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职业足球:逃不开的商业化

两耳失聪

平时聊足球技战术和各类历史多了,今天咱们来谈谈足球和商业,聊聊职业足球的本质——商业化,也许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足球。

说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足球的复杂程度高,也和足球发展中超高的商业化和职业化程度有关。乒乓球也许不一定比足球难看,但职业化进程显然落后太多,所以可能中国体育迷不一定喜欢在电视上看乒乓球联赛。要成为像足球这样的世界性运动,势必离不开金钱和商业化、职业化。

【1.体育是一项赚钱的生意】

所有媒体最后都是一家广告公司。想想你身边的报纸杂志,他们贩卖广告给读者,而最终他们的盈利其实跟每个读者掏的钱无关,而是靠广告商的投放。再看看电视台,不管你做《爸爸去哪儿》还是《中国好声音》,节目做得好,根本原因就是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去收看,目的何在呢?就是售卖广告。

这些你都再熟悉不过,实际上,连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和Facebook归根结底都是广告公司。毕竟,广告才是大部分媒体和平台最有力的赚钱方式。

那么足球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纸媒的最终命运必将是倒闭和灭亡。至于电视台,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和次数也是越来越少,最终各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会下滑,但唯有体育电视台的数据仍然坚挺,依然可以维持不错的收入。

各大体育电视台必将花重金购买体育赛事的转播权,正因如此,美国对NBA、NFL等联盟的赛事转播费水涨船高,回到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层面,英超的转播权金额也在每一年都会大幅度增长。

(图)如今的足球,早已经是赚钱的生意

转播费的收入最终会分配各联赛的管理机构和参赛俱乐部,并最终让联赛和俱乐部都欣欣向荣。而为何大家对体育这么热爱,对足球这么痴迷,这里就不敞开说明了。总之,体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2.俱乐部是广告平台】

足球俱乐部是什么?其实说白了,它最大的角色是广告平台,但俱乐部做广告,并不是赤裸裸地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

一家俱乐部的收入包含哪些呢?首要的是赞助商(广告)收入。以曼联为例,雪佛兰的胸前广告、Nike的球衣广告以及其他广告(球场广告、球场冠名等等等等)收入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次才是比如会员费、票房收入、球衣和周边球迷用品的出售等收入。

(图)曼联和雪佛兰签下了天价的胸前赞助合同

一家俱乐部买人和卖人,表面上看是为了冠军和成绩,而他们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只要有了成绩和冠军,他们的收入才会水涨船高。

这也是为啥所有顶级俱乐部基本在转会市场都要砸钱的原因,对于足坛顶部的俱乐部来说,没有谁会考虑在转会市场挣钱,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维持成绩的稳定和荣耀。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收入越来越多。

那么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仍然以曼联为例,根据英超联盟的规定,在英超的俱乐部将获得高额的转播分成(这也是为何大家都想保级和冲超成功),这让曼联每年收到大量转播费。而同时,除了英超之外,欧冠又是另一个非常大的广告平台,电视媒体为了收视率,重金砸钱购买版权,最终这些收入的一部分也会分给欧冠参赛的队伍,这也是为何欧冠对于豪门来说那么重要。相应的,为了保障欧冠的收视率,欧足联甚至明令禁止在欧冠比赛期间,欧洲主流赛事不能举办联赛。

【3.聊聊大众、沃尔夫斯堡和张稀哲】

那么谈谈最近很火的沃尔夫斯堡。大众作为沃尔夫斯堡的第一赞助商,狼堡成绩上升,在德甲甚至欧冠上出现,其实对于大众来说就已经是非常大的收获——因为他们通过给俱乐部砸钱注资,让球队的曝光率上涨,其实就是对大众品牌的露出,那么对大众集团来说,他们只是每年把一部分的营销费用花在了足球上而已。

(图)狼堡球员:来吧,张稀哲(设计台词)

回到张稀哲转会的事,已经有媒体报道分析称,这是大众的一次营销行为。毕竟作为汽车厂商,中国市场对于大众来说太过于重要,而现在大众又在中国遇到了危机。而引进张稀哲,先不管竞技角度如何,至少商业上是肯定不亏的。中国电视台转播沃尔夫斯堡比赛肯定要增加吧?那么大众的品牌得到的曝光肯定会上涨,对于大众和沃尔夫斯堡俱乐部来说,这是肯定不会亏本的了。更何况,也许张稀哲的加盟在竞技角度也有所增强。

【4.谈谈中超那些事】

其实这两年,中超的环境已经逐渐好转了,刚刚结束赛季的财报也显示,中超的收入再创新高。为何恒大投入这么多还能盈利?除了中国球迷在球场内外的贡献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广州恒大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营销平台。

一个胸前广告值多少钱?因为球星多、成绩好而获得的商业广告收入又有多少?看起来给球员的年薪和天价转会费很多,但其实这些钱分摊下来,支出完全不算什么。球队最怕的是什么?就怕砸钱买球员提升球队实力了,但俱乐部本身商业开发和广告价值不大,那俱乐部最后也只能亏本赚吆喝了。

既然俱乐部是广告平台,那么像中超联赛那样,接手球队的企业可以对球队进行冠名,是不是一种增加俱乐部收益的良方呢?

在我看来,中超球队名的随意变更,虽然短期可以吸引到投资者和企业买单,但长远看,其实对球队和联赛本身都是很大的损害。

先不谈球队本身频繁更换名字对球迷的损害,今天这支球队在A市,明天搬去B市,对球队本身的品牌价值损害也是极大的。而出售球队冠名权,虽然短期内增加了俱乐部收入,但长远的品牌损伤,其实对于每支俱乐部的品牌和商业价值开发,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局面。

(图)中超俱乐部频繁更名,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国外为何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近邻日本为何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职业足球联赛本质上就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广告平台,即便你不出售冠名权,仍然可以吸引到非常多的企业来买单,而频繁的更名,实际上伤害了市场的开发,当然应该避免。

中超曾有几年无缘央视,虽然其他平台的转播费的确是给的更高,但最终其实造成了央视和中超联赛的双输。

试想,如果中超在热度无法超过英超的情况下,完全放弃转播费,完全向所有媒体电视台和互联网开放,让更多球迷能够获得观看直播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投放,其实也并非不是很好的选择。当然,这样的观念可能看起来还有点超前。

其实,中超这几年在规范化和商业化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球迷关注,我们的联赛绝对可以更进一步。

【5.意甲为何衰落?】

20年时间里,意甲从小世界杯的第一联赛衰退到如今的窘境,给球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球星没了、米兰双熊了、联赛观众没了、意甲的热度下降了。

而这些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意大利足球的短视——当初米兰双雄和尤文图斯,绕过意甲联盟直接跟电视台签订转播权协议,造成的结果就是三家俱乐部的收入的确多了,但其他俱乐部的收入少了。整个联赛的竞争力随之下滑,竞争不再激烈,那么其实最后受影响的呢,是包括意甲三强在内的所有意大利俱乐部。

对于足球这种需要投钱稳定热度的运动来说,意大利的经济衰退后,球队的购买力和亏损不堪重负,球队和联赛的品牌价值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和下滑。

作为老板,你需要花钱买球星——提高成绩和市场号召力——进入欧冠,获得巨额的分成——获得更多的商业和市场收入——从而继续循环下去。

而现在意大利俱乐部没钱,市场上原本打算投向意甲联赛的热钱投向了更优质的英超、西甲和德甲,那么整个循环的链条就断了。对于意甲来说,这是灭顶之灾,更何况意甲的球场年久失修、球场也不属于俱乐部,球队的收入本来就太依赖于转播权,意甲球队当然无法在转会市场投入了。

(图)昔日人山人海的意甲看台,现在经常出现大片空座

这样的恶性循环一直在持续,连陪伴中国球迷这么多年的央视都选择了不再直播意甲,因为意甲没人看,收视率太低,而收视率低没人看,又影响到了意甲的影响力和变现能力。这样反复下去,意甲的持续低迷完全是可以预见的。

虽然个人不喜欢国际米兰新老板托希尔的做法,但作为商人来说,如果托希尔无法让国际米兰改观,加上意甲衰退明显的大环境,对于整个意甲和俱乐部的新老板们,未来其实会更艰难。

从这个角度上看,倘若西甲仍然是转播权由皇马和巴萨独占而不是平分,继续保持着西超2-3个巨头的格局,短期看影响不大,但长远上,西甲的环境也会变坏,对于任何西班牙俱乐部都是有非常大的伤害的。

【6.国外俱乐部的远东焦虑】

正因为俱乐部的收入局限性——大部分俱乐部只能依赖联赛的转播权获得大部分收入,所以众多足球俱乐部都希望自己开发能够主导的一块:球迷市场。

足球发展到现在,曼联早已经不是英超的曼联,皇马巴萨也不是西班牙的皇马巴萨,这些球队的球迷已经遍布全球。而如何让更多人掏钱为『信仰』买单,就成了所有俱乐部的焦虑,而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远东的中国和日本。

(图)早在2003年,皇马就已经开始开发中国市场

这些年夏天为何大家都跑去美国去踢商业比赛?因为美国市场在培育,他们需要走进北美市场,而同样的,远东的中国和日本也是各大俱乐部觊觎已久的市场。

想想全球人口这么大基数都在远东,如何开发中国市场,就成了各大俱乐部的心病。而显然,在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还吃不起茶叶蛋的大背景下,这一切好像还早得很。

其实想来,任何职业体育不都是这样么?看看雷打不动的奥运会、世界杯,乃至目前非要坚持举行的非洲杯,无不如此。

职业足球下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分工,而这样一个长链条的经济体,能研究和思考的东西还是太多了。

展开更多
打开懂球帝,阅读全文 >