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拜仁十年阵型变革说起 笔者是从2013年关注并...

Gunrose

从拜仁十年阵型变革说起   笔者是从2013年关注并成为拜仁球迷,立足此刻,跨度刚好十年,因此便与各位同仁一同浅析拜仁慕尼黑十年来的阵型变革和战术演变。 三个关键词:源起 巅峰 变革 说起拜仁慕尼黑的阵型和打法,“4231”是无法绕过去的话题。有的人说是祖宗之法,必须奉为圭臬。也有的对此不屑一顾,认为阵型本身就是流动的,所谓4231在不同比赛甚至是同场比赛的不同时段,其落位情况都不完全一致,又哪里来的必须一以贯之呢?在此,先抛出观点:4231之于拜仁既有一定程度上的偶然性,也存在其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阵型是流动的,不必局限,服务于战绩和场面,才是阵型和战术的应有之义。 源起 只要是熟悉拜仁的球迷,都会有所了解,4231阵型在拜仁扎根萌芽主要源自于荷兰教头范加尔,当时的范加尔根据传统德系球员对抗强、冲击力强,体能具有优势,往返能力出色的特点,同时又结合德系球员有球能力和小技术不突出的短板,针对性地在前场放置更多攻击手,发挥集团效应,罗贝里两边冲击,在边路集结双边锋,无论是边锋内切还是边后卫下底,中路有强包抄点,攻击立体、压迫有力。同时,拜仁的中场拦截和对抗有余,控制稍欠,后场前顶能力强,承压能力弱,弹性和补位较差,前场压迫和冲击便可以反哺中后场,协助稳固中后场。2010年的欧冠比赛,4231阵型初露锋芒,效果斐然,由此慢慢成形,但也同时,埋下了隐患... 巅峰 而后,拜仁进入海因克斯时段,海帅因势利导,进一步完善了4231的阵型配置和球员适配,引进哈马稳固中场,丹特和博阿滕的中后卫组合,承担的前顶任务不多,补位和出球能力突出,拉姆-罗本和阿拉巴-里贝里的双边组合成型,攻坚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中场控制力得益于里贝里的居中拿球和边后卫的内收而实现提升。但最突出的是海因克斯依靠拦截能力强大的双后腰和能够及时回援锁死边路的罗贝里,可以打出中低位绞杀和快速反击,这也是击溃13年巴萨的根本所在。前文说道拜仁特色4231阵型存在隐患,是因为进攻落位铺开后攻击线投入人员过多,且为了充分利用边路空间,拉开阵型后而导致的空档较大较多,而同时拜仁也一直存在中卫灵活性差,承压能力不足的问题。海因克斯时期,通过加固中场拦防,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上述隐患。 上篇结束,朋友们如有兴趣,明天来更新下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