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深足U21梯队主帅,前国脚苑维玮:未来想当面请教克劳琛

王竟不土

在日前接受《足球报》专访时,深足U21梯队主帅、前国脚苑维玮谈到了自己目前的执教工作。

图片来自足球报

介绍球队

我是刚刚接到调令,从重庆来到惠州。从深足U21梯队的年龄构成上讲,2005年出生的队员多一些,还有一些是2002和2001年出生的队员。今年,中国足协组织了U21联赛,我们这支球队的目标就是多踢比赛,增加锻炼机会,更好的成长,为一线队造血,今年两个2005年龄段的队员杜月徵、胡家进得到了一线队主教练李章洙的赏识,已经报名中超。

球队建设计划

我刚来球队,之前有一些队员,我是带过的,相对比较熟悉。刚才我讲过,这支球队的目标是要为一线队造血,输送年轻队员到一线队。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我一直跟着沈祥福指导在重庆带深足与重庆辅仁中学合作的队伍,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希望接下来能在沈祥福指导战术思想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东西,然后传授给队员们。

退役后投身青训工作

做青训时,有很多难忘的细节。比如小球员们会遇到很多困难,然后通过给他们传授知识,努力克服困难,所有人一起努力,迈过这些困难。我认为,对于教练来讲,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其实,小队员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关键还是要看教练员如何把控和调整,每次看到孩子们的改变和成长,我都很高兴。

记得接手05这批孩子的时候,我们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的足协杯比赛,只拿到赛区第三名,未能获得出线权。我们是最后一场比赛后才失去出线机会的,当时,孩子们眼中满是泪水,脸上满是遗憾,这一幕对我的触动很深。球场上有胜平负,我觉得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更好的成长。

从事青训工作的体会

我搞青训梯队工作已经三年了,通过这三年的经历,我觉得当球员和做教练是完全不同的。球员时代很简单,理解教练的战术思想,到场上执行出来就行,扮演好自己在集体和团队的角色就够了;当教练后,尤其是当了主教练,要面面俱到,考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十一个人、二十二个人甚至二十五六个队员,要将最有效的足球理念传授给队员,让他们接受、展现出来,这是教练的核心。

谈到沈祥福

我是2018年底退役的,去年3月,沈祥福指导到重庆辅仁中学指导训练,我也一起到了重庆。沈指导对足球的执着和敬业确实是太纯粹了,值得我们学习。过去成功带了青训国字号队伍,现在又带2008年到2011年四个年龄段的孩子,工作起来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令人敬佩,值得我们所有的教练学习。

未来的目标

虽然现在我还不是很熟悉这些队员,但我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他们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挖掘出他们最大的潜力。

今年,队内的杜月徵和胡家进得到李章洙指导的赏识,并且在一线队报名,我想这是俱乐部和一线队教练对青训培养的一种认可,对孩子们来讲,则是一种激励,而且,这是非常积极的激励,队员们会想,以前并肩作战的小伙伴、小队友可以到一线队踢球,我为什么不行?我想这给了小队员们一个努力的方向,我认为,队员们永远要记住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试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准备好。

这些话我也会和队员们讲,而且是不停地讲,希望小队员们做好准备,提升自己。

自己和陈涛的沟通

我和陈涛从国青到国奥,是老队友了,相互比较了解。这批队员中,有一些是前些年我带过的,和陈涛也进行过了解。我觉得现在有点像4×100米的接力,从第一棒到第二棒,再到最后的冲刺。我们的共同目的,是把深足的梯队训练好。

谈到2005年荷兰世青赛

现在回想那三场比赛,踢得确实好,比赛过程跌宕起伏,酣畅淋漓。像2比1绝杀土耳其的比赛,赵旭日最后补时阶段踢出世界波,自此得名“赵一脚”。

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觉成功的最大因素是队员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种自信,在场上敢于放开手脚和对方拼,把自己的技战术完全展示出来了。

说心里话,我们并不了解对手,当时小组赛的对手还有乌克兰和巴拿马,乌克兰的青训实力是非常强的,每个对手都不好踢,都很有实力。

谈到克劳琛

当了教练后,我经常在思考,当时克劳琛教练是如何将球员的潜力、勇气激发出来的。这对于我们中国足球的各级青训梯队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把这种精神发掘出来,踢出自己的特点。都说敢打敢拼,那么什么叫敢打敢拼,怎样在实践中解读这几个字,怎样在比赛中放开手脚展示水平,这是核心问题。

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集体的荣誉感要印在心里,十一个队员在场上要拧成一股绳。我想,如果将来有机会和克劳琛指导再见面的话,我很想向他请教,当时是怎样将球队调整到那么好的状态的。

其实,我觉得,我们这些青训梯队的教练,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样才能把好的方向传递给队员们。我的初衷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球员,这是最终的核心。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