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维也纳VS格拉茨风暴比赛复盘:双方采用了什么战术?
本赛季奥超第12个比赛日在两支传统俱乐部之间展开,由格拉茨风暴主场迎战奥地利维也纳。格拉茨人希望巩固他们在积分榜上的领先优势,并继续他们的成功之旅。他们最近从意大利顶级俱乐部亚特兰大身上抢走了一分。另一方面,奥地利维也纳最近几周的状态也在不断上升,十月至今保持不败。这使得两队的首发阵容非常有趣,最终,奥地利维也纳1-0战胜了格拉茨风暴,在获得三连胜的同时送给其赛季首败。
奥地利维也纳选择破坏性战术
如果您看一下紫罗兰队之前对阵格拉茨风暴队的战绩,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在过去五次对阵格拉茨风暴的比赛中,奥地利维也纳全部落败,而且从未找到合适的方法来阻止格拉茨队的激烈打法。无论他们是尝试配合、镜像逼抢还是纵深防守,都无法奏效。这也是因为格拉茨风暴在每场对决中都特别适应维也纳人的打法,同时也调整了自己的阵型以获得进攻机会,尤其是在有球进攻时。维也纳人很少能摆脱困境,甚至找不到解决办法。因此,紫罗兰军团很想知道这次他们会选择哪种方法。
首先,开球前就有坏消息传来,紫白军团的球员多米尼克·菲茨因病缺阵,后防大将加尔旺也不得不退出。队长菲希尔悄然归队,接替了多米尼克·菲茨的位置。因此,虽然球队根据对手的实力进行了调整,但在战术体系方面变化不大。通常的3-4-3从一开始就很少出现,球队形成了明显的 5-2-3,第一道压迫线不应该在前场发动进攻,而是在中圈区域布防,试图切断传入中路的路线。这一次,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进攻压迫,而是更加注重经典的中场压迫。
格拉茨队在开场阶段限制了奥地利队的进攻
开场后,格拉茨风暴在前场的控球率明显降低,这意味着黑色军团实际上只能在前场展开攻势,而无法在前场压缩空间。结果,主场作战的奥地利维也纳队在开场几分钟内就增加了控球率,并不得不对对手采取深蹲战术。按照对阵维也纳人的惯例,格拉茨没有排出4-Raute-2的阵型,而是排出了4-2-3-1/4-3-3的阵型。拉瓦莱和斯坦科维奇组成双六号位,霍瓦特位于前腰位置,前锋由萨卡里亚和塞迪·贾塔分居两侧。选择这种战术通常是为了更好地接近紫罗兰队的三后卫,尤其是在磨合期。从下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奥地利维也纳在进攻中没有像往常一样采用4-Route-2阵型,而是形成了清晰的4-2-3-1对攻阵型。
维也纳人起初试图从后场发起干净利落的进攻,并且非常愿意尝试与格拉茨的逼抢进行博弈和试探。为此,他们将边后卫兰夫特的位置后移,并在前场短暂地组成了四后卫。反过来,他们试图将格拉茨风暴的左后卫施内格从防线拉到前场,以拉开他身后的空间,然后再打入空门。这在理论上是一个有趣的变化,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奏效。主队整齐划一地推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几乎无法突破。
因此,奥地利维也纳在开场阶段打出了很多长传球,而且无法在不丢球的情况下连续传出两三次球。因此,客队格拉茨风暴得以在半场站稳脚跟,并发挥出他们的巨大威力,不断对奥地利维也纳进行骚扰。主队仅用了几分钟就创造了第一次良机,施内格(Schnegg)在后场得球后射门被挡出。
奥地利维也纳打破节奏,为领先铺平道路
开场几分钟后,紫罗兰队的一些球迷肯定感到焦虑不安,因为比赛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激烈程度有时似乎令人难以承受。几乎没有任何进攻可以缓解压力,因此他们只能专注于防守,而这是很难在整场比赛中保持的。有趣的是,他们在十分钟后突然打破了这一节奏,开始从正面向格拉茨风暴发起连续进攻。这让格拉茨队变得有些手忙脚乱,并以高球还击。奥地利维也纳也不时地获得高球,因此他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控球权。这些局部的小成功让他们信心大增,从而进入了比赛状态。
最终,这一刻为比赛的关键一幕铺平了道路。在第14分钟,球队就取得了领先。这个进球的打法非常合理,我们想再次强调其中的许多方面。波特兹曼/尤基奇这对中后卫组合尤其展现了他们的技术实力,并通过两次传球有效地挫败了对手的逼抢。
场景开始于迈斯尔一次冒险但精准的传球,他(用较弱的脚)将波特兹曼踢到了中路一个狭窄的传球窗口:
这是一个危险的场面,通常是格拉茨风暴潜伏的传球点,他们喜欢在这里进行逼抢或设置“逼抢陷阱”。这一区域被定义为绝对的“压迫区”,很少有球队能在这里肆意妄为。然而,波特兹曼不仅在格拉茨风暴两条压迫线的交汇处占据了有利位置,而且由于他的预先定位,他知道自己的队友和对手在哪里,这就是为什么他......
......他保持冷静,采用正确的身体姿势,不仅将球直接传给了尤基奇,而且接触干净利落,还将对手带出了比赛(请注意图片右下方的兰夫特尔)。
然而,这正是下一个危险潜伏的地方,因为格拉茨风暴的双六号位拉瓦莱/斯坦科维奇已经意识到了这一情况,并已经开始向尤基奇移动,给他施加压力,迫使他回传或丢球。但是,尤基奇也能通过预先定位清楚地看到局势,这就是为什么他在接球之前就知道该怎么做,并直接进行下一次传球......
球被传给了自由人队长费希尔,他从拉瓦莱/斯坦科维奇身后突破,现在可以上抢了。如果尤基奇稍稍耽搁一秒,这组双人组合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并且可以拖延进攻。如果波特兹曼没有直接将球传给尤基奇,而是将球带了上去,那么拉瓦莱/斯坦科维奇就能更早地看清形势。但现在的情况是,他既无法接近尤基奇,也无法保护他的后背,只能在原地。尤基奇的传球终于打开了格拉茨风暴的两条压迫线,奥地利维也纳全队冲向格拉茨的四后卫。兰夫特现在在这里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上所述,盯防他是非常重要的。这名边后卫认清了形势,从右侧半场垂直起脚,果断跑向顶端,吸引了后卫线的注意力......
这样一来,后防线上就只剩下格鲁比尔一人,左后卫施内格进退两难。在防守时,他必须重点盯防离球门更近的球员,因为他的威胁更大。奥地利维也纳队长费希尔也证明了自己的水平,他不仅在场上保持了全局观,还用自己较弱的一脚精准的横向传球给了格鲁比尔,后者现在在前场有很大的空间。格鲁比尔本应将球传给自由落体的兰夫特,但他却将心比心,最终因自己的勇气得到了回报。
这一幕绝对可以用“大师级”来形容。奥地利维也纳队主教练维默尔在此值得大加赞赏,因为这种模式肯定是事先演练过的,是专门用来挫败格拉茨风暴队的的逼抢的。从两个六号位的表现、费希尔和格鲁比尔的站位以及兰夫特创造空间的跑位开始,一切都如出一辙。
同时,不得不说的是,这也是奥地利维也纳队上半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由于格拉茨风暴队大部分时间都在前场长途奔袭,加上强大的反击压迫,奥地利维也纳过渡配合仍然非常有限,格鲁比尔和阿斯拉尼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紫罗兰队在上半场就感受到了这种影响,因为黑色军团在本方半场站稳了脚跟,创造了几次绝佳的得分机会,并在迈斯尔和马尔文·马丁斯防守不力的情况下获得了一个点球。然而,由于门将福吕希特尔的出色发挥,这位德国U21队球员不仅扑出了点球,还做出了多次扑救,使球队在半场结束时保持领先。
奥地利维也纳稳住防守,增强信心
重新开球后,维也纳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不可能再熬过这样的半场,他们需要更加稳定的防守,至少要不时地为对手解围。然而,比赛一开始似乎仍将按照上半场的节奏进行。在波尔斯特不必要地丢球后,格拉茨风暴发动了一次反击,塞迪·贾塔远射稍稍偏出球门。然而,格拉茨风暴的进攻频率每分钟都在下降,奥地利队越来越成功地将他们挡在了禁区之外。
中场核心尤基奇再次脱颖而出,他不仅赢得了86%的对抗,还赢得了7次球权。如果格拉茨风暴从奥地利维也纳中场后插上,三名中后卫通常都能及时解围,尤其是马尔文·马丁斯,他对对方前锋的防守非常到位。一分钟又一分钟过去了,格拉茨队不仅缺乏打破维也纳队组织严密的防线的决定性想法,也缺乏最后一击。
客队教练维默尔在60分钟后又换上了两名防守队员:巴尔塔克萨和詹姆斯·霍兰,以便更好地应对定位球。格拉茨风暴的主教练伊泽尔也对此做出了反应,并逐渐增加了风险准备放手一搏,这就是为什么他最初改打4-3-3,甚至在最后阶段改打3-4-3,并派出五名(!)攻击手上场的原因。然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来的结构,并试图强行扳平比分。
然而,这并不足以攻破防守稳定、体能储备更为充沛的奥地利维也纳队的大门。这一点在最后一刻钟表现得尤为明显,紫罗兰队越来越多地陷入危险的过渡局面,错失了几次将比分改写为2:0 并提前锁定胜局的机会。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复仇,而是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每一场对决中,为球场的每一厘米而战,这也是他们能够保持微弱领先优势的原因。
结论
奥地利维也纳在本赛季联赛中首次战胜格拉茨风暴队,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与前几场比赛不同的是,本场比赛紫罗兰队占尽上风,不仅幸运地取得了领先,而且门将福吕希特尔还扑出了对手的点球和几次高难度射门。不过,他们在下半场明显稳住了阵脚,没有给对手任何扳平比分的良机。相反,他们甚至有几次机会可以更早结束比赛。
成功的关键无疑是紫罗兰队强大的中后卫线,由三名中后卫和两名六号位球员组成,他们防守能力很强,通常能在情况危急时临危不乱。但总的来说,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非常守纪律,尤其是在有球的情况下,他们在90分钟内没有失球绝非偶然。此外,在主教练维默尔的完美策划下,他们还打进了一粒精彩的金球,最终实现了掀翻联赛领头羊的壮举。凭借这些积分,球队重新回到了争夺冠军的行列中,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些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