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兰德回归却被降级队逼平,瓜迪奥拉又被自己的幽灵所困扰

写球的牧子 写球的牧子

足总杯决赛之前,曼城收获了不少好消息。

受伤已久的哈兰德终于得以复出,而罗德里也恢复了训练,这不仅提振了曼城的士气,也让曼城在赛季末的冲刺期有了更多的阵容选择。

然而,随着主力前锋的回归,曼城此前收获5连胜的战术体系,势必也要因此发生一点变化,不是在这场,也会是在足总杯决赛。

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思虑再三,瓜迪奥拉决定在这场比赛做一点变化,让球员找一找状态的同时,也看看自己的老方法还管不管用。

然而,在这场并非无关紧要的比赛,曼城掉了链子。

此前5场比赛,曼城之所以能打出很好的表现,一大原因确实是瓜迪奥拉做出了不少改变。

体系上,整支球队确实出现了4222的倾向,双中卫、双后腰之前,边后卫和边锋共同承担拉开宽度和肋部穿插的职责,然后在中路辅以马尔穆什和德布劳内的组合。

而且在这个体系中,年轻和当打球员众多,中场素质拉满,跑动能力回升,这让曼城可以达到瓜迪奥拉的控球要求,重新掌握了场上的大部分球权,而在这个基础上,马尔穆什、德布劳内都有拉到边路的能力,边后卫也有冲击肋部和中路的自由活动空间,整个进攻就会显得线路很多,变化很多。

尽管你很难在这个5连胜期间,找到一个特别显眼的关键球员,但在整体层面,曼城确实出现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然而在这场比赛,哈兰德出场,占据一个突前位置的同时,福登也随之上场,阿坎吉回归的情况下,格瓦迪奥尔又出现在了左后卫的位置上,右后卫努内斯也被里科-刘易斯所替代,整个体系看起来还是4222,但很多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开局阶段,曼城好像踢得也还可以,比如德布劳内这次穿插右肋后送出传中,好像和之前也差不多:

包括在任意球环节,也有过这样一次威胁:

但球迷们都能感觉到,面对南安普顿的龟缩防守,曼城依然牢牢掌握着球权,但和此前相比,进攻中的变化大不如前。

首先,当然是哈兰德的出现,让变化出现了最明显的削减。和马尔穆什相比,哈兰德自然会更固定在前场中路,阵地战中参与比赛的方式不多,毕竟他这么大的个子,动起来,包括回撤和反插都不会像马尔穆什那么频繁。

而且,哪怕哈兰德偶尔有在肋部接脚下球的时候,但他的触球能力也很难在如此狭小的环境里打出内容:

这次肋部串联格瓦迪奥尔,思路其实很好,格瓦迪奥尔可以不停球直接横扫门前,但哈兰德需要两次触球和一次半转身,才能把球串出去,越位就变成了大概率事情。

换做马尔穆什的话,这一脚可能就可以用脚后跟或外脚背一次处理完成了。

 

这样一来,哈兰德实际上就只能等传中,而曼城的传中,或者说瓜系球队的传中,又不会像常规球队那样强调线路和球速,从而以制造禁区内的混乱为首要目标,他们总是会倾向于直接传给禁区内最有威胁的球员,所以经常会出现又高又慢的传中球:

包括阿森纳在传中时,总是会倾向于找赖斯或梅里诺,切尔西之前变成类似的传中大队,其实都是一样的问题。

因为你要找后点或哈兰德,其实对手大概也知道,这样一来,即便点上再有威胁,也不会很难防守。

 

哈兰德被固定住,其他位置的变化也被削减。

此前的比赛当中,边锋和边后卫的突破和冲击能力是非常清晰的,多库、萨维尼奥、奥赖利和努内斯,四个人尽管不会都一起上,所以当时体系内还要容纳京多安等人,但哪怕上了其中的三人或两人,给球队在进攻端的支撑都是不同的。

而在今天,大量的阵地战环节,中路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左路的格瓦迪奥尔难有发挥环境,右路的里科-刘易斯多以内收和打小球的思路为主,给对手直接制造的防守压力就大大降低了。

 

包括今天首发福登,却让他先打在顺足侧的左路,其实都是让人比较费解的思路,这使得福登难以和同为左脚的格瓦迪奥尔形成配合,自己在这一路也难以轻易起脚。

或许,瓜迪奥拉想的是这一球的内容,福登左肋左脚传中,然后寻找后点的哈兰德:

但这样的进攻只出现了这么一次,反而像这次进攻里,格瓦迪奥尔通过拼抢打出了局部的时间差,但福登也只能横传:

所以在整个上半场,曼城最有威胁的两次进攻,实际上是德布劳内和科瓦契齐的两次带球冲击,实际上就凸现了整个体系在进攻中的滞涩:

所以你可以看到,瓜迪奥拉这一场的首发思路,确实是围绕哈兰德在打造,福登和德布劳内都在顺足侧,球队也多次尝试瞄准后点的传中球。

尝试着在足总杯决赛前给哈兰德找状态,应该就是瓜迪奥拉在这场比赛的一个重要目标。

这一点倒是无可厚非,毕竟足总杯冠军是这个糟糕赛季的一个重要的遮羞布,必须要拿下,但与此同时,曼城的欧冠席位也并不保险,领先身后球队的积分优势并不多,这场比赛其实是不能完全当作战术实验的。

所以,上半场的问题还是对之前的体系调整的脚步太大,上哈兰德,给他找状态没有问题,但马尔穆什、边锋球员、奥赖利和努内斯不能全都一起调整掉,总要保留一点之前的正确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说,瓜迪奥拉很可能是在观察自己之前几年的战术体系是否还有最后一丝起效的可能性,而从这个角度发展下去,你可能才能理解他的调整为什么来得犹犹豫豫。

上半场打得相当糟糕,只有球权,难有威胁,调整势在必行,甚至直接推倒重来,彻底回到此前的体系都是一个可选选择,但瓜迪奥拉只换了一个多库。

所以,瓜迪奥拉大概率还是在脑子里天人交战,毕竟对手只是已经降级的南安普顿,但问题在于,这不是曼城的主场。

所以下半场回来,多库登场,麦卡蒂下去,福登则回到右侧,进攻套路还是老样子:

但回到逆足侧的福登至少有起脚的尝试了:

当然了,最为关键的还是多库,他的爆发力决定了南安普顿很难能限制住他,所以需要更多防守倾斜,这一个单点让整体有了一些起色的可能性:

至少不用老家伙们选择费力突破,从而只造一个犯规了。

然而,整个调整的步伐还是不够大,也不够坚决,毕竟多库有能力,也有自己的不足,他的突破很有效,但突破之后的效果并不稳定。

而且南安普顿在主场对阵曼城,已经降级的情况下也没有什么想赢怕输的包袱,瓜迪奥拉在60分钟没有后续的跟进想法,反倒是南安普顿用换上替补加强了进攻投入,在主场打出了一些内容。

反倒是在这个时候,曼城有了这场比赛罕见的守转攻的机会,所以反击上线,但也没有抓住宝贵的空间和机会:

然而随着南安普顿的替补效果缩水,包括被打了两次回头之后,整个阵容重新缩回来,曼城就只能重新在阵地战打传中:

幸亏在比赛末段,瓜迪奥拉上了马尔穆什,由他在阵地战和反击战中各造一次威胁,让曼城在这一场的错误答案之外,看到了一些改正的办法:

只不过,这场比赛就只能付出平局的代价了。

 

所以,该如何评价这场比赛呢?

从思路上来说,主力中锋刚刚伤愈复出,在关键的决赛下周末就要开打的情况下,给他找找状态,不能算错。

甚至说,再重新试一试原来的老体系和老办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如果还有一些可能性的话,这个夏天的重建力度就可以适当收缩规模,不必显现出非买人不可的样子,进而在转会市场挨宰。

别忘了,这将是瓜迪奥拉和新总监合作的第一个夏窗,效果如何,确实是球迷,也是当事人需要打一个问号的事情。


问题就在于,这并非是一场可以纯粹拿来做实验的比赛。

欧冠席位并不保险,曼城的每场比赛依然都需要拿下来,否则的话,曼城的引援效果也要因此打上更多的折扣。

所以,毛病不在比赛目标和比赛思路,或者说大头不在这里,而在于调整的决心。45分钟换一个人,70分钟区间换两个人,马尔穆什直至80分钟区间才上场,在客场,在更多对方球迷的鼓噪下,这些调整的起效程度确实会发生今天这样距离绝杀差了一点的情况。

需要3分,却只拿1分,遗憾和愤怒就难以避免了。

当然了,天还没塌。

足总杯冠军收入囊中,包括剩下的比赛拿满分数,欧冠席位还是有希望的,只不过瓜迪奥拉确实不能再犹犹豫豫了。

或许老体系和老办法仍有希望,但曼城在这个赛季确实不能再刻意选择走钢丝了,新体系和新办法会有阵痛,但老体系和老办法迟早都要画上句号,不是这个赛季,也会是下个赛季。

长痛不如短痛,晚痛也不如早痛,所以瓜迪奥拉该跟自己的幽灵说再见了。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