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足球地理:智利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球迷的第二主队

鹰眼看世界 鹰眼看世界

2023年亚洲杯是巴勒斯坦第三次参加亚洲杯。要知道,巴勒斯坦1998年才被国际足联所接纳。1998年之前,巴勒斯坦人的主队,是一支智利的球队:巴勒斯坦人俱乐部。


这支俱乐部自从1950年代完成职业化之后,成为了智利足坛的一支豪门。该队是智利足坛的劲旅,又富有巴勒斯坦元素,1998年之前就是巴勒斯坦人的主队。

今天巴勒斯坦足协获得了国际足联的承认,巴勒斯坦终于可以有自己的国家队参加世预赛和亚洲比。但智利的巴勒斯坦人俱乐部,依然是巴勒斯坦人的第二主队。

亚洲杯足球地理,我们一起走进巴勒斯坦和它在南美的伙伴:智利。

智利50万巴勒斯坦人从何而来

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国籍的人)有1200万。因为巴以冲突,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只有49%,有600多万巴勒斯坦人移居海外。海外巴勒斯坦主要居住在中东地区。

▲海外巴勒斯坦人(2010年代)分布,其中约旦占据大头

中东国家之外,巴勒斯坦人最多的国家就是南美洲的智利。智利有大约50万名巴勒斯坦人,占据智利人口的2.5%。

智利的巴勒斯坦人,多数是基督徒。他们的移民历史,要从奥斯曼帝国说起。

巴勒斯坦地区曾经诞生过影响人类历史的两大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公元8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占据了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逐渐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巴勒斯坦地区虽然伊斯兰化,但基督徒依然占不小比例。这就注定巴勒斯坦是一个四战之地。

尤其是公元11世纪,阿拉伯帝国衰落后,欧洲基督徒发起了十字军东征,意图收复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区在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来回转化。公元13世纪时期,穆斯林夺回了巴勒斯坦。


1517年,巴勒斯坦的主权属于伊斯兰教国家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前身)。 巴勒斯坦的居民呈现土耳其人(伊斯兰教)、犹太人(犹太教)和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存)混居的局面。

奥斯曼帝国占据三大洲之时,西欧诸国开启了新航路的开辟。宗教狂热的西班牙通过殖民战争,占领了美洲大陆大部分领土。

在西属南美地区,西班牙建立了三个总督辖区——新格拉纳达、拉普拉塔和秘鲁总督辖区。在秘鲁总督辖区,西班牙殖民者划分了智利都督辖区。智利都督辖区,就是今天智利的前身。

19世纪初,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遭遇土崩瓦解。其中,西属南美殖民地爆发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南美独立战争。

1818年2月12日智利在贝尔纳多·奥希金斯的领导之下宣布独立。智利第一次出现在世界版图中。


1821年,希腊爆发了独立战争。在英法俄等基督教国家支持下,希腊独立。希腊独立后,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基督徒开始发动起义,希望获得独立。

希腊独立后,奥斯曼帝国对于基督徒的政策收紧。经济上对基督徒增收人头税。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徒占据大约30%的比重,他们成为了奥斯曼帝国主要征收人头税的对象。

不少不堪重负的巴勒斯坦基督徒选择了外出移民。 南美洲是巴勒斯坦基督徒移民的重要目标。他们首选的目标是智利。

因为智利的气候和巴勒斯坦地区比较相似,而且智利可用于地中海农业区的土地较多。

从巴勒斯坦到智利如果走风暴较大的麦哲伦海峡成本非常高。很多贫困的巴勒斯坦基督徒很难承担。

为此,巴勒斯坦基督徒选择了这种方式进入智利:先在阿根廷的港口,例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登陆,从阿根廷翻越安第斯山进入智利。

从185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有大约20万巴勒斯坦基督徒从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移民到南美。智利对于巴勒斯坦基督徒移民持放任态度。

到今天,智利有50万巴勒斯坦移民。这些巴勒斯坦裔,基督徒占大头。

智利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的第二主队

智利巴勒斯坦人俱乐部的建立,源自他们的身份认同。因为一战前的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都是奥斯曼帝国的土地。来自这里的西亚移民后裔一般被称为turcos,即西班牙语土耳其人。

一战时期,奥斯曼帝国站错队,遭到惩罚。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这部分移民越来越不愿意被称为土耳其人。

现代足球运动自上世纪传入南美大陆后,成为了最受南美人欢迎的体育赛事。智利的巴勒斯坦人通过创建自己的俱乐部,要求获得智利移民官员的认可。

1920年8月20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巴勒斯坦人聚居地奥索尔诺自发组成了一支足球队,这支球队的名字是“Palestino Football Club” 。

20世纪30年代,越来越多的智利巴勒斯坦移民“西语化”,他们使用了“Club Deportivo Palestino”的名字,翻译过来依然是“巴勒斯坦人俱乐部”。

成立之初,这支球队只招收巴勒斯坦的智利移民加入其中。

这支球队建立之后,智利 政府对于西亚移民的身份进行修正。他们的身份从土耳其裔变成了巴勒斯坦裔。

1920-1952年,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只招巴勒斯坦移民球员。不仅水平有限,而且长期征战智利的业余联赛。

1952年,巴勒斯坦人俱乐部放开了球员身份限制,允许其它族裔的智利球员加入俱乐部。

巴勒斯坦人俱乐部被智利足协允许加入职业联赛。

20世纪30年代,智利的巴勒斯坦移民(基督徒为主)的地位获得极大提升。他们从传统的农业进军智利采矿业。智利是南美洲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巴勒斯坦移民逐渐从智利的底层(早期政权主要掌握在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移民手里)变成了上层。

巴勒斯坦人财团给予了巴勒斯坦人俱乐部最大的资金支持,帮助俱乐部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巴勒斯坦人俱乐部逐渐成长为一支智利足球强劲的球队。

他们获得了两次智利足球甲级联赛冠军(1955、1978)和3次智利杯冠军(1975年、1977年、2018年)。

随着实力的提升,智利的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在巴勒斯坦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

一战后,英国并不是真心帮助巴勒斯坦独立,而是通过掺沙子、搅混水的方式破坏巴勒斯坦的和平。其中一招就是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即鼓励从巴勒斯坦流亡至世界近2000年的犹太人回归故土。让这里的矛盾尖锐。

二战后,大批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要求在自己祖居地迦南地区(巴勒斯坦,公元1世纪之前,犹太人在这里建国)建立自己的国家。

然而,此时的巴勒斯坦地区的主要居民已经变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大批基督徒移民阿根廷和智利后,巴勒斯坦基督徒比例减少到5%)。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关系日益紧张。

英国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宣布结束巴勒斯坦的托管,直接将巴勒斯坦交给联合国。

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决议,犹太国分得了57%的土地,且主要分布在肥沃的沿海地区,阿拉伯人却仅分得了42%的土地。

阿拉伯人认为该决议偏袒犹太人,一致反对该决议。阿拉伯国家,即巴勒斯坦国没有建立。

犹太人支持该决议,于1948年,建立了犹太国家以色列。

因为土地归属问题,以色列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爆发了五次大规模中东战争。不少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

巴勒斯坦的动荡局势,势必会影响他们的足球。巴勒斯坦国家足球队于1952年成立。因为巴勒斯坦国没有成立,巴勒斯坦足球队没有被国际足联接纳。

此时,虽然智利的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基督徒,巴勒斯坦本地的巴勒斯坦人以穆斯林为主。但对巴勒斯坦的认同,把智利和巴勒斯坦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智利的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在1955年取得了智利足球顶级联赛智利甲的冠军。其俱乐部的队徽、球衣都把巴勒斯坦的“国旗”加入其中。成为了巴勒斯坦人心中的“主队”。虽然,他们信仰不一样。

巴勒斯坦被排除在国际足联大名单之外的近半个世纪里,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就是巴勒斯坦的主队。

1998年,巴勒斯坦国家队被国际足联承认,巴勒斯坦人俱乐部成为了巴勒斯坦居民的“第二主队”。


2003年,巴勒斯坦人俱乐部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俱乐部濒临解散。时任巴勒斯坦主席阿拉法特写信给这家俱乐部,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很多流亡海外的巴勒斯坦人纷纷给这家俱乐部捐款,帮助俱乐部度过了经济危机。

这支俱乐部和巴勒斯坦有着天然亲密的关系,自然而然成为了最不受以色列和犹太人欢迎的南美俱乐部。

2014年,巴勒斯坦人俱乐部的球衣的标号1换成了1947年分离之前的巴勒斯坦地图形状,表达对于巴勒斯坦的支持。

这个地图表达了对于以色列建国合法性的质疑,因此,俱乐部此举遭到了以色列的强烈抗议。

以色列官员多次指出,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将政治代入足球,与政治不干预体育的精神相悖。以色列足协多次给智利足协写信,要求智利足协对巴勒斯坦人俱乐部重罚。

智利甲级联赛努布伦斯俱乐部的犹太人老板帕特里克·基布利斯基向智利足协提出了投诉,说这是对以色列国家的亵渎,也传播对犹太人的仇恨。

巴勒斯坦人俱乐部的主席马苏也不甘示弱,他拿出1947年之后巴勒斯坦被以色列侵占的地图回应,难道不是吗?

最终,智利足协以120万智利比索(约合人民币9400元)的罚单,惩罚了巴勒斯坦人俱乐部。

巴勒斯坦人则另辟蹊径,将1947年巴勒斯坦地图印在球衣袖口上,支持巴勒斯坦人。

2018年,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访问智利时亲自到访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并手持的巴勒斯坦人的11号球衣(用巴勒斯坦领土的地图代替阿拉伯数字1)。

这一照片的流出使得以色列炸锅。以色列要求智利足协严惩巴勒斯坦人俱乐部。智利足协对巴勒斯坦人俱乐部开出了120万智利比索的罚单。

以上两次罚款,不少海外巴勒斯坦人出钱帮助球队交罚款。一些海外巴勒斯坦富商甚至出高价买下这件印有巴勒斯坦地图的11号球衣,表示对于巴勒斯坦人俱乐部的支持。

结语

今天巴勒斯坦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队,巴勒斯坦人俱乐部的球员的巴勒斯坦血统已经不像1952年之前那么纯正,这不影响巴勒斯坦人俱乐部是巴勒斯坦人的第二主队。

因为,这支球队的格言在那:“Más que un equipo, todo un pueblo”,即不止是一支球队,也是整个民族。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