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黑哨有感:如何在中国足球语境之下做一个好球队

大洋洲足球专栏 大洋洲足球专栏

经常有人问我,我也经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做一个好球队,如何在中国足球语境之下做一个好球队。我们经常说,中国足球和世界我们经常关注的足球是不一样的,我们有独特的问题,独特的环境。今天,请不妨让我用我所了解到的大洋洲足球的经验来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如何在中国足球语境之下,建设一个好球队。

先说一下自己的目标吧,用尽可能更少的资金,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球队能够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而且是一线队和梯队同步出成绩。

我来自淄博,就管这个理想化的球队叫做淄博FC吧。

|一、厚积薄发,广积粮,缓称王

对于任何一个没有多少资金的球队而言,通过临时抱佛脚或者说突击式投资希望获得一笔快钱都是不现实的。不仅仅在中国足球环境之下不现实,参见陷入资金困难的德比郡——哪怕在足球发展相对完善的英格兰,这样的运营模式也是难以为继的。

在我看来,我的淄博FC应当驻扎在城市的最基层,市中心张店区。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五百万人口城市的市中心,距离工业区还相当的近。从古至今无论中外,工人都是球迷团队的主力军之一。

第二点就是球队应该从城市联赛打起。中国有很多球队不经过城市联赛或者只是“形式上”打了城市联赛,实际上并没有城市底蕴和内涵。在我心中,我的这个球队应该从地区联赛开始一点一点打起,第一年用业余球员搭配少量的本地拥有职业经历的球员,然后每年递进,力争用三年到五年,或者更长的一点时间保证自己的球队稳稳地进入中冠联赛。

当然了,这个时间也可以稍微长一点,重点是一定要保证球队的正常运转,全力避免中国足球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欠薪和财政关系复杂。

在这个阶段,球队基本上是可以独立运营的(不需要考虑政商关系),因此对于球队而言管理压力相对来说非常低。在这个阶段,球队就应当把管理层结构建立起来。拥有专业知识而又热爱足球的球迷出身的专业人士在我看来是最理想的选择,他们至少在来到球队的时候是“忠于专业知识”而不是在乎其他的一些非足球因素的。如果这里面能够有一些本地人,那么则更是一件好事。

上文说的建立管理班子,实际上就是为了未来征战职业联赛做出努力。而在征战城市联盟的时间里,球队还要尽力争取一位老球员通过教练课程,出任球队的主帅。再出一个侯志强或者谢晖当然是可遇不可求,但是一个忠于足球的团队大概能遇到这么一位本地教父,就让我理想化的刻画这么一个形象吧。

这名教练从城市联赛的最后两年就开始执教,终于经过了五年的奋斗,球队以山东省第一的身份冲进了中冠联赛。

|二、增加投入,加大宣传,进入职业联赛

正所谓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中冠联赛可能是目前中国足球语境之下最困难的联赛,接近六十个球队争夺4-8个升级名额。对于一个在地区联赛建立了稳定的结构,球队年龄结构相对偏大(因为引进了一些拥有经验且热爱足球的老将),本地化运营良好且在当地球迷心中声誉较高的球队,他们应当拿到升入职业联赛的资格。

如果能够争取到赛区,就更好了。当然啦,我们理想化的希望中冠未来有朝一日恢复主客场。

坐镇淄博体育中心,身穿一身红色战袍的淄博FC在球迷的呐喊之下踏上了中冠联赛的征途。在城市联赛淬火的几年,球队通过徽标设计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文化符号,而且也已经通过宣传拥有了自己的球迷队伍。而中冠则更是一个不错的宣传平台。球队建立了官方微信微博和懂球号,甚至球队的工作人员经常在懂球帝上面和球迷们交流。

在赛季开始前,这家淄博FC公开了全队所有球员的收入和球队的支出明细,让所有淄博的球迷监督。一直到此刻,淄博队的一切都显得无比的健康。这样的球队更加引人喜爱,已经有球迷称之为“中国骄傲”——当然了,也和很多球队解散的大环境密不可分。

终于,球队稳稳地升入了职业联赛,下赛季将会成为中乙联赛新军。

|三、职业联赛,悲剧的开始

升入职业联赛之后,各家俱乐部就不得不考虑更多的东西。例如固定主场(甚至可能包括主场改造),给电视台的转播费用等等。这就导致俱乐部必须认真经营政商关系。但是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最直接的可能就是球队的股权也变得更加复杂,这会动摇俱乐部的初心。那么我们就假设我们能够遇到最好的政商关系——当地政府对球队提供除了直接给钱之外的一切支持(这甚至在大陆都十分少见)。这样在当地的支持之下,球队长租了当地的奥体中心作为自己的主场,也在主场里面开了一家球迷商店。每个比赛日都是城市和球迷的节日,球迷们来到主场高呼着冲乙功臣们的名字。球队也依靠拉来的赞助在中乙站稳了脚跟——因为钱还是太少了,年年都在保级组盘旋。一年两年球迷们十分兴奋,但是等到时间长了球迷就会失去耐心,他们希望球队尝试冲甲。

冲甲并不困难。球队早前已经和省内的老大哥球会打好关系,当地也没什么意见。在这个赛季初的转会窗,球队从老大哥球会引进了几位上个赛季还在征战中超的老将,同时将一些淄博籍贯流落在外的球员罗致回归,组建了一套基本是中甲水平的球队班子。球队在执教球队接近十年的本土教父的带领之下一鼓作气,第一个赛季倒在最后时刻,第二个赛季顺利升级用两个赛季达成目标。

但是升级之后,球队的资金就已经捉襟见肘。球队主场比赛票价为40元,而每个赛季球队有16场主场比赛,场均上座一万人。这导致球队一整个赛季的主场收入都只有六十四万人民币。球迷业态收入拿到了三十万人民币,不少。但是整个赛季球队的营收还不到一百万人民币。球队的赞助给的钱也并不多,一共给了四五百万人民币。这导致球队即将倒在升级的曙光之前,如果没有新的变化就只能被迫放弃甲级联赛资格。

如果这种情况强行升级,球队唯一的结果就是欠债死掉。

一个好消息是,球队从在业余联赛就建立了足球培训班。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已经有青训娃娃产出。这个球队已经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球员超市,通过卖球员回笼资金接近一千万元。但是一千九百万这个数字距离征战甲级联赛仍然差距巨大。最终球队选择股权改革,只有背靠大树让金主爸爸大规模投资,球队才会获得活下去的机会。

至此,我们的纯粹的足球梦就这么结束了,我们的梦想俱乐部最终也回到了企业俱乐部的老轨道。这一切没法改变,我们也无力改变。

企业进驻之后,球队的账目公开取消了,和球迷的一系列活动也取消了。球队成绩越来越好,和这座城市却越来越远,和球迷也离心离德。这就是可预见的现实。如何在中国足球语境建设一家好球队?经过我们的推演,不得不得出一个悲怆的现实——想实现这一切,连升级到中甲的自由都没有。

什么时候我们能把中甲的开支限制在一千五百万到一千九百万左右,我们就能在中甲看到“人民俱乐部”。但是现阶段,削减开支必然带来联赛水平的下降。此外,富有的球队也会不断拉高联赛参与门槛。足球素人一飞冲天的机会很少很少,如果你没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什么都完成不了。但是问题就出现在,一旦球队的关系错综复杂了,那么我们玩的还是足球吗?玩的大概就是其他的一些东西了吧。

这篇文章写成是2022年6月9日,我压了足足半年。因为我想知道,中国足球这个月还能出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情。半年之后我想加这么几句话,中国足球俱乐部有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我们看了狂飙,孟德海依靠高启强办脏活、高启强依靠赵立冬批地办事、赵立冬依靠蒋天解决高启强。世界关系罗圈儿转,地球充满罗圈儿爱。但是足球俱乐部,这么办是办不好的。

如有巧合,当我放屁。

全文图文无关

展开更多

精彩评论

Ss刀刀

2023-07-15 11:58:46

44
门票是六百四十万
是蔚蓝色的星球star

2023-07-15 11:55:39

19
有些裁判是纯粹的瞎,业务水平不行,昏哨。

有些裁判是带着任务,黑哨或者官哨。

马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给裁判点空间,说自己有多大委屈,别人不理解。而且采访说的一些判罚,都是利于自己的,一些争议大的他就不说了

既然您觉得这么委屈,干脆别入这一行了。你就是吃这碗饭的,出现误判,还不让球迷说了?搞得自己比窦娥还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