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理论】过载
看过我们之前文章分析的应该都了解,现代足球压迫与区域防守普及以后,想从正面直接突破对手的防守阵型是十分困难的,这就引出了Overloading to isolate的概念,即强侧过载、孤立弱侧,我们可以简称为过载战术
顾名思义,过载战术的基础运作逻辑是这样的,进攻方在边路或者肋部控球,在控球一侧小范围空间内集结多名球员,形成人数优势,即“强侧过载”。
此时对手通常的选择会将整体防守阵型向强侧移动,如上图,否则进攻方即可通过强侧的人数优势,依靠局部小范围配合直接打穿防线。
但对手整体阵型横移后,弱侧就留下了潜在的空当,进攻方可以通过长传或者连续地面传递的方式,快速将球转移到弱侧,在弱侧形成1对1、2对2甚至是2对1的局面,从而有效威胁对手防线。
上赛季的曼城经常利用这样的方式为斯特林创造边路1对1的机会,本赛季对于格拉利什和马赫雷斯也有类似的运用。
进攻方还有第三种选择,在转移弱侧后,利用弱侧球员的个人能力暂时控制住球,吸引对手防线向弱侧转移后,再将球转移回强侧,在强侧创造出以少打多的局面。
即便不成,也能横向调动对手阵型,多次调动消耗对手体力寻找破绽。
【强侧球员站位】
过载战术的使用前提是创造控球强侧,吸引对手的防守重心。
如何创造强侧?绝对不是单纯的堆人就可以,球员的站位异常重要。
如上图,虽然我们在这一侧人数很多,但我方两名球员位置过于靠近,对手一名球员即可截断传球线路,这没有让人数优势转化为控球优势,防守方的整体阵型依然可以维持在中路。
上图是另一个反例,我方在这一侧有人数优势,但几名球员在一条近似的直线上,有两名球员无法通过传球直接联系到,同样人数优势没有转换为控球优势,无法吸引对手的防守重心。
真正有效的强侧过载站位,是要让每个球员都能相互联系,每名球员在区域内拿球都能有2个以上的出球选择,如此才能转换为控球优势
上周末曼城和切尔西足总杯的比赛中,曼城这一次强侧过载就做的很好,持球者可以联系到这一侧的所有球员,同时,强侧几名球员站位构成多个三角形,每个人拿球时都有两个以上的出球选择,如此才能转换为控球优势,让防守方感受到这一侧的压力。我们可以看到切尔西的防守重心明显被吸引过去,另一侧及身后留下了很多空间。
【弱侧球员】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创造强侧,接下来我们看看弱侧。
由于强侧过载,我们在弱侧的兵力就很少了,通常至多只有2-3名球员参与弱侧的进攻,那么弱侧球员应该如何选位呢?
通常情况下,强侧的边后卫会大幅前插参与强侧的控球,弱侧的边后卫会站位相对靠后。弱侧边后卫不前叉的情况下,弱侧边锋要承担突前拉开宽度的任务,而弱侧的中场通常要肩负起联系强侧与弱侧的责任。
足总杯曼城和切尔西的比赛,这次进攻就是上面这种站位的体现。罗德里通过精准的过顶长传找到弱侧的马赫雷斯,由于马赫雷斯1v1能力出众,切尔西边后卫不敢轻易上抢,利用马赫雷斯控球的时间,这一侧的边后卫沃克迅速插上支援,将1v1变成2v1,顺利杀入禁区传中创造进球。
PS:虽然上面罗德里是通过过顶长传完成的转移,但我们可以看到,球飞行的并不快,一次在空中的直接传球可能比在地面上进行两次甚至三次传球要慢。当传球在空中传球时,对手将有时间转移并缩小对面的空间。但是如果我们沿着地面打球,球会跑得更快,让我们能够利用我们创造的空间。
通过2-3次地面传递完成转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转移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手整体阵型的跟进转移比较及时,无法孤立其弱侧,形成1对1的局面,我们就可以立刻将球再转移回强侧。
巴萨的布斯克茨、皇马的莫德里奇,都很擅长此道。
说回站位,更激进的情况,比如在面对相对较弱的对手或者比方落后时,弱侧边后卫也会前插。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想办法创造一个无人防守的球员。如上图,弱侧的边锋与中场可以向中路压,把对手的边后卫压在内线,为己方前插的边后卫创造空间。
【总结】
过载这种战术虽然现在还算是相对尖端新颖的战术,但十几二十年后,一定是球队的常规战术之一。因此,作为青训从业者,研究尖端战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足球,日常孩子的训练中,对于战术思维和球商的培养也是异常关键,这决定了我们能否培养出真正适合未来职业足球的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