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人都没说是生死战,我们凭什么说?

中泰之战即将打响,国内很多媒体和球迷已经迫不及待地把这场比赛定义为“生死战”了。
动不动就喜欢把“生死战”挂在嘴边的人,往往会成为“死”的那一方,这一点,在国足身上尤为灵验。
40多年来,国足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战”,结果绝大多数时候都“死”了。只有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预选赛,国足在必须战胜日本队才能出线的“生死战”中拿下了对手,那也是中国队唯一一次通过预选赛获得奥运会男足正赛参赛资格。至于2002年世界杯的预选赛,一场“生死战”都没有,有的只是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
“死”的次数多了,球迷和媒体甚至给国足总结出了一条“揭幕战——生死战——荣誉战”的比赛路径。
不过,最初的“生死战”,指的是必须拿下、且对手实力和自己相当甚至强于自己的比赛,比如上文提到的中日之战。如果是拿下关岛或东帝汶就出线,显然不能叫“生死战”。如果不输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也不能叫“生死战”,对此,我们有另一种说法叫“打平就出线”,只不过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也是“死”多活少,具体例子就不用枚举了。
近年来,随着国足实力一步步下滑,随着我们一步步把世预赛第一阶段小组赛打成了“40强赛”“36强赛”,我们对“生死战”的标准一再放宽。到如今,只要一场比赛不是输了也无关紧要,那就是“生死战”。因为我们现在面对任何对手,都没有拿下的把握和必胜的信心。
至于泰国队,虽然我们曾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0:1被对方淘汰,也曾在友谊赛中1:5输得“连脸都不要了”,但总体上来说,我们还是胜多负少的 ,怎么就到了畏泰国如虎、言必谈生死的地步了?
就这场比赛而言,我们的积分比泰国队多3分,泰国队是不是更有理由将之视为“生死战”?
我们的国际足联排名高于泰国队,我们的球员名气和身价也都高于泰国队,纸面实力处于下风的泰国队是不是更有理由将之视为“生死战”?
我们在客场2:1击败了对手,本场回到主场作战,虽然折了武磊、李源一,但多了归化球员阿兰,而且泰国队也有好几名主力受伤,泰国队是不是更有理由将之视为“生死战”?
我们担心本场打平,泰国队最后一轮会在新加坡身上狂捞净胜球,泰国队是不是更有理由担心最后一轮提前出线的韩国队不出全力,与中国队踢平甚至输给中国队?毕竟,他们自己就在客场逼平了韩国队。如果韩国队不胜,泰国队在新加坡身上捞再多净胜球也毫无意义。所以泰国队是不是更有理由认为这场比赛只能赢不能平,从而将之视为“生死战”?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明明比泰国队活下去的机会大得多,但很多人已经开始谈论“死”了。反观泰国队,不管是教练还是队员,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现出了必胜的信念。泰国人都没说这是场“生死战”,我们凭什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