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个稿,性价比法律硕士——上海政法学院再过两个多...

Lord丶Wei

投个稿,性价比法律硕士——上海政法学院 再过两个多月,就要考研选志愿了,给大家推荐个“国家线+一志愿保护”的学校(本人母校)【针对“法律硕士”,专硕。但学术硕士,也同样适用】——上海政法学院(23年要改名,大学。大概率能成,校领导十分上心。理由往下看。) 适合的对象 : 未来想在“上海”工作、读书,但又不一定能上岸华政、复旦、交大等985和211的兄弟姐妹。 属于法学考研的“性价比之选”。 推荐理由: 【1⃣️】“上海”——上海的法律市场不用我多说了。上政是妥妥的性价比之选。 【2⃣️,接上条】校友——上政毕业生的认可度在上海并不低(前提是你得好好学,不能混)。 上政前身是“上海大学的法学院”,所以上海的基层司法机关,有很多人来自于上政。 上政的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大概1200+,其中大半留在了上海的各大中小型律所(也有部分进入到了锦天城这样的比较知名的律所)。 上政本科生可能整体质量不如比不上上海的那些985和211,但耐不住咱应届毕业生多啊(不算那些考研到这些学校的上政学子)。 刨掉华政,上政毕业生的数量大概跟上述学校的总和差不了太多。 “质量不够,数量来凑”。 想象一下,你在上海办上几个案子、会遇到一个上政毕业生的感觉。 【3⃣️】师资力量和学术能力——教育部学科评级b-(同级别的还有兰州大学,西安交大等),全国排名前40%。(其余的参考还有软科等评级,在软科里面,近些年也能拍个全国40-50名上下) 学校的老师大多毕业或曾工作于五院四系等法学强校(现任校长刘晓红教授,长江学者,华东政法大学的前任副校长;现任副校长郑少华教授,长江学者,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前任院长……) 而据我所知,有一些211的法学院,甚至连一个“长江”都没(这可能也是上政23年更名“大学”的底气所在)。 在上政,你肯定可以跟这些老师学到很多东西。 【4⃣️】学习氛围——很好,我只能说。 上政的本科生大多高考都是顶着中上游211的分来到这个学校的(恬不知耻的举个例子,不是装: 我自己安徽17年文科,4000名,当年可以去合工大、安徽大学、海南大学等中游211,而且还能捞到不错的专业。这几年上政的本科生生源一年比一年好),大多数同学都有一定的自觉性,图书馆抢座位的烈度不比一些学校低,校内的竞争强度很高。 PS 冷知识① : 华政研究生院的最大生源地是上政,嘿嘿。上海的其他学校,也有很多上政的本科生考过去。(这些也都能算做潜在的“校友”。) 冷知识② :上政极其保护一志愿(过了国家线,大概率就上岸了。但复试不能太过于离谱)。但一旦进入调剂环节,惨烈异常。仅“法律硕士”,每年370分+的大神不下两位数;调剂生源几乎都是345分+。 上政的劣势: 1⃣️出了江浙沪皖,基本没啥知名度。(我老家安徽的,这边的司法机关,有人知道我的母校) 2⃣️二本?但19年已经全国改成一本了。 而且,每年顶着211的分来上政的高考生,没2k也有1.5k了。不存在这些人都是傻子,放着211不去,偏要去个二本。。 总结,上政属于: “性价比之选” ① 【技术能力可能不强】 (相对于上海的那些985和211而言。 别随随便便的拉一个末流211甚至是双非,跑来跟我杠。法学评级b-摆在这,不服找教育部去) ② 【拉帮结派很有一套】 上政的毕业生在上海的基层司法系统(法院,检察院,律所,公司法务……),认可度不算差,而且人很多。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