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坎坷,中国职业足球30年的“管办分离”之路

不懂球的麦克雷

2025年1月9日,中国足协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足协主席宋凯在会议上作《2024中国足协工作报告》,对2024年中国足协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报告最后,宋凯将2025年定义为“中国足球加快‘搭建框架、夯实基础’的关键一年”,同时提出了2025年中国足协的11项主要任务,其中加快推进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更是备受关注。

宋凯指出:2025年,要按照《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厘清中国足协和中足联职责清单,将联赛组织、管理和运营职能全权授予中足联,努力按照时间结点在1月底成立中足联。

从1994年至今,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经历了30年的发展,现在似乎真的要“管办分离”了。

在这30年的时间,中国足球“管办分离”都经历了什么?

(一)

中国足球关于“管办分离”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当时中国足协就曾提出实体化的改革方案。

简单说,就是中国足协拥有主体性,其管理的下属足协和足球队,对足协的决议和政策,拥有充分的参与权、选举权、评价权等基本权利。

1992年的“红山口会议”,预示着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开启,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四条重要措施。

1.中国足协加快实体化进程,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地方足协逐步实体化,对各地区足球运动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

3.推动职业、半职业和业余足球俱乐部的建立;

4.为促进俱乐部体制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要增设俱乐部赛制。

这就是中国足球“管办分离”的雏形,但直到2003赛季甲A时代结束,这些相关的改革措施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些改革都没有付诸于实践。

“管办分离”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已经到了2004年。

虽然甲A联赛改制为了中超联赛,但中国足协和中国足球运动管理中心还是“管办不分”,属于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中国足协很少从投资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行政干预过多,导致了投资人与足协之间矛盾频发,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

2004年10月2日,沈阳金德主场对北京现代,主裁判周伟新第79分钟的点球判罚,引发北京现代的强烈不满,北京现代罢赛抗议。

比赛在中断12分28秒之后,周伟新宣布比赛结束,这次“罢赛事件”导致了中国足球历史上一件大事的发生。

北京现代罢赛的第二天,大连实德老总徐明就向北京打了两通电话,一通打给了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一通打给了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名誉董事长罗宁。

10月4日,北京国安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国安俱乐部总经理杨祖武愤怒的抨击了裁判的持法不公。

“境外赌博集团为中超开盘和国内地下势力的操作,球员、裁判、俱乐部工作人员甚至官员参与赌球,已经使得联赛已经完全没有公正性。”

10月14日,中国足协对北京国安做出罚款人民币30万元、判当场比赛北京现代队0比3负、扣除3分的处罚决定。

北京国安连夜召开座谈会,徐明亲自前往会场,表达对北京国安的支持。

北京国安对处罚提出了申诉,并表示如果足协不撤销处罚,北京国安将退出中超联赛。

有记者现场问徐明:“假如北京国安退出联赛,大连实德是否会帮忙安排国安球员?”

徐明回答:“如果国安退出,请在座的朋友帮忙,也联系安排一下大连的球员。”

随后,在大连实德老总徐明的牵头下,北京国安、上海中远、青岛颐中、深圳健力宝、四川冠城、大连实德与辽宁队组成了“G7联盟”,联合向中国足球协会提出“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要求,要求组建中国足球职业联盟,史称“G7革命”

10月24日,大连实德主场对阵沈阳金德,因为对裁判的判罚不认可,大连实德宣布罢赛,这场比赛也被看做是“G7联盟”的又一次逼宫,也将“G7革命”推向高潮。

面对G7联盟的挑衅,中国足协掌门人的阎世铎无计可施,南勇提议足协联手地方体育局报批总局,用强硬的手腕打压G7联盟。

10月26日,中国足协与投资人会议召开,在北京市、上海市等多个省市体育局局长的支持下,中国足协直接将此次事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始料不及的G7联盟一触即溃。

中国足协连续出手,先是对大连实德罚款人民币30万元,判大连实德队0比3告负,同时扣除积分6分。

随后足协又下发了《搞好中超联赛,重罚罢赛俱乐部》的通知,明确表示“谁再罢赛,谁肯定降级”

“G7联盟”这次轰轰烈烈的“足球革命”最终在中国足协的高压政策下土崩瓦解。

之后,“G7联盟”也曾试图进行“第二次革命”,但终究未能造成重大影响。

当然,“G7革命”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

2005年1月,中超公司宣布成立,中超公司的成立就是建立在徐明提出的“中足联公司”基础上,注册资本200万元,中国足协作为大股东持有36%股权,其余联赛俱乐部各持4%股权。

2005年2月,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阎世铎宣布卸任,调任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任局长、党委副书记,免去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职务。

虽然足协依旧掌握大权,但中超公司的成立也算是一次进步。

(三)

2010足坛扫黑,韦迪接替南勇,出任足管中心主任,成为中国足球的新掌舵人。

在任三年,韦迪曾代表中国足协在电视上向全国球迷道歉,也提出了许多改革设想,“国奥打中甲”、“七外援政策”、“集体留洋计划”等等。

如果非要评价的话,只能说韦迪确实想振兴中国足球,但他想法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都不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12年3月,韦迪高调宣布实施管办分离,出台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试行)》

但这次改革方案仅仅涉及中国足协的内部机构调整,并未触及到管办分离的本质,也没有实质性的推动,最终无疾而终。

只能算是韦迪为中国足球的“管办分离”做了一点铺垫。

到了2014年,中国足协“管办分离”才迈出了第一步。

2014年初足代会上,足协常务副主席张剑宣读了一份工作报告,其中提到“中国足球将深化管办分离改革。”

同样在这次足代会上,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也提出,管办分离是足球改革的大趋势

2014年12月,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局长马成全对外宣布,原本由执行局管理的中超联赛、中超预备队联赛以及中超精英梯队联赛,从2015赛季开始由中超公司接管。

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

这次的改革方案不是由中国足协提出和推动的,但绝对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一次里程碑。

《总体方案》印发后,国务院于3月23日批准建立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家1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统筹推进《总体方案》实施,协调解决足球改革发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

8月,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颁发了《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要求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撤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明晰中国足协的社团法人性质,同时对中国足协的人事权、财产权、外事权也做出了相关规定和建议。

2017年1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这意味着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脱钩,成为独立社团法人。

随后中国足协进行了一系列改组推进工作,管办分离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四)

“管办分离”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中国足球职业联盟的成立。

关于中国足球职业联盟的成立,早在2016年2月就提出来了。

时任中国足球协会主席蔡振华在《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印发一周年座谈会上表示,2016年年底,就将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联赛管理机构“中国职业足球联盟”

但因为中国足协与俱乐部之间,在章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分歧,在一些“原则性”的条款上互不相让,直到2019年,中国职业足球联盟这个名词才又一次出现。

2019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足协就中国足球职业联盟筹备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任中国足协秘书长刘奕介绍了中国足球职业联盟成立的相关情况。

中国足球职业联盟将于11月底完成审批、年底挂牌成立,足协将放权将中超交给职业联盟管理,只在重大事件上拥有一票否决,不再参与职业联盟的日常管理。

同时,中国足协还将从中超公司退股,让职业联盟在人事、财务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

不过,中国足协名义上确实不再直接介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管理和运营,但中国足球职业联盟也没有如期上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中国足球职业联盟筹备组”的神秘机构。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神秘机构呢?因为这个机构算是相当神秘了。

这个机构是何时成立的?又是从何时开始工作的?不管是中国足协官网,还是中国足协职业联赛官网,都没有关于这个机构的介绍。

从网上搜索关键词,我简单的拼凑起了“中足联筹备组”的一个历史轨迹。

2019年8月22日中国足协换届之后,经与中超俱乐部协商,中国足协牵头成立了“职业联盟筹备工作组”。

工作组组长为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投资人张力,其他成员包括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黄盛华、河南建业俱乐部董事杨楠、大连一方俱乐部董事长张霖和山东鲁能俱乐部总经理孙华。

2019年年底,因注册独立社团法人组织的手续较为复杂,职业联盟的成立时间由2019年底推迟到2020年春节之后。

中足联筹备组在2020年元旦后开始参与职业联赛的筹备工作,参与了对当年中超联赛各承办城市的考察工作。

2020年4月13日,广州富力投资人张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职业联盟筹备工作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投资人还在等待相关部门的近一步意见。

张力表示:是有人不愿放权导致筹备工作举步维艰。

2021年1月,中足联筹备组开始接手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相关工作,主导了中国三级职业联赛的赛区筛选、赛程安排和各项商务运作,并成立了单独的裁判部门。

也就是说,从2021年开始,中足联筹备组全面接手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运营和管理。

2021年7月5日,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负责人会议在上海召开,会上正式公布了中足联筹备组的成员名单,前亚洲杯中国组委会秘书长史强任组长,前江苏俱乐部总经理刘军任副组长。

经过参会全体投票,李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吴晓晖(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李君(河北足球俱乐部)、代纪玲(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黄盛华(广州城足球俱乐部)、付强(昆山足球俱乐部)、姚夏(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吴海乐(南京城市足球俱乐部)、贾蕾仕(广西平果哈嘹足球俱乐部)、王超(陕西俑士超越足球俱乐部)当选中足联筹备组俱乐部代表。

此后,关于中国足球职业联盟何时成立,就很少有人再提及。

2023年,随着刘奕、陈戌源、杜兆才等中国足协高层官员被调查,中国足球职业联盟的成立更是遥遥无期。

2023年3月29日,在中国足协2023赛季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媒体沟通会上,中足联筹备组副组长、中超公司董事长刘军透露:“备受各界关注的职业联盟的正式成立准备工作仍在积极推进,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8月29日,足球记者赵宇爆料,中足联筹备组副组长,中超公司董事长刘军被带走调查,足协内部已通报。

中超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总共6任董事长,均已涉案。

2024年是中国足球“善后”的一年,不管顺利不顺利、球迷们满意不满意,中国足球之前一些饱受争议和停滞不前的工作还是得到了推进,其中自然包括“管办分离”。

2024年6月29日,足球媒体人李璇称,原中足联筹备组组长史强已经正式调离中国足协,至此,此前中足联筹备组三位重要管理者,除刘军接受调查,郭炳颜和史强已经都被调离。

根据媒体报道,原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在国庆假期结束后前往中足联筹备组,参与全新职业联赛管理机构的筹备工作。

12月19日,在“三级职业联赛工作会议”上,李克敏第一次以中足联筹备组负责人的身份和足协领导一同出席,会议明确中足联即将成立。

2025年1月9日,中国足协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足协主席宋凯再次强调,努力按照时间结点在1月底成立中足联。

(五)

这就是中国足球“管办分离”的历史轨迹和现状,中国球迷翘首期盼30年的“管办分离”终于要到来了。

中国足球职业化会迎来春天吗?

为了实现“管办分离”,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已经“斗争”了30年。

简单来说,“管办分离”的目的就是职业联赛“去行政化”,将权利让渡给中足联,让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好的开发和提升中国足球的商业价值,使中国职业足球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足球职业联赛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基础,是中国足球产业链的源头,只有职业联赛好,国家队才会好,相关的足球产业才会好。

中国职业足球的“管办分离”到底会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变化我们谁都说不好,但“管办分离”是中国职业足球的必经之路。

希望中国足球的明天会更好。

———————————————————————————————————————

我是麦克雷,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足球故事。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