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小国的足球梦:新西兰足球简史
黄柏晨
小国也有足球梦。Football Pink在一篇文章中对足球运动在大洋洲国家新西兰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新西兰就一直拥有足球队,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项运动始终处于橄榄球的阴影之下。
新西兰人之所以喜爱橄榄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个国家,橄榄球运动起步更早。1870年5月份,新西兰历史上已知的第一场橄榄球比赛在位于南岛的尼尔森市举行。当时距离首批欧洲移民者定居新西兰约30年,自那之后橄榄球运动就迅速传遍了整个新西兰。
巧合的是据称毛利人(译注:新西兰原住民)的运动ki-o-rahi与澳式橄榄球(其本身衍生自盖尔式橄榄球)和橄榄球都有相似之处。
在十九世纪,新西兰许多球员和俱乐部会参与四大球类运动,或者在这些运动之间的规则界限被清晰定义前,进行混合形式的比赛。
在新西兰,有组织的协会制足球比赛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八十年代,坎特伯雷协会足球俱乐部(Canterbury Association Football Club)于1882年4月组织了他们的第一场比赛。新西兰现存最古老的俱乐部北岸联队(North Shore United)成立于1886年;到1887年年中,新西兰奥克兰市已经拥有13家俱乐部。
1890年,惠灵顿足球协会成立,随后在次年举办了首届锦标赛。共有四家俱乐部参与该届杯赛的竞争,最终佩顿(Petone)队赢得了冠军。那时比赛设施相当原始,据英国移民哈里-鲍维回忆,他曾于1894年造访“老索恩顿休闲娱乐场(Thorndon Recreation)”,“看到钻石(Diamond)和索恩顿(Thorndon)队在一块坚硬、场地中央铺着混凝土的草坪上踢比赛。”
1891年在惠灵顿,一个新西兰足球协会成立了。
在新西兰,有史料记载的第一场省队之间的比赛发生在1890年5月份,对阵双方是坎特伯雷(Canterbury)和奥塔哥(Otago)——该役在基督城兰开斯特公园进行,吸引了5000名观众。从1892年开始,坎特伯雷、奥塔哥、惠灵顿和奥克兰每年都会为了争夺布朗盾(Brown Shield)杯冠军而踢比赛。
宿怨的开端
随着足球运动在全国各地普及,新西兰国家队赢得了广泛支持。1904年7月23日,新西兰在达尼丁市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队进行了国家队历史上的第一场比赛。
新西兰国家队以0-1的比分输掉了那场比赛,不过七天后,他们在惠灵顿与同一个对手3-3战平。次年新西兰国家队到澳大利亚巡回比赛,其间与11支代表队交手,包括与新南威尔士州队的三场“测试赛”。在那三场比赛中,两支球队均取得一胜一平一负的成绩。
战争和孤立导致新西兰随后几年没有参加更多比赛,直到1922年6月份,新西兰国家队才在主场与澳大利亚国家队踢了三场正式的国际比赛——新西兰以3-1的比分拿下其中两场比赛的胜利,在惠灵顿与澳大利亚1-1战平。
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一些重大事件彻底改变了新西兰足球运动的面貌。
银杯(The silver cup)
1923年,在新西兰足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查塔姆杯(Chatham Cup)诞生了。作为一项采用淘汰制的赛事,除了1937年(注:当时参赛球队数量不够)以及1941-44年之外,查塔姆杯赛每年都会举办。
(图)1923年,获得首届查塔姆杯冠军的锡克利夫队合影
查塔姆杯的奖杯是英格兰足总杯冠军奖杯的一个银色复制品。1922年,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查塔姆号(HMS Chatham)的舰长C.B. Prickett代表所有船员将奖杯送给新西兰足协,以表达对新西兰人对他们在巡航期间的热情款待的感谢。
只有几家俱乐部参加了首届查塔姆杯的比赛,总决赛在北岛和南岛的优胜队伍之间进行(这项传统一直延续到了1970年)。在北岛半区,惠灵顿基督教青年会(Wellington YMCA)击败了5个对手,不过南岛半区球队锡克利夫(Seacliff)跻身决赛的道路更轻松,他们以7-0的比分大胜同区唯一的另一支参赛队伍奥马鲁流浪者(Oamaru Rangers)。
1923年10月1日,首届查塔姆杯决赛在惠灵顿田径公园(Athletic Park)一座被描述为“像闪电一样”的球场上进行。根据《新西兰真理》的记载,那场比赛是“一次精彩的表演,锡克利夫始终占据着支配地位。整个球队就像机器那样精准运转,观看他们踢比赛让人赏心悦目。”
锡克利夫将优势转变成为胜势,以4-0的比分获胜,赢得了首届查塔姆杯冠军。
但随后两届查塔姆杯中,这支奥塔哥球队均打进决赛,却无一获胜。
在早期几届查塔姆杯中,有多家主要由工人组成的俱乐部进入决赛,如Harbour Board、Tramways和Waterside等——英国移民为他们提供了巨大帮助。1931年,作为一支这种类型的球队,Tramuwera赢得了查塔姆杯冠军。
1926年,一个新的足球协会奖杯成为新西兰各省级队霸主地位的象征。这项杯赛绝大多数时候采用挑战者赛制,并一直延续到了1967年。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布朗盾杯,后者最终在1997年退出历史舞台。另外据统计,从1920年到1967年,新西兰各岛之间还进行过15场其他比赛。
虽然新西兰国内已经有了许多赛事,但新西兰在相当长时间里没有国家级的联赛。这一现象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有所改变。
球员数量达数千,却没有国家联赛
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新西兰已经拥有460家足球俱乐部——在数量上仅次于拥有670家俱乐部的橄榄球运动。当时新西兰约有6000名足球运动员,足球成了橄榄球、板球之后,最受新西兰人欢迎的男子团队运动。不过足球的热潮似乎只能持续一时,橄榄球仍然是新西兰人心中最爱的体育运动。
与此同时,激励新西兰国内球员的国际赛事数量也不多。继1922年的跨塔斯曼海系列赛后,新西兰国家队次年造访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国家队踢了三场比赛,取得两胜一负的成绩。四年后,新西兰国家队又与加拿大踢了一次系列赛。上世纪三十年代,新西兰国家队只参加了两次系列赛(对手都是澳大利亚),但澳大利亚赢得了全部六场比赛的胜利,在1936年7月份的最后三场比赛中双方比分悬殊,分别是7-1、10-0和4-1。
二战结束后,新西兰国家队在与南非队的四场比赛中被击败,在与澳大利亚的四场比赛中也成了失利的一方。
除了以上这些比赛,新西兰国家队在1924年与造访的中国大学生球队踢过比赛,还曾于1937年与到新西兰的英格兰业余球队交手。
1948年,新西兰足协加入国际足联,不过他们也是1966年成立的大洋洲足球联合会的创始成员之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西兰国家队曾与几个太平洋国家的球队比赛,战胜了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和塔希提岛队。
其他国家的俱乐部也开始造访新西兰:1957年,奥地利维也纳(FK Austria)是第一支到新西兰踢比赛的海外俱乐部。四年后,汤姆-芬尼带领一支英国球队造访新西兰,曼联也于1967年到新西兰踢比赛。
直到1964年,新西兰国家队第一次到海外巡回比赛,他们在亚洲、英格兰、欧洲和美国踢了共15场比赛。
在战火纷飞的越南的国际赛场首秀
在饱受战争蹂躏的越南,新西兰国家队参加了夸克汗杯(Quoc Khanh Cup)比赛。该届杯赛共有8支球队参赛,分别是东道主越南、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泰国队。
通过在战争时期举办体育赛事,越南政府希望向外界证明,他们对其他国家是开放的。
对新西兰国际队来说,参加那届杯赛就像是一次冒险:越共试图轰炸他们在贫民窟的酒店(未遂),越南战火纷飞,球员们在比赛场馆都能够听到榴弹炮的巨大声音。
新西兰足球历史上的传奇球员布莱恩-特纳(Brain Turner)当时还是个年仅17岁的学生,首次代表新西兰国家队参加比赛。据特纳回忆,球队曾在晚餐时听到巨大的爆炸声。
“很显然,一枚炸弹在距离我们只有60~70米的地方爆炸。就这么近。”
在西贡市外的一处韩国军营结束训练后,一些勇敢的球员会在夜里到酒店屋顶,亲眼目睹战斗机在远处投掷炸弹。
“你会听到巨大的轰炸声。战斗扔下炸弹,然后继续飞行。”特纳说道。
在对阵越南的小组赛关键一役前几小时,新西兰国家队18名球员中有7人遭遇严重的食物中毒,他们最终以1-5的比分输掉了比赛。时年16岁的戴夫-泰勒(Dave Taylor)赛后被迅速送往医院,住院三个星期,所幸最终活了下来。
虽然越南举办足球赛事的动机可疑,但那届杯赛吸引了许多观众。杯赛开幕后的第二天,澳大利亚5-3战胜新西兰的比赛吸引了20,000名现场观众。在当时,与草坪下可能埋藏的地雷相比,突然而至的暴雨带来了更大的问题,因为它导致球场几乎变成了泥地。
与在决赛中击败韩国夺冠的澳大利亚队相仿,当时新西兰国家队由几名老将和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球员组成。他们征召了此前已宣布退役的Paul Rennell,以及曾经在英格兰青年梯队与博比-摩尔一起踢球的肯-弗朗茨(Ken France),同时还派上了特纳、泰勒等年轻球员。前诺丁汉森林中场球员汤米-马肯阿布是那支新西兰国家队的队长。
新西兰国家队在那届杯赛上首次与亚洲球队交锋,虽然战绩并不理想,但那为他们与以色列国家队踢附加赛,争夺世界杯入场券(最终失败)做了准备。
新的冒险
1969年,新西兰足协加入国际足联已经21年了,不过那还是新西兰国家队第一次尝试进军世界杯。在资格赛阶段,新西兰国家队与以色列、朝鲜和罗得西亚(津巴布韦旧称)分在同一个小组,但朝鲜放弃了在以色列进行的比赛。
新西兰国家队交了高昂“学费”:1969年9月28日特拉维夫,新西兰0-4不敌以色列,三天后在同一座城市,他们又以0-2的比分再度告负。
1974世界杯预选赛期间,新西兰国家队在小组四支球队中排名垫底,输三场平三场。1978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他们小组排名第2(仅次于澳大利亚),并在与中华台北队的两场比赛中均以6-0的大比分获胜。
有趣的是虽然新西兰橄榄球队以及除板球之外的许多其他运动国家队队员均身穿白色上衣,但新西兰国足绰号“全白队”(All Whites),球员们穿着白色球衣,原因是国际足联曾禁止球员穿黑色球衣——那是裁判服的专属颜色。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西兰足球运动员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新西兰终于成立了全国性的联赛。
经过1962~63年的短暂尝试后——该赛季四个地区的冠军俱乐部争夺Rothmans杯——在1970年,一个由8家俱乐部组成的全国联赛在新西兰正式成立。奥克兰的布洛克豪斯海湾队(Blockhouse Bay)赢得了首届联赛的冠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新西兰足球联赛蓬勃发展,经常有比赛吸引5000~10000人到现场观看。1970~1992年,惠灵顿山(Mt Wellington)和基督城联队(Christchurch United)共12次夺得联赛冠军。
毫无疑问,新的联赛为新西兰国家队争夺首次世界杯参赛资格带来了帮助,同时也在橄榄球运动热度下降的那个年代,吸引了更多新西兰人关注足球运动。
通往西班牙世界杯之旅
1979~1980年,新西兰国家队在友谊赛中曾1-0战胜澳大利亚,以4-0和1-0的比分先后击败墨西哥和韩国。这支球队终于有了与亚洲和大洋洲地区最优秀国家队一较高下的实力。
(图)1982年1月10日,新西兰在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中2-1击败中国队
时任主教练的约翰-阿德谢德(John Adshead)和助手凯文-福伦(Kevin Fallon)组建了一支球员们既有才华又努力的新西兰国家队,成员包括经验丰富的布莱恩-特纳、博比-阿尔蒙德(Bobby Almond)、阿德里安-厄尔里克(Adrian Elrick)、前英国职业球员史蒂夫-萨姆纳(Steve Sumner)、史蒂夫-伍丁(Steve Wooddin),以及格兰特-特纳(Grant Turner)、邓肯-科尔(Duncan Cole)和里基-赫伯特(Ricki Herbert)等年轻球员。
新西兰国家队进军西班牙世界杯的马拉松之旅始于1981年的“澳新军团日”(Anzac Day),在那一天,他们在奥克兰Mt Smart体育场以3-3的比分艰难逼平澳大利亚。当时有人认为澳大利亚在为双方的第二回合比赛留力,但一个月后,史蒂夫-伍丁和格兰特-特纳的进球帮助新西兰国家队在澳大利亚主场2-0击败对手。
其他场次比赛中,新西兰国家队轻松击败斐济(包括一场13-0的狂胜)、印度尼西亚,还在主场战胜了中华台北队,只不过在客场挑战中华台北队的比赛中,由于场地条件太差,他们与对手零比零互交白卷。
新西兰国家队在小组赛阶段的8场比赛中攻入31球,只丢了3球,然而在亚洲赛区,中国、沙特阿拉伯和巴西主帅卡洛斯-佩雷拉执教的科威特还在等着他们。
新西兰在北京与中国0-0战平,不过回到奥克兰,赫伯特的头球破门帮助他们1-0击败中国。10月10日,在一场出现争议判罚和群体骚动事件的比赛中,新西兰1-2输给了科威特。次月新西兰国家队又在主场0-0战平沙特,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拿下最后两场比赛。
在科威特,史蒂夫-萨姆纳和温顿-鲁费尔(Wynton Rufer)的进球一度让新西兰国家队接近以2-1的比分赢得比赛胜利,但残酷的是主队在最后一分钟扳平了比分。这样一来,新西兰必须在利雅得击败沙特并取得6个以上的净胜球,才能够以净胜球优势力压中国国家队,获得参加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的资格。
在一个炎热的午后,在一座人造球场上,新西兰国家队上半场就5-0领先沙特,老将布莱恩-特纳在半场结束前打进一粒点球。下半场双方都有机会,但都没有取得进球。
由于新西兰与中国国家队的积分、净胜球完全相同,两支球队不得不踢一场附加赛,以争夺世界杯的最后一个参赛名额。1982年1月10日,那场附加赛在新加坡的中立球场进行——新加坡的中国人很多,所以6万名现场观众中的绝大多数都支持中国队。不过史蒂夫-伍汀和温顿-鲁费尔的进球让新西兰取得了2-0的领先,虽然中国队扳回一球,但仍无法阻挡新西兰国家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
死亡之组
在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上,新西兰国家队被分到了一个堪称死亡之组的小组,同组对手包括前苏联、巴西和苏格兰——苏格兰当时拥有肯尼-达格利什、乔-乔丹和格雷姆-索内斯等世界级球星。
揭幕战六天前,新西兰国家队富有影响力的中场球员格兰特-特纳因为在训练期间受伤,无法参加比赛。
新西兰国家队主帅约翰-阿德谢德在对阵苏格兰一役前做出巨大战术调整,他弃用了在15场预选赛中悉数参赛的门将理查德-威尔森(Richard Wilson),以及在预选赛阶段斩获9个进球的布莱恩-特纳。
通过《Big League Soccer》等电视节目或《Shoot》等媒体出版物,新西兰球迷非常熟悉英国足球,所以他们期待新西兰国家队能够在马拉加进行的首场比赛中击败苏格兰。但在上半场,达格利什打进一球,约翰-瓦克(John Wark)梅开二度,苏格兰3-0取得领先。
新西兰国家队在下半场凭借萨姆纳和伍汀的进球将比分迫近,不过苏格兰队的约翰-罗伯特森和史蒂夫-阿奇巴尔德(Steve Archibald)又打进两球,最终苏格兰以5-2的比分赢得比赛胜利。
新西兰接下来的对手前苏联拥有前欧洲足球先生、乌克兰球员奥列格-布洛欣,以及几名世界级球员。在上半场,新西兰国家队为他们在创造力方面的局限性付出代价,尤里-加维里洛夫(Yuri Gavrilov)的进球帮助前苏联取得1-0的领先。
布洛欣和另一位乌克兰球员谢尔盖-巴尔塔恰(Sergei Baltacha)下半场各进一球,前苏联最终3-0完胜新西兰。
在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中,新西兰国家队挑战拥有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和埃德尔等著名球星的巴西队。巴西队4-0赢得比赛胜利,济科梅开二度,法尔考和塞尔吉尼奥各自打入一球。在赛后,阿德谢德形容巴西球员仿佛来自另外一个世界。
虽然新西兰国家队在西班牙世界杯上一分未得,但他们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
被错过的机会
1982年世界杯后,新西兰足球运动员数量飙升,尤其是在基层。新西兰人对足球运动的浓厚兴趣也吸引了管理机构的关注,不过他们并没有充分利用新西兰足球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译注:即跻身世界杯决赛圈)。
新西兰足协推出的最重要举措之一,是制订“卓越中心”计划(Centres of Excellence),该计划帮助新西兰U-17国家队打进了1997年在埃及举办的U-17世界杯决赛圈。
新西兰国家队却并未受益于这些政策,他们在随后两届世界杯预选赛上被澳大利亚和以色列阻挡在了决赛圈的大门之外。在1994、1998和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新西兰连续三次被他们的老对手淘汰。更糟的是在2006年世界杯预选赛上,新西兰国家队甚至2-4输给了瓦拉阿图……
但在澳大利亚加入亚足联后,随着里基-赫伯特成为球队主帅,新西兰国家队时隔28年后重新杀回世界杯决赛圈。2009年11月,新西兰国家队在惠灵顿凭借罗里-法隆的头球破门,1-0击败巴林,获得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决赛圈的入场券。(注:两支球队首回合比赛0-0战平。)
与1982年那支国家队相比,参加南非世界杯的新西兰队职业化程度更高,团队凝聚力也更强。新西兰在小组赛阶段一场未败,首战1-1战平斯洛伐克——温斯顿-雷德在比赛最后阶段头球破门扳平比分,并凭借该进球吸引了西汉姆联的青睐;次战新西兰1-1平意大利(意大利打进一粒点球),最后一场比赛则与巴拉圭互交白卷。
2014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新西兰国家队与墨西哥踢附加赛。虽然墨西哥在南美区预选赛阶段表现糟糕,换了四任主帅,但实力占优的他们在墨西哥城5-1大胜新西兰,几乎在主场回合的比赛中就将新西兰淘汰出了世界杯决赛圈。
对新西兰国家队来说,争夺2018年世界杯决赛圈席位的前景似乎更好,今年他们在大洋洲附加赛的对手很可能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或所罗门群岛,而在11月份,他们也许会跟一支南美球队交手。
虽然澳大利亚屡屡阻挡新西兰国家队进军世界杯,不过在国际足联联合会杯上,新西兰曾淘汰澳大利亚,参加1999年和2003年的赛事(译注:小组赛一分未得)。新西兰还参加了2009年联合会杯,并将参加今夏举行的2017年联合会杯(译注:新西兰将在揭幕战中对阵东道主俄罗斯国家队)
在新西兰国内,由于缺少赞助和观众人数减少,足球联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陷入困境。俱乐部财政状况每况愈下,联赛于1992年解体,被分割成了区域性的比赛和全国性的季后赛。1993~2003年,Napier City Rovers和Waitakere City各赢得3次冠军,奥克兰的Central United和惠灵顿的Miramar Rangers也各有两座冠军奖杯入账。
转型
2004~05赛季,新西兰新成立了一项夏季赛事。新西兰足球锦标赛(New Zealand Football Championship)共有8支新成立的地区或城市俱乐部参与竞争,例如惠灵顿队(Team Wellington)或霍克湾联队(Hawke’s Bay United)。
在新西兰足球锦标赛上,奥克兰城和怀塔科拉联队(Waitakere United)占据着统治地位,不过惠灵顿队赢得了最近两届赛事的冠军。
新西兰足球锦标赛的前两名将获得大洋洲冠军联赛参赛资格——奥克兰的两支球队一直是大洋洲冠军联赛的霸主,而大洋洲冠军联赛冠军则能够参加世俱杯。在2014年世俱杯上,奥克兰城曾经出乎许多人意料,击败非洲冠军俱乐部(塞蒂夫)和中北美洲冠军俱乐部(蓝十字)。
1982年的那支新西兰国家队既拥有本土球员,也有来自英国的半职业球员,如今新西兰球员则效力于世界各地的俱乐部,其中几名球员还与英超球队签约。
李-诺福克(Lee Norfolk)是第一位参加英格兰顶级联赛的新西兰球员,他于1995年加盟伊普斯维奇。继诺福克之后,另一位新西兰球员丹尼-赫(Danny Hay)加入了利兹联。
瑞恩-尼尔森曾代表布莱克本踢了172场比赛并担任队长,他还曾效力托特纳姆热刺和女王公园巡游者。西汉姆球员温斯顿-雷德和克里斯-伍德(曾效力西布罗姆维奇和莱斯特城)也在英格兰联赛征战。
另外一些新西兰球员在其他联赛踢球,例如曾效力瑞士和德国俱乐部的温顿-鲁费尔,以及曾在荷兰俱乐部效力的伊万-维塞利奇(Ivan Vicelich)等。鲁费尔曾赢得1次德甲联赛冠军和两次德国杯冠军,在1992年欧洲优胜者杯决赛中进球,帮助云达不莱梅赢得冠军。鲁费尔球员生涯参加了超过500场俱乐部比赛,进球数达到224个。
过去18年里,一支新西兰俱乐部球队还加入了澳大利亚联赛,它就是国王足球俱乐部(The Football Kingz)。1999年,鲁费尔执教的国王足球俱乐部成为澳大利亚足球联赛的一员,首个赛季在所有16支球队中排名第8。
随着澳大利亚足球联赛更名为A联赛(A-League),国王足球俱乐部也改了名字,改称新西兰骑士队(New Zealand Knights)。由于新西兰国王队在球场内外遇到了一些麻烦,在2007年,惠灵顿凤凰队(Wellington Phoenix)将其取而代之。虽然惠灵顿凤凰在2011年遭遇经济困难,政府机构曾考虑限制其参赛资格,但这支球队战绩不俗,自2004年至今曾三次进入季后赛。
在近三个赛季的两个赛季中,惠灵顿凤凰排名10支球队里的第9,不过本赛季他们取得巨大进步,仍有机会跻身季后赛。
考虑到新西兰国家队将参加今年的联合会杯,并且会为了争夺2018年世界杯决赛圈席位而战,2017年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随着新西兰年轻一代球员在世界杯赛场积累经验,以及越来越多的球员为欧洲、亚洲和北美的俱乐部效力,新西兰足球似乎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