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出攻势足球的切尔西(第二期)——结合图赫尔战术的波特
英联杯对决曼城战罢,切尔西又又又输了,直接被英超霸主曼城给淘汰出局。不过不同于伦敦德比对决阿森纳时,波特选择摆大巴的打法。这一场切尔西面对瓜迪奥拉和强大的曼城,竟然选择了进攻,可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坏消息是最终切尔西0-2失利,输给了一个没有哈兰德,没有德布劳内,没有富登,也没有莫赖斯的曼城。
为何摆大巴输,不摆大巴也输?波特在两翼齐废以后又做出了什么样的阵型调整,从而实现打出进攻?这种进攻打出去后又为何再次折戟失利?这就是本篇文章关注的重点。
(图)失败后接受采访的波特
(一)图赫尔的遗留
上一篇讲到波特曾几何时也是一位讲究高位逼抢、传控、两翼齐飞的进攻型教练,喜欢使用3421的布阵。这就不提到切尔西的现役球员了,作为夏窗关闭后的救火教练,波特接手了托马斯-图赫尔的球员阵容。恰好图赫尔也是一位喜欢三中卫布阵、高位逼抢、传控、两翼齐飞的进攻型教练,而今天这一场切尔西对决曼城中,作者也看到了更多的图赫尔元素。两者之间到底有哪些相似与不同,这就不得不从图赫尔的布阵与战术开始讲起。
(图)切尔西前任主帅图赫尔
(二)图赫尔布阵与选人
考虑到这个夏窗切尔西主力球员流失严重,新人过多,并且赛季初图赫尔也在不断切换阵型,然后就下课了,这里主要还是参考上赛季的切尔西。图赫尔虽然也有使用很多阵型,但是最为知名的也是三中卫体系的343。大致和波特布莱顿时期的3421大致相同,也是由三名中卫、两名边翼卫、一名前锋组成,区别在于两名前腰上图赫尔换成了两名边锋。
(图)343阵型图
1.三中卫
上赛季比较典型的中卫组合是蒂亚戈-席尔瓦居中,吕迪格和克里斯滕森分别担任左右边中卫。其中吕迪格虽然是边中卫,但是速度却不逊色于很多进攻边后卫。这意味着他能够更多的向前跑动与快速回追,比如带球推进的到更靠前比如中场的位置上,让后场变成双中卫。而吕迪格自由转会加盟皇家马德里后,图赫尔签下库库雷利亚就是作为替代品。
(图)吕迪格
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图赫尔手下依然需要边中卫向前补边翼卫,并且向前完成边路配合。不同之处在于图赫尔更倾向于将球短传出给中场比如说若日尼奥和科瓦契奇,长传相对波特要少一些。
2.双边翼卫
边翼卫人选上图赫尔比较典型的选择是阿隆索和阿斯皮利奎塔,两名都不是以高速出名,反而有不错的防守能力,甚至去到边中卫的位置上也完全不成问题。在前插时两名边翼卫更多是提供辅助支持,比如说接球,传中,禁区外重叠跑动等等。后撤时则能转化为五后卫,符合切尔西防守反击的DNA。
(图)阿隆索
相比之下同样让边翼卫拉边的波特,过去更倾向于在这个地方安排攻击手。包括但是不限于边锋、全能中场、进攻型边翼卫、前腰等等,更讲究边路的爆破能力,从边路完成突破。
3.双中场
中场方面图赫尔偏向于使用双人的中场小组,比如有科瓦契奇辅助若日尼奥的组合,也有上坎特与奇克等等。对比之下波特原先更多使用四人中场小组,图赫尔时期比较典型的双中场组合里面若日尼奥都会相对拖后,负责接收从中卫来的短传出球。再配合科瓦契奇进行中场推进并把球输送给前场,同时这也保证中场的持球能力,这更倾向于两名正中场的中场配置。而今天波特也是使用了双中场布局,选择的是克罗地亚国脚科瓦契奇和瑞士国脚扎卡里亚。
(图)科瓦契奇
4.双边锋
在双前腰位置上,虽然图赫尔有时也会回收至肋部成为3421,但是通常这个位置通常会站一到两名边锋,比如说普利西奇、齐耶赫和维尔纳,然后采用单边锋时通常再加上前腰芒特。
很明显边锋此时就有更多的拉边和进攻的职责,这也是为何图赫尔更多情况下会在边翼卫使用防守型球员进行辅助的原因。包括里斯-詹姆斯在图赫尔手下打边翼卫也是作为辅助,而不是之前波特手上担任爆破手职责。
这一场波特也是借鉴了图赫尔的思路,舍弃前腰而选择普利西奇和齐耶赫作为双边锋变成343阵型。齐耶赫拥有一脚传中能力,而普利西奇有一定的推进能力。这种设计也是图赫尔时期非常常见的选择,不同于过去波特让边锋踢边翼卫的打法。
(图)齐耶赫
5.前锋
至于正前锋,排除卢卡库以外,图赫尔更偏好于使用哈弗茨。哈弗茨在前锋位置上并不以前插打身后以及成为支点而出名,反而更多的回撤接球表现出伪九号的特性,这也能发挥出哈弗茨之前作为前腰所留有的经验。不过哈弗茨也被要求参与逼抢,这方面教练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这一场首发的布罗亚也有点这种伪9前锋感觉,布罗亚回撤比较深,而边锋普利西奇更多的顶在前面利用速度进行反击。不过问题是布罗亚的传接球能力还是差了些,而且回撤过甚以至于热点图完全不像前锋,没有发挥出布罗亚的长处。
(图)布罗亚热点图
6.门将
另外一个比较关键的就是门将了,图赫尔更倾向于门迪作为门将,并且由于门迪出球技术糟糕,基本上都是滚球出给中卫。而现在由于凯帕受伤,波特也不得不选择门迪作为门将。门迪的扑救能力还是表现不错的,可是出球控球弱的问题依然在本场有所表现。
(三)图赫尔战术风格
1.短传控球,前场后撤接球
在图赫尔时期,切尔西也是讲究短传的。这也是为何哈弗茨作为前锋回撤接球,芒特作为边前腰、边锋时也会回撤中场来接球控球。另外站位不同于网格控球,传控时更偏向于接近平行站位的线式控球。
(图)线式控球方式
2.两翼齐飞?
另外在图赫尔时期,切尔西也是有两翼齐飞的叫法。但是拉边既不像波特直接两侧把进攻宽度拉到非常大,也不太把边翼卫作为爆破手段,更像正常边后卫那样运用。另外推进时也不会过多偏向从边路推进,从中场推进的次数也不少。此外由于设有边锋,再靠前打边锋的普利西奇才是尝试边路突破的攻击手,或者右边锋齐耶赫那样进行边路传中,而边翼卫更多是辅助人员。
(图)图赫尔的两翼齐飞
今天切尔西的进攻上也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这种设计,减少边翼卫突破而增加了边锋持球推进次数。而担任边翼卫的奇克和霍尔更加靠后进行重叠跑动和协同前插辅助,不过依然经常能看到霍尔或奇克来负责射门。
(图)霍尔
3.中场前插
由于本来站在前腰位置的边锋门跑去拉边了,图赫尔时期这时中场方面比如说若日尼奥比如说坎特比如说奇克会前移到进攻三区的位置,辅助边拉边边锋完成攻击。甚至直接前压到禁区里接边路传中进行头球攻门。
但是在本次联赛杯依然能看到很多边翼卫前插,中场不知为何前插太少以至于射门失败后失去补射机会,最终表现就是中场的扎卡里亚和科瓦契奇没有哪怕一次射门机会。按照过去波特布莱顿时期战术,边翼卫射门失败后分别有前腰前插和后腰前插两次补射机会,完成波浪式进攻。但是这一场则没有看到这种操作,镜头中不太看的到扎卡里亚和科瓦契奇在射门被封堵之后前插接球。
(图)布莱顿时期波特的波浪式进攻
4.防守方式
图赫尔也强调高位防守,这是传控球队比较常见的做法。就如前面所说,图赫尔时期打伪9的哈弗茨也都要投入前场逼抢中去。另外由于图赫尔手下边翼卫具有更多防守属性,也不需要过于前插,不会出现如今斯特林打边翼卫那种丢球不抢也不回防的情况。并且依然有高位防守担心被打身后的问题,不过好在吕迪格速度够快,相比之下会安全一点。
当然这也需要更多的后卫人数和阵容厚度。由于如今切尔西后卫伤病过于严重,本场中波特采用青年队U19霍尔和奇克两名中场球员来担任边翼卫,至少做到了积极回防,在防守时保证五后卫防守。另外被图赫尔选择接替吕迪格的库库雷利亚在边中卫上也表现不错,不再像以前需要一个人拦截对方两个进攻手。
(四)结合图赫尔后的结果
图赫尔的打法也是比较典型的现代足球打法,比较均衡。虽然新老两任教练具体细节方面有区别,但是都是能进攻能控球能高位逼抢的,都不是西蒙尼、阿莱格里、穆里尼奥式的思路。只是相比之下图赫尔时期的长传反击要更少,更注重五脚短传和持球推进。此外反击时边路推进和中路推进并重,利用中场的推进能力。换边转移也是更多使用平行中场短传,更少采用长传转移。
而卡拉宝杯切尔西对决曼城时,波特有机的结合了图赫尔的战术思路,去掉前腰并添加边锋、增加了中场推进和中场短传反击等等设计。并且也把自己的长传转移两翼、长传反击的想法融入了进去。最终表现我们可以从半场数据分析中看到——切尔西虽然控球和射门数量更少,但是射正却能打平。甚至预期进球数量比曼城多了0.61,曼城预计进球仅仅有0.44的情况下,而切尔西拥有高达1.15的预期进球数。
(图)半场分析报告
但是为什么最后切尔西又输了呢?明明上半场占优,怎么最后还被打成了0-2。作者将在第三篇中进行更为具体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