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洛奥乒乓球赛制变化:5金变6金利好中国?球员负荷将倍增
邓波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相关赛制在洛杉矶奥运会再次迎来巨变:4月10日凌晨,国际奥委会宣布,乒乓球男团、女团项目取消,2012年伦敦奥运起被“逐出”奥运的男双、女双回归,并增设混合团体项目,之前的5金变为6金,乒乓球项目的重量既东京奥运之后再次得到提升:那一年混双入奥,而国乒在增设混双的第一年就错失金牌,这一遗憾直到2024年巴黎奥运才得到弥补。
5金变6金,利好中国乒乓?
首先给出我的观点:YES,but NO。
YES的原因是,可以争夺的金牌数多了一个,在乒乓球这个中国传统优势项目,冲金点又多了一个。
NO的原因是,双打项目的偶然性要远大于团体,且过去多年国乒对双打项目不够重视(2015/2021等多届世乒赛双打都有跨国组合“联谊”,如马龙/波尔-德国、林高远/张安-美国),统治力也不如单打(甚至就不存在统治力一说),因此男双和女双的夺金概率远不如男女团体。混双入奥第一年,许昕/刘诗雯组合就在决赛输给水谷隼/伊藤美诚,让两位老将以一种极度遗憾的方式结束了国家队生涯。
时间再往回倒,04年雅典奥运上,二号种子孔令辉/王皓第三轮就输给了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的老爷车组合;上届世乒赛,头号种子孙颖莎/王曼昱在半决赛0-3完败韩国组合;2021年世乒赛,樊振东/王楚钦组合在1/4决赛2-3不敌瑞典组合出局,后者又在半决赛战胜梁靖崑/林高远组合,中国队最好的成绩是一枚铜牌,冠亚军分别由瑞典、韩国获得。
男双和女双此次入奥,规则与混双应该一致,也就是说每个协会只能派一对组合参赛,这样对运动员的压力更大,因为不存在“双保险”一说了,决赛也必定面临外协对手,不可能像双打一样出现两位中国球员会师的情况。
混团金牌,可以提前开香槟了?
增设的混团项目,国乒可以说是手拿把攥,甚至比男女单打还稳,这是因为外国主要对手混团几乎都有明显短板:瑞典男线冲击力强,但女线连一流选手都难找出一个;德国男线有多位实力派选手,但女队至今最能打的恐怕还是16年里约奥运就参赛的韩莹,她今年都42岁了;韩国同样是男>女,女线虽然有常年世界排名前十的申裕斌,但对阵国乒主力是一场没赢过;日本男女选手实力还算平均,但男子选手只有张本智和一人算是顶级,但他也是著名“跳楼机”,打的好能一穿二连赢王楚钦、樊振东(2022年成都世乒赛),打的差那可真是谁都敢输。
说回混合团体这个项目,国际乒联对其评价很高,称“这一历史性进展极大丰富了奥运会乒乓球赛事”,并且认为它在洛奥的首秀可以吸引全球球迷关注,还认为这一举措证明了乒乓球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然而从竞技角度来看,混团的精彩程度可能没法与男女团体相比。2023年混团世界杯问世,成都主场办赛,各国还是比较给面子,派来了大部分主力,也有不少噱头十足的对决,但总的来讲更像是友谊赛,球员们在场上的状态都很放松,并不像参加三大赛那样紧张。
日本混双组合两人加起来只有32岁
到了2024年,各国出于各种原因普遍没有派主力参赛,来的大多都是年轻球员。以日本为例,张本智和、张本美和因为参加日本国内T联赛没有报名,参赛的连二队都不算,可以说是3.5队吧,19岁的赤江夏星、17岁的面手凛、15岁的川上流星等人组成的日本队最终仅排名第5,还要在中国香港、罗马尼亚之后,其不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相比之下,男女团体赛上日本、韩国这样的队伍对国乒还是可以造成很强冲击的。2024年釜山世乒赛,国乒男团3-2险胜韩国、女团3-2险胜日本,悬念都是保留到了最后一刻,国乒一度是被逼入了绝境,这样的场景在混团里恐怕是没机会出现的,这枚混团奥运金牌说是国乒特供简直毫不为过。
增项不增人,球员变牛马
在项目增加一个的情况下,洛杉矶奥运会乒乓球项目86个运动员的配额并没有随之增加,每个国家奥委会男/女参赛最多名额还是3个人,这就导致运动员兼项(一人参加多个项目)成为必然。对于运动员来说,赛程密集程度可谓倍增,对老将们尤其不友好,对于实力不够强劲的外协来说,战略性放弃某些项目、专攻擅长项目恐怕会成为必然会采取的策略。如果我是瑞典主帅,肯定会放弃混团,在男双上赌一把。如果我是日本主帅,那估计会在女双上倾注更多资源。如果我是韩国主帅,那必然梭哈混团:只要不和中国队分到同一半区,杀入决赛的机会就相当大,别的不说,如果真能拿牌,免兵役的三位男选手估计会把我当祖宗供起来(开玩笑)。
对于国乒选手而言,洛杉矶周期的局势也一下子有了巨大变化。原本国乒本周期的形势已经比较明朗,蒯曼/林诗栋是混双项目几乎唯一的选择,蒯曼也因此在女队第三人的争夺上处于领先位置(孙颖莎、王曼昱是前两位)。男队方面王楚钦、林诗栋领衔,第三人的争夺则相对不明朗。梁靖崑虽然双打也拿过一些成绩,但是“双打黑洞”绰号并非空穴来风,考虑到年龄他能否保持状态也是一个疑问。向鹏虽然刚刚拿了一个冠军赛冠军,但是稳定性还是太差,想成为绝对主力还需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是男队还是女队,双打的重要性一下子被抬高,以前可能只是为小将创造上桌的机会(比如蒯曼,以及之前的林诗栋,还有更早的王楚钦),现在则成为了必备品。
即使是绝对主力王楚钦、孙颖莎他们,也有了更多头疼的事情。在巴黎奥运之后,王楚钦曾经明确表示希望更多专注单打,冲击单打项目的荣誉,他和孙颖莎在巴黎奥运之后也基本没有再搭档,只在去年的混团上搭过几次。但现在看来,无论混双是否参加,考虑到双打和混团,身为目前主力中唯一左手的王楚钦都不可能完全专注单打。孙颖莎去年亚锦赛因为伤病退赛,也是因为密集赛事积累了疲劳和伤病。女队另一王曼昱此前也屡屡被伤病困扰,对运动员来说,洛杉矶周期更重要的可能是保证身体的健康和体能精力储备,教练组也要比以往更头疼配对的策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