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少年 | 西外苟旭辉:狗哥,捡下球!

高校足球圈 高校足球圈

从人群里撵不上球的小学生,到翻遍报刊亭的杂志只为寻找足球新闻的中学生,再到肆意穿梭于各大比赛间的校队球员。足球像一只随风奔跑的风筝,而他,正努力追逐着那根若隐若现的线。
“热爱”是足球精神的苟式定义:喜欢踢完足球后心被填满的感觉,那种满到溢出来的心情,连晚风也带不走。


01 | 一往而深

情知所起,一往而深。

初二前,苟旭辉对足球的了解仅限于:足球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但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人踢。“当时我还觉得奇怪,为什么没人踢足球呢?他们不踢?那我踢!”苟旭辉告诉记者。

2010年的盛夏,骄阳似火,南非世界杯的球场遍地橙黄。身披橙色战衣的10号少年斯内德,作为国际米兰的中场核心带领荷兰队一路披荆斩棘,冲进决赛。

2010年世界杯的斯内德

斯内德,7次出场均为首发,贡献了5球1助攻。

此刻,坐在电视机前的苟旭辉激动不已,也是这场比赛让苟旭辉真正体会到了足球的魅力所在:激情、自由。

荷兰2-1逆转巴西!石破天惊的前插与远射艺术,续写着属于斯内德的黄金时代,而他的光也照亮了苟旭辉的足球之梦。


02 | 脚步,从未停下

苟旭辉初中后两年的课余时间是在球场与学校报刊亭间辗转度过的。

于苟旭辉而言,一个角落,一个版块的足球新闻,一束光,就能筑起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完整而缤纷的足球世界。初中的苟旭辉只是在体育课上踢踢球,高中时便开始正式踢球了。

大学刚一入学,苟旭辉便迫不及待地寻找该校足协的身影,积极参与球队试训。在新生还对大学生活懵懂好奇时,苟旭辉便已经加入校队开始训练。

第二排左五为苟旭辉

“大一大二都是跟着学长‘打酱油’,大三踢上了主力,当了队长。”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稳步进行着,“但是刚接手时,球队一下子毕业了一大半主力,这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苟旭辉说。

第二排右一为苟旭辉

当时,苟旭辉的想法是:如今的球队,既要保证新生招新质量又要确保老生训练频次得当。所以亟需注入新鲜血液,重建球队;同时,积极组织联赛,勤能补拙。

“附近的学校挨个约,人家不愿意来我们就过去。”据苟旭辉介绍,当时他带领球队全武汉跑,只要能约到球队他们就去踢,从藏龙岛跑到黄家湖,风雨无阻。

“特别怀念那段时光,每周和大家一起出去踢比赛,踢完,伴随着炽热的落日余晖一起吹着啤酒唱着歌,那时候,幸福真是写在脸上!”

2016年藏龙岛杯高校足球联赛-冠军(第一排左二)

2017年湖北经济学院11人制院赛-冠军(右下)

2017年定西市足协杯-亚军(右下一)

有句俗话说得好,“机会永远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几个月的赛程踢下来,重建的球队已然成型,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那年的大足赛,他们刷新了学校往届球队最好成绩的纪录:2017年湖北省大足赛校园组-第5名!

2017年湖北省大足赛获奖留念(左一)

“那年签运不错,出线之后避开了华科(湖北最强的球队之一),所以对我们来说是进8强的最好的机会。大家也蛮有冲劲。结果开场就丢球,上半场苦战之后,一个角球扳平。下半场想着逆转比分,但是那一场确实状态差,开局又连丢两球,1-3。当时心里真的绝望了。然而,激动人心的在后头!先是我的队友80米走单骑,接着是终场前学弟禁区内扫射扳平。点球大战5-4,那是我们第一次进8强!哨响的时候就开始往场上冲,拥抱每一个队友,一起把教练抛向空中。比赛完看到群里看直播的学长们都在发‘牛’!”

大学毕业后,苟旭辉入职了深圳一家公司的行政岗,但仍未舍弃踢球。即使工作十分辛苦,每周也会拿出一定的时间“泡”在球场上,沐浴着属于田径场的阳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并未阻隔他与足球的爱。

“那个球队是大学队友介绍我去的,他朋友在深圳工作,一直在那个队踢球。去了之后发现,队里一半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一半是中年大叔。感觉跟校园足球差别还是比较大,不过队友水平蛮高,踢得还是蛮开心的。”


03 | 经验是“捡”出来的

捡着捡着便开始踢球了。

高中刚入学时,与同学们并不熟悉,看着球场上那些肆意奔跑的身影,让苟旭辉羡慕不已。“刚开始踢球根本加不进去,我就在球场边上帮他们捡球,捡着捡着就被叫进去一起踢了。”苟旭辉告诉记者。

后来,队友们便经常调侃他:狗哥,捡下球呗!高中、大学、工作、研究生……换了一批又一批队友,不变的还是那句:狗哥这人能处,有球是真捡啊!

右一为苟旭辉

其实“捡球”还有另外一层原因。苟旭辉自诩道:“我身体素质差,脚下功夫也不好。所以是捡球最积极的那一个!”

因为体能还不错,大学以后苟旭辉便被安排去踢中场和边后卫。

在苟旭辉看来,边后卫经常在“插上”和“回追”两种状态间切换,需要在比赛里不断往返,所以体能要好。技术上来讲,长短传、防守能力、位置感都很重要。另外,心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所在。

边路防守承受的压力一般都不小,而且经常面临刚冲上去,对面就开始反击,而自己不得不立马回追的情况,所以场上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每次攻防。

而提高情绪调控能力,于苟旭辉而言,还有所良策。

读研以来,一次又一次受伤,让苟旭辉几近崩溃。第一次是去年开学——肌肉拉伤;第二次是去年年底——膝盖撞伤;第三次是前不久——脚踝扭伤。

“我生活里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踢球,每次受了伤不能踢球就很痛苦。”提到这里,苟旭辉低头看了看自己已经肿胀的脚踝,微微叹息。“当受了伤不得不停下来的时候,感觉什么都抓不住。只能看队友练,听听别人讲今天教练练了什么内容。尤其是现在临近比赛,心里更五味杂陈,一天到晚盯着脚踝看消肿了没,摸一摸还痛不痛。走在路上也是盯着路人脚踝和膝盖看,羡慕别人活蹦乱跳的。”

一次又一次的受伤并没有压垮苟旭辉,而是坚定了他对足球的热爱。受伤时,每每看到那些职业球员与伤病对抗的事迹,便格外激励他。受伤了不能大幅运动,那就小范围运动;上不了球场,那就去健身房、去看比赛。

“前不久看到伊布带伤踢了半个赛季的时候特别感动,其实很多球员也都是和伤病缠斗,在痛苦中爬起,不断坚持。他们能做到,我也一定可以。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04 | 体育界的复合型选手

“你这么热爱足球,为什么没有考体育专业呢?”

“可能是小地方的人,信息相对闭塞,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并没有考虑足球专业的可能性。”

苟旭辉本科就读于湖北经济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看起来,这两个专业似乎都与足球并无多大关系。但这两段专业化的学习经历,为苟旭辉的“追梦”计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硕士毕业后,苟旭辉计划主副业并行:主业从事采编工作或者考编;副业做足球自媒体。

去年5月,苟旭辉正式加入高校足球圈的小编队伍,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工作者、新媒体运营员,他的文章情感真挚,受到“业内”一致好评,让人回味无穷。相信以他的专业素养,一定能在这条路上气贯长虹!

足球不是生活的全部,但于苟旭辉而言,多年的热爱让他无法将自己与足球剥离。当踢球成为日常,能做的只有不断珍惜眼下。


文字:刘爽

图片:苟旭辉

责编:胡卉忻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