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奥助教朱永胜:只有青训好了,中国足球的水平才能上去

火车驶向雲外梦安魂于九霄

最近,前中国国奥队助理教练朱永胜指导接受了体坛周报的采访,在采访中他发表了自己对于我国青训事业的看法。

图片来源:体坛网

从2022年暑期开始,习惯走南闯北的朱永胜,就有了新的“根据地”——遵义体育运动学校(新蒲校区),他在这里成为了遵义嗨球足球俱乐部青训总监。

来到遵义,好似归隐山田,但朱永胜并不这么认为:“还是想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和孙指导(孙继海指导)的价值观是相同的,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事情,在我们自己的小范围之内,力争做到最好,保证孩子们的成长。”

在不久前结束的遵义杯中,嗨球队最终获得亚军,在外界看来,这支球队身上潜力巨大。这支球队走的是典型的体教融合模式,球队由嗨球科技与遵义市教体局合作,双方开展校园足球与精英梯队联合共建。

平日里,09/10、13/14两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分别在新蒲中学与新蒲区文化小学就读。他们都入驻新蒲中学,进行统一食宿管理,而训练场则锁定在遵义体育运动学校。

在这里,中国足球名宿孙继海管选材、出球队、负责日常足球领域的教学和训练,遵义市教体局集中优势资源,为小球员们的学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球队的教练员们也都是吴忠俊指导、王军指导等有过中超经历的教练员。

朱永胜认为,青训中选材与教练两方面都不能被忽视,“光看数量,现在不缺踢球孩子。但是在海选过程中,会发现基础参差不齐。”

“(要)手把手教他们技术动作,必须得要标准,得让大家一看,这是科班出身。(我们)目前还是磨基本功,甚至要占到70%-80%时间。”

“13岁以下就是训练个人能力,再先进的战术,也是要以个人技术作为基础。”

带10岁左右的小孩儿与带国奥队差别很大,朱永胜们不仅要教球技,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我们选拔球员,都有2-3个月的观察期。不仅要看表面球技,还要综合分析身体素质、日常性格等。其实足球场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需要球员去应对千变万化的场景。所以我们得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这就需要我们更有耐心和爱心,更要讲究公平。训练可能会枯燥,但不能太框架、太拘束。不能把孩子们的棱角磨平,而是要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就青训这个话题,朱指导也更进一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青训,是一个长期、系统、科学而又庞大的工程,不仅不会短期之内见效,而且是由很多综合性因素所促成。这是长年累月的产物,不是一般人所能坚持的。”

“我们都待过职业队,那是金字塔的顶端。对这个行业最大的帮助,还是在基础,在青训。青训好了,水平才能有所提高,自然而然中国足球也就能上去了。”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