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1982世界杯半决赛:德法旧怨
不锈钢老鼠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就是当你关注德国队在本届世界杯的比赛时,却总是需要回顾1982年世界杯——那是一届为德国足球的轶事集增添了许多材料的杯赛。
我们已经关注过西德和阿尔及利亚在1982年的比赛,以及随后的“希洪耻辱”。现在我们可以讨论“塞维利亚之夜”——也就是人称“颤抖的塞维利亚”的那场比赛,这个名字来源是德国人为了押韵的需要而给“塞维利亚”配上的形容词。
在皮斯胡安球场进行的西德对法国的世界杯半决赛可谓是跌宕起伏,被《442》杂志票选为世界杯史上第二伟大的比赛。
最重要的是,这两个队伍经常打比赛,但很少在重要关头碰面,1982年的半决赛是他们之间第15次碰面,却只是重大杯赛上两队的第二次交锋。
两队曾经将在1934年世界杯的预选赛交锋。然而,在他们都击败卢森堡晋级后,这场无意义的比赛被取消了,尤其是考虑到两国之间当时紧张的政治局势。
所以这一对邻国在1958年世界杯前都没在杯赛上碰过面。那届世界杯的三四名决赛上,西德与法国终于交手了,西德队的阵容被认为是有所保留的,因为埃里赫-尤斯科维亚克停赛,而弗里茨-瓦尔特,乌韦-席勒和首发门将弗里茨-赫尔肯拉特都在和瑞典东道主的比赛中因为激烈的对抗感到疲劳而没有上场。
尽管如此,这支拼凑起来的德国队还是打得不错。阿尔弗雷德-科尔巴萨在第六分钟就打进一球,但因为他之前对法国队门将克劳德-阿伯斯的犯规这粒进球被取消。随后方丹为法国队取得领先,但随后德国队打出一系列精彩配合由汉斯-切斯拉泽克扳平比分,而后又由汉斯-斯特姆打进了2-1反超的进球。
决定性的时刻在半个小时之后到来,当方丹带球直冲西德队大门时,赫伯特-厄尔哈特在身后绝望地放铲,他先碰到了球,但裁判并没有看到。法国队获得了一个误判的点球,而雷蒙德-科帕一蹴而就。此后西德队崩溃了,法国队以6-3获胜,方丹打进4球,举起了金靴奖杯。
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这两支球队打了7场友谊赛,但从没在世界杯或者欧洲杯的比赛中碰面过,甚至在预选赛也没有。
直到“塞维利亚之夜”。
考虑到德国人晋级1982世界杯的幸运历程,你不会惊讶于法国队才是被看好的一方。米歇尔-普拉蒂尼、阿兰-吉雷瑟和让-蒂加纳组成的中场强大无匹,而速度惊人的迪迪尔-希克斯和多米尼克-罗切图也是实力出众,他们组成的法国队会在两年后加冕欧洲。
但在赛前6天,德国人击败了东道主西班牙队。《踢球者》杂志评论道:“观众被震惊了,西班牙队被震惊了,世界足球界被震惊了!这还是那支我们熟悉的德国队么?他们有了坚强的胜利决心。”
这是命运的长河中一个有趣的回旋:对西班牙的胜利不能确保西德队进入半决赛,如果被淘汰的西班牙队以两球或以上输给英格兰队的话,西德队将被淘汰。这时,德国人发现自己处在了和10天前的阿尔及利亚队相似的状况中。他们能做的只是观看比赛,祈祷西班牙人会全力拼搏,而后者做到了,他们打平英格兰,将西德队送到了塞维利亚的赛场。
那个夜晚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更加漫长,更加惊心动魄。一开场,双方都有机会,而德国人看上去更有攻击性。皮埃尔-利特巴尔斯基在第15分钟击中了横梁。两分钟后,他运气变好了,法国队门将让-卢克-艾托里扑出了克劳斯-费舍尔的射门,而利特巴尔斯基将弹回的皮球补射入网。但上半场中段,博恩德-福尔斯特在禁区内放倒了罗切图,普拉蒂尼在点球点扳平比分。
上半场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扣人心弦,这种场面在下半场也没有改变。尽管法国队教练米歇尔-伊达尔戈在优势下用圣埃蒂安的后卫巴蒂斯通换下了中场吉恩尼尼。这次换人迷惑了德国人,仅仅七分钟后普拉蒂尼就用一记完美的直传球找到了巴蒂斯通,这名替补球员无人盯防,直冲球门而去。
德国守门员哈拉尔德-舒马赫弃门出击,快速冲到禁区边缘想在巴蒂斯通控制球前先截下皮球。尽管他尽可能地大步冲刺,却还是没机会拿到球,法国人瞄准舒马赫身后的空门,试图用左脚施射。但他没有机会看到球飞出去,因为舒马赫用尽全力撞了上来,几乎把他打飞了。
这是世界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幕了,不仅是因为舒马赫并没有被罚下,而且当法国队队员关切着看上去生命垂危的队友时,荷兰主裁判仅仅只是示意担架进场,而完全对站在球门边准备开门球的舒马赫毫无表示。
这次犯规成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足球回忆的一部分,因为我们见过太多次了。在现实中,事情不可能比当时更严重了,但多了些阴险的意味。德国电视解说员将其评论为“一次糟糕的事故”,并且补充道“舒马赫也冒着风险,比赛中这样的碰撞可能导致两名球员都受伤离场”,云云。赛后第二天,《踢球者》刊登的文章将此次事件仅仅定性为“一次不幸的碰撞”。
我认为,不管是解说员还是写文章的人都在文过饰非,为这次严重的犯规涂脂抹粉。在1980年代足球是比现在粗野很多,在世界杯上有很多恶意的事情发生——比如意大利队詹蒂莱对马拉多纳的23次犯规。
你只有在看了录像以后才能真正明白舒马赫对巴蒂斯通的冲撞是多么粗野。《踢球者》的文章里管这次犯规叫“不幸的冲撞”,而另一篇文章提到“舒马赫野蛮地跳向了巴蒂斯通,第二篇文章的作者可能在写报道之前观看了更多的录像。
对大部分报道本场比赛的记者来说,可能没时间去看录像因为还有别的比赛要报道。在常规时间的最后一分钟,曼努埃尔-阿莫罗斯一记雷霆万钧的远射击中横梁,而比赛进入了加时赛。
第92分钟,法国队在禁区线上获得任意球。而西德队的防守队员不明不白地漏过了从近门柱插上的马里乌斯-特雷瑟,他打进了一记漂亮的凌空射门。六分钟后,吉雷瑟又把比分改写为3-1.
看上去,比赛会就此结束了,而两个细节改变了比赛。第一个是,德国人曾经多次在两球落后情况下逆转比赛——比如在1954年世界杯,1970年世界杯和1976年的欧洲杯。
另一个细节是,西德队主教练尤普-杜瓦尔把袖子卷起来了,他换上了他手下最好的进攻队员:卡尔-海因茨-鲁梅尼格,这场比赛拜仁射手因为身体不适坐在板凳席。而比赛进行了97分钟以后教练将他派上了场。此时法国人已经用完了两个换人名额——当时的规则就是这样。
仅仅上场六分钟,鲁梅尼格就在中场策动了进攻,他把球传给了乌利-斯特林克然后自己冲入了进取,后者将球分给了左路的利特巴尔斯基,然后利特巴尔斯基的传中球被背对球门的鲁梅尼格用一个杂耍般的动作打进了球门。
在108分钟时德国人用更为精彩的进球将比赛带入平局:又是利特巴尔斯基左路传中,霍斯特-赫鲁贝施在远门柱抢点头球回做给了克劳斯-费舍尔,后者一记技惊四座的倒钩射门扳平了比分!
随后,“塞维利亚之夜”见证了世界杯历史上第一场需要通过点球决胜的比赛。值得提起的是,此时德国人还没在这个特殊艺术上获得专家级的声望。实际上,他们上次点球决战是输了的(1976年欧洲杯决赛),当斯特林克在第三轮射失点球时,看上去他们这次点球决胜也要以失败告终了。
但在对巴蒂斯通那恐怖而又逃脱了惩罚的犯规过去84分钟后,舒马赫扭转了比赛。他扑出了希克斯的点球,并且对仍然心慌意乱的斯特林克摇了摇手指表示“别担心”,而后者此时都不敢看罚点球的队员。随后,在距离午夜还有20分钟时,舒马赫又扑出了博西斯的点球!赫鲁贝施打进了最后的一球,结束了这个漫长夜晚的所有悬念,也将西德队送进了世界杯决赛。
当然,这个夜晚没有结束。当精疲力竭的德国球员坐在更衣室里,甚至都无力进行庆祝时,教练杜瓦尔让他们行动迅速点,因为他们还要去赶凌晨1:20分去马德里的班机。球员们把自己的身躯从板凳上拖起来,走进浴室洗澡,然后换上便服,驱车前往机场——在那儿他们被告知他们的飞机晚点了30分钟。
在凌晨2点45分,德国人还在候机楼等待。那时,他们知道了那架本来要载他们从塞维利亚前往马德里的飞机,因为不明原因还停留在马德里。当时效力于皇家马德里队的斯特林克挺身而出,与机场工作人员用西班牙语争执了起来。距离预定出发时间两个小时后,西德队才成功搭乘候补飞机离开了塞维利亚。
这恐怕是所有队员永生难忘的夜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