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殿后”(Rest defence)是什么?
来源 | 国际足联训练中心
译者 | 雪中抱薪人
(公众号:足球译语面面观)
译者序
结合译者的个人实践经验,经过与共事外教的探讨,译者对Rest defence概念初步形成如下理解:本方控球进攻时,部分中场及后卫队员作为“殿后小组”(或称:形成“殿后结构”。译者对Rest defence的翻译,借鉴了汉语的军事用语),形成对进攻阵型的平衡和保护,以化解对方潜在反击,使中前场队员在丢球瞬间可以大胆放心地组织反抢。但为了保留读者对Rest defence的理解空间,暂时保留原文英语表达,未将相关表达更替为“殿后小组”或“殿后结构”。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给出针对该概念的翻译建议。
如果球队的“殿后小组”足够出色,就意味着失去球权的瞬间可以立即向对手施压。因此,谈及一支球队控球进攻时的“殿后小组”或“殿后结构”,实际上讨论了两个维度:一、能否打出进攻效率;二、由攻转守时,其站位结构能否化解对方反击。
正文
结合国际足联专家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足赛事的观察分析,本文将剖析西班牙、墨西哥、巴西国奥队是如何运用Rest defence化解对手反击。
Rest defence 重要性日趋突出
过往十五年里,由守转攻的方式变得愈发激进。控球方的攻势刚刚推进至对方禁区,然而,被断球后的短短数秒,又不得不迅速由攻转守,退防至本方后场。由于攻守转换的威胁始终存在,因此,本方控球阶段,明确自身的站位结构,与创造得分机会同等重要。
在无球阶段引导比赛走向
西班牙国家队通过传控主导比赛的足球哲学,早已闻名于世。曾几何时,西班牙队的极致传控让人产生了似乎不需要考虑Rest defence的错觉。然而,东京奥运会银牌得主西班牙国奥队在控球阶段的Rest defence结构,表现出一种强烈意愿:即使处于无球阶段,也要采取看似背离传统的策略去引导比赛走向。
“ 现代足球的样子——前一刻你还在前场进攻,下一刻就得退防到本方禁区了。善于控球的球队,一定会意识到:攻守转换和快速反击能在一瞬间带来致命的威胁。” ——马斯切拉诺
西班牙队的Rest defence结构
观看西班牙国奥队的比赛,会发现这样的情景频繁出现:左边后卫3号库库雷亚拉大幅前插参与进攻,右边后卫18号奥斯卡·希尔内收中路,与拖后的中前卫6号苏维门迪以及两名中卫,形成Rest defence站位,四人形成的多边形灵活多变。比如,对阵澳大利亚队的小组赛中,西班牙队一旦丢失球权,Rest defence结构保证了本方做好应对反击的准备,让中前场队友得以大胆放心地组织反压迫,使得袋鼠军团在转换瞬间难以制造威胁。决赛中,同样的Rest defence结构使西班牙得以化解巴西队大量的反击。
(视频)攻守转换时刻,奥斯卡·希尔在西班牙国奥队Rest defence结构中的角色
球员间距和结构是关键
东京奥运会铜牌得主墨西哥国奥队的Rest defence结构比较独特:球员之间拉开一定距离,适应自身快速的攻守转换风格,得球后便可策动快速反击。墨西哥球员之间的距离,达到了较好平衡,如果彼此之间距离太远,则无法及时压迫对手持球人。尽管墨西哥队打法更着重进攻,但还是能在合适场区保持restdefence结构,完整的四后卫,并且有一至两名中前卫保护后卫线。一旦失去球权,这样的站位结构能极大增强墨西哥队的防守韧性;同时,也并不保守,一旦夺回球权,又能打出摧枯拉朽的快速反击了。
(视频)本方控球、由攻转守时刻,墨西哥国奥队Rest defence结构的移动
球员经验的战术价值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已是老生常谈的话。经验丰富的老队员能在比赛中扮演关键角色,鼓舞年轻队员士气,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宝贵建议。
(视频)巴西国奥队阵中,老将阿尔维斯是Rest defence结构的关键角色
巴西队阵中,极富比赛智慧的老将——右边后卫阿尔维斯,为构建Rest defence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对方锋线人数的具体变化,阿尔维斯会适时落位后卫线,形成以三后卫为基础的3-2结构;或者支援中场,形成三中场的2-3结构。巴西队能组织有效的传控以及中前场反压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阿尔维斯在中后场的正确选位。
(全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