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坚守!用一部电影证明中国足球还有希望

叶公好球专栏 叶公好球专栏

一直以来,中国足球似乎都是大众的痰盂和发泄对象,尤其是金元中超的泡沫破灭,中国足坛反赌扫黑后,投资人、赞助商避而不及,球迷心灰意冷。

谈及中国足球萎靡的原因,很多人将其归结于青训不利,孩子们根本不喜欢。如何能找到真心喜爱足球的孩子,为他们创造环境和机会,困扰着圈内人,也让圈外人疑惑不解。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7年的辛酸、坚守和努力,拍出了一部与中国足球相关的电影,电影中有一群孩子,在沙漠中踢球,每天都在憧憬有足球陪伴的明天……

中国足球千疮百孔之际,还好有这么一部电影,来告诉懂球或者不懂球的你,其实中国足球没你想的这么糟糕,还有很多人,正以不同的方式在努力和奔跑。

(图)影片首映礼,米卢携谢晖、申思、祁宏等02班球星出席

电影中的中国足球,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热爱和梦想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足球领域更是如此。

在梅西下榻酒店门前日夜守候的球迷,是因为热爱;火爆的贵州村超足球联赛中,有人看得热泪盈眶,有人趴在地上从缝隙中全神贯注的观看比赛,也是因为热爱,在新疆的偏远地区,那些在沙漠中追着足球奔跑的少年,更是因为热爱。

 图为真实的新疆孩子在吐鲁番沙漠里训练

球场内外,足球带给了人们很多励志、感动和故事,也一直激烈着我们前行。

2015年时,投资人陶叶健来到新疆,被这里踢球的孩子所感动。他发现:新疆人喜欢足球,是深入骨子里的那种热爱。

图中为陶叶健和小主演吾希亚尔

此时中超正处于金元盛世,世界级的大牌主帅和外援,每个都如雷贯耳,他们拿着惊人的年薪。对比之下,在新疆,孩子们踢得却常是没了气的破皮球。

这里没有高楼建筑和拥挤的人群,新疆的小孩们也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手机,足球似乎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礼物。从早晨睁开眼,直到天黑后睡下,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叫上小伙伴踢球,他们不仅在村子里踢,甚至在沙漠里也能踢得不亦乐乎。

陶叶健将剧本打磨后,联系了法国的最大的影视制作公司,没想到的是,这个题材和故事,打动了曾经的曼联国王坎通纳,他表示:能在沙漠踢球,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一向特立独行的他,甚至推掉了很多工作,直接来到中国新疆,担任电影的主角。

与此同时,自费制作纪录片《中国最遥远的足球》的新疆人比利,也被陶叶健的计划所感动,参与到这次的选角中,国内外没有一家casting公司能找到踢球的新疆孩子,而他,几乎认识新疆所有的小学球队。

这部电影,从开始拍摄到最终完成,一波多折。为了选角,整个团队几乎跑遍了整个新疆,南疆的阿图什、喀什,北疆的伊犁这些都是新疆传统的足球地区,摄制组每到一个地方,都组织比赛,然后进行筛选,最终才选定当时10岁的吾希亚尔。

随着拍摄的进行,艰苦的环境让很多早期想要蹭热点和不坚定的人知难而退,经费的问题、审查的问题、疫情,一度让影片陷入停滞,即使如此,主创团队一直坚定信心,拍摄时不断出现的意外情况和磨难,也曾再让大家心灰意冷,可是他们却从未选择放弃·,一直坚持到底。

 图为两名主演,吾希亚尔和坎通纳

《进球吧!少年》这部电影历时7年,才终于搬上大屏幕,期间的辛酸、困苦、无奈、挣扎,只有主创人员最为清楚。

谈到电影的前景时,陶叶健说肯定的表示:赔钱是肯定赔了,但无论是我们公司也好、坎通纳也好、还有这些孩子也好,我们觉得我们做了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

不止一次,电影主创人员都曾表示,这部电影能拍摄上映,目的不是为了钱,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青训足球,更多的关注在偏远地区有足球天赋才能的人。

就在这部电影拍摄基本完成时,陶叶健和比利创建的耶湃体育青训诞生了,在和法国欧塞尔合作后,他们已经在浙江平湖十五六个学校开展了青训、惠及了上千个孩子,今年,他们准备选拔最优秀的几个孩子到欧塞尔俱乐部去留学。

这部电影,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国足球。


 解决青训问题?先要找到喜欢足球的孩子

近20年来,困扰中国足球的一大难题就是后备力量的严重不足,青训举步维艰,以及很多孩子们,想在足球之路上追逐,却奔走无门的窘境。

地基的薄弱自然导致上层足球的畸形和失败不断。中国足球的金字塔中,最艰苦却也从未放弃努力的,可能就是基层足球的工作人员。

6月11日在上海举办的全球首映礼以及千人观影活动中,一位孩子曾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你们没有拍大人踢足球,就拍小孩踢足球呢?

陶叶健的回答是:我们拍这部电影是希望激励你们以后长大成为踢球踢得很好的大人,因为我们大人踢得不太好。全场观众顿时欢笑声一片。

同样参演电影并出席首映礼的国足功勋主帅米卢透露,在2002年十强赛时,他就曾组织国脚集体观看美国电影《铁血强人》,用来激励士气。如今,米卢希望这部《进球吧!少年》来鼓励新一代的年轻人追求梦想、拥抱友谊。

欧美先进的足球理念一直认为,打破条条框框,让孩子自由的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才能爱上足球,才会有后期更健康的青训。对于孩子们来说,相比于颠球、往返跑、有数量要求的传球和射门,这些略显刻板和枯燥的足球训练,如何让他们从心底喜爱这项运动,有时更为重要。

近期来到北京的梅西,当被问及“你想对中国喜欢足球和你的孩子说些什么”的时候,球王的回答是:最重要是享受这项运动,享受踢球的美好时光,孩子们会交到朋友,球技有好坏之分,但重要的是你正在踢球。

梅西的理念与电影《进球吧!少年》中所想要传达的内容,非常相似,就是你要先热爱足球,才会有后续的美妙故事,对于孩子来讲,这种热爱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这部电影的背后,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励志温情的故事,更是告诉每一个中国足球人,和那些仍在为中国足球默默努力的人,只有不放弃,才会有希望,只有不断优化青训,中国足球才会越快走上正轨,而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难上加难的中国足球:依然有人坚定前行

过去十年,金元和投资人的蜂拥而入,给中国足球打了一剂强心针,无论是圈内人,还是圈外人,都沉浸于这样的泡沫中。中超球队一掷千金的投入,天价转会费频出。多家俱乐部曾开出世界最高薪挖人,天津权健的老板束昱辉更是豪言“梅西找我们报价了”。

短暂的繁华中,迷失的中国足球人相信“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残酷的是,当潮水褪去后,裸泳的中国足球再次回到起点。投资人离去,大牌外教和外援逃离,债台高筑下,曾经叱咤风云的多家俱乐部销声匿迹,成为历史。

当金元泡沫破灭后,承受这一切无奈和痛苦的,还是球迷和足球基层的从业者。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中国足球的寒冬一直持续,12强赛的输球输人,大年初二1-3不敌越南的添堵式输球,让中国足球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痰盂。

噩梦还没有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是国足前主帅李铁被查,足协前主席陈戌源被查,足协重要领导杜兆才等人被查。中国球迷憧憬的美好明天,始终看不到半点希望。

球迷想支持心爱的球队,却发现球队在过把瘾后消失;想追随的国家队却总是输球,还要被主帅怒怼“你们不懂球,脑袋真的是有问题”,期盼足协能振作精神重新上路时,结果发现足球成为他们谋取利益的工具。

中国足球人和中国球迷吃过的苦,流过的泪,伤过的心,早就能写就一部《悲惨世界》。更可怕的是,如今社会对中国足球的宽容度和容错度不断江堤,恶搞和讽刺的兴趣极大。恶性循环下,连中国足球圈子中最努力的人群,都被不断歧视嘲讽。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进球吧!少年》这部电影,从艰苦的拍摄完成,到最终上映,竟然用了7年多的时间。

当年的小男孩吾希亚尔,如今已是一名高中生,小女孩努尔曼现在已经是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女子足球队的一员。影片里的小球员之一的艾力亚尔,此前已经成为新疆天山雪豹的一员,如今正随广西的东兴国门队,准备冲击中冠联赛。他们不仅没有放弃足球,还在这条追逐的路上狂奔。

图为影片中踢球的女孩蕾娜的扮演者努尔曼

主创团队想通过这样一部电影,让外界了解中国新疆孩子对足球的热爱和执着,但发行方面的问题、疫情的到来,中国足球步入低谷,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年初的中国足球大地震,加上档期的选择上,让电影的上映日期一推再推。

即使未知的困难重重,阻碍一个接一个的到来,电影的主创团队,并没有放弃。他们想用全力付出才看到的一点点光亮,为中国足球的青训带来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即使在如此的困境下,依然有人没有放弃,在新疆等偏远地区,依然有孩子们愿意将汗水挥洒在球场上。

这部电影不可能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却可以让外界看到,大家的真诚和坚守。那些关爱中国足球的人虽然辛苦,却始终在坚定前行。

只要热爱还在,就能走出泥潭

在短视频和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观点。于是谣言、偏见、误解甚至恶意的诋毁,也变得自然和水到渠成。在各类与中国足球有关的新闻下,总会看到这样的评论。

“他们就是一群垃圾,踢得最臭,还拿这么多钱”

“中国足球就是一个大染缸,谁来了都会被染黑”

 “小孩子不要踢足球了,没前途的,快放弃吧”

甚至一些与中国足球无关的绯闻和丑闻,也被扣上中国足球的帽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心中怀揣着梦想,为足球奔跑的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发自心底的喜欢,单纯的热爱,他们没想过通过足球获取什么,只想着努力、奋斗和付出所有。

与正在上映的商业大片相比,《进球吧!少年》这部电影不具备什么优势,在排片上也无法与其他大片抗衡。但这部电影却凝聚了主创人员的真挚情感,他们一直在原地默默守候中国足球,关心助力中国青训和足球少年的成长。

图为参加影片首映礼的孩子和家长

自怨自艾,互相埋怨、讽刺、挖苦,不会改变和拯救如今千疮百孔的中国足球。只有让更多人看到希望,让更多人关注中国足球和青训,让每个足球人都能站出来,从一点一滴努力,积极发声,中国足球才可能走出泥潭。

如果你也曾经拥有一个足球梦,如果你也曾为足球如痴如醉,为中国足球的胜利失败,欢欣鼓舞或怅然若失过,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思索、焦虑、担忧过,相信这个周末,《进球吧!少年》可能会触及到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在繁琐和生活的重压中,重新体会一遍足球带来的纯粹和美好。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