也被国家U23代表队的主帅鲍勃莫里斯看中,很快莱城俱乐部正式发来了报价。而第二个,则是洪比库正式当选校学生会主席,出任第一位来自东塞皮克的校学生会一把手。

(在杨格卢中学的洪比库,本人供图)

洪比库知道,自己已经距离职业足球太远太远了。他婉拒了来自莱城的报价,随后投入了紧张的备考之中——他瞄准了华沙理工,那是一所来自波兰的学校。

在那个毕业季,洪比库“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仅反复复习专业课,更用三个月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了“德语专家”和“法语大师”,掌握四门外语(皮钦语 英语 法语 德语)的洪比库大概已经摆脱了巴新人对于足球运动员“不学无术”的符号化印象。而在那个毕业季之后的开学季,那个秋风萧瑟的季节,洪比库带着自己的行囊远渡重洋,第一次踏上了欧亚大陆的土地。没错,他一战成硕,一“研”为定,在盛夏季节收到了来自华沙理工大学(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Offer,他正式成为了华沙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一员,开始攻读这个硕士学位。而他最要好的一位朋友,本科就读于中国武汉大学。

按照他的说法,“我和一群从小就生活在这个世界最上层的人站在了一起,我知道自己付出了什么,这一刻我做到了”。

(在杨格卢上科学课,本人供图,他自己说他当时偷拍完老师就睡觉去了)

最后用洪比库的一句话做结尾吧: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来自哪里,而是你的心要去往哪里。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么?我曾经是足球运动员,现在是计算机工程师,相信我,一切都可以做到。

最后再来张现在的他吧,彻底变样啦。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