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先生&“塞”先生
这篇文章的由来是看到前几天恩加德乌续约的消息,过去的半年内恩加德乌的合同问题一直是待定的议题,如今阵容完整,这也意味着国安在本赛季的阵容大概率不会做变更(古加也在推进续约事宜),这对于阵容的稳定性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先来说说”德”先生。恩加德乌现阶段续约对国安来说是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总结来说最重要的两点:
1.保证了后场的破坏力
2.保证了现有阵容熟练度的完整性
因为前段时间恩5被开会后场玩火的次数过多,有小部分舆论是认为恩加德乌这个点应该被更新换代,所以借着这次续约要稍微发散两句。
恩加德乌的强项是什么?扎实的防守技术、经验丰富的对抗争抢能力、极强的身体素质和移动能力。
强度高如英超,这赛季的主线也是【后场破坏力】,顾名思义,后场的破坏元素是成绩的基础保障。举栗子,萨利巴、加布里埃尔之于阿森纳,穆里略之于诺丁汉森林,科纳特之于利物浦。除非你的中场有足够强的破坏能力且兼具技术,像纽卡,抑或是足够强的技术兜底,像巴萨。现代足球产材质量普遍下降,部分联赛青训同质化且攻守不均,遇到应变能力和防守训练没那么强的教练,会统一性出现以防守为主的堆人和跑动量堆叠,首先累的就是后场。后场破坏力,是在进攻不畅时保证一切的基础,也是在局面失控时的保障。恩加德乌在国安阵中就是这样的定位。
22-23赛季三冠曼城基石是后场的三把铲子:左阿克 阿坎吉拖后 右沃克,以三位拥有极强移动能力和破坏力的技术型后场做为底座,但仍然是破坏力>技术。
但,我们要记住,我们踢的只是中超,一个强度更低、技术更一般、压力下&非受迫性失误都更多的联赛。因此,在中超的环境下,力量元素的重要性是远高于技术元素的,上赛季初的展望中,我设想过左中卫李磊的可能性,但苏先生的三中卫缺少后两线的轮转,影响了边路和中路的联系,在大量比赛中打成大圈,因此那一套以三中卫落位为主的防守姿态的低效传控效果并不好。好在及时变阵四后卫,以后场双外援破坏力为基础,撑过了大部分时间。
上赛季后半段四后卫这一段时间的后场结构,我其实想对比一下亚冠冠军赛季的浦和红钻,也是以外援双中卫打底的阵容:亚历山大·舒尔茨&赫伊布罗滕,但国安的结构缺陷更明显。马马杜有球能力糟糕,只能做防守破坏,且不能稳定顶出破坏,因此恩加德乌在需要做大量防守动作的同时,被赋予了更多的后场组织任务。在此阶段,恩加德乌已经展示了自己在做出持续防守动作后缺乏准度的出球准度和僵硬的技术动作完成度。换言之,后场需要补上技术元素,抑或是通过分担防守压力去保证恩加德乌有缺陷的技术能力。张呈栋机能下降,大宝退役,柏杨只能做边置的破坏工作,在受到压迫时因为技术能力的问题只能被迫提速,即无视情景站位的长传。因此,这个冬窗引入吴少聪补充左场区破坏力+一定技术,引入斯帕伊奇补充破坏力和后场出球能力,是思路非常正确的引援。
柏杨的局限性需要上位先发人选,乃比江没把握住左前卫先发机会,李磊需要在翼位和边中卫间摇摆,于是吴少聪的存在解决了左侧的问题。出色的防守意识和战术执行力,以及无压力情况下合理的有球选择,让左路的球路不会出现很大问题。吴少聪现阶段技术尚需打磨,但国安后场现阶段每个人都有技术问题(这里是中超 没有完美的后场技术+破坏点),因此这点慢慢看他的发展方向即可。
斯帕伊奇对于国安现阶段的后场结构来说至关重要。塞蒂恩现阶段在后场训练中仍然存在问题,尤其体现在后两线被攻转守压回非常低位置的时候(参考被武汉三镇绝平的比赛),达万和古加的阅读能力和位置感能够帮助国安限制弧顶和倒三角区域,但出场顺位较低的国内中场在这一阶段仍然无法执行好,或者说塞蒂恩没有训练好这些替补中场的防守意识,无论是先管区域还是先盯人,还是对盲区的观察频率(这部分主要是球员能力的问题,但意识需要多去提升,这是教练的任务)。斯帕伊奇的防守能力有基础保障,他拥有强大的破坏力,也是在中超环境的后场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他的存在可以帮恩加德乌分担防守中的压力,比恩加德乌相对好一点的出球和技术能给帮他分担后场build up阶段的组织压力。但斯帕伊奇现阶段的一个尚未被完全使用的点,就是他的指挥能力。这一点其实你仔细看他在场上的指挥动作,其实是非常明显的,你经常能给看到他在攻转守阶段第一时间做出指挥动作,告知身旁的防守人摇如何协同完成防守,不限于基础的防内防外原则、盯人交人、区域轮转。清楚地告诉队友该做什么,让队友少去想多去做,这对于中超这个级别的联赛来说跟开图打没区别。这样的后场司令台最适合出现在拖后职能上,能够统领大局,实时阅读对手进攻有球进攻方向和无球跑动意图。但,在斯帕伊奇受伤前的有限场次样本中,我们在三中卫体系下无一例外地看到了恩加德乌拖后+斯帕伊奇右中卫的布置,这不是与球员特点相悖吗?并非如此。直接原因就在与后场球路和技术问题,可以理解为木桶效应。因为恩加德乌的技术不足以在右中卫展开球路,因此如果要两位外援中卫同时在场,就只能是斯帕伊奇这个技术相对好传球也更准的右脚被摆到右中卫,一切是为了后场能撑开球路牺牲的。这样的情况,只有让拖后打成向前的自由人才能解,但很容易被针对,且一旦被打反击,两位拉开的边中卫无法及时收紧,因此塞蒂恩没有用类似阿莫里姆在葡萄牙体育使用的那一套居中后卫打自由人的战术,斯帕伊奇喜欢的拖后位置就这么被战术牺牲掉了。后续如果右翼位这个位置得到平衡,就可能让恩加德乌去到相对冒险的右中卫,但现阶段这里就可以展开到塞蒂恩带队的基础逻辑,和这套思路下需要不断平衡的点。
来说说“塞”先生。塞蒂恩建队的逻辑是现代的三中卫。之所以选择三中卫,就是考虑到了中超的球员质量问题。三中卫在防守时有禁区内人数落位的保障,防守的人数能对上,对方双前锋体系下可以两人盯人一人拖后保护身后区域,若是三箭头+内收则可以明确盯人,让后腰负责肋部区域,边翼卫负责边路防守,在现代足球常见的六后卫回防阶段(请参照23/24赛季阿隆索体系下勒沃库森),可以让前场强侧进攻队员回落盯人,限制对手第三人及进攻小组。三中卫,能够优先保证后场的防守人数,弥补中超球员的质量问题,避免出现一人持续单防被对手不同持球队员冲击最终被打出问题的情况,也尽可能避免了一旦一对一防守落败对手将有机会直接转化为有威胁进攻的情景。每位新教练在刚接手球队时,都要从防守优先做起。塞蒂恩选择了多一名中卫的引援思路,又选择了三中卫体系,说明他更相信三中卫结构下的阵容稳定性,一定程度上也让他在防守布置和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为后场人数的增加得以缓解。
到这里应该会有朋友好奇,苏先生不也用的三中卫吗?苏亚雷斯的三中卫体系,在绝大部分情景中,三中卫都是落在后场的,在那一阶段,双中场经常性会与对方的三中场防线对位,防线一旦落回就会被盯人牵制,因此在去年苏先生的三中卫体系下,大量时间处在伪传控阶段,进攻的大体思路是大圈和边路起球,如果不是法比奥足够全面的中锋作业能力,去年国安的进球转化率会更低。当然,苏先生的四后卫体系要好很多,在防守反击阶段的表现也整体不错。
防守阶段站位:(塞鸟位置实际更靠后且居中)
塞蒂恩要求两名边中卫拥有带球向前的能力,两位边中卫在进攻阶段拉开宽度,能够完成有效的边置接球和向前输送,与边中场和边翼卫形成联系。拖后中卫在进攻阶段要负责托起阵型高度,要有在正面受到前锋逼抢压力时将球准确输送到后腰管用脚下的准度。塞蒂恩要求的这一种慢速的、保证控球率的、向前层层推进的进攻模式,对尤其后场的要求非常高。在这一点上,塞蒂恩其实没少下功夫。首先是边中卫的向前进攻参与上,他会让持球侧的边中卫和边翼卫保持相对短的距离,保证球路能够快速展开,通过中卫-边路-中场形成的第三人接球,让球在不同区域快速地运转起来,甚至有快速转移弱侧的进攻选项。为了让这套体系的一侧运行得更加顺畅,塞蒂恩为左路的右脚球员优化了球路。林良铭现阶段已经非常好地完成了塞蒂恩要求的【切入】任务。塞蒂恩在左路之所以从赛季初的左脚边翼卫换成了右脚边翼卫,就是为了保证中路的进攻方向。国安缺少锋线上的左脚将,因此左侧一定是回置的右脚中锋,球路一定是向内的。如果是左脚边路+右脚内线,球路就过长,更容易被截断。因此,古加这名有非常大覆盖面积的右脚b2b被安排在了顺足侧,也是因为他能够撑起中场的纵深,相较于另一侧的达万需要在优先收紧中路的情况下适时向前参与进攻,古加跑不死的特点会让他的位置更偏向于肋部无球的角色,且在大量情景中能够加入边路的进攻小组完成后套。这一点,就让国安偏高的左中卫可以不用比较极端的向底线附近的前插,以至于被打出攻守转换时回追无法限制对手右路的小个技术持球点。林良铭的切入负责的就是内线的球路,如果这个情景出现在中低位,那吴少聪就可以在边路向前给予跑位支援,甚至来到边后卫的位置,保证林良铭切入中路后不会立刻受到三方面夹击,能够找到中路的中锋或是边中场。同时,林良铭能够在进攻阶段来到腹地,古加可以在林良铭内切时作为边路无球跑动的接球点,通过内外线的轮转打破对手区域内的盯人,迫使对手交人的时间,一旦对手反应不及,就有直接攻门或是分边横敲的进攻机会。不难发现,林良铭进攻型边翼卫这个右脚的存在,为国安的左路进攻多撑开了一个进攻线路,避免了左脚球员切入中路后无法直接起球,或是错过很好的射门机会,因为没有足够多的距离进行摆腿起脚,直接向对球门发起进攻。同时,左脚左前卫在边路时,进攻的模式只有绕外侧的塞肋部和起球两个选项,而右脚将可以持球向对手边后卫带球,尝试突破。这也是塞蒂恩在左翼卫这个位置打上林良铭这张牌的直接原因。林良铭自己足够争气,他能够迅速地在塞蒂恩的指导下形成出色的防守意识,作为翼位稳定完成盯人,且能和左中卫形成防守联系,这就是拥有高平台旅欧经历球员在战术素养上突出的能力吧。
聊到左半扇,就必须要提古加。古加也是接下来国安的重点续约对象。古加续约的关键词不是b2b,而是【强度】。古加是国安队中绝对无法替代的一个能够撑起强度和结构的点。不夸张的说,古加一旦受伤,国安的中场到位率在攻守两端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古加并非没有问题,他的缺点很明显,比如他缺少在持续冲刺后发力的精度和力量,以及被诟病的缺少第一时间发现绝佳战机并完成快速关键传递的能力,因为过去的十年时间张稀哲在逆足侧中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我们在出现机会但古加选择降速等阵线落位时,总会习惯性地去批评他延误战机。古加在很多处理球时会有些“不负责任”,这里的不负责任可以理解为【做的不够多】,而且是以外援角度做的不够多,尤其体现在他带球能够撑出的纵深上。古加是一个在持球时无法完美利用空间和打出对手重心再出球的球员,他会非常保守地完成处理球,保证球权不丢失。(下附此前wb我对古加的评价)
那么,古加为何非续不可呢?因为他能撑起的跑动量,能够跟上的比赛强度,以及他非常强的比赛阅读能力下的到位率。在后金元时代,古加这个级别的球员已经是非常高水平的了。他27岁的年纪不会让他在短时间内有身体机能的问题,起码在下一个合同期内,他仍然能作为国安中场稳定出勤的先发球员。可以回想一下,在强强对话中,一旦我们的某个环节断掉,比如后场受到压迫很难出球过渡球,比如前场很难挤开后卫完成接球梳理,比如中场很难完成背转身。在这种时候,就需要一个非常强的点通过无球带出更多的空间出来,能够高于这个比赛强度的球员才能强行打断对手的节奏,或是把节奏抢下来。如果理解不了这句话,可以看一下24/25赛季欧冠半决赛第一回合阿森纳vs巴黎上半场22分30秒前后,在斯凯利强行带球切进内线造出犯规获得宝贵气口的前后,此前阿森纳的被动和此后巴黎进攻开始无法持续压制的现象。古加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节奏撑起来的球员,因为他的体能储备远比我们国内球员和一些年纪上30的外援恐怖,他能做到在这一阶段保证自己的位置不出现问题,他能多跑,那么队友的压力就会被分担。这是强强对话下,古加在强度维持上的重要性,即使是只做横移防守和顶出破坏,古加也能让对手感觉到推进和组织时的乏力,因为在持续的消耗下,对手会出现疲态,而古加几乎不会,因为古加就在自己的既定位置上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防守落位,进攻回到更深位置组织,在球运转到前场后连续冲刺来到肋部撑开空间,把整个结构强行撑起来。为什么国安开局到现在没有在比赛前期因为被动而导致局面迅速失控甚至崩盘,就是因为古加(也包括达万)能够维持住中路的比赛强度,即使被动,对手也很难把雪球滚起来,直到国安通过某一节点关键球员的反扑和发力,把失去的局面打回去。在对手强度相对低的比赛中,古加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古加几乎在每一次进攻情景中,都会做无球冲刺的工作,来到肋部带走对方想要顶出防守限制的防守人,而在攻守转换阶段,你又会看到一个葡萄牙小个冲刺到弧顶处完成拦截和破坏。在对手视角下,这就是一个你打不出体能问题的永动机,即使他不需要带球和过人,他也能通过撞墙和触球跑位完成任务,这样的b2b角色球员,因为中超强度下体能几乎不会让他出现严重疲劳问题,试问这种球员不值得一个续约合同吗?塞蒂恩现阶段认识到了古加在【强度】上的恐怖之处,因此设置了他这样一个绿叶角色定位的不对称中场站位,如果塞蒂恩能够适时地给到古加一些轮休的时间,那么本赛季国安的中轴线将会是非常稳固的。因此我无比认同法比奥的那句话:“人们总是对古加说这说那,结果呢?古加进球助攻了。”,古加为这支国安带来的不止是数据,进球和助攻不是足球的全部,我们不能忽视他在攻守两端作为绿叶角色做出的贡献,这样的付出是塞蒂恩体系能够顺利运转的关键,这样的球员,我们不应该给他递上一份续约合同吗?这并非为古加发声,而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合理全面地看待这位球员,在他延误战机时,我也会表达对他的不满,但当他在无球阶段“做多”时,请大家也要正式他的付出。这是一位职业态度非常好的球员。古加自己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他在专访中提到过他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需要和队友产生联系的“做墙式球员”,他也知道凭借自己一己之力无法把球带出来,他没有比埃拉、巴塔拉那样的小基数能力,但他也在用更多的跑动覆盖去弥补自己盘带小技术的缺陷。作为球迷,我们应该给到古加更多的支持。
从后场说到左半扇,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右侧。国安的右侧区域是目前我认为达到争冠标准所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这点与国安左脚少有关,因此塞尔吉尼奥的到来非常重要,尽管塞尔吉尼奥目前的定位在国安阵中尚未固定。仍然从后场看起,那就是斯帕伊奇/王刚/恩加德乌/范双杰。近期因为斯帕伊奇的受伤,在季前赛出现在这个位置的王刚出现在了首发,在打武汉三镇后半程灾难性的表现后,王刚理所应当地被口诛笔伐了。但我还是要为他说两句话。
在职业生涯后期技术提升的王刚被改造为右中卫,做一个三四后卫切换的不对称处理,这一点说明塞蒂恩的识人比较准。在防守阶段,王刚具有在后场相对好的技术和切进中路的能力,他的机动性结合上技术可以保证右侧场区不会因为对手的紧逼被迫从持球向前的姿态变为护球甚至背身回传,导致阵型塌陷。王刚能够在对方球员上抢时做出相对合理的技术动作,无论是传球还是变向,能维持这一侧的进攻节奏。因此,在斯帕伊奇受伤后,国安右侧场区的后场断的并没有很严重。王刚去年最后一轮哭着说把机会让给小伙子们了,然而事实上,国安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接的了他的板子。在去年苏亚雷斯持续大半赛季的大圈中,右路的后场进攻几乎全是王刚通过带球切入中路用逆足带球&传球后内收跑位再将球传给中场做到的。这一点,只会公式化45°现在重伤的何宇鹏做不到,只会进攻却技术不足且防守技术一团糟的冯博轩也做不到。因此,王刚在这个年纪下被改造位置,我是非常感激塞蒂恩的,因为这是最大程度上使用王刚的一种方式,如果仍然让他在整赛季中出现在右翼卫折返跑,轻则防守问题百出,重则负荷受伤影响职业生涯。但其实也不难发现,即使如此保护使用,王刚在本赛季防守阶段仍然出现了许多选位上的问题,这就是对边中卫位置的不适应。一个从边锋被按回右后卫,又被改造成右中卫的球员,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必然。只是,我们必须思考为什么右中卫现在仍然需要王刚的技术把球路撑开。这里我们必须要提到目前国安问题最大的一个位置,也是我个人认为争冠的最后一块拼图:右翼卫。
我并不是想批评曹永竞,他完全没有这个位置的比赛经验,塞蒂恩用他做客串,而且顺位在出道就在边锋的方昊之上,是有原因的。这个关键词就是:技术。塞蒂恩看重的是曹永竞的技术能力,他能够在边路把球带出危险区域,这就是塞蒂恩想要的。但,国安右路目前存在的大问题就是,曹永竞是一个抱着中路踢球的球员,他在狭窄的空间内无法做到很合理地利用宽度完成向前处理球,相反,他经常性会踢着踢着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塞蒂恩为此还特意让塞尔吉尼奥和曹永竞在右路尝试过内外侧轮转,但塞尔吉尼奥边置效果一般,因为从逻辑上来说,塞尔吉尼奥这个技术点一定是要靠近锋的,因为锋有力量,且法比奥很全能。所以这一点从布置的逻辑上就很相悖,塞蒂恩也没有针对这点继续做预想,这说明了塞蒂恩的识人判断很好。但是,曹永竞现存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防守段。曹永竞的防守可以理解为赌博式防守,一锤子买卖,但防守意识和破坏力又很一般。曹永竞在边路进攻段就肉眼可见的迈不开腿,胯经常被对手对抗挤,重心总是丢,更别提防守端了。我对塞蒂恩的防守训练效果的质疑,就是源于曹永竞糟糕的防守意识。曹永竞的防守动作有大量野路子,仍然保持了一种前场球员防守时的纯真,毫无经验可言,在对抗动作上都存在大量问题,更不要提防守的位置感和对盲区的阅读了。因此,国安的右中卫在防守阶段要大量外扩,帮右路兜底,那么在进攻组织阶段,做传球变向这样的精准度也自然也会有问题。这其实就又回到了之前说的,恩加德乌这个有明显缺陷被强行用成技术点的角色,如果你在防守阶段让他一直做破坏,那就不可能保证他有球阶段的精度。曹永竞现在两难的境地就是防守阶段空跑大量体力还稳定失位,进攻阶段因为持续的回防做盘带的质量也下降,在这样一个不熟悉的位置就是如此挣扎。塞蒂恩把方昊顺位放在更低是有原因的,因为方昊的防守意识和防守能力跟曹永竞没区别,而且方昊的技术比曹永竞差的多,只有直线冲刺能力强,故作为后半段的替补冲阵使用。这个位置的问题在于,没有合适的人可以使用,塞蒂恩现阶段尝试把曹永竞的职能调到内收型边翼卫上,但碍于没有左脚右边锋类型的球员,国安的右侧进攻也只能靠右中卫在进攻阶段形成右后卫插上背套+中场右倾的方式,通过额外多一人打出的小组进攻让进攻的高度推上去,但也基本转化为了传中,有少部分情景第三人的支援会打破对手区域内的盯人,肋部有进攻机会,这也是目前塞蒂恩想看到的右路进攻效果。但这样的布置意味着右路过载下体能强度的问题,右中卫折返距离过长,且很容易被对手在左路放逆足侧支点/小技术突前针对,通过长传和绕外侧的直传打到国安右中卫失位的这片区域(打大连英博的前10分钟这场就已经出现了,非常非常明显的针对)。因此这一侧可以说是一种妥协,但需要不同比赛的不同强度布置,如果这一套战术一尘不变,人选也更替的不够及时,很容易出现伤病潮。但现阶段塞蒂恩在用人尝试上非常大胆,也大体保证了球员的身体状态,在一周双塞的情况下,也保证了轮换的力度,这一点我对塞蒂恩非常非常满意。
塞蒂恩在轮换上的力度同样体现在前场,我们最后来讲讲这个部分。国安的双前锋配置会落回到前场双力量点而非拖后+突前的组合,除非对手太弱。这是我在本赛季开赛的前两场下的判断。事实证明,张玉宁+法比奥的配置在关键战中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一定是双力量点?因为中场技术的问题。达万并非技术出色的全能8号,他更倾向于补位和移动破坏的6&8号摇摆位,而古加小技术是他自己都承认的不足。因此,单靠塞尔吉尼奥这一个技术点,是不可能撑得起来中路的纵深的,阵型势必要塌陷。因此在中轴线的逻辑上,一定会回到双拖后前锋的配置,或者你把他理解为3421,是一线上的中锋持续回到二线。国安现有的锋线人选,在中超的大环境下,双拖后就意味着力量堆叠,这一点塞蒂恩看的很准。因此,塞蒂恩让张玉宁上二休一,让他的组织位置回到非常低的中场位置,既控制了张玉宁的比赛强度,也保障了中路有稳定的力量兼具技术元素回到中场旁边,形成三名中场站位下的联系。法比奥在球来到中场时也会扛着盯防的防守人打拖后职能,通过位置的回落让另一位前锋或是前腰这个位置的机动性记性前插,形成轮转,去把握对手盯人顶出尚未收紧的这个二空,也就是反马蹄形下的空位。双前锋互相分担对抗,轮流解决球路问题,让其中一人不会在非常早的时间点就陷入体能瓶颈,或是在需要他终结时因体能消耗问题导致发力不足。而且,张玉宁作为大拖后提前预支的体能,可以在后手牌上用拖后+突前的换人完成另一套锋线体系的接力。塞蒂恩是一个在五换使用上非常不错的教练。双拖后中锋的力量元素,能够帮中场补上技术,通过位置的回落,保证中路不会丢失球权,得以再把球分到边路。同时,双中锋保证了当后场被逼抢无法地面短传出球时,能够通过直接长传的方式,让双中锋利用卡位争抢一点,为二点反抢创造更好的机会,准备直接通过前两线的攻守转换向对手腹地发起进攻。塞蒂恩本赛季已经展示了他并非一味要求后场build up,他给到了后场中卫起长传找中锋的选择权,像打天津那场非常倔强的后场组织到死的低效控球,现在也没有再次在非领先情况下出现了,这就是很好的一步。
塞蒂恩带这支国安选择从后场架构起来,就是看中了中超环境下控制力的重要性。避免熵值过大,避免混乱情况频繁出现,保持控球率减少可犯错的回合数,这是西班牙老头的建队理念。我们会时常抱怨比赛领先后节奏慢,但到赛季后半程那些踢高强度逼抢队伍开始出现陆续伤病时,我们就会通过这种比赛强度合理的控制,有更完整的阵容和更好的身体状况,肌肉负荷的情况也更好。现阶段塞蒂恩只要不要求在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后场传控结果导致了被对手高压盯人,中卫直接出现失误被打出转换进球,我就能接受他现在的战术结构。因为这确实是一种最稳定的比赛方式,中超是不存在非常非常强防守训练的低位球队的,中超的防守阵型在大多数时间只是堆人和全员回防,除了跑动量就是人数,如果能进行合理的、持续的、立体的进攻消耗,兼具起球和肋部进攻,对手很难保持一整场比赛的注意力,一定会在防守时出现差错。传控不代表着无意义的大量传递,而是有目的地去调度对手的防守体能,防守阵线的整体移动一定比你持球区域的移动更累,因此现在的国安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扔掉这样的传控,而是如何【更高效地把握对手的气口】、【如何在慢速传导中更高效地进行进攻的提速】以及【如何有人能及时敏锐地察觉到己方队伍的气口】,通过阶段性的后场传递和脚下控球,让队伍获得宝贵的喘气时间。气口是传控极其重要的一点,在对手最难受的气口间进行连续重击,在己方最疲惫的时间点保证控球来进行低强度跑动下的体能回复。这一点,塞蒂恩目前做的好不够到位,经常会出现连续进攻上头结果被对手打出反击被连续反推三四十米,或是自主控球时间过长没有变速的想法,导致对手反而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这一点,可能在斯帕伊奇回归之后会好一些。现阶段,塞蒂恩只要尊重足球事实,在对手低位落位时多起球进行有效消耗,在对手前扑可能导致被打反击时避免后卫危险控球直接长传找锋线,那就是非常合理的一套战术思路。我对目前国安的情况很满意,我们这赛季到目前为止,在伤病潮情况下,是展示出了以争冠为目标的比赛内容的,那么我们也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的目标,对我们球迷来说,也是这样。
现阶段,我们需要给塞蒂恩更多的耐心。塞蒂恩能做到让柏杨有肉眼可见的进步,让范双杰这位小将缺少一线队比赛经验的球员迅速明确自己场上定位,通过短短两场比赛就能适应比赛强度,让国安的这套在中超很难顺畅运转的三中卫体系有着非常明确的进攻套路,这都证明了塞蒂恩扎实的足球知识储备和过硬的训练能力(除了防守)。
许多国安球迷想看的那种持续的压制,向肋部的提速,这种是需要牺牲更多体能的传切,而非塞蒂恩想要的这种相对平衡的传控。高强度的传切会带来许多伤病不确定性,但也能带来更高的进攻效率。传控虽然缺少了进攻的回合数,但在大部分时间保证了下限。足球战术本身就是有舍有得,我们无权去让塞蒂恩改变他的战术逻辑,只要他目前的体系足够合理,能稳定带来分数,我觉得就是能接受的。联赛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在开局做的还算不错,接下来我希望塞蒂恩能有对右侧体系更深层的优化和细节的布置,以及在防守端有更好的训练效果。加油吧,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