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日报:为何英格兰和德国在大赛表现差别如此之大?

saintkaka22

这个夏天,英格兰U20和德国U21分别夺得世青赛和欧青赛的冠军,两个国家都迎来了一批杰出的青年人才。可在欧洲杯和世界杯的舞台上,英格兰相比德国的表现却差距很大,尤其是02年世界杯以来,德国在世界杯保底战绩都是四强,而英格兰却从未走得这么远过。同样是传统足球强国,为何英格兰和德国在国际大赛表现差别如此之大?

@喏喏小褓呗:这牵扯到一个关注度的问题。英超商业化做得好,球员比德甲更有名气,知道的多了,很多人也就认为更有名气,身价更高的实力更强。实际上,德国实力还是有优势的,真要踢起来,差距就显出来了。

成功的商业化运作,为英超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球星,甚至连保级球队都能拍出千万级别的引援,这也大大挤压了了本土年轻球员上场的空间。反观德甲,受50+1政策限制,经营又做得一般,很多德甲球队(包括历史积分排第三的不莱梅)历史最高引援都不过1000万欧元。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更加重用年轻人实属必然。

日耳曼人本就以强悍,不屈著称,德国队精神属性历来很高,96年在英格兰本土淘汰东道主,莱因克尔也说出了那句“足球就是22人参加,德国人获得最后胜利的比赛”。

德国足球不是没失败过,98世界杯被克罗地亚人三炮炸毁,然后痛定思痛,知道一味坚持传统不会进步。于是建立了更完善的青训体系,对年轻人的培养也注重脚下,这才是德国足球从低谷中崛起之根本。

一组有趣的对比,09年欧青赛决赛,德国对英格兰首发,那场比赛是德国4:0赢了。

德国:诺伊尔/贝克,博阿滕,赫韦德斯,伯尼施/胡梅尔斯,卡斯特罗,赫迪拉/法比安-约翰逊,瓦格纳,厄齐尔。这其中,6位世界杯冠军,约翰逊和伯尼施也转战其他国家成为国脚。

英格兰:洛奇/克拉涅,奥诺哈,理查兹,吉布斯/姆万巴,卡特莫尔,诺布尔/米尔纳,约翰逊,沃尔科特。您印象深刻的有几个?

@一位人:说真的英格兰青训和德国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从青训球员的培养方向就能看出来,大家印象中德国小球员都是颜值爆表的金发小正太,我大三喵就是黑不溜秋的壮汉。玩笑归玩笑,但也从侧面体现出英格兰球员更注重身体素质,虽然足总已经在改革的路上,这批U20也让人眼前一亮,但现阶段英格兰青年球员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大局观,都很难和德国球员匹配,年轻时期还能靠身体素质压制你,等真的成熟了,自己的优势也就没了。

此外,全世界都知道英超有钱,俱乐部也在疯狂买人,挤占了无数能有机会的小球员,本来就技不如人,还不给人家上场背锅的时间,怎么能成为新一代欧洲中国队接班人啊,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

英格兰虽说经济很发达,金融业位于世界前列。但在球员上,他们的出身都算不上太好。大家耳熟的瓦尔迪们,就是这样的。虽然在大富大贵面前,也有人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堕落下去,这十几年大英被捧杀的天才简直不要太多,菲利普斯、辛克莱尔、加斯科因...在名与利面前,人都是脆弱的。而英国跟沉稳老成的德国人比起来,在这方面确实不行。你见过几个德国球员沉迷酒色然后一蹶不振的?道理就在这里。

不过,虽是这样。但这次的U20世界杯,三喵还是给了我们希望。有希望就好啊,我还是支持英格兰。

@内德:因为英格兰的青训走了很多弯路,导致他们现在才开始收获青训成果。

第一次弯路:海瑟尔惨案。惨案之后,英格兰俱乐部被禁止参加欧战,禁赛的那几年正是欧洲足球战术思想重大变革的几年,但是英格兰完美错过了,结果英格兰当时的足球统治思想变成了POMO理论,这个一会儿再说。而且,撒切尔夫人矫枉过正觉得孩子们上体育课都是原罪,所以进行了教育改革。大幅度削减孩子们的体育课,取消了体育老师课外辅导的津贴,再加上舆论引导,导致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去踢球,惨案之后,英格兰全境有超过5000个学校卖掉了自己的体育场。

第二次弯路:POMO理论。上世纪80年代,英足总就出现了一位后来被称为“往英国足球的井里投了毒”的技术总监:查尔斯-休斯。休斯提出了“Positions of Maximum Opportunity(最大位置机会)”理论,简称“POMO”。这项理论主张将每次进攻都简化为三步走:后卫得球之后立刻开大脚到两个角球区附近;接到球的队员传中;中锋接应射门。说白了就是长传冲吊。而且,休斯把POMO理论汇编成《胜利方程式》一书出版发行,而且还强制性地在英格兰各俱乐部和青训营推行这套“能将英格兰足球永远领先世界”的理论。于是,大量的跑不死和工兵型中场诞生,技术、灵性、战术变化都消失殆尽。反正后卫和中场都无须控球和技战术啊,他们只需要负责拼抢和身体冲撞,在进攻中的唯一贡献就是尽可能的骗到角球和任意球。POMO理论直到1999年才被取缔,导致那些年英格兰一直培养不出大脑型的中场,反倒是一大波身体发育领先于头脑的肌肉棒子,在青训营中脱颖而出。受这理论影响最大的,恰恰是80年到90年出生的那批球员,也就是近十年里活跃在世界大赛上的英格兰糙哥。

第三次弯路:英格兰精英学校。1984年,英足总精英学校正式成立。这个学校类似于我们一些奥运项目的举国体制,采取的是精英化培养模式。学校每年投入50万英镑,在全国范围内挑选16名14-15岁的少年天才,把他们圈在一起同吃同睡同训练整整两年。但这种培养方法事实证明并不成功,最终他们一共招了200多人,其只有25%在18岁时签下了职业合同,瞎了很多人才。直到1999年起,青少年足球培训的任务才被重新下放给各个职业俱乐部。

可以说,从2000年起,英格兰的青训体系和战术思想才开始完成拨乱反正,而且在那之后英足总大力建球场、给青训补贴、培养了一大批基层教练提供给孩子几乎免费的足球教育。

如果一个孩子在2000年恰好是4岁,恰好到了接触足球的时候,恰好又赶上了英格兰青训体系拨乱反正,他就能享受到最好的足球教育。2000年4岁,也就是出生于1996年,现年21岁,恰恰就是如今取得好成绩的u20和u21。

真的,这一切并不是巧合。

以后得英格兰国家队,可能会完全不同了。

@安菲尔德的美你不懂:英格兰从青训培养,到上场时间,再到未来发展,可以说和德国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两条路。

首先德国青年联赛主要分四大地区联赛,几乎每个小城小镇都有自己的青训系统,这一点上英格兰做的也很不错。但是在青训培养上,德国球队越来越看中技术,意识等方面,而英格兰依然有很多青训营注重传中和身体素质,这就直接决定了两国青训球员的技术风格。而众所周知,长传冲吊战术早被大陆放弃,英格兰尽管开始了向大陆流的转化,但重用本土教练的体制仍然难以对现今一代球员产生质的变化。

其次,英格兰球员的上场时间难以得到保障。英超自不必提,即使英冠级别的球队,资金力量也是许多德甲球队难以达到的。因此英格兰联赛的球星数量极大,也就自然而然压缩了本土球员的上场时间,更不要说是年轻小将了。

而对于德国球队,许多时候青训就是他们的根基,小将的上场时间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当然,英足总也在改善户口本制度,他们的努力应该也会有所收获。 最后,英格兰的媒体成为了压倒许多天才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时候,小将难以拿出稳定的发挥,而一旦有些失误,在德国或许关注度一般,在英格兰就会被媒体无限放大。对于年轻球员,信心的缺失无疑是最严重的打击,许多潜力股就是被媒体等外界因素磨失了自信,最后碌碌无为。

@奥乔:把这届夺冠的德国U21和英格兰U20相比较肯定有所偏颇因为两者不是同一级梯队,但是把这批英格兰U20球员在俱乐部的表现和这批德国U21球员一年前在俱乐部的表现相比较不难看出,德国U21的队员们在一年前大多已经获得了德甲一线队的出场机会,像魏泽迈尔阿诺德更是已经成为所在球队的重要成员,其余的也大多数得到了十次左右的出场机会,,这些球员所在的球队也并非全是弱旅,德国的年轻球员早早获得了足够的顶级联赛经验,让他们在以后的赛场上显得更加稳健,队内实力也很平均,竞争激烈,年少成名的达胡德也未能在队里取得一个稳定的首发位置,这只u21的成熟和水平可见一斑,相反这只U20英格兰纵使充满天赋,但大多数人只能在所属俱乐部里捞到数次出场机会,这支队伍里的英超球员没有一人在上赛季获得过超过十次的出场机会,更多人只是在英冠英甲拼搏,以本届进球获得者索兰克为例,在切尔西整个赛季都得不到出场机会,最后只能转投利物浦。另外两名利物浦球员奥乔和埃加利亚,奥乔在这个赛季饱受伤病困扰,只为一线队在足总杯出战两场,不然照上个赛季的势头,他很有可能会获得超十次的出场机会,埃加利亚受克洛普喜爱,但终究不能得到稳定位置,对于英格兰球员来说,想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在英超争夺一个位置太过艰难,顶级联赛经验的匮乏让他们显得太过稚嫩,直白来说这一年并不会做出太多改变,大多数英格兰U20球员一年后仍然逃不过在英冠英甲踢球或者在英超枯坐板凳的命运,因为队里千把万身价的球星都争得死去活来,谁会在联赛里给一个毛头小子机会呢,这点从这届英格兰U21阵容就可以看出,沃德普劳斯,雷德蒙德,钱伯斯,霍尔丁毕竟只是少数。相对而言德甲的50+1政策让中下游球队宁愿把机会让给自己的青训小鲜肉,可以说德国队胜在经验而不是天赋。

第二点就要说说德国人的职业精神了,英格兰球员年少成名的谁没有被太阳报报道过几次,夜店,醉酒,豪车,笑气,太多的花边新闻以及随后带来的舆论压力压在他们身上,以及民众对于年轻球员的巨大期望给他们带来太多压力,动不动就杰拉德二世,兰帕德二世,大英帝国未来帝星,稍有不慎就会招来一堆骂名,导致许多球员过早膨胀,长大后销声匿迹,比如当年全英格兰都在追的威尔修斯,终于在今年才登陆英超,和当时媒体对他的吹捧相比,已经是慢了很多了。而德甲的球员敬业,认真,训练刻苦,媒体关注度也不是那么高,低调踢球,认真训练,年纪轻轻的通过不断比赛积累经验,不心浮气躁,球技球商稳中带升。

可以说不同的联赛运营方式,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媒体对待方式造就了一只永远看起来很强大的三喵军团和一只势头凶猛看起来要统治世界足球的德意志战车。

@此间的丶少年:在传媒业极度发达的英伦三岛,有才华的球员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发掘。贝克汉姆参加博比查尔顿挑战赛获得第一名获得去诺坎普参观的资格就有视频资料,这在其他国家是决难实现的。所以球员们往往过早的被场外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分心。要知道,专注是做好一件事最好的品格。

英国媒体独特之处就是仿佛在每次世界大赛的时候,英格兰的国家队都仿佛是世界最强。可是换了3任主帅,还是没有找到双德兼容的说明书。在南安普顿青训营和贝尔同住一个宿舍的沃尔科特,厂迷也很难说出他到底进步在哪里?贝尔可是在热刺之时就能让麦孔吃土的男人,差距已经拉到很大了。英格兰不乏这种伤仲永的案例,厂迷的太子爷威尔谢尔当初也是天才,到现在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成绩。鲁尼在国家队的表现也很一般,英格兰成年队也只拿了一届世界杯,那都是66年的事了。李夏普和吉格斯夜店狂嗨的时候要不是爵爷一顿吹风机,可能威尔士又少了一位巨星,李夏普这位同学早已泯然众人矣。

反观德国,98年和00年两届世界大赛的惨败呢,世纪之初没有领军人物的德国呢?02年有铁血巴拉克,那是德国人才断层的时代,仍然打到世界杯决赛。足协潜心搞青训,很快斯图加特小虎队风暴就席卷欧洲了,那里有如今的拜仁队长拉姆,曾经保持德甲不失球记录的希尔德布兰,固然只有拉姆一人成为了世界级球员。但是06年就让球迷看到了希望,那里有后来的拜仁队副施魏因施泰格,科隆王子波多尔斯基,阿森纳现在的后防支柱默特萨克,不莱梅的弗林斯等等,从06年克林斯曼带队季军开始,到14年世界杯夺冠,德国人告诉我们,需要10年,自从06年开始,德国人就从未跌出世界大赛4强,潜心做事才是王道。德国人严谨踏实的一面尽显其中。

踏踏实实做事,老是吹没任何意义。

展开更多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