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倒塌25周年记:沦落的昔日东德足坛霸主
jayrance
编者按: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东德与西德的分裂从理论上来讲结束了。但是,时隔25年,东德的方方面面远没有跟上西德的发展,足球,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两德统一后,昔日东德的足球俱乐部几乎全部因为种种原因沦落到在德国低级别联赛,苦苦挣扎。本文为您讲述东德足坛昔日霸主BFC迪纳摩的故事,这支球队的起落是东德足球乃至整个地区几十年来巨变的缩影。
德国最著名的俱乐部是如何衰落的?接下来,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10次东德足球超级联赛冠军获得者——BFC迪纳摩的故事。
即使是最健忘的球迷,提起近几年开始复兴的德国足球,也能想起几支德甲顶级俱乐部的名字。比如2013年欧冠冠军拜仁慕尼黑,和他们在决赛中击败的对手多特蒙德,以及2011年欧冠半决赛中的沙尔克04,这些俱乐部都帮助德甲在欧洲重新获得了影响力,让德甲和英超、西甲并肩。
其它德甲强队,比如斯图加特、云达不莱梅和沃尔夫斯堡等对于一般球迷来说也成了熟悉的名字,特别是在德甲比赛也和西甲、英超一样向世界各地转播的情况下。仿佛一夜之间,在几乎被切尔西、利物浦和皇家马德里统治的回报丰厚的足球商业世界里,也能看到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的球衣了。
尽管德国足球处于一个上升期,令人惊讶的是,有一家曾经赢得过德国足球最高荣誉的俱乐部却逐渐销声匿迹了,尤其是这家俱乐部就位于德国的首都,并且过去也是欧洲联赛的常客。
我要说的并不是一个由于负债累累而只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现在已经被遗忘的巨人的故事。它也不是另一个普罗维切利——一家曾辉煌一时,却最终被来自大城市的豪门打压而衰落的俱乐部。相反的,我要说的是BFC柏林迪纳摩的故事:他们极力想要挣脱斯塔西(即前东德国家安全部,译者注)留下的历史包袱。
迪纳摩已经改变了很多,但如果不仔细观察,这些改变很难被注意到。现在,看台上已经没有那么多狂热的球迷了,但这个球场看上去还是跟1988年俱乐部以净胜球优势力压莱比锡火车头队、赢得第十个也是最后一个东德足球超级联赛冠军时一样。

和前苏联时期许多球场一样,迪纳摩球场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多功能椭圆形球场。虽然在2006年,这个球场根据欧足联的规定重新修缮过,球队的历史成为如今唯一遗留下来的污点——它是东德体育的遗迹。现在,已经看不出这家俱乐部曾经的辉煌;如果你清楚它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如何获得的,你就能理解它为何是今天的境况了。
任何一位历史学者都知道柏林在二战后的欧洲所代表的重要政治意义。根据四国联合签署的协议,柏林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柏林墙成了将西德和共产主义东德分开的象征性建筑物。于是,柏林这座城市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政治态势的一个缩影。
两边没有直接冲突,但一场前无古人的宣传战正在进行。任何东西——从体育到音乐——都被当成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BFC迪纳摩就是这么一场宣传战争的产物。
1954年,东德规定,新成立的东德足球俱乐部是反西德宣传战争的重要工具。新俱乐部的比赛必须在柏林东北部郊区霍恩施豪森进行,而那些欧洲重大赛事则是在更大的、离柏林墙只有几米之距的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雅恩体育场里进行。
为了向斯塔西证明自己的成功,新俱乐部不仅仅要给东德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要在欧洲范围内具有影响力——这也被看做是在和意识形态上和敌人战斗的重要一步。为了保证柏林迪纳摩能立刻获得成功,斯塔西将当时最具竞争力的德累斯顿迪纳摩俱乐部的球员强行挖到柏林。
一开始,这个计划很管用。5年之内,斯塔西支持的俱乐部就都升到了东德足球超级联赛,获得了东德杯的胜利。东德当局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然而,就在4年之后,这个梦想就开始破灭了。随着从德累斯顿迪纳摩挖来的球员年龄增大,而俱乐部又没有健全的青训体系,球队出现了新老断代问题。柏林迪纳摩开始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并以俱乐部从东德足球超级联赛中降级告终。
这是柏林迪纳摩第一个时期的结束。为此,柏林迪纳摩在1966年1月重建,更名为BFC迪纳摩,并签了新的球员,并从柏林迪纳摩体育协会中独立出来。这次重生之后被证明是德国联赛最具争议的一个时代的开始。
虽然计划遭遇了失败,但是斯塔西并没有忘记一支东德球队在欧洲足球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潜在政治意义,尤其是在德国这样一个为足球而疯狂的国度里。而且,斯塔西意识到他们在柏林墙两边的足球宣传战争中,已经占了下风。
东边的柏林迪纳摩失败了,与此同时,西德的拜仁慕尼黑则正在崛起。这支球队聚集了包括弗朗茨-贝肯鲍尔、盖德-穆勒在内的西德球星。到1976年为止,拜仁获得了6个德甲联赛冠军中的4个;更重要的是,他们完成了在欧冠联赛中的三连冠。相比之下,东德足球的第一把交椅,德累斯顿迪纳摩,从没进过8强。1974年,他们以总比分6-7输给了拜仁慕尼黑。
仅仅几个月后,东德就在1974年世界杯那场著名的比赛中击败了西德。这场胜利被斯塔西称为“东德体育的凯旋曲”和“对西德帝国主义者的胜利”。但几周后,重整旗鼓的西德“帝国主义者们”就成为了世界冠军。
和西德足球正在经历的辉煌相比,东德足球显得黯然失色;这使斯塔西下决心要改变东德足球的面貌。这次改革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斯塔西一位领导人物,埃里希-米尔克的介入。埃里希-米尔克相信,足球的成功能在体育世界中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不仅仅对东德没有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感到不满,也对地区球队德累斯顿迪纳摩和FC马格德堡在东德足球超级联赛的统治地位感到愤怒。
为使东德足球赢得更多赞誉,埃里希-米尔克开始强制地将BFC迪纳摩推到东德足球的王座上。从1979年到1988年,通过贿赂足球官员和利用愈加壮大的斯塔西的势力恐吓对手,BFC迪纳摩蝉联了东德联赛的冠军。
这就是典型的斯塔西式的干预手段;其它俱乐部的球迷给BFC迪纳摩和它的球迷编了首歌,称他们为“骗来的冠军”。1986年BFC在东德联赛上演了一场闹剧,在最后的角逐中战胜莱比锡火车头赢得冠军,甚至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但是在米尔克的压力下,唯一一个因此事受到惩罚的是裁判贝尔恩德-施通普夫,而BFC迪纳摩继续统治东德足球,直到1990年德国统一。
然而,米尔克可以在东德操纵比赛结果,也不怎么有人敢反对他,但他也无法帮助BFC迪纳摩在欧洲赛场上获得成功。尽管1972年欧洲优胜者杯中,BFC迪纳摩进入半决赛,但它总是被来自西欧其它国家联赛的俱乐部挡在四强门外。并且在欧洲优胜者杯最后的决赛中,也被西德球队云达不莱梅以5-0的大比分击败。
随着德国统一,斯塔西和米尔克的势力也不复存在。BFC迪纳摩又逐渐边缘化了。1991年,俱乐部也曾希望通过更名为FC柏林来和那段具有争议的历史撇清关系。同年,FC柏林被允许参加德国的第三级别联赛,自此以后,这支球队的境况就再没好过。从1992年起,这家俱乐部连续降级到德国的第四、第五级联赛。曾经东德足球的巨人已然没落。
尽管俱乐部曾希望甩开受斯塔西影响的那段历史,但它仍然和那段“黄金时代”保持着复杂的关系。1999年,由于财政问题,FC柏林将名称改回成BFC迪纳摩,希望以此来找回当年的辉煌,从而吸引更多的球迷。
但是,这个计划失败了。2002年,BFC迪纳摩宣布破产。到2004年,BFC迪纳摩才被重新建立,并获得了柏林联会联赛的冠军。而这个时候,俱乐部正遭受巨大的争议。

事情是这样的。2004年德国足协决定引进“杰出的冠军俱乐部”星级制度,即允许球队按获得的德甲冠军数在球衣上印星星,来褒奖那些自1962年德甲成立以来最成功的球队。然而,这一规则只适用于当年的西德球队;德国足协并不承认东德联赛的冠军。
根据这一规定,BFC迪纳摩不能在球衣上印3颗星,代表他们在斯塔西掌权时期获得过的10次东德冠军。当他们向德国足协提出申请时,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于是,俱乐部高层决定自己在队徽上加了三颗星,这也让德国足协很不高兴。
但这件事情很快就解决了。德国足协最终承认了东德联赛的冠军,但是厚脸皮的BFC迪纳摩也招致许多不满。人们认为,与其炫耀那些不光彩的过去,不如努力撇清那段靠斯塔西的恐怖政权和贿赂才能成功的历史。
无论BFC迪纳摩今后如何发展,它都不可能走出曾经被斯塔西扶持过的那个辉煌时代留下的历史阴影。它的存在,也是德国曾经被分割的一个历史证明。
附注1:在如今的德甲联赛中已经找不到前东德俱乐部的身影了,最后一次出现在德甲赛场上的前东德俱乐部是2008-09赛季的科特布斯。
附注2:比较有名的出身前东德地区的德国球员有:萨默尔、巴拉克、基尔斯滕和托尼-克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