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赛季曼联总结:“好日子”真的要来了吗?

写球的牧子 写球的牧子

最后一个主场,本该是曼联将欧联杯奖杯带进老特拉福德的时刻,但整个赛季受尽折磨的曼联球迷,只能用一场多打一人的主场胜利来结束痛苦。

英超联赛第15名,欧联杯亚军,足总杯16强,联赛杯8强,没有一条战线上的成绩令人满意,尤其是联赛战线,直接创造了英超联赛成立以来,曼联的最差排名。

如果说上赛季的第8名已经非常差劲,靠着最后击败曼城的足总杯冠军才算勉强过关,那么本赛季,各方该如何解释呢?

时至今日,管理层屁都没有放一个,阿莫林在比赛结束之后向球迷道歉,并且表示:“六个月前,在我执教球队的3场比赛后,2胜1平过后,我对大家说,‘风暴就要来了’,今天,在这个灾难般的赛季结束之后,我想告诉你们:

‘好日子就要来了’。”

然而,人间万物从来不是那么顺理成章的。

否极当然会泰来,但你又如何知道当下真的到了不会再差的否极呢?这一点,无数在A股市场以为自己抄到了底,却只是抄到了半山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理论简单,实操难做。

就像,刚刚过去的这个赛季一样。

 

去年7、8月,很多曼联球迷都觉得新赛季的球队即将起飞,新管理层在对比下显得专业十足,引援目标更是个个名声震天,争四看起来就是手拿把掐。

可是,季前赛的磕磕绊绊早已预告了赛季初的困难。尽管曼联在社区盾杯,利用利桑德罗-马丁内斯打在左后卫,形成不对称思路的模样和曼城拼到了点球大战,但利桑在去年夏天几乎没有休息,这对他已经相当脆弱不堪的身体本身就是一大挑战,而后场6人中,其他5人是埃文斯、马奎尔、达洛特、卡塞米罗和梅努。

我不用说,大家都很清楚这代表着什么样的防守强度。

 

于是,新赛季的第一场联赛,就让很多业内人士看出了端倪。

对阵富勒姆的这场比赛,滕哈赫继续沿用了此前两场比赛对阵曼城的4222思路,拉什福德和阿玛德-迪亚洛分居两侧边锋,利桑回到中卫线,达洛特代打左后卫,新援马兹拉维首发右后卫,而最大的变化发生在突前位置。

和足总杯决赛的麦克托米奈+布鲁诺-费尔南德斯相比,这一场的突前搭档变成了芒特+布鲁诺。

61分钟的出场时间里,我们都暂缺不谈芒特的表现好坏,他只有27次触球,在场上的存在感微乎其微。

至于拉什福德的表现,就不必多说了:

当然了,主场作战,对手只是富勒姆,曼联在惯常的中场失势、防守混乱的情况下,前锋线可以制造出一些机会,但就和此前多个赛季一样,并不能抓住。

那场比赛,曼联是依靠滕哈赫的五换拿下的比赛,新援齐尔克泽在比赛最后时刻打进了绝杀:

比赛结束之后,贝尔巴托夫就表示,他并没有觉得曼联踢得有多么出色,而在进球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同样替补出场的麦克托米奈出现在了齐尔克泽的身旁。

这是麦克托米奈为曼联出场的最后一场比赛,没有进球,但依然显现了他的特点,就像他本赛季在那不勒斯所做的一样。

送别麦克托米奈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猜到了麦克托米奈有望在孔蒂的手下打出出色的表现,但球员已经不想在曼联这艘破船上徒耗年华,俱乐部也有意用他的转会费撬动更多的资金来完成财政过关,一拍两散,受伤的只有滕哈赫。

2023-24赛季,麦克托米奈为曼联打进10球,这是他为曼联效力多年来最好的成绩单。其实,数字仍不足以体现其中的宝贵,这10个进球当中,首开比分4次,反超比分3次,扳平比分1次。

这仅仅是麦克托米奈单点上的作用,和苏格兰人同时出场时,赫伊伦打进了首赛季16个进球中的7球,而布鲁诺奉献了自2020-21赛季以来的最高进球数:15球,只比这个当爹又当妈的赛季少了4球。

所以,当麦克托米奈和那不勒斯被联系在一起时,滕哈赫的坟墓就已经被管理层挖好了,下课的丧钟在那时就已经被敲响。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去年夏天的转会操作。

在2023-24赛季就已经奇缺后卫,用作应急的埃文斯被迫成为出场时间第三多的中卫,再加上瓦拉内夏季离队的情况下,曼联只补充了一个中卫位置上的即战力:德里赫特,8月14日加盟到队。

超过2亿欧元的转会费,30%被用作引进约罗,18岁,刚刚迎来职业生涯第4个一线队赛季,而且还在季前赛期间遭遇跖骨骨折。

万-比萨卡的离队,被马兹拉维顶替,马夏尔的离队,被齐尔克泽顶替,那么乌加特该如何界定?麦克托米奈留下的3000万欧元转会费,很大一部分用来引进乌拉圭人,那么阿姆拉巴特的离队,谁来顶替?

仅仅从人头上,曼联中后场就被管理层又削掉一个即战力,而从技战术风格上,麦克托米奈作为大体格的后上冲击点,更是被管理层直接抹杀。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和主教练合作无间的转会窗口吗?

 

很多人只看到,曼联又花了超过2亿转会费,又引进了2个荷兰人和3名滕哈赫的旧部,就觉得管理层是在支持主教练,却看不到由此引发的战术崩溃。

在单后腰的位置上,在欣赏德容和阿姆拉巴特的短传出球、带球向前的风格下,你觉得滕哈赫会使用乌加特这种中场悍匪型的工兵球员吗?

在中锋位置上,在赫伊伦殷鉴在前的基础上,你觉得滕哈赫能用好齐尔克泽这样以回撤接应的风格吗?尤其是在对阵布莱顿的比赛里,齐尔克泽一直在尝试跑身后,这是将帅之间彼此有所了解的迹象吗?

卖掉麦克托米奈,形同当年没有留下韦霍斯特,这直接让曼联在首发和替补环节都少了一个有力的进攻补充点,这对于瓜系战术来说堪称末日。

因为进攻无力,压力就会开始倒灌,结合曼联的中后场现状,你只能指望上天来救。从麦克托米奈不再上场之后,滕哈赫下课之前,曼联只赢下3场比赛:

战胜南安普顿、巴恩斯利和布伦特福德。

在此期间,偶有一些惊人表现,比如在对阵波尔图的比赛中,拉什福德奉献一球一助:

但对手随后就从他的防区频频起脚传中,让波尔图以3-3的比分保住主场脸面:

没有了进攻效率,你是指望不上北方瓜系教练的防守思路的。

于是,在1-2不敌西汉姆联的那场比赛过后,滕哈赫下课,9轮比赛只拿到了11分。以这个拿分效率,曼联在本赛季也只能拿到46分,比现在只多4分。

所以从多个角度来说,滕哈赫下课都是正确的。

战术上,滕哈赫已经不可能挽救自己,用大统领的话来说,他手上已经没有牌了;管理上,战平波尔图赛后点名批评拉什福德防守不力,后者直接在对阵阿斯顿维拉的比赛中连续踢人,疑似申请红牌下场,更衣室已有分裂和崩溃的苗头。

而从非常规的角度来说,夏窗引援本身就和滕哈赫缺乏合作,俨然就是管理层主导的“年轻化”思路在唱主调,滕哈赫下课只是时间问题。

关键,就是这个时间。

管理层明明可以在上赛季结束后就不再和滕哈赫继续合作,也可以在结果早已注定的10月份国际比赛日期间和他分道扬镳。

但是,管理层解雇滕哈赫选择了当不当,间不间的10月末,夏天赋闲的选项早已名花有主,连波切蒂诺都已经和美国队签约,觉得本赛季还能抢救一下的曼联只能进行强挖,于是挖到了葡萄牙体育的头上。

根据媒体的报导,当时阿莫林就表达了曼联中途改打三后卫体系的担忧,希望今年夏天再来接手球队,但曼联管理层动用了“火车理论”:

火车只停这一次,现在不上车就拜拜。

 

这种谈判办法,如今只剩牌子的曼联也就能用在欺负未经世事的年轻教练的头上了,想象一下贝拉达等人用这种方法去和安切洛蒂谈,意大利老头儿会不会笑破他的大肚皮。

于是,阿莫林这个傻小子来了。

接手曼联前的最后一场比赛,他的葡萄牙体育在欧冠赛场刚刚4-1大胜曼城。

在这场比赛里,曼城其实不乏机会,甚至还有将点球踢飞这样的不走运的表现,所以阿莫林在赛后采访中也诚实表示,“4-1击败曼城是具有欺骗性的结果。我们是五大联赛之外的球队,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踢球,防守,等待反击机会。”

但在这场比赛当中,葡萄牙体育之所以可以大胜对手,和葡体本身的反制能力息息相关,不仅和哲凯赖什有关,也和贡萨尔维斯、特林康和翼卫的表现脱离不开关系:

仅仅这几个位置,就凸显了曼联和葡体之间的巨大不同。

哲凯赖什比赫伊伦大了5岁,数据体重在90Kg上下,由此带来的经验和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贡萨尔维斯只有26岁,身体风格类似加维,显然比布鲁诺出现在中锋身侧更为适合;特林康兼具前锋和中场素质,可以从多方面帮助球队打出反制。

至于昆达这位边锋型翼卫,以黑人球员的爆发力为竞技特点,更是曼联队内完全没有储备的球员选项。

更不用说,曼联还有马奎尔、约罗这样身体素质偏科严重的中卫,左后卫/翼卫近乎等同于无人能打,中后场还有卡塞米罗、埃里克森、埃文斯这样的老将需要谨慎使用,这也是我们对于范尼的临时带队表现很满意,但当时对其长期带队无法表达支持的原因,因为卡塞米罗等人在三天一赛的表现,是无法在铁主力的情况下得到保证的。

在曼联差点毁掉了索肖的风评的情况下,还是给自己留下一些日后可用的名宿为好。

 

所以,阿莫林只能硬着头皮上手。

首战对阵伊普斯维奇,阿莫林便开始改打343体系,人员层面上也选择了当时参加了更多训练课的球员,曼联率先进球,进球的是拉什福德:

但在进球之余,拉什福德作为中锋的接球能力并不能让阿莫林感到满意:

加纳乔和布鲁诺作为中锋身侧的第二接球点,其实也表现一般:

最终,在反制能力有限,而德拉普冲击曼联防线,埃文斯防不住哈钦森的情况下,曼联被对手逼平:

当然了,曼联因为自己的三后卫体系转变而发生适应问题,对手自然也会因为曼联改变体系而发生战术层面的难以应对,所以在曼联的前7场比赛,其实表现都还算是可以。

结果上,4胜1平2负,期间4球零封埃弗顿,还在客场击败了曼城,只是以2个定位球的原因输给了阿森纳,以及在主场2-3不敌诺丁汉森林。

真正让阿莫林对他的体系产生了一些信心层面的动摇,进而开始进行战术变化的比赛,其实是在联赛杯3-4不敌热刺。

 

由于4天前刚刚结束曼彻斯特德比,而且在滕哈赫第一年就不愿打中锋的拉什福德表达了希望离队的想法,加纳乔也因为训练态度问题被阿莫林敲打,所以对阵热刺的这场比赛,阿莫林实际上选择了轮换。

门将巴因迪尔、中卫林德勒夫和约罗、中场埃里克森、前锋安东尼,曼联在多条战线都出现了人员层面的变化,加上客场作战,输球其实是很正常的结果。

其中两个丢球,都和门将脱离不开关系:

而且在进攻端,曼联其实打出了很不错的机会:

哪怕是在0-3之后,曼联通过换人一度追打,将比分迫近到了2-3,这一切都能说明球队的战术依然算是在正轨之上。

但是,这场比赛的后座力很大,不仅基本确定了安东尼需要被租借在外,埃里克森需要谨慎使用的命运,而且在防守端,阿莫林看到了必须要加强的紧迫信号。

在这场比赛,伤愈不久的约罗在右中卫位置上,和队友之间全无默契和协同,让他所在一侧成为了热刺的主攻方向:

这是曼联丢球的一大重要原因,而算上这场比赛,曼联连续5场比赛都出现了丢球。

作为教练,这注定是一个足以嗅到危险的信号,哪怕这场比赛可以被单拎出来接受,但连续不断的防守端错误,是不能被接受的,于是在之后的三场比赛,阿莫林在后卫线和中场线上连续做出调整。

此前很少得到机会的梅努两次首发,中卫和右中卫位置连续做出调整,约罗、马兹拉维和德里赫特都进行了这个位置上的尝试,甚至在对阵纽卡斯尔的比赛里,在乌加特和布鲁诺都停赛的情况下,阿莫林尝试着摆出了卡塞米罗和埃里克森的中场组合。

如此频繁和众多的位置和人员调整,自然让球队没有收获好结果,3连败,一球未进。


对阵利物浦的比赛,停赛球员悉数复出,曼联摆出了一套只有马奎尔和布鲁诺两位30+球员,只有梅努一个防守弱点的首发阵容,客场2-2逼平对手。

随后在足总杯比赛里,只用加纳乔替换阿玛德-迪亚洛,在达洛特吃到红牌的情况下,客场淘汰了阿森纳。

也就是在这两场比赛间,阿莫林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基本要确定主力阵容了,而在整个1月份,曼联也仅仅输给了布莱顿,球队似乎真的在小有波折中,即将重新走上正轨。

然而,英超的繁重程度显然不是一位葡超教练能够理解的,更不用提本赛季赛程任务加剧之后的欧战负担,让曼联在12和1月间打了16场比赛,考虑到本赛季前半程的疲劳积累,改打三后卫之后的轮换能力被削弱,尤其是管理层在夏窗对中后场那不能再糟糕的引援,球员倒下是早晚都会发生的事情。

2月的第1场比赛,对阵水晶宫,利桑韧带撕裂,唯一靠谱的左中卫没有了。

这个单点,在客场对阵利物浦的比赛里打进了开分的第一球,在对阵富勒姆的比赛里打进了全场唯一进球,就这么没有了。

而在这场比赛,曼联不仅折损大将,而且输给了对手,在比赛当中,阿莫林还暴露了识别比赛强度的问题:他将在对阵布加勒斯特星时表现不错的梅努,推到了伪9的位置上。

对于梅努,阿莫林早就给出了他的判断,他肯定打不了双中场之一,这一点是没错的,而队内的人手情况,也的确意味着教练需要给梅努找到一个出场方式,但推上进攻端是错误的想法,这一点是不必用一场真实的比赛来验证的。

其实在那个时候,包括滕哈赫时期,本赛季曼联在英超和欧联杯的比赛强度区别,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滕哈赫时期,联赛踢得再烂,欧联杯保持不败,而在阿莫林时期,说句难听点,奇奇怪怪的想法也不会影响欧联杯的比赛结果。

但在英超,你不能犯下任何天真的错误。

 

主力左中卫伤缺,阿莫林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而此前尝试着手提高的进攻问题,他也没落下。

对阵热刺的比赛,德里赫特代打左中卫的同时,阿莫林将赫伊伦和齐尔克泽同时派入首发名单,所以在结构上,曼联当时就出现了清晰的问题:

前边两个大体格前锋,后边两个大体格中卫,中间需要怎样的跑动能力才能将队伍串在一起?这是不必多么高深的战术基础就能看到的难题。

而在这场比赛,阿莫林别无选择,因为他的替补席上,具备比赛经验的替补球员只有林德勒夫,其余8名球员全部来自青年队。

利桑倒下,阿玛德-迪亚洛也在训练中扭伤韧带,其余球员各有小伤,当时的曼联实际上只有不到15名一线队球员在坚持,于是在那段主力球员疲惫不堪的时间,我们相继看到了奥比-马丁、艾登-海文和哈里-阿玛斯的一线队首秀。

 

在这种情况下,你其实不太能顾及到球队的战术和强度,因为三条线上能凑齐具备比赛经验的人就很不错了,连续多场比赛,曼联的替补席甚至都坐不满。

但是,不会有人给阿莫林宽松环境和充足时间,大家都在等着联赛成绩改善,欧联继续前进,所以阿莫林也必须要对每场比赛进行观察和改变。

所以在外界批评声不断、教练调整频繁的这段时间,赫伊伦信心尽失,齐尔克泽首发也无法令人满意,进攻效率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每场比赛的未知数,叠加后卫线上总是难以避免的失误和不足,曼联的国内赛场就此成为了真正的灾难。

唯有在欧联杯赛场,凭借英超球队的身体素质的优点,曼联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打法。

赫伊伦、加纳乔、达洛特和冬窗引进的多尔古,在球权的支撑下持续不断的发起冲击,以此以攻代守,掩护进入首发的卡塞米罗和始终无法提供保障能力的后卫线。

严格来说,这是当时的曼联唯一能形成的合理打法,也是唯一能够形成强度的战术套路,曼联因此在四场比赛后淘汰里昂和毕尔巴鄂竞技,在这个体系里,布鲁诺不必打在中场,卡塞米罗和乌加特组成后腰,打在左中卫的约罗用技术和向前支援中前场,一切才能尽力发扬自己的特点。

然而,达洛特的受伤是第一诱因,芒特和阿玛德-迪亚洛在复出之后的表现是第二诱因,这让阿莫林最终在对阵热刺的决赛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他尝试着将冲击和控球两种技战术风格揉在一起,却没有缝合出足够好的结果,让后卫线的失误决定了这场比赛的结果,这让曼联本赛季唯一一条晋级欧冠的道路,就这样被热刺关上了大门。

这是阿莫林本赛季最令人失望的一场比赛。

所以,回顾这个赛季,其糟糕的程度依然远超去年夏天就有所警觉,但仍抱有一丝侥幸的我们的想象,毕竟,我们可以预料到滕哈赫的战术崩溃,却很难预料到曼联管理层会在赛季临近中段选择换帅,而且找上主打三后卫体系的阿莫林。

如此剧烈的战术变化,在曼联的球员平均基础并不扎实,过硬点位全部年老体衰,关键球员伤病不断,前后两端都有大量需要先上交学费,才有可能进步的年轻球员的情况下,确实很难能得到什么结果。

前有加纳乔们疯狂吐饼:

后有约罗们屡屡犯错:

这样的球员基础,首先就需要被打上一个问号。

所以,在阿莫林接手球队的这7个月,我们对于其国内赛场的全面败退毫无看法,毕竟这不是他的建队思路的结果,他也没有在冬窗得到大手笔的支持,由此出现的混乱和不堪,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理解。

唯独欧联杯决赛的这一场比赛,在有成功路径和其他选项的情况下,他的战术理念不会得到我们的理解,这是其本赛季最清晰的一个污点。

然而,阿莫林在思路上的摆荡也有他的理由,毕竟对阵同联赛的热刺和对阵皇家社会、里昂和毕尔巴鄂竞技不同,没有人能证明原有道路有更大的概率收获成功。

因为,曼联这批球员是什么水准,需要在这个灾难般的赛季得到更为准确的认知。

 

过去一年多,拉菲尼亚和安东尼的逆袭故事告诉我们,当代足球的战术强度其实已经变得非常薄弱,优秀球员和非优秀球员之间的能力差距或许依然明显,但在普遍糟糕的对手的映衬下,很多事情已经没有了那么绝对。

理论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曼联或许真的能在短时间内就回到具备竞争力的行列中,不必从第14名的位置上夯实基础,需要花费数年才能重回联赛前列。

从这个角度来说,“好日子”或许真的可以很快来临。

然而,这一切依然不会那么顺理成章。

曼联从滕哈赫第一年的第3,到第2年的第8,再到本赛季脱手时的第14,如此剧烈和清晰的排名下滑,说明他的战术成果遭遇了显著的破坏。

至少在过去的这一年,管理层首先应该被问责。他们所谓的引援和补强,沉重打击了滕哈赫的战术体系,由此让去年夏天和其续约的决定变成了一段曼联完全不必走的弯路,也让这个赛季的换帅和四后卫到三后卫体系的变化,变成了曼联剧痛的来源。

滕哈赫在赛季初深受其苦,而接手的阿莫林也逃不掉,毕竟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战术层面的终极答案,再完善的战术体系都需要球员质量的支撑。如果安切洛蒂都免不了在皇马遭遇最后一年的铩羽而归,也要因此被皇马球迷所批评,那么滕哈赫和阿莫林就更不必多说了。

相较于教练和球员,这首先是曼联管理层引发的人祸。

所以,在球员提高能力,教练吸取教训之前,管理层要拎清自己的脑子。

他们已经用无尽的裁员重创了这家俱乐部的士气,让曼联成为了英超联赛的一大笑话来源,如今面对前人留下的高薪低能的球员团队,全面的清理自然是不必说,但在清理之外,如何提高,甚至只是保持球队的竞争力,操作依然需要观察。

实际上,只有两个抓手方向,一个是球员,一个是教练,也就是我们在去年这篇《用一篇万字长文和穆里尼奥的一个经典观点,探索曼联失败的十一年》的总结中所说的,曼联需要在俱乐部层面拥有的战略。

要么信任队内的最强球员,比如布鲁诺-费尔南德斯,按照他的实力和特点,围绕他的前后左右进行建队,虽然他已经31岁了。

要么信任教练,也就是现在的阿莫林,完全按照他的战术思路进行买人和卖人,虽然他的成功经验仅仅局限在葡萄牙。

这两点能否做到,实际上只需要看布鲁诺是否会在这个夏天留队,或者,阿莫林不喜欢的球员是否能被不计代价地清洗掉?

做不到,那么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

如果管理层依然意识不到自己所谓的“年轻化”的战略,在过去这个赛季已经荼毒了曼联多少,已经影响了多少年轻球员的信心和发展,他们只需要看看,约罗个人在这个赛季犯下了多少防守错误,齐尔克泽在两任教练治下都无法稳定展现特点,这些球员的表现就是献给他们的最好耳光。

或许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没有英超联赛经验所带来的问题,于是目前的绯闻目标都集中在英超联赛内部,而阿莫林也在7个月后的失败经验中总结出了身体素质在英超联赛的重要性,这也是众多不确定性中的一个好消息。

而且,今年夏天还有世俱杯这一额外因素,比赛强度难以判断,但不必参与这项赛事的曼联,在新赛季或多或少会占一点便宜,当然了,也包括下赛季的单线作战。

但是,仅仅据此就判断曼联会在这个夏天重回正轨,继而在新赛季恢复一定的竞争力,依然是言之过早。

问题积重难返,曼联其实早已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曼联,这家俱乐部除了拥有的历史光环之外,一切恐怕都和一家中游俱乐部没有了本质区别。

球场老旧,训练场残破,队内没有顶级球员和教练,也早已无力吸引顶级人才来投。球迷和媒体们热衷于讨论复兴何时到来,管理层却没有耐心和能力将蓝图从纸面变为现实,于是,球员、教练和球迷三方受罪。

所以,管理层、教练和球员都有各自的不足,没有一环能够令人放心,而在这个赛季,问题一同爆发,一起缔造了曼联三十多年以来的低谷,这是这一批曼联球员的耻辱,这是滕哈赫和阿莫林的耻辱。

但千万别忘了,这更是格雷泽、拉特克里夫和后者所组建的管理层的耻辱。

 

如今,曼联球迷终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脱。

作为前职业球员,运动员精神让我毫不怀疑阿莫林会充满了对新赛季的斗志,他势必希望在新赛季开幕的第一场比赛,他的曼联就能展现出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但他的命运依然取决于诸多事项,比如管理层能否在他的意愿下改造和提升球队,更衣室能否死心塌地跟着他向前进,包括球员们能否在相对不会太高的比赛强度下,打出足够稳定和高效的表现,甚至是一些关键时刻的运气能否站在曼联和阿莫林这边?

尤其是在遭遇糟糕时刻,早已明讲自己没有多少耐心的拉特克里夫还能对他抱有多少耐心?

如果这是一场赌局,我显然不会把筹码押上来,原因无他,很多事项同时都会变好的概率实在太小太小。

“好日子”会来临的,但我已经做好了风暴仍未结束的心理准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