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的科斯塔到底哪里不对

Wedel

客场1-2负于斯洛伐克,博斯克带领的西班牙又一次被推上风头浪尖,而斯洛伐克则举国欢庆,庆祝这场史诗级的胜利。统治欧洲大陆超过6年的西班牙,优势不再,如今老班底纷纷退役,西班牙迎来了过去几年最艰难的时期。

迭戈-科斯塔作为如今西班牙正印前锋,六场比赛不进球,几成众矢之的。而与此同时,科斯塔在马竞上赛季进36球,本赛季在切尔西7轮进9球独占射手榜榜首。与国家队的表现反差巨大。想想他的前任托雷斯,一面在俱乐部屡射不进,另一面在国家队却成为人生赢家,连拿金靴。看到迭戈-科斯塔如今的表现,的确让人非常不适应。

科斯塔自拿到西班牙护照,已经在西班牙有六次上场表现,而这六场比赛西班牙却输了其中四场,偏偏这六场比赛之间,有两场比赛科斯塔缺席了,恰好西班牙都赢得了这两场比赛的胜利(澳大利亚&马其顿)。苛刻的西班牙媒体丝毫不放过这名在巴西土生土长的前锋。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一个在俱乐部大杀四方,自带嘲讽光环的英雄,为何在国家队失去了锐气,失去了锋芒呢?

问题是多方面的。

【科斯塔个人能力毋庸置疑】

人还是同一个人,科斯塔本身的能力绝对毋庸置疑。世界杯时外界对他是体系化球员的质疑,也随着加盟切尔西后的即插即用无缝啮合的表现而不攻自破。

事实上,科斯塔在很多人眼中并没有什么单项能力突出,仅仅是一个进球能力出众的前锋。比之法尔考,科斯塔在定点的射术虽然没那么好,抢点能力也不那么强势,但是无球跑动能力甚至更为优秀。本赛季在英超打入的几粒入球,法布雷加斯传得准传得妙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科斯塔的跑位也十分聪明、飘忽不定。他的射门,无论是定位球抢点,还是穿插跑位,几乎都是在无人看防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一点在英超尤为难得,英式后卫的身体强壮程度,并不是西甲联赛所能比的。英超前锋要面临对方禁区内的肉搏、后卫们不断地犯规骚扰,以及对手的低位防守,即便强壮如卢卡库,也很难在英超禁区立足,足见英超对抗的强度和进球的难度。

说到射术,其实科斯塔的全面性早已得到充分的体现,虽然还没有法尔考给切赫上课那么经典的圆月弯刀,虽然如今也射丢几个单刀和一次门线空门,但是他如今的表现——例如对阵曼城的跑位抢点,还有下半场的中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杀手。正是那种不需要太多机会,只要一给机会,就足以给对方造成极大威胁的前锋。甚至可以说,很多不是机会的球,他也可以使之成为机会。下面视频中这脚中柱,是科斯塔的逆足射门,但兼具力量和角度,可谓如今足球世界最顶级的射门水平。利足为右脚却左脚能力这么精湛的前锋,如今的确不多见了。

而且,科斯塔之所以为鸟叔和西蒙尼重用,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勤勉和态度是为人称道的。他是一个球队利益至上的球员,毫不吝惜自己的身体,比赛中多次利用自己的身体搏得位置不错的任意球,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高嘲讽属性,惹毛对方后卫,甚至会自损八百伤敌一千,换取对方后卫的下场打破场面的平衡。这样的球员,整个欧洲同样是不多见的。

其实,在西班牙国家队,科斯塔这些属性,依然是能见到踪影的。仅仅以对阵斯洛伐克这场比赛为例便可举出不少例子。

下图中与斯特科尔的较量,科斯塔在角球中灵活跑位,又一次获得无人看防下射门的机会。

科斯塔自己带球,晃开对方后卫后射门。

对方严密防守下,机会并不多,但是只要跑出空档,就是一次杀机。

球员还是那个球员,虽然科斯塔的确有伤在身,可是我们也能看到,脚筋受伤的科斯塔依旧打破维拉的大门,对阵阿森纳时他在前场的支点作用也十分明显,下半场还有一次漂亮的反越位进球。可见,科斯塔的伤病对他的影响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

而且,科斯塔身后站着的,也是同一个法布雷加斯,而且在国家队,法科联线的旁边,还是相比切尔西球员更会传球的伊涅斯塔、席尔瓦、布斯克茨,以及科斯塔的老搭档——科克。

问题出在了西班牙的战术体系身上,出在了博斯克的顽固不变,甚至可以说是坐享其成之上。

【博斯克战术缺乏与时俱进的变化】

纵观西班牙的四场失利(荷兰、智利、法国、斯洛伐克),问题恰恰出在西班牙曾经引以为傲的中场上。西班牙国家队的战术,已经跟不上整个世界足坛的改革潮流。

比之四年前,对抗传控打法的防守策略逐渐成熟,后防线站位越来越靠后。摆大巴的诀窍,正是把11名球员排成几条线,拧成一团。破大巴好比一个糍粑,越打越瓷实。面对密集防守,从中路无从突破,因为要突破对方至少三到四条防线。利用边路助攻拉开宽度,虽然目的是希望拉开对方,像擀面皮一样把对方拉开,让对方中路厚度变薄,但反过来,自己一字排开,也是自己中路最薄弱的时刻。反击犀利的球队恰恰利用的就是这点,待到传控球队两个边后卫回不去,通过几脚传递快速撕开对方边路,直捣黄龙。

去年欧洲超级杯托雷斯对拜仁的进球,前年拉米雷斯对阵巴萨的惊人挑射,前年切尔西主场1-0小胜巴萨时,德罗巴的进球,都是这样的例子。空间的争夺正是如此,也许具体策略不同,但手段却有些相似,准确地说,就是在拉开宽度时,一定要抢占先机。

巴萨和拜仁多次在这方面吃亏,不仅仅是对阵切尔西时,他们在分别对阵马竞和多特时,也曾在攻守转换的瞬间,被对方偷袭得手。而3-4-3和5-3-2的又一次兴起,4-2-3-1的衰落,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四后卫的压上

三后卫钻石中场的压上比较

这两张图的对比十分明显,3后卫设置对于两翼的保护更好,而4-2-3-1对于后卫的速度,和6号位的位置感要求更高。

范加尔在世界杯之所以那么成功,也是与这种战术很有关系的。可以看到,这样的战术设置对后卫的保护更好。而且,增强一名中场,中路的控制力更强。两个翼卫的助攻插上,虽然没有边锋位置那么靠上,却更显层次。

4-2-3-1战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每个位置的球员分工明确,思路清晰,但对站位要求很高,中场球员的自由度就没那么高了。传控流打法球队进化为3后卫,主要原因也在于3后卫可以让两名中场的自由度更大。同时由于三名后卫的保护,两个边翼的负担也更小,看似牺牲一人的进攻,实则换取了攻防转换宝贵的时间,尤其是在围攻对方的时候,使得阵容更加平衡。

不过这样的战术变化,在博斯克这里是根本看不到的。哈维、阿隆索、比利亚、托雷斯这一批球员离开,科斯塔、科克、胡安弗兰、阿斯皮利奎塔、席尔瓦这些非巴萨/皇马体系球员上位之后,却看不到任何战术形式的变化,实在是令人费解。

【西班牙中场缺乏层次和变化】

哈维和阿隆索在国家队的退役,对西班牙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其实如今的西班牙中场,每个人都是世界级球员。席尔瓦、伊涅斯塔、法布雷加斯、布斯克茨,各个都是大师级球员。科克在对阵斯洛伐克的比赛中,甚至有140次传球,一个人的传球数量就超过斯洛伐克所有人的总和。但是,西班牙的中场和前场是脱节的,纵然中场有这么多传球,迭戈-科斯塔在中场大师们之前,却是孤身一人。

这也是如今西班牙中场的症结,缺乏层次。看似每个人都是身披盔甲的武士,但面对对方的城墙时却没有任何作用。就好像五个鸡毛掸子,在不痛不痒地给对方城墙扫灰。

对比一下昔日的西班牙进攻套路,会发现,当年犀利的那些杀招,如今已是看不到了。

博斯克在欧洲杯之所以能够卫冕,双边锋内切,10-哈维的前移正是关键。这种战术也可以理解为,哈维前移之后,边路11-伊涅斯塔或者7-席尔瓦内切,跑到哈维原来的位置。

这样的好处,是通过穿插跑动,打乱对方的中路防线部署,如果对手是人盯人防守,这种带动性跑动更具有意义,拉扯之后,一方面带走对方看守6-阿隆索的球员,另一方面,阿隆索也可以很好地找到两个插上的边后卫,这是真正意义的拉开战术宽度。为了增加变化,9号位和10号位频繁换位拉扯,这样也可以压缩对方后腰和对方后卫的距离,给予龙哥传球的空间。

这是西班牙另一种套路变化,10-哈维拉边,从而和11-伊涅斯塔、3-阿尔巴三人构成三角,相应的另一侧,9-前锋以及内切的7-边锋,2-边后卫,甚至后插上的皮克或者拉莫斯,都在禁区内等待左路的传中。

而如今,在边路,法布雷加斯、席尔瓦、胡安弗兰还是可以组成类似的三角,但在他们的另一侧,伊涅斯塔、布斯克茨、科克们还站在30米区域之外。中场尚且如此,更徨论后卫的插上了。整个禁区里只有科斯塔一人在厮杀,传中的落点除非非常准确,否则威胁肯定不大。

这张图更体现了这种拉扯作用的意义所在。如果对方后腰F压上过前,西班牙的9号前锋和10号中场就会得到极其开阔的空间,那么防线被撕碎只是迟早的事情。这也是西班牙前锋的最主要作用(无论是伪前锋法布雷加斯还是中锋托雷斯),即为边路做球和与内切边锋之间完成跑动配合。

而如今,中场完全看不到有层次的推进,这种大范围传球,还以这么少人数进攻,又怎么能取得进球呢?

之所以说博斯克缺乏变化,正是如此。之前成功战术的关键球员,失去过半,却依然坚持原来的战术。长期不依赖中锋进球的西班牙,对于迭戈-科斯塔的使用,仍然沿用当年无锋战术的用法,而不是将其作为中路的支点。中路进攻中,缺乏有层次的插上和变化,科斯塔独自一人在中路,只会陷入对方双中卫甚至双后腰的包围圈,不得不到边路活动。如此一来,他与进球自然愈发愈远。

拉到边路的科斯塔,也很难寻觅到中路的队友,没有队友的插上,他也很难处理皮球。

【传控缺乏爆点,缺乏突破口】

如今西班牙的另一大问题,则是他们的传控太过偏向外围。整体控球的区域,是在对方后腰与前锋之间的区域进行的,这样的传控无疑是不痛不痒的,因为通过传球根本无法渗透到对方禁区。即便球传到科斯塔脚下,面临的也是两层球员的前后夹击,虽然两个边翼不时地插上,但这实际上是一种伪宽度利用。

真正的宽度利用,靠的是一个瞬间速度节奏的加快,导致对方防线不得不后移,从而与他们看守的对象拉开一定距离。而如今的西班牙,可以形成传中,但由于中路球员很少插上,而且球路极易被对方两层防线影响干扰,传中基本没有效果。下图中切尔西为我们示范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宽度利用。

可以看到,科斯塔有充足的空间起脚选择射门。这几场比赛中没有重用纳瓦斯,也是博斯克很大的问题,边路缺乏爆点,缺乏身后球之后的节奏变化,导致两个边路趋于瘫痪。伊涅斯塔和席尔瓦都不属于速度快的球员,很难凭借速度撕碎对方防线。面对密集防守,静态下的小技术很难发挥出优势,他们内切之后反而让中路更加拥挤。

回看往年巅峰的西班牙(图中为对阵俄罗斯),诠释了为什么那时候进攻更加流畅,更加灵活。某种程度上说,如今博斯克对于伊涅斯塔的使用也是很有问题的 ,在巴萨位置靠后的他,被强行放回边路,已经不像之前插上那么频繁,牵扯和突破作用也不明显。这更加导致了如今科斯塔和中后场的脱节。

【结语】

总的来说,科斯塔在国家队的表现,与俱乐部表现天壤之别,根本原因在于博斯克死板缺乏变化的战术设置。最近一场对阵斯洛伐克的比赛,科斯塔已经有很大改观,5次射门每一次都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接法布雷加斯传球的头球,也只能说运气欠佳。和斯特科尔的顶牛,前场的积极拼抢,我们丝毫不必怀疑他的态度。对于科斯塔一人的攻讦,无疑是偏面的。而且,由于个人能力的突出,他在国家队的首粒进球很快就会来临。

现代足球的发展,球队的整体结构和体系协同,相比于球员的个人能力,无疑更加重要。近年来,切尔西的崛起成就了兰帕德和特里,多特的崛起成就了香川、莱万多夫斯基、格策,而马竞的新兴崛起,成就了科斯塔、科克。在科斯塔和科克上位之后,很多人质疑,他们两人无法适应原有的体系,处处格格不入。诚然,科斯塔和科克在马竞,他们的球风是个人的选择,也是西蒙尼球队的需要,他们既是这种体系的受益者,也是这个体系成功运转的主要因素。

任何一支成熟打法球队的兴起,也势必会有一批此体系球员的成长与崛起。对于教练来说,特别是如今趋于改型的西班牙来说,瓜迪奥拉已经远去两年,固守巴萨旧有体系无疑是有问题的,而看菜下饭的能力,也是对于主教练能力的主要考核因素之一。如何使用好马竞体系球员,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而且,巴伦西亚又崛起了。

西班牙如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倒是非常之多。博斯克用人上的犹犹豫豫,才是如今国家队青黄不接的原因。如今两个边路缺乏变化,在此之前,速度更快的纳瓦斯带来的节奏变化,跟许尔勒之于德国是一样的。而中路缺乏有层次地插上,有层次地调度,才是如今科斯塔很难得到足够起脚机会进球的主因。对于这两点,博斯克的工作无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东西。

作者介绍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