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还是防反?滕哈格在曼联到底用的啥战术?

卡灵顿小门柱 Carrington小门柱

随着曼联3-1痛击阿森纳,送给后者赛季首败的同时也让曼联队收获了久违的四连胜。球迷们惊讶于球场上的战术改变,也提出了些许疑问:

“这不就是穆里尼奥和索尔斯克亚时期的防守反击吗?”

“这和防守反击有什么区别?”

诚然,简单直接的战术策略让红魔一改颓势,收获四连胜,但这种受迫于现实的改变是否真的是一些球迷们口中的“穆氏防反”呢?想要弄明白这个,我们要先看看曼联的这四场比赛与赛季头两轮有何不同。

首先是第一轮1-2输给海鸥布莱顿的比赛,在这场比赛中,滕哈格显然低估了英超的真实水平,派出了赛后颇为惹人诟病的“伪九号”战术,埃里克森突前,B费在身后接应,麦克弗雷德搭档双后腰。

这样做的弊病完完全全的体现在了赛后结果上:前场没支点,无法有效输出对抗,麦克弗雷德无法承担后场出球的重任,马丁内斯和马奎尔速度都不算太快......

层层加码导致了连锁反应:后场球员没有短传层层递进的能力,短传渗透出球总被断;频繁被断球,只能盲目开大脚;开大脚但前场没有支点无法输出对抗,一点球总轻易拱手让人;以上这些出球难题解决不了,就只能一直被压或被断球之后打反击,这无疑于慢性自杀。

紧接着,第二场比赛,迫切希望重构曼联后场出球体系的滕哈格却又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任用纯技术型中场。这直接导致曼联在整体硬度和头球争抢能力直接落后以北欧高大球员为主的布伦特福德队一个档次(全场只有马奎尔一个有对抗有头球的高点,C罗能挣头球但是对抗不足,中场直接没有对抗)。

曼联的第二粒丢球暴露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后场出球不足的情况下,曼联被球风硬朗的“小蜜蜂”连进四球,场面一度失控。

这场比赛,虽然曼联队的控球率高达67%,但是最终输掉了比赛。纯技术流中场不仅无法解决曼联后场出球的世纪难题,还失去了平均高度和对抗,中场没有拦截能力,后场的一矮两慢组合完全暴露在了布伦特福特“一高一快”的前场组合之下。

到了利物浦,滕哈格总结前两轮的经验教训,开发出了让曼联豪取四连胜的首发阵容。

拉什福德突前,伺机利用速度冲击防线,桑乔和埃兰加在侧翼能上能下,在防守时退回防守三区,填补肋部的空当。埃里克森承接中后场的衔接工作,而提供对抗和硬度的麦克托米奈则在埃里克森身边为后者保驾护航。

这种变动取得了奇效,曼联最终2-1拿下双红会,自此开启了英超赛场上的四连胜。

在这四场比赛中,我们大致能看到滕哈格的这几个针对性部署:

1.左边后卫内收成为边后腰,右边后卫拉边为边锋拉出内切空间。

2.几乎放弃了后场的传切出球,门将直接开大脚。

3.前场任用跑动能力较强的年轻球员,在前场展开逼抢。

4.利桑德罗-马丁内斯前顶,承担一部分出球任务,瓦拉内补位居多。

5.利用勤勉的跑动弥补传控技术上的不足,前场球员频繁回收防守。

看完了这些,你还认为这是防反吗?

虽然除了战胜南安普顿的比赛曼联的控球率达到了52%,其余三场比赛曼联的控球率均处于劣势(打利物浦七三开,阿森纳四六开),但控球率与是否打的是传统的防守反击并没有直接的正相关性。

面对阿森纳,曼联贯彻了“抢开局”的战术策略,阵型前压幅度较大,马拉西亚内收形成一个“伪三中卫”,而这种战术与滕哈格在阿贾克斯时贯彻的高位逼抢极其类似。

而面对莱斯特城时,曼联的阵型几乎与上赛季阿贾克斯的常规进攻阵型一模一样。

(图):滕哈格在阿贾克斯21/22赛季采用的战术体系

看吧,何其相似,这套1-2-1-6的高压体系滕哈格玩的炉火纯青,并已经悄然移植到了曼联的技战术体系之中。

其实,曼联踢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防守反击,而是荷兰足球的全攻全守加上现代足球的中前场高位逼抢+转换进攻。

之所以给球迷们一种主打“防守反击”的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在进攻组织战术上化繁就简,坚决的通过直塞球或身后球利用速度冲击对手防线。这是滕哈格在面对现状时的一种妥协。球员们的传控水平达不到要求,滕哈格传控体系的建立也需要时间,曼联前场有一批速度快、冲击力强的球员,这种战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扬长避短,同时也足够功利化。

(图)通过简单直接的出球联系迅速策动进攻

2.主抓攻防转换。和传统防守反击的深铸防线被动挨打不同,曼联的防线推的很靠前,中场附近的拼抢拦截很凶,转换进攻一般是从中场就地反抢后形成的快速反击,这是德式转换进攻的战术要领。

3.放弃控球权,领先后保存领先优势的方法比较保守。在经历过前两轮比赛交上高额学费的惨痛后,这四轮只期间滕哈格在领先后的选择往往比较保守,往往立足于防守,除中锋外整体阵型大幅回撤,因而给人一种防守反击的错觉。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成绩就是滕哈格能够推动下一步改革计划的最佳筹码,如果没有好成绩作为前提,滕哈格无论有再先进的足球思想也能是空中楼阁。

总而言之,滕哈格目前的战术既没有放弃自己的足球哲学和理念,又结合目前球员们的技术特点,因地制宜的在某些战术环节上做了减法(如后场出球和主打转换进攻),但大体上还是能够看到其浸染了德系荷系足球思维的现代足球战术框架

这种做法,无论对曼联、对球员、还是对滕哈格的帅位来说,都是极其明智的。

懂得权衡,懂得取舍,懂得转变,这才是一个好教练必备的素质。先活下来,喂饱自己的肚子不至于挨饿,才有去进一步追求梦想的资格。但如果你只会固守己见,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战术思想和足球哲学当世无二?那不好意思,去英冠宣讲你的哲学去吧,也许那边的人更容易理解。

这道先守住苟且还是先追求诗和远方的田野的选择题,目前看来,滕哈格交出了一份十分让曼联球迷们非常满意的答卷!至于能不能做高分,还需要随着各项赛程的逐步推进,慢慢观察。


创作不易,欢迎关注!@Carrington小门柱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