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激烈对抗中,格拉茨风暴向奥地利维也纳展示出了极限

卷心菜加农炮 卷心菜加农炮

第50个奥超赛季开始之际,7月30日有一场顶级比赛,两支传统球队进行了有趣的对决。 奥地利维也纳在前四次交锋全部落败,这就是为什么“紫罗兰”自然渴望打破这个魔咒并最终击败格拉茨。另一方面,格拉茨风暴想要先发制人,打出一个最佳的开局,以巩固他们夺冠的野心。最终,格拉茨风暴取得了成功。

奥地利维也纳的设想

这场对决前几天,紫罗兰队重拾自信,在欧协联资格赛中,在最后一秒以1-0战胜了巴尼亚卢卡战士队。他们长时间以来的表现相当不错,并且在比赛中也表现出了统治力,这给对阵格拉茨风暴的比赛带来了希望。然而,一个完全不同的对手在这里等待着维也纳人。对阵格拉茨的比赛大多是真正的“紧逼战”,球员需要不断地争夺球权。这可能也是这场比赛情况的预期,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奥地利维也纳的阵容中只有两次变动,汉德尔和布劳恩德尔取代了迈斯尔和尤基奇。

他们再次选用了3-4-3阵型,尽管有一个事实令人惊讶。队长费希尔被允许再次出任攻击线,这可能是为了控球紧凑性方面的优势,但这也使紫罗兰队在进攻中缺乏速度。因此,我们当然很好奇如何弥补这一点。另一方面,格拉茨风暴的首发11人阵容和体系都没有让人感到意外。上赛季,在最后两场对阵奥地利维也纳的比赛中,格拉茨人将自己的阵型从4-4-2改为4-3-3/4-1-2-3,以确保更好的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格拉茨风暴名义上的左“八”号位的普拉斯向前滑到了两名前锋沃达尔奇克和萨卡里亚之前,三人组成一排作为第一压迫线。这只是“镜像”复制针对了维也纳人建立的三人链,从而确保了可以直接对抗。在稍稍靠后的位置的是十号位的基泰什维利,他覆盖了靠近球的六名球员,而后面的一个阶段则保护了希尔兰德尔和斯坦科维奇,事实上形成了“双六号”的情况。因此他们做好了万全准备,一方面可以用四名紧逼球员搭建起队伍的比赛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送出长传的“双六号”保证良好的保护,并争夺第二球权。这样的设置对于上赛季的维也纳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他们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案。

风暴席卷并摧毁了“紫罗兰”

在比赛的初始阶段,还是和上赛季一样的老样子。奥地利维也纳教练维默尔的球队甚至没有试图参与任何复杂的进攻动作,也没有试图迎合格拉茨风暴的逼抢,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通常会很快选择长传。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是有问题的,因为格拉茨风暴可以紧凑地形成防守,因此在争夺第二球权时具有优势,因为他们的距离相当小。所以你并没有把客队引诱到对方半场深处,以便用长传球躲过压力波,而是在丝毫压力下不冒任何风险,在上路寻找头号射手哈里斯·塔巴科维奇。

通常情况下,这也是一种久经考验的方法,上赛季紫罗兰队成功地通过对善于进球者的长传球来过度压制对手。然而问题是,联赛中没有其他球队像格拉茨风暴那样注定要防守哈里斯·塔巴科维奇。在中卫方面,有阿芬格鲁贝尔和维特里希,不仅有两名空中力量强劲的后卫,还有斯坦科维奇,也是一名身材高大、空中力量强劲、能够策应中卫的球员。而面对这种情况,哈里斯·塔巴科维奇也相应地很难证明自己,因为不仅有全联赛最好的中卫之一维特里希与他对垒,而且还被前六名之一的球员围堵。因此,前锋当然很难维护自己,以便为球队确保球权。

这就是为什么格拉茨风暴也赢得了很多“第一球权”,但他们也很快在“第二球权”上取得了优势,从而能够确保自己的球权——由于上述的紧凑性和他们自己的侵略性。几乎总是比主队领先一步,并且更好地应对这种永无休止的压迫情况。格拉茨风暴在拿球后打得也极其激进,不断给奥地利维也纳后防线施压。无论是使用陡峭的拍击交换组合垂直传球到顶部,还是将比赛转移到边路并随后将犀利传中到禁区,甚至是简单的长传,格拉茨风暴有多种可以使用的进攻模式。

结果,紫罗兰忙于抵挡格拉茨的一波又一波攻击,几乎没有走出自己的半场。这也是由于控球比赛的糟糕性造成的,因为你在这里表现得非常飘忽不定,犯了粗心的错误,总是传球两三遍之后就会丢球。即使你拿到了球,进攻的速度也根本不足以攻击格拉茨风暴的大后场。这意味着格拉茨风暴当然可以从前线防守得更积极一些,因为,简单地说,他们不必担心被超越。当然,这使得防守更加靠近中场,空间被极大压缩,让对手承受巨大的空间压力。奥地利维也纳几乎没有摆脱这个困境,这就是为什么紫罗兰的组织核心多米尼克·菲茨根本不在状态的一个因素。

好像这些球队的战术问题还不够严重,比赛的过程对紫罗兰队来说也不太好。第9分钟,奥地利维也纳未能解围后,格拉茨风暴第一次获得机会将比分改写为1-0,加齐贝戈维奇在近角的一记犀利射门让门将福吕希特尔大吃一惊,而后者失球时的表情并不好。这当然增强了格拉茨风暴的比赛信心,他们彻底击败了无法持球、只忙于防守的奥地利维也纳。

比赛的关键一幕也是有问题的,紫罗兰队在最后三分之一的时间里短暂地确立了自己的位置,看起来好像他们终于找到了进入比赛的方式,但随后却在防守转换的比赛中彻底睡着了。在防守的其余部分,马尔文·马丁斯感到失望,他与对方前锋进行了几秒钟的对抗,然后犯下了残酷的犯规,尽管他可能看不到对手。结果这名后卫被红牌罚下场,维也纳人不得不继续以十人应战。结果,他们换成了4-4-1,显然是在半场范围内试图自救。但格拉茨风暴再次增加击球数,不久后将比分改写为2-0。奥地利维也纳在角球后再次丢球,尽管两名最好的头球手汉德尔和哈里斯·塔巴科维奇都在球落下的区域。进入中场休息时,主队0-2落后,不得不担心陷入崩溃。

奥地利维也纳和格拉茨风暴调整阵型

中场休息时,维也纳人至少还有一些时间重新集结,以便在下半场展现出更好的面貌。维默尔教练也意识到球队缺乏速度,并在中场休息时进行了两次换人,让替补席上速度最快的两名球员上场,波尔斯特和格鲁比尔以及队长费希尔来到中场中央。该体系还适应了4-2-3/4-4-1,并依赖于经典的中场逼抢。格拉茨风暴也对奥地利维也纳队的调整做出了反应,他们回到了通常的4-4-2体系,因为他们现在没有三人链来对抗他们,并且助跑中的两次击球就完全足够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场现在可以额外加强,绝不是为了让比赛再次精彩起来。

不过,奥地利维也纳主教练维默尔的中场讲话似乎起到了作用,因为可以看出下半场紫罗兰队稍微稳定了一些,并且表现出了比之前更多的俏皮元素——尽管门槛当然也很低。有了费希尔在中路,你可以更好地应对空间压力,并且可以不时地改变比赛面貌,有了缓冲,奥地利维也纳现在在左侧有了一个速度快的球员,他最终威胁到了格拉茨风暴的深度。后防线必须尊重这一点并稍微后退,这给了中场更多的喘息空间。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甚至在对方半场获得了两到三个好机会,并且至少通过波尔斯特和波特兹曼获得了两次射门,这也让这场比赛变得更有动力。

但不久之后,格拉茨风暴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结束了这场喧嚣。又是一个角球,紫罗兰队防守不好,波尔斯特和布劳恩厄德尔的表现也不佳,这就是为什么前插的阿芬格鲁贝尔能够打进3:0的比分。所以很明显,比赛在60分钟后就已经结束,胜利将属于格拉茨风暴。随后,奥地利维也纳主帅拿出了经验丰富的球员加尔旺、费希尔和塔巴科维奇,而格拉茨风暴甚至在最后换上了5-3-2阵型,并引进了另一名中后卫格伊霍费尔,以确保他们的胜局。他们要做出更多的让步,重点是不能让维也纳人攻破自己的球门。这就是格拉茨人最终以3:0获胜的原因。

结论

格拉茨风暴再一次向奥地利维也纳展示了它的极限,慢慢地人们可以说他们是一个“可怕的对手”。面对格拉茨风暴的4-3-3阵型,再次无法找到控球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为什么球队的内部支援完全缺失并且防守链不断被围困的原因。此外,他们的反逼抢能力不如平时,也没有赢得足够多的第二个球,这意味着格拉茨风暴可以相对轻松地突破中场,而防守球员则面临更大的压力,忙得不可开交。没有得到队友的足够的支持。上半场看起来,格拉茨风暴在这个阶段非常出色,甚至本应领先得更明显。

然后一张红牌就杀死了比赛的悬念,很明显,剩下的比赛将只是关于对进攻的阻挡。至少你可以在第二回合稳定住自己,避免惨败,而角球后丢的第二个球就更烦人了,因为你无法再防守,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最后,对于维也纳人来说,事实仍然是,他们的极限已经非常清楚地显示出来,而且想追赶格拉茨风暴仍然十分遥远。当然,接下来几个月的问题是是否以及何时能够找到针对格拉茨风暴的解决方案。否则奥地利维也纳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战胜格拉茨风暴。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